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31-1725/R 国内刊号
  • 1007-385X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是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专家论坛
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策略453-467

摘要: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为Herceptin,赫赛汀)是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然而,曲妥珠单抗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严重制约了其临床疗效及应用。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HER家族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压力下代偿性生存信号的激活、肿瘤干细胞表型形成等均可能成为曲妥珠单抗耐药的重要机制。随着曲妥珠单抗耐药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克服耐药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有研究表明,曲妥珠单抗与其他靶向HER2胞外域的单克隆抗体或靶向其他HER家族成员的抗体类药物联用可增强曲妥珠单抗的疗效。应用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或耐药相关促生存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可有效逆转耐药发生,延长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深入研究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机制,不断探索逆转耐药的治疗策略,可为乳腺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建立提供依据。本文将对曲妥珠单抗耐药机制及克服耐药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本刊对文稿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467-467

摘要: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本刊对文稿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以下事项:(1)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性别、年龄、体质量;(5)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6)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健康状况;(8)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研究快报
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疫苗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移植瘤的抑制468-475

摘要:目的:制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与M2的融合蛋白(GnRH/M2),研究由该融合蛋白致敏而成的DC疫苗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ET28a-ans B-CGnRH3-hinge-MVP-M2质粒,该质粒转化的工程菌在乳糖的诱导下,融合蛋白ans B-C-GnRH3-hinge-MVP-M2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超声破碎、洗涤和乙醇分级沉淀纯化后,通过酸水解将蛋白多肽GnRH3-hinge-MVP-M2释放出来,并通过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将此融合多肽致敏DC获得DC疫苗。构建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按接种疫苗不同,分为:环磷酰胺组(CTX)、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组(GDC)、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DC组(BDC)、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环磷酰胺组(GDCTX)、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DC+环磷酰胺组(BDCTX)和生理盐水组(NS),观察GnRH/M2疫苗对模型小鼠的移植瘤生长、CTL杀伤能力和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 ET28a-ans B-C-GnRH3-hinge-MVP-M2质粒并高效表达融合蛋白。GDC组移植瘤生长明显慢于NS组(P〈0.05),且与BDC组相似(P〉0.05);GDCTX组抑瘤效果虽进一步提高,但与CT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对B16F10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对T细胞增殖作用均优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且GDC组与BD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初步证明融合多肽GnRH/M2致敏的DC疫苗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会讯
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征文通知475-475

摘要: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将于2016年11月4-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该大会是中国免疫学会主办的品牌学术会议,已形成独特风格和极大影响力,是目前中国免疫学领域中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从2015年起,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由每两年召开一次更改为每年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海外著名免疫学家和中国两院院士、各领域顶尖的免疫学者进行大会报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研究快报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MAGE-C2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功能及临床意义476-480

摘要:目的:评价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恶性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MAGE)-C2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功能,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130例食管癌初治患者(收集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的PBMC,流式细胞术、RT-PCR方法筛选HLA-A2*0201和MAGE-C2共阳性的患者,其PBMC培养7、14 d后加MAGE-C2(336-344)抗原肽1μg/ml、IL-2 100μg/ml和CD3/CD28 Dynabeads 2μl处理,诱导扩增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表面CD107a和胞内IFN-γ的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筛选出52例HLA-A2*0201和MAGE-C2共阳性的患者,MAGE-C2(336-344)处理其PBMC后,MAGE-C2(336-344)处理组CD8^+ T细胞中CD107a^+IFN-γ^+,CD107a^+IFN-γ^-和CD107a^-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CD107a的表达在早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高分化的食管癌患者明显高于晚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的癌症患者(P〈0.05);IFN-γ的表达在高分化的食管癌患者明显高于低分化的食管癌患者(P〈0.05)。结论:成功诱导扩增MAGE-C2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并发现其功能与食管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似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免疫治疗靶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Bin1基因通过NF-κB途径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481-485

摘要:目的:研究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1,Bin1)基因过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含有人全长Bin1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CMV-MCS-GFP-SV40-Neomycin-Bin1转染到A549细胞株,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及空质粒转染组,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处理组细胞中B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Bin1过表达对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Bin1过表达对A549细胞内NF-κB磷酸化水平和迁移相关蛋白E-钙黏着蛋白、N-钙黏着蛋白、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相比,Bin1转染组A549细胞中B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in1转染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较空白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穿膜细胞数:(50.50±3.15)vs(124.00±4.25),(130.00±4.37)个;均P〈0.05];与空白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Bin1转染组细胞内NF-κ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p-NF-κB表达明显下调(P〈0.05),N-钙黏着蛋白、MPP-9明显下调(P〈0.05),E-钙黏着蛋白明显上调(P〈0.05)。结论:Bin1过表达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NF-κB途径的失活及细胞迁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有关。

高转移胃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486-491

摘要:目的:建立高转移胃癌细胞株并研究其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将胃癌细胞株SNU-5接种至裸鼠皮下成瘤后,取肺部转移灶,通过机械分离法并反复接种裸鼠,获取细胞株SNU-5-V12,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SNU-5-V12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SNU-5和SNU-5-V12细胞中CD44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情况,分选SNU-5和SNU-5-V12细胞中CD44^+细胞并进行体外生物学特征研究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建立高转移SNU-5-V12细胞株,SNU-5-V12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11 d后形成的细胞球体中存在单个PKH26阳性细胞。流式分析显示高转移SNU-5-V12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CD44比例显著高于SNU-5细胞[(72.9±1.5)%vs(8.96±1.2)%],且SNU-5-V12的CD44^+细胞比SNU-5的CD44^+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成球率(27.8±1.7)%vs(20.4±1.0)%,P〈0.01],转移细胞数增加1.64倍[(329.5±7.5)vs(200±2.0)个,P〈0.01],耐药能力也显著增强[IC50:(0.286 vs 0.196)μg/ml,P〈0.01],裸鼠皮下接种2×10^2个CD44^+SNU-5-V12细胞2个月2/6裸鼠可致瘤,而CD44^+SNU-5细胞需要接种2×10^4个细胞2个月时仅1/6裸鼠致瘤。结论:获得高转移胃癌细胞株SNU-5-V12,其CD44^+细胞体内外功能显著增强,为胃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文稿中数字用法的要求491-491

摘要: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文稿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2006-02-15、5 h、30 min、30 s、14∶36∶08等;年份不能用简称,"1998年"不能写作"98年"。

胃癌细胞中CD44阳性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征492-497

摘要:目的:在原位移植瘤模型上验证CD44^+胃癌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选取MKN-45胃癌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为CD44^+和CD44-两组,以未分选的MKN-45胃癌细胞为对照。体外部分,通过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验证CD44^+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其侵袭力。体内部分,将上述细胞通过原位移植法接种至裸鼠,同等条件下饲养8周后处死裸鼠,检验其成瘤率;分离肝脏,检测肝转移瘤数目;H-E染色观察胃肿瘤和肝转移瘤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两处肿瘤CD44^+细胞数量。结果:CD44^+胃癌细胞相比CD44-胃癌细胞具有明显增强的细胞增殖力(P〈0.01)和侵袭力(P〈0.01),更容易成瘤且更容易发生转移(P〈0.05),但和MKN-45未分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在原发肿瘤还是转移瘤中,CD44^+胃癌细胞均能产生CD44-细胞,但后者不能产生CD44^+细胞。结论:CD44^+MKN-45胃癌细胞相比CD44-胃癌细胞具备更强的增殖力和侵袭力、更容易成瘤和发生转移,符合肿瘤干细胞部分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文稿中计量单位使用的要求497-497

摘要:本刊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全面贯彻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⑴量符号以斜体拉丁和希腊字母表示(pH用正体除外),例如m(质量)、t(时间)、c(浓度)、V(体积)、p(压力)、F(力)等。⑵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例如kg(千克)、m(米)、h(小时)、mol/L(摩尔每升)等。⑶表示人体检验指标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时,一般使用L(升)作为检验组成含量单位的分母。

塞来昔布促进T细胞淋巴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498-505

摘要: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分别作用24、48和72 h,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和Hut78增殖活性的影响;MTT法检测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um,DDP)、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及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联合塞来昔布对Jurkat和Hut78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塞来昔布联合化疗药对Jurkat和Hut78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塞来昔布对Jurkat和Hut78细胞表达MDR1、MRP1、LRP及TopoⅡ的影响。结果:塞来昔布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和Hut78增殖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可明显增强化疗药物对Jurkat和Hut78细胞的杀伤作用;在塞来昔布作用下Jurkat和Hut78细胞的凋亡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塞来昔布共培养的Jurkat和Hut78细胞,Topo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而MDR1、MRP1、LR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通过调控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增强T淋巴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七部委联合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规定505-505

摘要:为弘杨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和明确科技人员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本刊坚决贯彻执行"五不准"规定,加强对学术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和处罚措施。

下调microRNA-214表达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506-509

摘要:目的:探讨下调microRNA-214(miR-214)表达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miR-214抑制剂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miR-21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idylyl phosphate adenosine,u PA)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NF-κB和u PA蛋白表达。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经转染miR-214抑制剂后,人卵巢癌SKOV-3细胞miR-214表达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同时NF-κB和u PA mRNA和蛋白表达也降低。结论:下调人卵巢癌SKOV-3细胞miR-214表达可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凋NF-κB和u PA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中IFN-γ、TGF-β1、IDO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510-51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微环境中IFN-γ、TGF-β1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表达的变化及IFN-γ、TGF-β1表达与IDO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或纤维支气管镜取得的107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实验组)和19例肺部外伤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对照组)进入研究,实验组按2010年AJCC第七版肺癌分期标准分为4组:1组,Ⅰ期患者28例;2组,Ⅱ期患者26例;3组,Ⅲ期患者28例;4组,Ⅳ期患者25例。ELISA法检测组织中IFN-γ、TGF-β1、IDO蛋白浓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IDO表达水平;分析IFN-γ、TGF-β1浓度与IDO浓度的相关性,分析肺癌组织中IDO、IFN-γ和TGF-β1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Ⅰ期NSCLC组织中IFN-γ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Ⅲ、Ⅳ期组织中IFN-γ浓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Ⅳ期浓度显著低于Ⅲ期(P〈0.05);IDO浓度变化与TGF-β1相似,在Ⅰ期NSCLC肿瘤组织中的浓度与正常肺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Ⅱ、Ⅲ、Ⅳ期肿瘤组织中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且随分期升高而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组织、Ⅰ期NSCLC肿瘤组织中IDO的浓度与IFN-γ浓度呈正相关(r=0.969,P〈0.01;r=0.853,P〈0.01),与TGF-β1无相关性。但Ⅱ、Ⅲ、Ⅳ期肿瘤组织中IDO的浓度与TGF-β1浓度呈正相关(r=0.678,P〈0.01;r=0.810,P〈0.01;r=0.630,P=0.01),与IFN-γ无相关性。结论:早期NSCLC患者免疫微环境中IFN-γ增高,但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免疫力降低,IFN-γ表达减少,IDO、TGF-β1表达增加,早期IDO表达可能与IFN-γ有关,而晚期则可能与TGF-β1有关。

自然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515-518

摘要:目的:评价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其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解放军307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所收治的3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外周血,经体外培养诱导产生NK细胞,于第14、15天进行细胞回输,连续2次回输为1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治疗,分别于每疗程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完成2周后取患者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比较治疗前、后各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比例的变化,观察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30例晚期肝癌患者经NK细胞治疗后PR 4例,SD 19例,PD 7例;客观缓解率为13.3%,疾病控制率为76.7%;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6.68±3.83)%vs(5.06±4.46)%,P〈0.05]。治疗过程中30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N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机体抗肝癌免疫效应,可减缓病情进展,安全性高,为晚期肝癌患者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DC-CIK免疫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519-524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期,评价远期疗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8.1%(16/42),疾病控制率为61.9%(26/42);1年生存率为59%,2年生存率为48%,3年生存率为48%;肿瘤标记物CA153治疗后显著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辅助性T细胞(CD3^+CD4^+)水平显著性升高外,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2)、治疗前CA153水平(P=0.000)是DC-CIK细胞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153水平(P=0.003)是DC-CIK细胞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产生临床获益,安全可行。

本刊对文稿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524-524

摘要: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1988年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本刊对文稿中有关实验动物的描述,要求写清楚以下事项:(1)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性别、年龄、体质量;(5)质量等级及合格证书编号;(6)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健康状况;

OCT4与EMT相关因子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525-530

摘要:目的: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因子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干细胞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OCT4与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年手术切除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4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OCT4、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OCT4和EMT相关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OCT4、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12/40)、55%(22/40)和65%(26/40)。OCT4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Her-2的表达有关,E-钙黏着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波形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OC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E-钙黏着蛋白和mR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与波形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E-钙黏着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波形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呈负相关。OCT4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OCT4可能通过EMT促进浸润性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能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