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元嘉体的诗史意义1-5

摘要:在中古诗风中元嘉体力大思雄,如岐增巨石磊落突起。但若就创作方法而言,元嘉体更多的还是师法于建安、太康,以致复兴了古诗却消亡了古法。元嘉体与唐宋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构成了元嘉、元和、元祜三关一脉的诗歌源流,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传统。

韵文新书架5-5

摘要:赵敏俐先生的新作《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由商务印书馆于2009年12月出版。 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魏六朝乐府机构沿革与乐府诗关系研究》成果之一,是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赵敏俐教授多年从事汉代诗歌研究的最新成果。

刘长卿五言诗特殊体式之考述6-9

摘要:中国诗歌的格律由六朝发展到唐初已趋成熟,而于杜甫等大诗人手中登峰造极,此后一千多年汉语诗歌的格律基本沿袭未改。与此同时,古体诗歌也一直获得诗人们的青睐,得以延续与发展。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区分,本来是很明晰的,但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并不一定严守这种区分,中唐诗人刘长卿即是一例,细读其五言诗,确能发现不同一般的诗体。本文即对此特殊诗体试作论述,并用之于文献的校勘。而文体或诗体的研究,作为文学研究的本质,其研究价值及有待开拓的空间,于此亦可见一斑。

浅论白居易的文学观10-13

摘要:白居易继承了《诗经》、汉魏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着眼于诗歌的教化性、实用性和现实性,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发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但是从整体来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并不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部分。尤其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他的大部分作品以闲逸隐居和感伤为主调,表现出消极的倾向,也体现了道家追求达观和超脱现实的虚无主义倾向。如果说白居易积极反映现实的作品以其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观为基础的话,那么他漠视现实、超脱现实的文学作品则是以审美主义、艺术主义的文学观为基础的。本稿着眼于白居易参与现实和超脱现实的两种处世哲学,探讨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和审美主义文学观。

春天的忧郁——读李商隐的春天诗14-23

摘要:从李商隐的春天诗里,我们大致可以读到李商隐在仕途上奋斗——失败——再奋斗——再失败的人生过程。李商隐春天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大致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过程,而且在于它极其深刻、细致、具体地将与此人生过程相伴相生的心理变化历程表现了出来。其变化曲线就是:满腔热望——历经失望——走向绝望。其心理特征则为:忧虑——焦虑——消沉。“春天的忧郁”或许可以概括其春天诗所透射出的主要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李商隐的春天诗表现心灵的艺术手法十分高超,在唐诗人中鲜有其匹,其特征就是擅长借境抒情。故而李商隐是一位擅长借境抒情的忧郁的心灵诗人。

秦韬玉《贫女》诗发微24-27

摘要:秦韬玉以贫女形象抒写自己怀才不遇之感,但不仅于此。他通过其叔父于琮关系攀结路岩,又交通宦官,为自己及其同伙谋求科第,为士林所不齿,故屡受打击。家族惨变后,他痛定思痛,写下著名的《贫女》诗以寄怀,表达其深沉曲折的身世之感和复杂难陈的人生况味。他是晚唐希望通过非才学渠道猎取科名的文士遭到失败的典型,其遭遇令人深思。

丘逢甲台湾书写之文学作品研究28-40

摘要:出生苗栗的客家人丘逢甲,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早期台湾文坛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他一生所著作之作品中,有许多台湾之在地书写,展现出传统客家人关心本土之文化意识,及重视文教、热爱乡土之情怀。丘逢甲幼年与青年时期,即关心台湾之民生经济、风土民情,他书写了大量有关台湾土地民情的诗词等文学作品,留给台湾人丰富的文学篇章。本文旨在以客家文学先驱丘逢甲为例,分析与介绍其台湾书写之文学作品,并论述其作品中所蕴含之客家文化内涵与意义,并认识丘逢甲之台湾书写作品是中国文学重要的资产。

复古与误读——以明清之际六朝诗的接受史为例41-45

摘要:以复古求革新,求正变,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老办法了。然而“复古”又如何能“革新”?这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借助布鲁姆的“误读”理论重新观照之,庶几会得出一点相对清晰的结论,或可稍补传统文论“点到辄止”的遗憾于万一。本文谨以明清之际对六朝诗的接硬与“误读”为例来尝试解析这一问题。

清人宋诗选本叙录46-53

摘要:清代学宋风行,带来了宋诗选本的繁荣。据笔者所见,清代共产生宋诗选本64种。其大量出现,不仅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同时也促进了清代宗宋诗风及宋诗学的兴盛,并成为后人选宋诗的重要文献来源之一。

“英雄”:从观人学到古代诗学的范畴研究54-58

摘要:古代诗学范畴多来源于观人学。“英”、“雄”、“英雄”就是其中之一。观入学的标志性著作《人物志·英雄》从语义发生学角度阐释“英雄”概念,将人的才性析解为聪明(英)、胆力(勇),认为“圣人淳耀,能兼二美”,达到“化境”。古代诗学的“英雄”及其衍生范畴如英分、雄分、诗胆、诗力、魂魄、变化乃至于“才胆识力”等,都是在运用观入学原理探索诗歌规律中不断升华与深化的,反映了中国人的英雄崇拜意识与生命意识,从而使得古代诗学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词体结构论59-65

摘要:本文共分四部分:一,词体研究中的两个倾向及两类研究关联的不足和建构词体结构层次理论的必要性。二,借鉴新的文体理论成果梳理词体概念,为词体结构层次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三,词体结构论,将词体结构层次命名为体制、体用、体貌和体性,并给出词体结构关系框架图。四,词体结构论的理论应用价值及实践反思。

吴梦窗赠尹梅津词补笺66-72

摘要:通过勘比吴梦窗赠给好友尹梅津的十一首词作,对梅津仕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解决了赠词注解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并且采用内外证结合的方法,补出梅津仕历中知永康县事一任,推论出梦窗赠梅津词题中的“右司郎官”可能是指赠主在尚书省右司中任过员外郎一职。另外,通过对梅津仕历与梦窗饯别词时间的比照,对夏承焘、杨铁夫等前贤考证出的梦窗在淳祜四年(1244)前后离开苏州的结论作出了修正。

从周济选词看常州派与浙西派的融合73-76

摘要:常州派的两部代表性词选《词辨》与《宋四家词选》标志着常州派词统的建立,但它们并未与浙西派彻底割裂,而是体现了两派的融合:选源以《词综》为主,选目仍侧重南宋,寄托论词的重点在于南宋。

“终结”与“开篇”——清末民初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77-85

摘要:清末民初是中国词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当时疆村派对传统词学作了总结,但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南社及新文化派开始崛起,然而观念却存在着较大分歧,因此有了南社内部的南北宋之争和二胡(胡适与胡先辅)之间的传统与现代之争,最后以胡云翼《词学概论》、《宋词研究》、《中国词史略》为界,标志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完成。

近百年明词研究述评86-92

摘要:在20世纪初至今的近百年时间里,明词的研究在词作的搜集整理、作家生平的考订、词学理论、体式风格、艺术流派特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长足进步,但毋庸讳言的是,由于文献资料浩繁、前人研究基础薄弱、研究理念上的先入为主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学界的明词研究尚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对近百年来明词的研究历程作出清理、盘点和反思,对于本学科的继往开来大有必要。近百年来明词研究曲概况及其历程大致经历了发轫、沉寂、兴盛三个时期。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现代旧体诗词研究
更斫诗探天地秘——论胡先骕的诗歌成就93-101

摘要:胡先骕诗共有700首。从学宋诗入手,步踪同光体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等。汲取多家,入而能出,自成一家。其感时诗反映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世局,见其赤子之心与中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感兴诗以静观动,即目会心,在万物生机中悟得天人合一的境界。对老庄、儒学、佛禅学说的涉猎、汲取而成为作诗“心源”;述怀诗纵横议论,发挥其对古往今来时空的卓识,对宇宙、人类社会、中外历史、种族、政体、宗教提出疑问并予以解答;集中以纪游诗为最多,不同名山,各呈特征,布局各具匠心。咏物诗有将万物牢笼于篇幅中的笔力,如《水杉歌》被誉为亘古未有的科学诗,内涵丰富,意境浑涵。其诗气骨开张,苍雄雅健,主要师法杜、韩;讲求炼字与句法,得江西诗派之奥妙。既重传统,又以雄厚魄力摄入哲理乃至科学知识,兼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体。胡先骕是在同光体嬗变时赣派中承先启后的一大家,在二十世纪诗坛上足可独张一军。

张珍怀先生的词学研究特色102-104

摘要:在《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一书中,系统地评价了诸词学专家、词学群体,但有疏漏之处。本文补充介绍了女词家张珍怀先生。她家学渊源,曾游于当代诸词学大师之门,故学殖深厚,尤擅于词学。她的词学著作有三个特点,即以词人的眼光治词、以女性的眼光释词、以学人的眼光研词,在清代女词人和日本词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成就卓著。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专题考辨
辛弃疾子女新考105-111

摘要:辛弃疾子九人,女二入,前此有关的年谱诸作,因资料之缺乏,仅列其九子之简历,未对其生平有所介绍,且多谬误。本文据新发现的文献和出土资料,补充其九子二女之事历,并对所有错误加以纠正。本文所披露的许多资料,都是第一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