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试谈唐宋诗文中的“交蹉语次”与“感官优先”——“石五六鹚”句修辞性诗艺的两种解读1-5

摘要:历代文学批评家都曾注意到《春秋》“石五六鹚”之句对我国古典诗文产生的深远影响,但是却忽略了它最为重要的影响其实是基于两种不同读法而形成的。一种是由《春秋毂梁传》而衍生的解读,强调“石五六鹚”的语法性修辞功能,即修辞史上的“交蹉语次”,这使古典诗文在句法安排上出现新变;一种是由《春秋公羊传》而衍生的解读,强调“石五六鹚”语义形成的时间线性发展顺序,这开启了古典诗文“感官优先”法则的先河。两种读法的诗艺意味在唐宋时被广泛发掘出来,从两方面影响诗文艺术技巧,都具有积极的文学理论意义。

唐代咏琵琶诗音乐描绘研究6-12

摘要:唐代的咏琵琶诗产生于音乐与诗歌艺术臻至巅峰的年代里。这些诗作习惯以自然景象、生命个体与日常事物的声响来描绘琵琶音声,从中反映了唐人化音声为文字的努力尝试,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审美追求。

以雅为尚——从《明诗评选》看王夫之的诗学复古观13-16

摘要:王夫之的《明诗评选》对七子、公安、竟陵三家及其成员有着诸多评价,以竟陵承七子,尤其对七子、竟陵,更时时予以批评。但批评并不表示王夫之反对文学复古,而是对七子的复古多有修正,展示出王夫之以雅为尚的复古观。

云间诗派诗学的盲点与新变17-20

摘要:云间诗派全盘否定宋诗,暴露出诗学上的盲点。明末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与随之而来的天崩地陷的易代之变,又促使云间诗人扬弃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诗学上呈现较大新变,主要体现在:写真尚实,刺讥当时;英美雄美,合之双美。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从调笑转踏看宋词对戏曲的接受21-25

摘要:词与戏曲都是音乐文学,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宋代词人特别是苏门词人主动接受戏曲影响,借鉴戏曲体式,创作了以《调笑转踏》为代表的通俗戏曲性词作,不仅拓展了词的体式,而且增强了词的戏剧性,表现出转益多师的学习精神和破体为文的创新意识。《调笑转踏》以诗、词、文相结合的结构体式,歌舞相兼的表演性质,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特点,展现了宋代词人接受戏曲影响的创作成就。

王鹏运词集考述26-44

摘要:王鹏运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词坛推为盟主,在词学史上地位崇高。当前有关王氏的研究,大多偏重其整理、校勘及刊印词籍方面,词作部分则明显受到忽略。其实王氏著述繁富,除了学界所熟知之《半塘定稿》及《半塘剩稿》外,尚有《四印斋词卷》(袖墨集、梁苑集、中年听雨词)、《梁苑集》、《半塘乙稿》(袖墨集、虫秋集)、《半塘丙稿》(味梨集)、《半塘丁稿》(鹜翁集)、《半塘戊稿》(蜩知集)、《半塘己稿》(校梦龛集)、《半塘辛稿》(南潜集)等别集;与友朋酬答之作,则有《薇省同声集》、《庚子秋词》、《春蛰吟》诸集,以及与龙继栋唱和之《王龙唱和词》;另有《和珠玉词》、《子蕊词钞》,乃是与况周颐、郑文焯、张祥龄联句之作。根据笔者多年搜寻,除《南潜集》不知所踪外,其馀诸稿具在,且《袖墨集》共有四种,《梁苑集》、《校梦龛集》各有二种,版本情况甚为复杂。本文综论各集概况,统计各书收词之数量,分析四种《袖墨集》、二种《梁苑集》及《王龙唱和词》等集收词之异同,并就王氏词集之相关问题详加考辨。

《云韶集》辑评(之一)45-72

摘要:按 陈廷焯(1853--1892),原名世妮,字耀先,一字亦峰,镇江丹徒(今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一生以读书、著述、授徒为务。陈廷焯有著作多种,以词学著称,有词集《白雨斋词抄》,词选《云韶集》、《词则》和词话《词坛丛话》、《白雨斋词话》。其《白雨斋词话》已为词学史上最著名、影响最大的词话之一。《云韶集》乃陈氏早期的词选本,未刊,稿本今藏南京图书馆。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曲学专题
南戏《张协状元》曲韵韵位研究73-77

摘要:学界对于曲韵韵位规律的研究成果不多,对于格律尚未凝固、完善的早期南戏韵位规律的研究更不多见。《张协状元》是目前仅存的篇秩最完整的宋代南戏代表作,对于研究早期南戏的面貌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张协状元》全部曲文材料的排比研究,归纳总结韵位规律,可以丰富我们对于格律化尚未完成的早期南戏曲文韵位特征的认识,从而为学界对于“前曲谱”时期南戏韵位规律以及曲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材料。

韵文新书架77-77

摘要:朱崇才著、骆冬青主编的《词话理论研究》,由中华书局于2010年5月出版。本书是有关词话理论的研究著作。全书分为五章,分别是有关词的起源、功能、流派、境界与格律的论述,对自从词产生之后直至清代有关词的各种理论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总结,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词的产生以及其有关的理论研究。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专题考辨
“唧唧”音证78-80

摘要:“唧唧”表“叹息声”曾为主流说法。由于没解决入声字可表示叹息声等音韵问题,而受到质疑,以致1979年版的《辞海》把释义由旧版的“叹息声”改为“织机声”。本文从语音的角度补证叹息说,认为:入声字能表叹息声;“叹息声”、“虫鸣声”来源于不同的反切,后来合流;释为“织机声”在音理上无充分依据。

韵文新书架80-80

摘要:董就雄的《叶燮与岭南三家诗论比较研究》由中华书局2010年4月出版。明清论诗的焦点是宗唐宗宋、崇古与否的问题,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早发不拘唐宋、求新求变而自成面目、吟咏真情之见,但学者却多将之独归功于叶燮。《叶燮与岭南三家诗论比较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得出以下新成果:

《全宋诗》补遗80则81-86

摘要:本文从相关文献中辑出为《全宋诗》及《全宋诗订补》所遗之宋诗,包括断句在内计80则,聊作补遗。

清词人彭孙遹家世考述87-91

摘要:彭孙通是清初著名的文人,海盐彭氏家族是嘉兴一带的望族。为便于学界更好地研究彭孙通,本文结合海盐县志及清代文集等文献资料,就彭氏家族的沿革和世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彭孙通诗词创作风格与家族传统和创作氛围的密切关系。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现代旧体诗专栏
发扬学诗、诗教的优良传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介绍《单人耘诗词选读》92-94

摘要: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被评为全国校园诗教先进单位,该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兼职教授单人耘被评为诗教先进个人。单人耘先生,南京市浦口区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现年八十三岁。

试论"诗词入史"及新旧诗的和谐发展--兼与唐弢、钱理群、王富仁、王泽龙、陈国恩教授商榷95-101

摘要:现当代诗词可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争议颇大。通过对现当代诗词在“现代文学性”、“文学经典化”、“语体形式”、“学术压迫”、“不宜提倡”以及是否已经进入“死亡之旅”、是否能够被“替代”等7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观点阐述,与唐搜、钱理群、王富仁、王泽龙、陈国恩等教授进行客观的商榷与讨论,首次提出了对旧诗应该消除“艺术歧视”以期与新诗“和谐共存”的观点,以期为当代的诗人词家们争取到基本的“艺术尊严”。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问题讨论
百年来中国韵文学宏观研究述略102-109

摘要:百年来中国韵文学的宏观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其中有两个突出的时期值得特别重视:一为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初期,有多部韵文研究专著问世,在以韵文纵向发展为主的论述中,对许多带有规律性的要素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一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不仅对“韵文学”学科建设进行了理论的研讨,并有一定数量的宏观研究论文与著作发表、出版,取得了新的实绩。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会议综述
第四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110-113

摘要:值中国韵文学会成立25周年之际,由中国韵文学会与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共同主办、汕头大学文学院协办的“第四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16日在广省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学术刊物的专家以及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

散曲研究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尝试——第十一届中国散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114-116

摘要:由中国散曲研究会、湖南省诗词协会、湘潭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并由湖南省诗词协会和湘潭大学具体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散曲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8日至1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多位散曲界的专家学者和当代散曲作家济济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