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个案报告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 国际刊号:1007-385X
  • 国内刊号:31-1725/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576
  • 创刊时间:199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1.0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二十华诞巡礼

摘要:二十年辛勤耕耘,春华秋实;二十年风雨历程,与时俱进;《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已经走过整整二十个春秋了!1994年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精心准备,以张友会教授为首的一批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和应用的专家齐聚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了第一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委会会议,确立了杂志的办刊宗旨和发展方向。春夏之交,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成立了《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辑部。同年底,《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创刊号正式诞生,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
141-142

模式识别受体与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微环境的组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备受瞩目,免疫系统参与肿瘤微环境形成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以及免疫耐受的形成具有双向功能。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天然免疫细胞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以启动免疫与炎症过程的受体,在肿瘤免疫中也发挥双向的调控功能,其既能维持宿主寄生菌群平衡、清除死亡或突变细胞以抑制肿瘤发生,又能诱导慢性炎症、形成炎性微环境以促进肿瘤发生;既能识别危险信号启动天然免疫杀伤及后续的获得性免疫应答以抑制肿瘤进程,又能识别肿瘤释放的内源性配体以促进抑制性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诱导肿瘤的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此外,多种肿瘤细胞亦表达多种PRRs,肿瘤细胞本身PRR通路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将阐述肿瘤微环境中PRRs及其配体表达的特点,重点分析PRRs在肿瘤免疫调控中发挥的双向调控功能,以期为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认识及肿瘤免疫治疗的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143-150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关于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声明

摘要: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代表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主流。然而,近年来少数科技人员出现了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数据、虚假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影响了科技期刊的正常出版工作,给作者及其所在单位甚至我们国家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是中国肿瘤生物治疗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维护学术纯洁性。为
150-150

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梦想照进现实

摘要: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已日益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显示其价值。精准细胞免疫治疗(precision cell immunotherapy,PCIT)是基于肿瘤患者基因检测,筛选可引起强烈免疫反应的新抗原(neoantigen),进而寻找并富集针对新抗原的精准T细胞(precision T cell for neo-antigen,PNA-T),扩增后回输患者的治疗新策略。相对于其他精准医学治疗方式,精准细胞免疫治疗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中国肿瘤精准医学治疗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概念、特点、流程、技术难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比了其与转基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or T cell,CAR-T)的异同,勾勒出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的美好前景。
151-158

MALT1蛋白通过水解RNA结合蛋白roquin和regnase-1促进Th17细胞分化

摘要: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Heissmeyer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RNA结合蛋白roquin和regnase-1通过靶向Th17分化关键因子(如IL-6、ICOS和c-Rel等)的mRNA抑制其分化;而MALT1蛋白则可以通过水解roquin和regnase-1解除这一抑制。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10月5日的Nat Immunol杂志上。随着表观遗传学与免疫学的不断交叉发展,表观遗传修饰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日渐成为免疫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其中由RNA结合蛋白参与的转录后水平修饰通过改变靶向基因的有效翻译或mRNA稳定性而影响重大基因的表达,在免疫
158-158

一个革命性的抗癌研究策略: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摘要:2001年,笔者提出了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CTGVT)的概念,即将一个抗癌基因插入到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中,从而将基因治疗与溶瘤病毒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由于溶瘤病毒能大量复制,插入其中的基因也能大量复制,故其抗肿瘤效果大增,较单用基因治疗或OV治疗强数十至上百倍。随后又引入双基因策略(CTGVT-DG),即向OV载体插入两个抗癌基因,由于两个抗癌基因之间可能存在互补或协同效应,在一些动物癌症模型中几乎能杀灭全部移植性肿瘤。近年来又采用纳米粒子把CTGVT-DG病毒颗粒包被,或者采用溶瘤痘病毒(OncoPox)作为载体与CTGVT-DG策略相结合,后者将可构建一系列抗癌作用极好的双基因OncoPox-gene1-gene2产物。国外多数使用OV-GM-CSF策略,仅局限于GM-CSF的免疫功能,忽视了基因复制的剂量效应及其重要性,这就是中国的CTGVT-DG胜过西方的优势之处。
159-165

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摘要:1专著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例如翻译者).版本项(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1]Abrams WB,Beers MH,Berkow R.默克老年病手册[M].陈灏珠,王赞舜,刘厚鈺,等.译.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25.2专著析出文献著录格式: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165-165

肿瘤生物治疗的抗体研究进展

摘要:抗体已经成为生物制药产业的重要支柱。针对肿瘤生物治疗抗体,介绍了基于抗体工程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抗体人源化改造、人源抗体制备、抗体效应功能提高等技术研发情况。基于此,展望抗体研发的新方向。
166-169

凡临床试验都应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

摘要: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ChiC TR)为卫生部下属的国家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协作网一级注册机构(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 Platform Primary Register,WHO ICTRP Primary Register),由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于2005年7月25日正式成立并运行。全球临床试验注册制度由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决定由WHO领导建立。临床试验注册具有伦理和科学的双重意义,目的是为了尊重和珍惜所有试验参与者的贡献,他们的贡献用于改善全社会的医疗保健,因此,任何临床试验都与公众利益相关。
169-169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摘要: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随着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最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之一,它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手段。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基因治疗已经由最初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扩大到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其中针对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占了总数的2/3。本文将主要聚焦全球基因治疗的发展历史和我国肿瘤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肿瘤基因治疗所用的表达载体、基因导入系统、临床试验、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以及近年来基因治疗在恶性肿瘤、重大遗传性疾病等治疗领域所取得的重点突破。此外,还从基因的体内递送、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新技术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肿瘤基因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基因检测技术与基因治疗相结合等五个方面,对未来肿瘤基因治疗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重点阐述。有理由相信,随着肿瘤基因治疗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几年将是肿瘤基因治疗产品上市的重要时期,将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新选择。
170-176

有氧糖酵解是受训免疫的代谢基础

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先天免疫系统也存在免疫记忆能力。2011年,荷兰内梅亨大学的Netea等提出"受训免疫"的概念,以描述能响应继发感染的先天免疫记忆反应。他们建立了"受训免疫"的体外模型,即用白色念珠菌的β葡聚糖诱导人的单核细胞,7 d后细胞能产生针对多种感染源(LPS等)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表现为TNF-a、IL-6等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其形成机制可能与染色质表观修饰变化有关。最近,Netea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由mT OR和HIF-1α介导的有氧糖酵解是受训免疫的代谢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
176-176

免疫评分:依据肿瘤组织免疫特性进行预后预测

摘要:有效的肿瘤预后指标有利于针对不同病例选择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防止过度治疗和不恰当治疗。目前临床普遍采用AJCC/UICC的TNM分期系统,按照原发病灶的病理特征将患者分为四期。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在相同TNM分期患者的术后生存周期存在明显差异。最近,国际学者在结直肠癌中提出用免疫评分技术来关注肿瘤的组织免疫特性并进行数字病理学计分,以此来预测患者的生存周期,是一个重要的肿瘤免疫病理学进展,也为预判患者是否具有"预存免疫力"及其是否适合进行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将就近年来免疫评分系统的发展过程、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进行逐一讨论。
177-182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转化医学”栏目征稿启事

摘要: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年国际医学领域出现的新热潮,是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双向转化(bench to bedside and bedside to bench)的研究体系,转化医学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架起了桥梁,从而把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疾病诊治的药物、技术和手段,有力地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了顺应转化医学的发展热潮,为我国广大肿瘤防治工作者提供有关"转化医学"信息传播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转化医学在肿瘤学领域的发展,本刊特开辟"转化医学"新栏目,并向广大肿瘤防治工作者征集"转化医学"相关稿件。
182-182

非B细胞来源的免疫球蛋白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摘要: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类最重要的免疫分子,是B淋巴细胞的特有产物,分泌型Ig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即抗体活性;膜结合型Ig是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BCR),这是目前仍然写在国内外免疫学教材的经典概念。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机体内还存在一类迄今未被关注的、非B细胞来源的Ig分子(non B-Ig),它们在可变区重排模式、表达调控及功能等方面有别于经典的Ig分子。non B-Ig的突出特点是在恶性转化的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不良分化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功能研究显示,non B-Ig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生存,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研究提示,non B-Ig具有原癌基因的潜质,有可能成为多种肿瘤新的治疗靶点。
183-190

肿瘤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靶抗原选择的新视野

摘要: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转移性黑素瘤患者在接受了ACT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出现了持久的完全消退,显示了ACT在肿瘤治疗中的强大潜力。基因修饰淋巴细胞技术进一步为我们打开了肿瘤ACT治疗新领域的大门。肿瘤ACT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鉴定出肿瘤细胞上合适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靶点,从而使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或基因修饰淋巴细胞只攻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肿瘤组织过表达的分化抗原、共有非突变的肿瘤抗原以及肿瘤间质来源的抗原等大多在正常组织上有低水平表达,并非肿瘤ACT治疗的合适靶点。相反,共有突变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病毒癌基因编码的抗原以及个体肿瘤的独特驱动性突变产物有望成为肿瘤ACT治疗的理想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很可能来自于免疫靶向个体肿瘤的独特的突变抗原,尤其是对肿瘤致癌性至关重要的基因的突变产物。
191-196

肿瘤生物治疗开启黑素瘤临床治疗新时代

摘要:恶性黑素瘤是一类进展快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对传统放化疗均不敏感,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随着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过继性免疫细胞和溶瘤病毒等生物治疗技术的研发,肿瘤生物治疗为恶性黑素瘤的临床治疗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2011年到2014年,CTLA-4单抗Ipilimumab,PD-1单抗Pembrolizumab、Nivolumab,BRAF抑制剂Vemurafinib、Dabrafinib和MEK抑制剂Trametinib等相继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素瘤患者,同时多种自体免疫细胞疗法如TIL、CAR-T,以及溶瘤病毒T-VEC等也都在其各自的临床试验中获得了可靠的疗效证据。肿瘤生物治疗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打破了恶性黑素瘤临床研究近50年的沉寂。然而,我国恶性黑素瘤的生物治疗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种生物治疗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仍需进一步的临床佐证。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肿瘤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融合,越来越多的生物治疗方法将逐渐应用于临床,造福于更多的恶性黑素瘤患者。
197-203

基于microRNA调控网络预测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

摘要:目的:基于microRNA(miRNA)调控网络预测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方法:综合运用文本挖掘、网络构建和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miRNA和miRNA-靶基因数据,并构建miRNA调控网络,利用已知miRNA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文本挖掘出11个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的miRNA,包括miR-130a、miR-214、let-7i、miR-125b、miR-376c、miR-199a、miR-93、miR-141、miR-130b、miR-193b*和miR-200c。在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软件Target Scan中挖掘出47 077个miRNA-靶基因数据,而Pic Tar挖掘出1 675个miRNA-靶基因数据。在miRNA调控网络中,神经素1基因(neuropilins,NRP1)是最重要的Hub-基因。结论:利用已知miRNA构建miRNA调控网络进而预测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NRP1极有可能在卵巢癌化疗耐药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卵巢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204-208

小干扰RNA沉默TLR4表达对脂多糖促进人肺癌SPCA1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对脂多糖(LPS)促进人肺癌SPCA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LPS(10μg/ml)刺激细胞,模拟慢性炎症的细胞微环境。将靶向TLR4基因的小干扰RNA(TLR4-siRNA)或阴性对照(NC-siRN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肺癌SPCA1细胞,24 h后加入10μg/ml LPS。按转染siRNA和加入LPS情况,实验分为不做任何处理的Control组、NC+10LPS组以及TLR4-siRNA+10LPS组。采用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PCA1细胞中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与NC+10LPS组相比较,TLR4-siRNA+10LPS组细胞中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Control组和NC+10LPS组相比较,TLR4-siRNA+10LPS组SPCA1细胞的增殖明显减缓(P<0.01),TLR4-siRNA+10LPS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4.50±1.89)vs(13.33±1.81)、(15.75±1.25)个,P<0.01];TLR4-siRNA+10LPS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61.55±0.55)%vs(53.59±1.59)%、(51.72±0.77)%,P<0.01]。结论:TLR4-siRNA能有效沉默SPCA1细胞中TLR4的表达,能够阻滞细胞的生长,抑制细胞的增殖。
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