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台湾客家茶文化与文学1-9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茶文化即开始发展,喝茶在中国文化内容中,有特殊的意义,茶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喝茶被中国人称誉为“国饮”,中国历史五千年以来,喝茶是重要的传统饮食习俗,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了“茶”在中国人日常饮食文化与生活中的地位;在人们每天的生活作息中,茶是不可一日或缺的饮料,而客家人更是喝茶的民系。客家人为华人社会中一支优秀且出色的民系。数百年来,深受严苛环境的考验,为了生存,客家人养成了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性格,如此的族群特性,在饮食习惯的表现上亦复如是。客家先民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物质生活的匮乏,因而发展出一套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客家文化中饮茶文化,蕴涵着浓厚的礼仪规范以及文学精神,其内涵常藉由日常饮食的礼俗加以呈现。文章通过梳理出客家文化中的茶文化与茶礼俗,彰显客家先民的饮茶习惯,兹以了解客家民系俭朴、吃苦、硬颈精神及丰富的茶文学。

变奏与讹韵——陆机“繁缛”诗风新论10-14

摘要:关于陆机的“繁缛”诗风,古人早有定谳,但如何来揭橥这种“繁缛”诗风的内涵,却还没有一个最终的解释。情繁、辞繁固然是“繁缛”诗风的应有之义,但声音效果上的“繁”也是陆机“繁缛”诗风的一个重要内涵,长久以来,这一点却一直为学界所忽略。今将陆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比照,考其诗作中声音效果之“繁“,大略表现在节奏的繁复多变以及对楚音“讹韵”(楚音中特有的换韵、韵部合用以及声调通押)的自觉运用上。

杨万里活法诗的泛生命化特征及其易学思想渊源15-23

摘要:杨万里的“诚斋体”又被称为“活法诗”,对于“活法诗”之“活”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有“灵活”、“活泼”、“活参”等多种解释。笔者认为杨万里的“活”具有“活的生命”的含义,即他的诗歌具有一种泛生命化的特征,所谓泛生命化是诗人将自然界一切物体生命化,让自然万物鲜活起来。而这样的万物皆有生命的思想是与杨万里的“气本论”的哲学思想以及“万物有生”的观念密切相关的,这样的思想在杨万里的《诚斋易传》与《庸言》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论陈子龙诗歌24-30

摘要:陈子龙执云间派之牛耳,是明末成就最大的复古派诗人。陈子龙处于明末历史转折的特定时空,其诗歌具有直面现实的忧患意识。陈子龙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英雄志略与儿女情怀相反而相成。陈子龙诗歌的美学品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英雄并美;崇高之美;灵厚之境。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清初词人焦袁熹及其论词词31-36

摘要:清初词人焦袁熹的论词组词《采桑子·编纂〈乐府妙声〉竟作》五十六首是词史上第一组论词组词。结合焦袁熹的其他词论资料,可以看到焦袁熹论词并非前人所说不脱浙西派窠臼,而足称浙西派之诤友,他在浙西词派风靡词坛之后重新提出尊柳、尊周,认为词是以“嘲弄风月”来“空中传恨”,提出词中所传之情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并对这种词境早于况周颐近二百年进行了描述,凡此皆在词论史上颇具开创性与独创性。

柔金软玉、吹气如兰--彭孙遹词与词论37-42

摘要:清初广陵词坛邹祗谟、王士稹、彭孙通三位主将中,彭孙通的词与词论,贯彻并发展了邹、王二人力图倡导的理论主张,是广陵词坛词学理论与实践的代表人物。彭孙通提出“艳丽”本色是词体特性的必然要求,艳情与雅正实为一体二端;彭孙通的词学理论主张以自然为宗,但也主张要加以雕琢,所谓“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驳驳乎绝唱矣”;彭孙通在批评词时虽然以“艳丽”为本色,但却并不排斥其他风格的作品,更能发现同一个词人身上并存的不同风貌。正是在清初那个特殊的背景中,横亘彭孙通心头那难于说破、又无法释怀的士子情怀让他对稼轩词风的本质特质有了最切身的理解,从而也使其词风得稼轩三味。

谢章铤词及词学研究综述43-48

摘要:谢章铤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词人、词学家,其《赌棋山庄词话》部头之大、论述之精彩,乃是词话史上少有的名作,得到了词学界的一致好评。谢章铤的词及词学在清代词史及词学史上可分得重要一席。近年来,词学界关于他的专论文章逐渐增多,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成绩斐然。但是,学界对其研究仍存诸多方面问题,尚需进一步认识和讨论。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历代学者对谢章铤的研究状况,并分析了研究的成就及不足。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赋学专题
论赋注批评及其章句学意义49-56

摘要:赋注渊源于经学的传注传统,形成予晋代,发展于唐宋,极盛于明清,其中包括自注、他注、单注与汇注多种形式,其中以谢灵运自注《山居赋》(谢注)与六臣注《文选》“赋篇”(选注)为代表,奠定其基本内涵及方法。而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赋注又以其经义拟效、名物之类与宏博之象,自成特色,并与评点方式结合,从而形成日见完备的赋学批评之章句学体系。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宋玉研究专栏
主持人语57-57

摘要: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称,同被敬奉为“赋体文学之祖”,受到中国历代文人的尊崇与膜拜。但20世纪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宋玉的作品几乎全部被怀疑为伪作;受权威学者的宰制和主流话语的阉割,宋玉甚至被改塑、丑化为一个“无耻小人”、“可耻叛徒”。20世纪末期,随着宋玉散体赋《御赋》的出土,

宋玉赋的作者问题及其文学史处理的思考58-62

摘要:宋玉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宋玉以《九辨》名垂青史,开启了悲秋的文学主题创作,但除此外之外的几篇赋作的著作权一直存在不确定性,有争议。但是这些作品却又影响巨大,《高唐赋》不但是一篇美文,还给中国文学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一个文学典故,《登徒子好色赋》同样也是美文,还为中国美学史留下了一段美的含蓄与想象的经典案例。但是这些因为作者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其在文学史上的评价。这些署名宋玉的作品流传和影响后世,应该以“宋玉赋”的专有名词介绍,而不是以“宋玉的赋”的题目介绍,这样才不会因为作者的争议问题影响了对作品文本的评价。

摇落深知宋玉悲——新中国文学史宋玉评介简议63-69

摘要:我们将出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三本中国文学史和出版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三本中国文学史进行对比后发现,宋玉所占篇幅比例在缩小,独立一节的地位在消失,而对其作品大多仍只肯定《九辩》一篇。宋玉在文学史的以上方面的变化,有着较复杂的学术原因,主要原因是文学史家对宋玉的文学史定位过于单一,对宋玉著作篇目的确认没有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对宋玉作品的艺术特色研究也还不够深入。

论洪迈与朱熹对《高唐》《神女赋》评价的差异——兼及宋玉辞赋批评标准与方法的把握70-74

摘要:古今学人的宋玉评论,歧见纷呈。原因之一是批评标准与方法上的差异,如或比较屈宋高下、评骘讽谏与辞令轻重,或考量合否道德伦理,当然更有方法态度上的得失正误;南宋同时且同籍的洪迈和朱熹,对《高唐》《神女赋》,或赞之“止乎礼义”,或断为“礼法之罪人”,评价的巨大差异,正反映出批评标准与方法得当与否的重要性;因此,当今的宋玉研究,应从宋玉及其辞赋本身出发,以讽谏与文辞、或者说以内容与形式并重的标准,去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有可能得出合理的评价,任何的偏废或偏激,则只能适得其反。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现代旧体诗词研究
诗词平议75-78

摘要:在新中国建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旧体诗坛几乎完全为诗词的光芒所笼罩。诗词远出侪辈之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诗词的总体特征是一个“大”字。主要表现在主题重大、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大、气象阔大、语言大气等方面。诗词的创作方法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但不免有浪漫超过现实之处。

论古典式汉俳的体裁特征:比较与建设的视角79-83

摘要:汉俳是在借鉴日本俳句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可以带有中国古典韵味的年轻的汉语诗体,其体裁特征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从与日本俳句、中国其他古典诗体的比较以及汉俳自身建设的角度看,汉俳应该成为这样一种具有古典韵味的新格律体汉语诗歌体裁:十七字,三句“五、七、五”式;参照古典诗词规则押韵并遵循一定的平仄规律;可以考虑如何探索季语的运用;所采用的声韵系统可以遵循“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原则,既可以用旧声韵,也可以用新声韵,但同一首作品中不可混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专题考辨
李白诗异文考——以《唐诗三百首》为中心84-90

摘要:《注释唐诗三百首》收李白各体诗作28题29首。以其与《全唐诗稿本》等多种诗集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著述均未加以按断。今试从诗的意境、声韵、格律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论,并用献替可否之方式,尽陈管见于读者诸君。

《诗人主客图》“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家族考述91-97

摘要:武元衡在晚唐诗人及理论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中被奉为“瑰奇美丽主”,关于他近世的家族中人,史料多有记载,然散见史书、墓志、姓纂等文献当中,不系统,且多有舛误。文章就武元衡直系亲属中的曾祖以降至其子女,以及其家族中影响较大的从父弟武儒衡及其父亲等进行详细考述。

洪咨夔行年考98-104

摘要:南宋著名重臣、诗人洪咨夔生平事迹未见有专文考证。笔者据洪氏本集及相关文献,详细考出洪氏家世、事迹、著述等方面的情况,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洪氏诗文词创作成就者提供资料。

《全宋诗》重出误收诗丛考105-106

摘要:考察《全宋诗》中重出误收的二十首诗,确定其真实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