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诗经》“四始”说辩正1-5

摘要:摘要《诗经》“四始”说源自于《毛诗大序》,《史记·孔子世家》“四始”说与《诗大序》“四始”说具有相同的含义.《诗经》“四始”的概念,既不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也不是指《关雎》《鹿鸣》《文王》《清庙》四首诗,而是指《诗经》中作为最早的《诗》.诗.“四始”说和“正变”说有紧密的联系,“正诗”就是指:本的“正风”“正小雅”“正大雅”“周颂”四部分正四始”.《诗大序》明确提出了“正始”的概念,毛诗的“正”就是“始”,“始”就是“正”,故曰“正始”。“四始”是《诗》之纲领.“四始”概念的提出,在编《诗》者那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单音节起调——屈赋韵律的特点及其意义6-11

摘要:单音节起调是屈赋诗行节奏的典型形态, 其实质是单音节音步的确立.战国时期复音词的大 量涌现以及诸子散文的大潮, 孕育着单音节音步的诞生; 屈原在鸿篇巨制中反复使用单音节起调, 最终确立 起了单音节音步.单音节音步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单双音节词语的搭配、 句式的选择、 衬音词的使用 等.单音节音步不但构建了楚辞的韵律节奏, 而且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说“玉衡指孟冬”12-14

摘要:《 古诗十九首》 是东汉后期的作品, 而非西汉之作.但十九首中有《 玉衡指孟冬》 一句, 前代注 家认为这句诗反映的时令用的是汉武帝太初以前的历法, 因而证实十九首是西汉的怍品.这种解释是错误 的.“ 玉衡指孟冬” 句中,“ 孟冬” 是“ 孟秋” 之误.

乐府古辞、本辞及词曲始辞之辨正15-25

摘要:郭茂倩编纂《 乐府诗集》 时, 除沿用沈约《 宋书·乐志》“ 古辞” 之概念外, 另引入“ 本辞” 概念. 从《 乐府诗集》 编排体例可知, 古辞与本辞具有确乎不同之所指.与本辞概念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是, 在词曲 研究领域中则多见“ 始辞” 之用.这三个概念同中有异, 其间有联系亦有区别, 目前学界尚无成说定论.本 文认为, 本辞为同一曲题乐府诗创作的本源参照, 它是汉乐府处于民歌或俚歌阶段的状态, 古辞是将本辞进 行音乐加工后, 可入于汉魏晋宫廷音乐歌唱的汉代乐府歌诗, 始辞则是指为词曲牌调名所主之曲调填配的初 始之辞作.

从“重复律式”管窥早期律诗的探索-以庚信、何妥新体诗为例26-29

摘要:发轫于永明体的新体诗试验,最终发展成为唐代典范的格律诗,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 探索方向.庾信是唐前格律诗的重要奠基者,而何妥是由梁入周再入隋的一位重要诗人和学者.他们二人 的新体诗中都出现了一种特别的“重复律式”,这可能是一种有意的格律试验,从中可以窥见格律诗形成进程中不同的探索方向.

论孟浩然襄阳、吴越诗之地理与人文意象30-37

摘要:孟浩然襄阳和吴越诗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地理意象与人文意象, 诸如万山、 鹿门山、 岘山、 望楚 山、 南山、 高阳池、 镜湖、 耶溪、 桐庐江、 建德江、 扬子津、 乐城、 杭州樟亭等, 以及庞德公、 羊祜、 陶渊明、 渔夫、 道 士、 僧人等.襄阳诗意象侧重于荆楚文化与田园隐逸生活, 吴越诗意象侧重表现了浓厚的相思与归隐情怀, 它们同时丰富了盛唐气象中“ 清” 的风尚.

杜甫长安时期的干谒诗探究38-56

摘要:干谒本身是一种功利性行为, 势必会对诗性人格与审美韵味有所损害, 对于创作者而言, 能否 掌握分寸地驾驭文字, 既能明确地表达干谒意图, 又不失文人的志节傲骨, 且能维护诗歌的审美趣味, 正如高 空走索, 有待诗家的精心设计和艺术提炼.杜甫困守长安十年间, 为生活饥寒所迫, 他遍谒王侯, 写下了不少 的干谒诗作, 展现了在特定时代下自我特有的精神面貌, 更潜入对生存本质的思考与人格自尊的反思.我们 不难从这些诗作中, 见证杜甫的心境也经历了 一番转折.本文以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干谒诗作为探究中心, 析其心境转折与自我定位、 创作表现与对前人的突破, 并探讨长安十年的干谒生活对杜甫的人生与创作的 影响.

黄庭坚谪居黔戎时期对杜甫的文学接受57-63

摘要:黄庭坚对杜甫的文学接受,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两个层面展开.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被贬 之前,主要从诗歌写作实践中,对杜甫的词法、句法、律法和意法心摹手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点铁成金”的观点;谪居黔戎时期,虽然也有创作方面的继续,但更为重要的是从文学理论维度,对杜甫的诗歌艺术予以 审视,并进而认识到人生境遇的跌宕与苦难对其审美境界的淬炼和升华.这种从诗法向诗意的纵深性拓展,影响着江西诗派的发展方向,也为南宋初期江西后劲诗风转向埋下了伏笔,从而使江西诗艺探索终于从故纸 堆的羊肠小道,迈入现实世界的康庄之衢.

儒佛兼融的阳明诗文64-67

摘要:阳明诗文是阳明心学的艺术化之体现,儒释兼融赋予其作品以顽强的生命力与巨大的美感效用.弘扬阳明诗文有助于陶冶人们的心灵与净化社会风气.

商业文化视阈中的江春诗歌创作68-72

摘要:盐商江春儒雅好诗,常于自家园林诚邀文人雅士饮酒赋诗.他创作并传世的诗歌作品中,其内 容题材的选择明显受他社会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影响.除传统济世治国理想、文人失意感怀等内 容外,江春诗歌常常表现出成功商人诗歌特有的高贵气质,不同的是江春面对显赫生活的时候还常能冷静地 思考,甚至看到了商人生意衰败后的凄清与荒凉.

诗界革命语境下的梁启超诗歌创作73-79

摘要:梁启超的诗歌在近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它们大多是在“ 诗界革命” 的历史 语境之下创作完成的.从内容上来说, 梁的诗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 自我抒怀之诗; 二、 爱国御侮之诗; 三、 怀人酬唱之诗; 四、 游历写景之诗.从形式上来说, 梁的诗歌主要体现为对于“ 古风格” 的坚守和对于“ 新 歌行” 的探索.梁的诗歌创作是近代历史转型时期一种全新的文学创作实践, 它折射出梁不断发展和推进 的诗论主张, 极大地丰富了其“自新新民” 的整体文化思想.

进入文本、突破文本、超越文本-传统诗词教学的三个重要层面80-83

摘要:传统诗词教学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 进入文本, 传达作者的生命体验;第二, 突破文本, 还原古 典诗词的阅读感受; 第三, 超越文本, 对诗词进行创造性阐释.在诗词教学中, 应对创作主体、 阅读主体、 教学 主体都给以足够关注, 通过诗词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文学、 认识传统、 认识自己, 从而产生真正意义的诗 词教学.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清代词韵制作与词谱之学84-88

摘要:清代词谱在文献和理论方面对词韵制作提供支持, 词韵则使词谱的制订有更加明确的标准. 词谱和词韵互为依存, 词谱包含词的韵法, 词韵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词韵的制订使得词谱趋于完整.词韵 制作的理论和规范发展成熟之后, 词谱制订者有详实系统的词韵作为参照, 有意识地借鉴词韵研究的新成 果, 其词谱的编纂质量往往能够得到提高.

论《国朝词综》的浙派词学倾向及其影响89-94

摘要:《国朝词综》及二集是清代重要的词学选本,其编选过程延续了朱彝尊的词学理念,以南宋为 宗,注重格律精严与词风醇雅,对不符合此标准的词作进行删改,体现出明显的浙派词学色彩.王昶以选本 形式对清代浙派词学进行拓展,促成了浙派的鼎盛.因门户意识过强,排斥不同词风,选本未全面展现诸家 词学创作的真实情况,未能完整地展现出清代中前期词学的全貌.

清代湖南土家族竹枝词的创作特点95-98

摘要:清代湖南的土家族聚居区在改土归流后,涌现了大量本土文人,他们创作的竹枝词现存有两百 余首,这些作品在题材内容上,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意象的选择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 民族性.在艺术表现上,雅俗相参,体现了竹枝词特有的艺术风格.清代湖南土家族文人创作的竹枝词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反映了土家族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和民族文化,堪称诗意化的民族地方志.

斜阳处·眼前语·旧香色-论民国女性词人的词艺拓展和词学思想99-106

摘要:民国时期, 由于学词渠道的新变、 交游方式的新变和传播途径的新变, 女性词人的作品出现了 创作内容的拓展、 词作用语的拓展及词序功能的拓展, 词艺整体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 从散见于各处的 序跋、 书信和日记等材料中可以发现, 女性词人的词学思想也出现了创作主旨的差异化、 取法对象的多样化 和批评理论的风格化, 值得进一步研究.

臧懋循曲学理论的诗学根源及其诱因107-112

摘要:臧懋循曲学理论的形成与其诗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从尊诗体到尊曲体, 从尊诗之古体到尊 曲之北曲, 从重诗之音格到重曲之音律, 从倡导诗之声调与理意兼顾到主张曲之声情与词理兼备.臧懋循的 曲学理论之所以被深深地植入了其诗学思想, 既由当时崇古复古的文艺思潮所诱发, 更受其个人凸显的众体 兼备的创作才华、 重视韵文的价值取向和精晓音律的术业专长的诱使.诗学思想的某些内容可转化为曲学 理论的某些主张, 这一现象在明清两代虽不限于臧懋循一人, 但以臧懋循较为典型.任何曲学理论与诗学思 想皆非孤立现象, 深入考察曲学和诗学的内在联系, 对于拓展曲学与诗学的理论范畴有重要意义.

木兰故里考辨113-118

摘要:古乐府《 木兰诗》中的木兰不只是艺术形象, 她也是历史人物.据胡卓学《〈 木兰诗〉 时代考 论》 提出的证据及沈从文举出的历史文物证据, 可以断定木兰生活在初唐.关于木兰故里, 据对有争议的河 南虞城、 河北完县、 湖北黄陂等地有关木兰的墓冢、 祠庙、 碑记、 志记等等的考辨, 可以得出木兰故里在湖北黄 陂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