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个案报告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 国际刊号:1007-385X
  • 国内刊号:31-1725/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576
  • 创刊时间:199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1.0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述评

溶瘤腺病毒肿瘤靶向治疗:从实验室到临床

摘要:过去几十年从实验室到临床对溶瘤腺病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多种策略增强溶瘤腺病毒的肿瘤靶向性,包括将腺病毒基因组中参与细胞周期节点调控的功能基因(如E1A或E1B)进行突变或(和)利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E1A基因的靶向转录调控,利用不同血清型腺病毒或RGD基序改变溶瘤腺病毒进入肿瘤细胞方式的靶向转导调控,以及利用细胞载体将溶瘤腺病毒传送至远处的肿瘤部位。溶瘤腺病毒作为一种载体,输送免疫调节基因或治疗性基因,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或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自杀等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溶瘤腺病毒临床试验涉及到多种实体瘤,显示其临床应用是安全的,毒性作用轻至中度,患者能很好耐受,但有明确客观抗肿瘤反应的临床病例较少见,联合诸如化、放疗等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未来的方向应强化溶瘤腺病毒免疫学相关机制的研究、突破妨碍溶瘤腺病毒研究的一些技术性瓶颈、优化细胞载体、提高溶瘤腺病毒远处传递的靶向性,以及寻找更具潜能的肿瘤干细胞作为靶点。此外,需要扩大临床试验的研究范围和加强与其他治疗方式特别是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研究。
569-57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研究快报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黑素瘤临床疗效的初步分析

摘要: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术后未接受CIK治疗的114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有无溃疡、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olrogenase,LDH)活性、病理类型、KPS评分(Kamofsky performance statusscale)等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结果:CIK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0s率分别为86.8%、74.6%(P=0.097),3年0s率分别为76.3%、46.5%(P=0.001),5年0s率分别为71.1%、43.9%(P=0.004);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未达到观察终点,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0.1个月,P=0.00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LDH水平是影响CIK治疗恶性黑素瘤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CIK免疫治疗的疗程数可能与黑素瘤患者OS相关,CIK疗程〉8次具有延长黑素瘤患者OS期的趋势。结论:CIK免疫治疗能改善恶性黑素瘤患者的OS期,增加CIK疗程数可能提高其疗效。
577-581

miRNA-200c通过抑制Akt通路提高胃癌SGC7901/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摘要:目的:研究miRNA-200c对人胃癌耐药SGC7901/DDP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GC7901/DDP及其亲代SGC7901细胞E—cadhefin、PTEN、p-Akt及总Akt蛋白的表达;瞬时转染miRNA-200c前体(miR.NA-200cprecHrsor,Pre-200c)提高SGC7901/DDP细胞miRNA-200c的表达,MTY法检测转染后SGC7901/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并分析p-Akt表达的改变;应用Akt通路抑制剂LY94002处理SGC7901/DDP细胞抑制Akt磷酸化,检测处理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果:与SGC7901细胞相比,SGC7901/DDP细胞中p-Akt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高(1.02±0.09vs0.17±0.02,P〈0.05),E—cadherin、FTEN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0.10±0.03vs0.474-0.06,0.18±0.06vs0.874-0.06;均P〈0.05)。转染Pre-200c后,顺铂对SGC7901/DDP细胞的Ic。显著低于对照组[(7.52±0.19)vs(12.18±0.29)mg/L,P〈0.05],细胞中P—Akt蛋白的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22±0.04us0.69±0.09,P〈0.05);LY94002处理后,SGC7901/DDP细胞p-Akt蛋白的表达显著抑制(0.18±0.06vs0.66±0.10,P〈0.05),顺铂对细胞的IC50显著低于对照组[(6.80±0.28)vs(11.94±1.73)mg/L,P〈0.05]。结论:SGC7901/DDP细胞的耐药可能与E-cadhefin和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及Akt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而miRNA-200c提高该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可能是通过抑制Akt通路而发挥作用。
582-587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科技动态

miR-378和miR-30e:NK细胞杀伤功能的负向调控分子

摘要:NK细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免疫杀伤细胞,在机体感染的条件下被I型干扰素活化后发挥出强有力的细胞杀伤能力。然而I型干扰素是如何活化NK细胞,而且这个活化过程是如何被调控的,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miRNA是一类重要的调控型小分子RNA,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为止,人NK细胞中的miRNA表达谱还未见报道。
587-587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仿血管通道结构在大鼠和裸鼠骨肉瘤组织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仿血管通道在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肿瘤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荷人骨肉瘤MG-63细胞裸鼠移植瘤和荷骨肉瘤UMR106细胞大鼠移植瘤模型,以CD34、CD147免疫荧光和GFP荧光法观察移植瘤组织中肿瘤仿血管通道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的关系。结果:骨肉瘤MG-63细胞移植瘤和UMR106细胞移植瘤组织CD147染色均呈阳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染色均阳性。肿瘤仿血管通道主要位于移植瘤组织中心区域,主要由骨肉瘤细胞构成,是具有功能的类血管通道;肿瘤微血管主要位于移植瘤周边区域,主要由宿主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组成,是与肿瘤仿血管通道存在直接相通的管道样结构。结论:大鼠和裸鼠骨肉瘤细胞移植瘤组织中存在的肿瘤仿血管通道具有类血管功能,并与来源于宿主组织的肿瘤微血管相互联通,诱导肿瘤微血管侵入肿瘤内部生长。
588-593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稿中计量单位使用的要求

摘要:本刊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全面贯彻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593-593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CD137单抗联合IL-15体外扩增NK细胞及其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摘要:目的:建立CD137单抗联合IL-15体外扩增NK细胞的方案,研究扩增后N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免疫磁珠阴性分选获取CD3-CD56+NK细胞,将NK细胞分成对照组、IL-2组、IL-2+CD137单抗组、IL-2+IL-15组、IL-2+CD137单抗+IL-15组进行培养,经锥虫蓝染色法计算NK细胞的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表型,LDH酶释放法检On,0NK细胞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扩增后NK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1的分泌量。结果:经磁珠分选后NK细胞纯度为(93.28±3.21)%。IL-2+CD137单抗+IL-15组NK细胞扩增倍数明显高于IL-2+CD137单抗组、IL-2+IL-15组、IL-2组及对照组[(86.20±5.00)掷(60.01±5.00)、(49.06±4.39)、(17.04±1.49)、(3.95±0.23)倍,P〈0.01]。IL-2+CD137单抗+IL-15组N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93.14±3.27)%VS(83.15±4.03)%、(71.25±3.24)%、(62.27±3.01)%、(49.38±2.35)%,P〈0.01]。IL-2+CD137单抗+IL-15组培养液上清中的IFN-叫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IL-2+CD137单抗组、IL-2+IL-15组、IL-2组及对照组[(296.25±9.79)vs(260.47±11.55)、(201.13±6.36)、(138.36±6.09)、(38.42±3.56)pg/m1,P〈0.01]。结论:CD137单抗联合IL-15能高效扩增NK细胞,扩增的NK细胞高效杀伤A549肺癌细胞。
594-598

miRNA-34a对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croRNA.34a,miR.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对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20例胶质瘤组织标本均取自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01月至2010年12月),作为对照的正常脑组织取自5位重症脑外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Real—time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iR-34a的表达。体外转染miR-34amimics至SHG-44细胞中,MTr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SHG-44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miR-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其在Ⅲ、Ⅳ期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低于I、Ⅱ期胶质瘤组织。miR-34amimics体外转染组与空白组相比,其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提高[(37.24±5.72)%vs(4.19±0.63)%,P〈0.01];miR-34amimics转染组SHG-44细胞G1期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61.78±2.01)%vs(50.91±1.19)%,P〈0.05];且miR-34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细胞相比显著升高[(15.28±3.65)%,vs(2.07±0.84)%,P〈0.01]。结论:miR-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miR-34a可抑制SHG-44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599-603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转化医学”栏目征稿启事

摘要: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年国际医学领域出现的新热潮,是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双向转化(bench to bedside and bedsideto bench)的研究体系,转化医学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架起了桥梁,从而把基础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疾病诊治的药物、技术和手段,有力地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603-603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科技动态

磷酸化修饰对NLRC4炎性复合体活化的调节作用

摘要:NLR(nucleotide 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repeat—containing protein)分子的功能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热点,NLR分子的功能不仅限于免疫识别,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过程,特别是炎症反应的调节过程。
608-608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抑制CXCR4活性对乳腺癌骨转移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抑制人乳腺癌骨高转移MDA—MB-231SA.rfp细胞中CXCR4的活性,探讨CXCR4在乳腺癌细胞体内、外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CCK8法和Transwell法检测AMD3100对MDA—MB-231SA-rfp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构建MDA—MB-231SA-rfp细胞骨转移裸鼠模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AMD3100处理后,X线影像观察骨转移情况,进一步利用MicroPET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应用H—E染色检测骨转移灶的定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MD3100对MDA-MB-231SA-rfp细胞和移植瘤转移灶组织中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MD3100能明显抑制MDA—MB-231SA-rfp细胞在SDF-1刺激下的增殖和迁移(P〈0.05),较高质量浓度(2000ng/m1)的AMD3100效果更明显(P〈0.01)。成功构建MDA—MB-231SA—rfp细胞裸鼠乳腺癌转移模型,不同质量浓度AMD3100处理后,小鼠下肢骨骨质破坏程度降低;MicroPET分析发现,对照组、低剂量AMD3100组、高剂量AMD3100组SUVmax值分别为9.44±0.53、5.70±0.25、2.18±0.47(P〈0.01);组织病理检测证实为乳腺癌骨转移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MD3100作用前后MDA-MB-231SA-rfp细胞和骨转移灶标本中CXCR4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MD3100降低CXCR4的活性能抑制乳腺癌MDA—MB-231SA—rfp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能抑制裸鼠体内乳腺癌骨转移灶的形成。
609-614

慢病毒介导RhoA基因沉默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摘要:目的:建立慢病毒介导RhoA基因稳定沉默卵巢癌H08910细胞株,研究RhoA基因对H08910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沉默RhoA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enti—U6-shRhoA,将其感染H08910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建立稳定沉默肋甜基因的H08910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08910细胞中耽鲥mRNA的表达;MTF检测H08910细胞的增殖;TransweU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RhoA基因沉默对H08910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靶向RhoA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enti-U6-shRhoA,建立了RhoA基因稳定沉默的H08910细胞。与Lenti—U6-NC对照组对比,RhoA基因稳定沉默H08910细胞RhoA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30.7±5.40)%掷(95.9±6.53)%,P〈0.05];沉默RhoA基因能降低H08910细胞的存活率[(51.16±7.41)%掷(95.67±2.14)%,P〈0.05];RhoA基因沉默组H08910细胞的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较Lenti-U6-NC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迁移穿过人工基底膜细胞数(31±6)郴(84±13)个,P〈0.05;穿过微孔膜的细胞数(97±12)US(689±23)个,P〈0.05;黏附率(68.16±6.53)%vs(98.71±4.92)%,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能抑制卵巢癌H0891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615-620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特征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特征及意义。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riuclear cell,PBMC)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为研究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钻入肿瘤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特征。利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出小鼠脾淋巴细胞与PLC/PRF/5细胞形成的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对PLC/PRF/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4h和8h时,以CD3/CD28抗体活化的PBMC对PLC/PRF/5细胞的伸入率分别为(15.75±1.28)%、(13.49±1.23)%,明显高于未活化PBMC的伸入率[(10.56±0.57)%,(11.38±0.97)%;P〈0.05J;且活化的PBMC在4h时的伸入率明显高于未活化PBMC在8h时的伸入率(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伸入PLC/PRF/5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后,PLC/PRF/5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未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PLC/PRF/5细胞[(32.25±2.32)%郴(21.92±2.02)%,P〈0.05]。结论:活化后PBMC伸入PLC/PRF/5细胞形成cell—in—cell胞内嵌合结构的比率升高、时间提前,同时形成胞内嵌合结构的肿瘤细胞在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增强。
621-627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稿中须写成斜体的外文字符

摘要:在科技文稿中出现许多外文字符,它们有的是正体、有的是斜体。正体和斜体外文字符各有其特定含义和用法,切不可混淆使用。现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则,把生物医学文稿中须要写成斜体的外文字符归纳为以下几类:
627-627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在黏液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在黏液性及非黏液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9例黏液性大肠癌标本和441例非黏液性大肠癌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蛋白GST、nm23、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7,CK7)在黏液性大肠癌和非黏液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GST和nm23在黏液性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和57.8%,明显低于非黏液性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4.7%,73.0%;均P〈0.05),而CK7在黏液性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黏液性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7.5%vs18.4%,P=0.033)。GST的表达与黏液性大肠癌的较低分化程度和较多淋巴结转移相关,nm23和CK7的表达与黏液性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ST在黏液性和非黏液性大肠癌中存在异常表达,GST蛋白有可能成为检测黏液性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639-642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稿中数字用法的要求

摘要: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文稿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2006—02—15、5h、30min、30s、14:36:08等;年份不能用简称,“1998年”不能写作“98年”。
647-647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综述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摘要: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ptor,CAR)修饰T细胞为荩础的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赋予T细胞靶向杀伤活性,并可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和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CAR以单链抗体-共刺激分子-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的嵌合模式修饰T细胞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Ⅰ/Ⅱ期临床试验在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CAR修饰T细胞临床治疗也带来了挑战,比如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移植物抗宿主病样损伤等。研究者正在通过安装人工基因调控系统、优化共刺激分子、筛选最佳治疗潜质的T细胞亚群来提高CAR修饰T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CAR的免疫治疗新策略会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648-651

CCR7:肿瘤治疗及疗效评价中的新靶点

摘要: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7,CCR7),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表面,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和促进肿瘤侵袭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CCR7使活化的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导负载抗原的(dendritic cell,DC)从肿瘤部位迁移至淋巴组织,在诱导DC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CCR7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胃癌等中表达,而淋巴结中丰富的CCL21则能趋化CCR7阳性的肿瘤细胞向淋巴结转移,直接导致肿瘤的扩散。CCR7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同表达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很有可能成为DC疫苗免疫效果和DC功能评价,以及某些实体瘤淋巴结转移评价乃至治疗的新靶点。
65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