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再论皎然三偷说对黄庭坚诗法的启示1-8

摘要:皎然论诗,提出“三偷”之说。三偷,即“偷语”、“偷意”、“偷势”。此诗学主张,目的在强调独创性,反对模拟。黄庭坚论诗法,有所谓“点铁成金”与“换骨”、“夺胎”法。揆其要旨,乃强调诗人务必在学习前人诗文精华之基础上再造新意。揆其立意,亦是在创新而非窃取。因此,二人论诗确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从内证与外证两方面考察,推论黄庭坚此种诗法,应是夺胎自皎然“三偷”之意。

杜甫诗歌中的情景关系论9-13

摘要:杜甫悲壮的诗风一方面得益于他的艺术匠心,另一方面则获益于他对自我的关注与超越,这种诗风在艺术表现上往往得益于其诗歌的情景安排模式,即:渺小个体与广袤时空的画面组合,丽语哀情,情感的碰撞组合。这三种组合使杜甫的诗歌明显表现出语意悲而词雄健的悲壮风格。

玄学与陶渊明诗歌考论14-19

摘要:晋宋之际玄风很盛,陶渊明虽不以玄学著称,但他从其性之所适出发,吸收了道家、玄学的自然思想,特别是郭象的“独化”、“自性”的玄学思想契合了他追求自然的要求,而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陶诗之“自然”、“怀古”等皆与玄学有关系。

边塞诗概念小考20-22

摘要:对以往涉及边塞诗概念和范围的诸多意见进行综合考察,可以究明这样的考察对研究边塞诗具有何种意义。边塞诗的概念和范围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讨论。广义的概念缺点在于很难充分反映边塞诗的特征和独创性,而狭义概念的缺点则在于设置标准时的一些因素比较随意。笔者基本上赞成广义的边塞诗定义。所以本论部分主要针对狭义边塞诗的不合理之处或错误之处进行了论述。

论纪昀批解《玉台新咏》的文献和诗学价值——以王文焘过录本为考察文本23-27

摘要:纪昀朱墨批解吴兆宜注本《玉台新咏》成稿早于《玉台新咏校正》,是研究纪氏批校《玉台新咏》的重要文本,然至今不见论述。上海图书馆藏有王文焘过录本,与《校正》进行比较,《批解》不仅多了《玉台新咏》历代版本目录、纪昀的几则校记和对明刻本增补诗歌的评点,而且其校勘为“《玉台新咏考异》为纪昀所作”说提供了文本上的直接证据,其评点的内容涉及诗歌的情感意蕴、艺术表现和发展演变等,因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

“豆蔻”小考——兼论杜牧“豆蔻梢头二月初”28-30

摘要:中国古代的豆蔻可以用来佐酒、泡酒。中唐之后,豆蔻花是南方的象征,在南方花木谱系中地位颇高。豆蔻花往往是两花同蕊,可以拟托相思情愫。豆蔻花之花苞掩藏于绿叶之中,有“含胎花”之别名;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很有可能就有此喻意:以“花”喻少女,即“十三余”者;以“叶”喻其他女子,即“卷上珠帘”者。红花掩映于绿叶之中,尚未盛放;但绿叶终为红花之陪衬,即“总不如”也。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中国诗体词体起源发生研究专栏
论汉魏五言诗为两种不同的诗体31-38

摘要:体的问题是最为本质也是最高层次的问题,将前人所总结的五言诗体的特征给予客观总结,树立五言诗的标准,再将汉魏全部五言诗作放到“体”的视角下验证,其产生时代的归属一目了然;体拥有作为自身独立生命的连续性、自律性、排他性,两汉五言诗偶然出现,并不具备五言诗之为本体的连续性,只能是起源而非成立。

汉魏五言诗的成立与木斋新说的思考39-44

摘要: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认为五言诗起源于建安十六年(211),而曹植则是首位写出成熟作品的五言诗人,同时也是《古诗十九首》主要的作者。木斋通过魏国太子的宫廷斗争及曹植与甄后的爱情故事,抉发史料,深入探讨,指明若干诗篇的写作背景,甚至还有曹植与甄后的唱和之作。颠覆传统文学史的叙述方式,颇有石破天惊的功效,激发思考。本文主要是通过《文选》传统的编排格局,同时又援用了木斋的新说,验证五言诗成立的缘起和流变,析论五言诗的催生历程、古诗与乐府往往重出互见、以史证诗与诠释解说、诗歌的发展步伐的先后、诗歌风格的比较、甄后的出场六项,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大抵曹植及《古诗十九首》都出于汉魏之际,乃同一时代的作品,后者多用比兴,抒发人生的感慨,缺乏明确的写作背景,以及具体的事件支撑,如果由于同用了某些词语,而指定为同一作者,可能一时还很难令人接受。

建安五言诗女性化写作的代言与自言——以木斋相关研究为缘起45-50

摘要:建安五言诗女性化写作的产生有内在、外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等重要因素。本文以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为讨论缘起,以“建安五言诗女性化写作的代言与自言”为中心,续论其中之特殊意涵及建安五言诗体的艺术本质是“穷情写物”,而曹植、甄后之五言诗作,更是出自肺腑有感而发的生命激情。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暗香》、《疏影》的历史评价与接受策略51-57

摘要:姜菱词,在元明两代较受冷落。直到清初朱彝尊等浙西词人,接受张炎的影响,通过评点《暗香》、《疏影》,推崇其醇雅清空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姜菱才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到张惠言等常州词人,从社会性、政治性的角度解读这两首词,影响直至晚清。可见,常州词派并未挖掘新材料,而是通过变换解读角度,从而建构起本派的词学理论。

南宋“词史”意识的自觉58-62

摘要:清人的“词史”观念是在传统诗学启发下的一个词学话语,是南宋以来词的尊体运动的延续。南宋词人已有“词史”意识的自觉,主要表现在:一、辛派词人以“入世”的态度写词,词人情怀常因事而起,时有词作与重要事件相关联;二、南宋中后期在复雅风气的指引下,强调词的比兴特质,词人常有意识地借怀古、咏物对现实加以褒贬;三、宋元之际,出现刘辰翁“用经用史”的词学观,强调词的社会价值,其词常以词评事、以词评人,已初步具备了“词史”的文学特质。

沈义父及其《乐府指迷》研究述评63-74

摘要:《乐府指迷》是宋代一部重要的词话,它与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合称为“南宋三大词话”,代表了宋代词学理论的最高水平。它见微知著、体大精深,几乎涵盖了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南宋中后期词发展到新阶段的理论总结,具有鲜明的词学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乐府指迷》深刻的批评理论,得到了词学界的深切关注。近年来,专论文章逐渐增多,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成绩斐然。但是,仍有诸多方面尚需进一步认识和讨论。文章拟分段、分类对其研究现状加于述评。

仓山、梦梅,越南词的两个不同境界75-79

摘要:虽然越南词学并不发达,并且在越南文学史上,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远比不上诗赋、散文等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越南词学没有成就,没有词学高峰。文章从越南词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审视,并选出两位创作最丰、风格最具特色的词人,将其定为越南词学的两座高峰。为越南词学立极是历来未有之事,在此我们之所以将仓山、梦梅定为越南词学的高峰,主要是因为其作品之丰,还有其风格之特殊,但在二者之间,当以后者为重。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赋学专题
论汉赋章句与修辞艺术80-87

摘要:汉赋章句与修辞艺术可溯源于古之祝辞,与周代祭、聘之礼的“赋辞”相关,并以“宗庙事”与“礼仪性”的双重衔接和“托物”、“陈辞”、“兼义”的共同特征,彰显其渊承与联系。赋家的“诵读”与“骋辞”技能,隐示了由祭祝“赋辞”经过行人“聘辞”、纵横“说辞”进入汉赋辞章的历史脉络,而汉赋家由语言向文字的转变,其中包括听觉与视觉、仪式与具象、对象与主体等问题,以及赋体修辞之“物”、“丽”、“类”、“媚”诸端,不仅揭示了汉赋章旬形式特征与内在价值,而且可引起对“辞入之赋”的省思。

由京都赋看王城居中的观念88-93

摘要:《文选》首列京都赋,与二十四史的《本纪》遥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以帝王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正因为京都赋写作与王权的特殊关系,使帝王中心论影响下的王城居中观念在赋中得以全面系统地展现。王城居中的观念不仅在地理形式上体现为京城居中、皇城居中、主要宫殿居中,还在星象学的佐证下与天空的北极星、太微星遥相呼应,在帝王仁德、王朝法度上也需要用居中得常、万寿无疆来加以美化。这些丰富的居中文化也只有在洋洋大观、苞括宇宙的京都大赋中才能以审美的形象完美出场。为后世留下一个丰富的文化宝库。

汉赋与《诗》之经、传关系刍论94-102

摘要:汉代传、论、赋的互混现象,不是单纯地由形、音相近而导致的文字舛误或相通问题,而是因当时文体混沌状态所致。汉赋具有“依经立义”、“以赋传经”的特征,其一大征象是赋作与《诗》序、传的文字重复互见,且经学的经、传思路也直接影响汉赋的造作。与此相应,后代学者考鉴经文释意,对汉赋文本亦有颇多引述。汉代赋家将作赋主文之心与以赋传经之意融汇一身,建构起以赋传经、以经尊赋的传统。

论宋遗民刘壎的骈文思想及其批评103-105

摘要:刘堰是宋末元初著名文士,其杂录体笔记《隐居通议》中颇多骈文创作和评价的资料。具体反映出刘堰“以散文为四六”的创作思想。同时,刘堰深具史识,对宋代及以前骈文发展的历程有清晰的把握和精彩的勾勒。对骈文在唐宋两代的兴盛不衰亦有独到的见解。其对“南宋前贤”和“近世同修”两类作家的评骘也多有理论价值。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会议综述
2012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106-109

摘要:2012年8月27至29日,“2012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词学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和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武汉大学文学院具体承办。来自两岸三地及日本、韩国的近130名专家学者云集珞珈山下、东湖之滨,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商讨热点难点问题,分享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