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个案报告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 国际刊号:1007-385X
  • 国内刊号:31-1725/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576
  • 创刊时间:199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2
  • 综合影响因子:1.0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述评

肿瘤过继细胞治疗——老故事新演绎

摘要:肿瘤过继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herapy,ACT)较早被提出并一度盛行,但长期以来其疗效不佳,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近年来,肿瘤ACT取得长足进步,利用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素瘤获得令人鼓舞的成功;利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癌症也在我国兴起,并取得可喜成绩。在肿瘤ACT领域,仍面临选择什么样的效应细胞、如何高效诱导筛选T细胞克隆、是否采用T细胞TCR转基因技术、如何通过武装化T细胞提高疗效、如何评判肿瘤ACT疗效等方面的问题。
1-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研究快报

EGFRvⅢ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靶向性能

摘要: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能与EGFRvⅢ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v,scFv),并研究其靶向性能。方法:构建EGFRvⅢ特异性scFv噬菌体库,ELISA筛选阳性克隆,阳性EGFRvⅢ-scFv质粒重新克隆入pCANTAB-Throm-bin-His载体,转化E.coli HB2151,IPTG诱导可溶性EGFRvⅢ-scFv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及裸鼠活体成像技术鉴定EGFRvⅢ-scFv与EGFRvⅢ的特异性结合。结果:成功构建了EGFRvⅢ-scFv噬菌体库,ELISA筛选得到16个EGFRvⅢ-scFv克隆,取一克隆命名为EGFRvⅢ-scFv-2A1。EGFRvⅢ-scFv-2A1质粒重新克隆入pCANTAB-Thrombin-His载体,成功表达可溶性EGFRvⅢ-scFv-2A1。EGFRvⅢ-scFv-2A1在体外可特异性结合HuH7-EGFRvⅢ肝癌细胞,但不结合HuH7-EGFR和HuH7肝癌细胞;荧光标记的EGFRvⅢ-scFv-2A1裸鼠体内可特异性结合U87MG-EGFRvⅢ胶质瘤细胞移植瘤,而不结合U87MG细胞移植瘤。结论:成功制备的EGFRvⅢ-scFv-2A1可特异性靶向结合EGFRvⅢ,在肿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11-1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科技动态

Mucin1的异常表达:炎症性肠病和胰腺炎的桥梁

摘要:在美国超过100万人患有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BD),我国IBD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20%~40%的IBD患者伴有肠外并发症(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EIM),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EIM以胰腺炎和胰腺功能不全较为常见,IBD患者并发胰腺炎的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甚至有学者认为胰腺炎并非真正的EIM,可能是治疗药物的毒性作用。该文报道了IBD患者并发胰腺炎的可能机制。
16-1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慢病毒介导YCD/5-FC自杀基因系统对白血病Jurkat细胞杀伤和旁观者效应

摘要: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yeast cytosine deaminase,YCD)自杀基因对人白血病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方法:制备YCD-GFP慢病毒上清,转染Jurkat细胞(即Jurkat/YCD-GFP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YCD-GFP基因的表达。体外观察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对Jurkat/YCD-GFP细胞的杀伤情况和旁观者效应;建立Jurkat/YCD-GFP荷瘤小鼠模型,体内观察5-FC对移植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以上实验均以Jukut/GFP细胞为对照。结果:成功制备YCD-GFP慢病毒和感染YCD-GFP慢病毒的Jurkat/YCD-GFP细胞,YCD-GFP慢病毒对Jurkat细胞的感染率达96.93%。232μmol/L的5-FC作用72h可使(95.61±2.07)%的Jurkat/YCD-GFP细胞死亡,且上清中5-FC含量下降80%左右。体外实验显示,Jurkat/YCD-GFP和Jurkat细胞效靶比1∶10混合培养[(68.69±4.97)%vs(97.87±1.11)%,P〈0.05)]和Transwell 1∶25分层培养[(1.46±0.27)×10^5vs(3.00±0.16)×10^5,P〈0.01]均存在旁观者效应。体内实验显示,YCD/5-FC自杀基因系统对Jurkat/YCD-GFP荷瘤小鼠亦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YCD/5-FC自杀基因系统对人Jurkat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
17-22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简讯

第二届广州国际肿瘤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摘要:为充分把握国际肿瘤学术研究前沿进展动态,促进我国肿瘤学发展,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为从事肿瘤研究和防治工作的相关学者提供交流信息的平台,广东省抗癌协会、美中抗癌协会(USCACA)、《癌症》杂志将联合主办“第二届广州国际肿瘤学术会议”。这是USCACA与国内单位在学术领域中一次有益合作的尝试,必将对肿瘤学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22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基础研究

EGFR/IGFR-1β异二聚体形成对吉非替尼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IGFR-1β(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β)的相互作用,探讨IGFR-1β对吉非替尼(gefitinib)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共沉淀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和IGFR-1β之间以及受体与下游信号通路蛋白AKT、MAPK的结合。以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和吉非替尼单独或联合作用于3种结肠癌细胞(LoVo,HT29,HCT11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LoVo细胞(吉非替尼敏感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不出现与EGFR结合的IGFR-1β条带,HT29细胞(吉非替尼中度敏感型)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可见该条带,而HCT116细胞(吉非替尼耐受型)在有或无吉非替尼作用下均可见条带。LoVo细胞的吉非替尼作用组、HT29细胞的联合用药组以及HCT116细胞的AG1024作用组EGFR结合的AKT、MAPK显著减少(P〈0.05)。LoVo细胞在吉非替尼组的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G1024单独组的增殖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与吉非替尼单独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HT29细胞在单独应用吉非替尼或AG1024时增殖率均无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HCT116细胞在吉非替尼作用下增殖率无明显降低,但在AG1024作用下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与AG1024单独作用组相比较并未进一步降低。结论:结肠癌细胞耐受吉非替尼作用可能或者部分可能与EGFR/IGFR-1β异二聚体形成激活IGFR-1β信号通路有关,抑制IGFR-1β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23-27

消癌解毒方抑制肝癌H22移植瘤的生长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研究消癌解毒方(Xiaoai Jiedu Recipe,XJR)对肝癌H22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移植瘤模型,分对照组和XJR低、中、高剂量(10、30、90g/kg)组及顺铂(0.001g/kg)组进行治疗,检测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的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移植瘤细胞周期及凋亡率,ELISA法测定各组移植瘤小鼠外周血V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XJR各剂量以及顺铂对H22移植瘤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24.5%、42.8%、21.1%、58.6%(P〈0.05或P〈0.01)。病理观察见中剂量XJP组和顺铂组移植瘤组织大片状坏死,有明显染色质固缩环。中剂量XJR和顺铂将移植瘤组织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中剂量XJR组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率与顺铂组相当[(60.52±6.40)%vs(71.32±16.02)%,P〉0.05]。中、高剂量XJR组和顺铂组小鼠外周血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104.3±6.1)、(105.8±7.2)、(88.6±4.3)vs(120.7±12.6)ng/ml,P〈0.05或P〈0.01]。结论:XJR能抑制H22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移植瘤细胞凋亡、抑制VEGF的产生可能是其抗癌作用机制之一。
28-32

去甲斑蝥素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CTD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Hochest33258染色、AnnexinV/PI染色、DNA琼脂糖电泳检测NCTD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NCTD对HepG2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NCTD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呈质量浓度(5、10、20和40μg/ml)依赖性,40μg/ml NCTD作用48h时HepG2细胞抑制率达(81.27±3.25)%。NCTD作用HepG2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HepG2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核裂解现象;DNA琼脂糖电泳显示,基因组DNA呈现典型的凋亡梯状图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10、20和40μg/ml NCTD作用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33±0.25)%、(18.23±1.19)%、(32.5±2.30)%和(48.23±1.17)%。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NCTD作用剂量的增加,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结论:NCTD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凋亡的发生与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33-37

Snail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对多柔比星的耐药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Snail在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对多柔比星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Snai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nail,转染至MCF-7细胞,筛选稳定表达Snail的MCF-7/Snail细胞,以转染空质粒pcDNA3.1的MCF-7细胞(MCF-7/pcDNA)为对照。构建小鼠MCF-7/Snail及MCF-7/pcDNA细胞移植瘤模型,注射多柔比星,观测移植瘤生长,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nail、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Snail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后获得MCF-7/Snail和MCF-7/pcDNA细胞,并制备小鼠移植瘤。多柔比星治疗后,MCF-7/Snail细胞移植瘤的瘤重明显高于MCF-7/pcDNA细胞移植瘤[(1.413±0.674)g vs(1.257±0.576)g,P〈0.05],多柔比星对MCF-7/Snail移植瘤抑瘤率明显低于MCF-7/pcDNA移植瘤(18.42%vs30.18%,P〈0.05),MCF-7/Snail细胞移植瘤的组织中Snail、MDR-1、MMP-9的表达均显著高于MCF-7/pcDNA移植瘤(408.08±20.39vs67.67±16.56,363.50±26.56vs55.08±12.23,396.25±16.03vs56.92±7.35;均P〈0.01),且Snail与MDR-1和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1=0.89,P〈0.01;r2=0.81,P〈0.01)。结论:Snail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对多柔比星的耐药,其机制与增强MDR-1和MM9-9表达有关。
38-41

TAT-ASPP2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制备TAT-ASPP2融合蛋白,探讨其对人胶质瘤U-87MG细胞和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TAT-ASPP2引物,应用IN-Fusion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TAT-ASPP2,双酶切、DNA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IPTG诱导TAT-ASPP2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TAT-ASPP2融合蛋白。MTT法检测TAT-AS-PP2融合蛋白对U-87MG和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TAT-ASPP2,转化E.coli BL21后成功表达TAT-ASPP2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8000,并可被ASPP2特异性抗体所识别。TAT-ASPP2融合蛋白对U-87MG和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5.0±3.0)%和(64.7±2.5)%,而ASPP2蛋白则不能抑制U-87MG和U251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及纯化TAT-ASPP2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42-45

RNAi沉默hTERT基因诱导大肠癌SW480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RNA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对大肠癌细胞SW480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hTERT小发夹干扰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的重组表达载体pGPU6/GFP/Neo-hTERT-shRNA(简称hTERT-shRNA质粒),脂质体法转染SW480细胞,RT-PCR法检测不同转染时间点SW480细胞中hTERTmRNA的表达。TRAP-PCR-ELISA法检测转染后48h SW48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转染后48h SW480细胞超微结构。结果:hTERT-shRNA质粒转染48h时,hTERT-shRNA组SW480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空白组、脂质体组、NC-shRNA组(75.0%vs39.2%、33.3%、28.0%,P〈0.05)。hTERT-shRNA转染组SW480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低于空白组、脂质体组、NC-shRNA组(2.242±0.285vs2.756±0.089、2.693±0.225、2.691±0.120,P〈0.05)。hTERT-shRNA质粒转染后的SW480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核固缩、染色质不均匀地沿核膜下聚集、空泡形成增多,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结论:RNAi可有效沉默SW480细胞中hTERT的表达,降低SW480细胞端粒酶活性,诱导SW480细胞凋亡。
46-50

海芒果种子提取物nerifolin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来源于海芒果种子的皂苷类化合物nerifol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nerifolin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nerifolin对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Caspase试剂盒检测nerifolin对HepG2细胞caspase-3酶活化的影响。结果:Nerifolin可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作用24、48、72h的IC50分别为(2.34±0.08)、(0.13±0.01)、(0.06±0.01)μg/ml。随着nerifolin(0.1μg/ml)作用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S期百分比逐渐增多,而G0/G1期百分比逐渐减少(P〈0.01),nerifolin阻滞HepG2细胞于S期。Nerifolin作用后,HepG2细胞早期凋亡率上升至22.65%,caspase-3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Neri-folin可通过S期阻滞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通过caspase-3依赖途径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
51-54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临床研究

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DLI—IL-2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mixed with HLA haploidentical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Mixed-HSCT)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介素2(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combined interleukin-2,DLI-IL-2)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试验组23例AML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2(17~41)岁;采用单纯移植治疗的对照组14例AML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21(19~40)岁。两组患者在完全缓解期采用TBI+VEMAC方案预处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Mixed-HSCT移植,试验组患者接受Mixed-HSCT且造血重建后继续DLI-IL-2治疗1~8次;各组在治疗前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骨髓检查。随访时间〉3年。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试验组有6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随访显示存活15例,长期无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65.2%;对照组有3例形成混合嵌合体(46XX/46XY),随访显示存活7例,DFS为50.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口腔溃疡、出血性膀胱炎、发热等)相似。结论:Mixed-HSCT联合DLI-IL-2治疗对AML患者长期无病生存有积极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
55-58

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RORγt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RORγt及IL-17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40例食管鳞癌患者PBMC标本,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8(61±8.76)岁。采集40例健康志愿者PBM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PT-PCR检测PBMC中RORγt和IL-1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2.40±0.55)%vs(0.84±0.41)%,P〈0.01];PBMC中RORγt、IL-17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69±0.184)vs(0.451±0.151),(0.625±0.179)vs(0.438±0.150),P〈0.01],且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551,P〈0.01)。食管鳞癌患者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Th17细胞比例、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PBMC中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IL-17参与食管癌的发生。
59-62

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常规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VIP、CNKI、CBM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论文,两名评价者单独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化疗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时间[HR=0.64,95%CI(0.53,0.77)]和总有效率[RR=1.21,95%CI(1.11,1.32)]。两组的不良反应在3/4级感染、3/4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1.15(0.58,2.30)、1.04(0.71,1.52);而在3/4级粒细胞减少症、3/4级白细胞减少症、3/4级发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1.16(1.02,1.31)、1.31(1.12,1.53)、3.49(1.56,7.78)。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可以显著提高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总有效率,但3/4级粒细胞减少症、3/4级白细胞减少症、3/4级发热的发生率较高。
63-69

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对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Cochrane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450例患者)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卡介苗灌注与单纯手术相比,在膀胱癌复发率[RR=0.64,95%CI(0.52,0.80)]、膀胱炎发生率[RR=50.63,95%CI(14.57,175.90)]、血尿[RR=18.28,95%CI(5.23,63.85)]、发热[RR=21.93,95%CI(6.32,76.02)]、不适感[RR=10.23,95%CI(2.06,50.81)]、恶心[RR=4.67,95%CI(0.83,26.3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术后卡介苗灌注在预防膀胱癌复发方面效果好,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结论:与单纯手术相比,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应用卡介苗膀胱灌注减少了肿瘤的复发率,但是不良反应亦增加。 更多
70-74

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87例(Ⅰ~Ⅱ级27例、Ⅲ级24例、Ⅳ级3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和p-p70S6K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AKT、pmTOR和p-p70S6K在各级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Ⅰ~Ⅱ级70.4%(19/27)、Ⅲ级70.8%(17/24)、Ⅳ级75.0%(27/36),Ⅰ~Ⅱ级77.8%(21/27)、Ⅲ级75.0%(18/24)、Ⅳ级72.2%(26/36),Ⅰ~Ⅱ级63.0%(17/27)、Ⅲ级70.8%(17/24)、Ⅳ级80.6%(29/36);各阳性表达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它们的表达水平均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001,0.0063,0.0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术前KPS评分等参数无关。pAKT、pmTOR和p-p70S6K三者共表达于42例胶质瘤组织中,在其余45例中仅有一种或两种表达。结论: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75-79

人脑胶质瘤高表达Snail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

摘要:目的:观察Snail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nail表达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及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6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nail的表达。体外化学合成Snail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nail-siRNA),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U251细胞;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U251细胞中Snail mRNA和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并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后U25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强(66.2%vs0,P〈0.01),并且Ⅰ~Ⅱ级的胶质瘤组织阳性Snail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级(44.8%vs83.3%,P〈0.01)。Snail-siRNA转染抑制U251细胞中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Snail-siRNA转染组U25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Ctrl-siRNA组与未转染组(0.64±0.21vs0.15±0.16,0.21±0.19,P〈0.01)。Snail-siRNA转染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侵袭(87.0±2.4vs140.0±4.9,136.0±5.3;P〈0.05)。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高表达Snail蛋白,siRNA干扰Snail蛋白的表达可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侵袭。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