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研究
再论楚辞体与七言诗之关系1-5

摘要:原初楚声音乐与《今有人》所属的相和歌存在密切联系;二分节奏的楚辞“九歌”句型“ООО兮ООО”,通过对“兮”字的置换、改用叠词或联绵词、在“兮”字之前某个位置增添一个字等三种途径,实现向三分节奏的“ОО/ОО/ООО”七言句型的转换;楚辞体中的另两种句型“ОООО,ООО兮”、“ОООО兮ООО”,也是产生七言诗句的渊薮。七言诗源于楚辞体,可以在张衡《四愁诗》、曹丕《燕歌行》等早期七言诗的形式特征及其演进发展中得到验证。

吕向《美人赋》发微6-8

摘要:吕向《美人赋》的内涵不单只是自居易诗《上阳白发人》所谓“愍怨旷”的主题,它的创作牵涉玄宗时代后宫妃嫔之间势力的消长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走向,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吕向采用了特有的含蓄方式表露了相关的政治诉求。

论魏仲恭序而不纂《断肠诗集》9-13

摘要:魏仲恭为朱淑真《断肠诗集》所作的一篇序文(后简称魏《序》).是学术界研究朱淑真生平较为可信的重要资料。然而魏仲恭在《序》中并未说自己编辑朱淑真之诗,而后人多沿袭成说,习焉不察。本文试从版本以及朱淑真诗与魏《序》的矛盾之处,证明魏仲恭只作《序》而未纂诗。

论方回“律诗之祖”说14-20

摘要: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俭期四人界定为“律诗之祖”,显示出其独到的律诗史观;通过具体的律诗批点,方回总结出“律诗之祖”们的创作共性与独特个性;方回“律诗之祖”诗学批评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学杜甫之所学,昭示学者一条有效的学杜门径;此外,方回还通过此批点,对宋元之际的“晚唐”诗弊进行批评。

后七子诗法理论探析——以王世贞、谢榛相关论说考察为中心21-30

摘要:后七子特别是王世贞、谢榛极力为之声张的诗歌法度规则,全面涉及诗之声律和结构问题,在相关的审美准则上呈现谨严和细密化的特点,此尤显于他们对诗歌用韵、平仄以及篇章句字之法的系统阐析,其中既包含了对传统诗法的汲取,也融合了他们各自独到的审美见解,尤在诗法的一端,进一步将技艺性的规则或方法纳入他们重点关注的视界,为文学“技巧概念”趋于加强的一种显在表征。同时说明,在相继崛起于明代中叶文坛的七子一派中间,愈益皈向于文学本体意义上的艺术经营,成为诸子体认文学价值的重要路径,也在某种意义上展现了他们维护文学自身审美特性的原则立场,就后七子来说,特别是王、谢在诗法问题上展开系统的阐述,以格外严细的标准相责求,则更不能不作如是观。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研究
苏轼也是音律家31-34

摘要:苏词创作不守音律之说为自宋以来认识,很多人认为他“移诗律入词”、只讲平仄、为“长短句中诗”。这实在是对苏词的误解。苏轼作词,特别于宋代慢词调严守声律,辨四声,其中于入声也特别严格,足称音律大家。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主要在题材风格方面,这是在辨守音律的前提下进行的。他和柳永等人一起,为宋词特别是宋代慢词声律特点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村唱和”考述35-38

摘要:“江村唱和”是清初词坛非常重要的一次唱和,它对“稼轩风”的盛行起到重要作用。对“江村唱和”进行具体的考述可知,“江村唱和”有两组,分别为曹尔堪、王士禄、宋琬唱和于西湖,结集《三子唱和词》;曹尔堪、尤侗、宋实颖唱和于苏州,结集《后三子词》。本文考述两次唱和情况,并从文献中辑出续和者31人,考订其分布、唱和情况。

论李雯的《蓼斋词》39-43

摘要:李雯是云间词派著名词人,对清词中兴有开启之功。他的《蓼斋词》主要有三大主题。一是艳情。李雯暗恋柳如是,《蓼斋词》中多春闰风雨之艳词,抒发了他对柳如是的刻骨相思,感伤而凄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钩索柳如是在云间的情感经历,主要考证了她与李待问、宋徵舆、陈子龙的恋情,而忽略了她与李雯的情感,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二是悲秋。《蓼斋词》自伤身世,流露出文人悲秋的凄寒心态。三是易代之悲与仕清失节的愧悔。《蓼斋词》在艺术上能糅合明代传奇叙事之精神,抒情中蕴含戏曲之结构。李雯主要取径于南唐北宋词,又得李清照词之神韵。

持论易高,下笔难巧——《人间词话》之词学用典观与《人间词》之用典44-50

摘要: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赋学研究
曾燠幕府与清中期的骈文复兴51-56

摘要:曾燠任两淮盐运使的十馀年是其幕府最盛时期,招揽了大量文人学士,成为著名的艺文幕府。幕宾吴燕编选的《八家四六文钞》和曾燠编选的《国朝骈体正宗》是清中期两部优秀的骈文选集,确立了骈文的文体地位,提出了骈散一体的主张。在骈文观念上,幕宾多受曾燠影响,都主张骈散同源异流,文体不分骈散。在创作上,以曾燠为首,多宗六朝,风格流丽短小,格调纤新,笔致轻倩,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曾燠幕府对骈文的提倡与创作实践为清中期的骈文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湖湘诗词与文化
宗唐而不拟唐——论李东阳的诗学思想57-61

摘要:李东阳作为成、弘年间的诗坛盟主和茶陵派的领袖,以宗唐复古为旗帜,有力地冲击了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风,振弱起弊,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初步繁荣。他的《怀麓堂诗话》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他宗唐复古、贬抑宋、元,提倡法度、格调的诗学思想。但他宗唐而不拟唐,反对摹拟剽袭。在他看来,唐诗不可拟、不应拟,因为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地方文化氛围不同,而诗歌创作既关乎时代风会、气运,又与个人的资质禀赋、性格脾味、兴趣爱好、学养识见息息相关,因此摹拟前人是没有出息,也不会取得成就的。

《联句录》——一部鲜为人知的著作62-66

摘要:李东阳《联句录》一书在学术界鲜为人知,经考证,《联句录》原书并序跋共86页,缺第45页,存诗255首,残缺诗3句,涉及44名诗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茶陵派成员。同时,《联句录》主要反映了茶陵派斋居宴饮之乐,赠别怀友之情和怡游玩赏之悦,对其诗歌主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茶陵派的创作思想。《联句录》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展现茶陵派的群体文学活动、提供李东阳新的生平史料以补史传之阙等方面。

论船山词的“谐”、“隐”、“奇”67-72

摘要:王船山词,因缺乏时代影响而较少为词学专家注意。但作为一代大儒的文学创作,自能传达其独特的思想与个性。本文以为,在沉郁苍凉之外,诙谐、深隐、奇僻才能真正体现船山独特个性与词学风格,而这也足以引发我们对文学观念与实际创作之有意味的关联。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现代旧体诗词研究
以疏旷济密丽——论晚清朱祖谋“融苏入吴”的词学取向73-77

摘要:晚清梦窗词风大盛,不善学者流于晦涩饾饤。为了挽救这种弊病,朱祖谋以“融苏入吴”为药石,用东坡的“疏”来调节梦窗的“密”。他通过校编《东坡乐府》和《宋词三百首》来揄扬东坡词,自作词也能做到疏密并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研究朱祖谋对东坡的接受,无论是对认清朱疆村个人的词学审美理想,还是对于理解当时词风和词学路径都是有意义的。

杨铁夫词学活动考论——以梦窗词研究为中心78-82

摘要:杨铁夫的词学活动包括词体创作、词学交游与词学研究等三个紧密勾连的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在师出名门基础上的梦窗词研究这条主线贯串起来。杨氏深受朱祖谋影响,所作极力摹习梦窗,是他肆力梦窗词研究的主要内在缘由。又借助与当代词宗的亲密师弟关系,快速融入主流词坛,抓住词界热点细致研讨,是其得以推出梦窗词研究方面标志性成果的重要外在推力。杨铁夫以梦窗词研究为中心的一系列词学活动,为近世广东乃至整个国内词学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具有独特的词史价值和词学史意义。

闲适与人道——论周作人的旧体诗83-88

摘要:《周作人诗全编笺注》收录了周作人旧体诗300多首,但评论界对周作人旧体诗的研究寥寥无几。结合周作人写旧体诗时的处境遭遇,从精神状态和思想两方面深入分析可知,周作人的旧体诗表面闲适,实则含着忧思与苦闷,是苦味的幽默,是“闲而不适”。这些旧体诗贯穿着周作人一贯的人道主义思想,不过比他的杂文表现得更为曲折淡远一些而已。由于历史和个人的原因,周作人追求的闲适与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不能统一,从而导致他的旧体诗充满了“苦涩味”,而他的人道主义在五四之后又显得不合时宜。

沈祖棻词学渊源考略89-96

摘要:作为现代著名的词人,沈祖棻的词学渊源尤值得考索。除了几世相传的家庭文学熏陶外,沈祖棻在大学期间师从吴梅、汪东等词坛名流,接受良好的词学训练,又受汪东的词学影响,学习周邦彦等词人,转益多师,融会诸家之长。沈祖棻既能秉持良好的词学渊源,同时不断探索与自身才性相契的词风,终能融化新知,在小令创作上自成一家之体。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问题讨论
诗无题论的批评视角97-101

摘要:无题诗有时就像诗人设下的一个迷局,越是遮掩,越是引来无数的探究者。在诗文评当中有很多的论述强调诗无题的优越性,这其中崇古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注意。本文从四个角度,试图寻找诗论家无题论述的角度,进而去理解他们所持的无题高于有题的命题。从“触物兴怀”的角度看诗无题,认为无题高于有题在于诗无题更加自然;从“为情造文”的角度看诗无题,认为无题高于有题在于诗无题更加真情;从“置身题上”的角度看诗无题,认为无题高于有题在于诗无题给创作阅读更多的自由;从“兴寄无端”的角度看诗无题,认为无题高于有题在于诗无题是产生多义性的一个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