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事典与阮籍《咏怀》诗之“遥深”1-6

摘要:阮籍《咏怀》诗“遥深”特色的形成与其以事典咏怀的创作手法有密切联系。阮诗中有些典面不是约定俗成的,它们提供的线索不足以实现典故的唯一指向性,从而导致诗歌意旨难以捉摸;阮籍有意消除典故在诗歌中的突兀感,使事典较为自然地融入诗歌的表层逻辑中,这是用典技巧较高的表现,可是同时用典也导致了其诗深层意脉的隐蔽曲折乃至似续似断。典故在阮诗中,一方面保持和全诗情感倾向或基调的统一,甚至使之强化,另一方面则令诗旨含蓄而具有很大的阐释空间。

陆机的模拟策略及其诗学意义7-12

摘要:陆机的模拟乃是一种策略,其模拟包含明显的三个层级的目标,即“得其用心”——“聊复用心”——“自皆为雄”。通过对模拟对象的精心选择,他构建了“诗缘情”的文学价值观念,并以“欲丽前人”和“声为情变”两种方式加以实现。但是,陆机“先辞而后情”的模拟实践,导致了其拟作由“情文”变为“泛说”。因而,陆机的模拟具有双重意义:既一定程度有利于其实现“自皆为雄”的文学史定位,又使其留下了让人诟病的隐患。可以说,是模拟的双重诗学意义导致了陆机文学史地位的沉浮。

略论唐代的诗法研究与传授13-18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唐人不谈诗法,研究和传授诗法似乎是宋人的专利。甚至认为不谈诗法是唐诗兴盛的原因,喜谈诗法是宋诗衰落的根本。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唐人不仅谈论诗法,传授诗法,而且在诗法研究和传授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唐代诗歌创作和以后的诗法研究与传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祝允明诗歌创作看其仕隐观的转变19-26

摘要:立足于诗歌的系年和解读,对祝氏前后期仕隐观作较为细致的梳理,可以看出祝氏前后期思想的转变。入仕之前,祝允明关于仕隐的冲突主要来源于志向与吴中隐逸传统、屡试不第的无奈及身心疲乏之间的矛盾,隐逸生活的现实使仕进成为其持续追逐的人生理想,此时的诗歌中充斥着对于仕信念的伸张;入仕时期,对于家族期冀、传统价值观辱没的担忧得到消解,仕进生活的现实使隐逸成为祝氏的理想,其时的诗歌又反复申说着对于归隐的欲求。

潘问奇《宋诗啜醨集》考论27-34

摘要:潘问奇、祖应世合选的《宋诗啜醨集》成书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至三十二年(1693)之间。是集以啜醨名编,似非尊题之意,实徇黜宋之心,息袭唐之喙,而高标“风雅”,上溯“三百篇”,其编选乃针对诗坛祧唐祢宋风气之弊所作的调和之举。该选对宋诗确有会心,特摘出瑕瑜之处,并详加圈点品鉴,使读者收醇弃疵。大致而言,重南宋轻北宋,尤多选取爱国诗篇、遗民隐士;在诗体择取上,尚能拈出宋代诸家之擅。此集今虽久湮不扬,《唐宋诗醇》对其评语却有所甄录。

今文《尚书》用韵研究35-38

摘要:《尚书》作为我国上古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商周时期的语言面貌。前人在研究上古音韵时,往往把以《诗经》为代表的典型韵文作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尚书》在研究上古音韵方面的作用。《尚书》作为“散文”,其用韵方式不同于一般韵文,通过对今文《尚书》小句句末字进行穷尽性地统计、归类,分析它们的用韵情况,可以总结其韵例,揭示今文《尚书》用韵的独特性。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追和词研究的现状、价值与意义39-42

摘要:唱和词按照唱和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同时唱和之作与异时追和之作两类。追和词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作为词史上一种特殊的接受现象,追和积极参与了词史构建的动态过程,是唐宋词经典文本赖以形成、经典作家地位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历代词论家仅着眼于对追和词本身质量的评价,并未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与意义。近二十馀年来,词学界逐渐将追和词纳入了研究视野,但对它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对追和词进行宏观观照与系统研究的论著尚未出现。

论花间词的色彩与情感43-47

摘要:花间词善用色彩,仅色彩字就高达千次。花间词反映了女性色彩感知的一般特征,但并没有显示出女性对于色彩语言的个性化选择,根本原因在于作为男性的花间词人以女性代言的角色差异及男性本位立场。花间词色彩明艳,但情绪黯然,意有所指,它们往往浸染着词人们的失意之情、亡国之伤,不是单纯的轻柔绮靡的艳情之作。

论李清照的艺术世界与情感世界48-53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不算太多的女作家里,李清照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究其原因,大概首先是因为她所创造的独特而新奇的艺术,但是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她的女性身份,以及她在作品中向人们所展示的情感世界。这是其他人没有揭示过的,它细腻、真实而又相当大胆,因而在当时及后世招致了许多的非议,但在今天看来,却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论须溪词的遗民意识54-63

摘要:刘辰翁是宋末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蒙古灭宋至元政权趋于巩固的过程。宋亡前后,他的词作,体现了其自觉而又强烈的遗民意识,既沉郁凄苦又激愤豪宕,在同时代词人中别具风貌。

陈廷焯《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钞》考论64-72

摘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阐扬常派理论,是词论研究中之热点,自陈氏手稿重现于世,陈氏由浙转常之词学观点亦已渐成共识。然而陈氏自作诗词却始终未引起学界关注,致未能结合作品以验证其理论,诚属憾事。 本文旨在评介《白雨斋词存》及《白雨斋诗钞》,首先讨论二书之文献意义,认为《词存》、《诗钞》与稿本《词话》所载,有互补之作用,其中相关记事,可补陈氏生平;由二书中之评语,则可知悉陈氏之门生、友朋及亲属;《词存》且有部分标注章法,亦有助于词意之了解。 其次论及《词存》与《诗钞》之缺失,例如编辑体例紊乱无章、割裂原文充当评语、编校态度有欠严谨等,皆为二书在编排上之瘕疵。 此外,又比较八卷本《词话》、稿本《词话》与《词存》及《诗钞》间之关联,说明陈父铁峰老人之原意,在将稿本《词话》删定为八卷,而将其诗、词另刻,三者并行于世;然因稿本遭删削部分,多涉及陈氏生平事迹及词论之完整性,故此书实不可废。

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怀旧主题之比较73-79

摘要:怀旧主题乃是中国古典文学所最常表现的主题之一,以伤春悲秋为主旋律的唐宋词,其中尤多怀旧情绪的倾诉。而纵观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流行歌曲,怀旧主题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怀旧主题乃是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所包孕的丰厚人生意蕴中的一个分支,所以通过对词中怀旧主题的审视和剖析,也就有可能以点窥面地感知当代流行歌曲之于唐宋词在题材内容方面的传承与变异。这不仅具有文学方面的价值,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义。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曲学专题
“词曲递变”初探——兼析“唐曲暗线说”和“唐宋词乐主体说”80-86

摘要:“词曲递变”是宋、金对峙时期在南(南宋)、北(金)两个路向上多元发生的,并非线性进化,即在词曲递变的总趋势下,有着南、北两个独立的路径,其过程与内涵并不等同于因王朝更替元曲对宋词的代兴。南、北音乐文艺和歌舞艺术系统的差异和分立,以及“近世文化”的“宋型”和“金型”之别,决定了“词曲递变”在南、北两个独立的路向发生。“词曲递变”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南宋与金朝对峙时期,由于北宋以降由士人文化和市民文化雅俗二维构型的“近世文化”,其二维结构中的雅俗文化已经发生动态消长——文化权力下降、勃兴的市民俗文化日益改变着原先二维结构中的不平衡的弱势力地位,并由此导致了社会心理和审美趣尚、审美心理的进一步的“世俗化转向”,在此意义上“词曲递变”是新一轮的“雅俗递变”;而作为直接动力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嬗变决定了词体文学和曲体文学音乐文艺中心地位的变化及其文体功能迁变——伴随曲体文学和词体文学的音乐文艺中心地位的易位,由词体到所谓“散曲”是抒情性、抒情功能向抒情、叙事功能的迁变,由词体到所谓“剧曲”是由抒情性向表演性的迁变。文章集中探讨了北方路向上的词曲递变,并辨析“唐曲暗线说”和“唐宋词乐主体说”。

民族诗坛上的词曲情缘——浅论于右任先生对卢前词曲创作的积极影响87-92

摘要:卢前的词曲创作在内容上长期得益于右任先生的直接渗透和积极的影响,他们共同将表现时代精神作为永恒不变的创作原则,将民族团结认作坚定不移的创作方向,将民众疾苦视作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中国古代词曲之美妙韵律,作为情感之纽带,使他们逐渐结成忘年之交。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清词研究专栏
清词研究专栏 主持人语93-93

摘要:随着清词文献整理工作的展开,对清词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学术增长点,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也不断得到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探讨。

声气标榜与清词复兴94-98

摘要:声气标榜是清初词坛普遍存在的现象,《四库全书总目》对其作了激烈的批评,通过对清初词坛原貌的考察,可知声气标榜及与之相关的群体自觉意识对清词复兴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从而为研究清初词学的复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奏销案与清初江南词坛——以阳羡词人为中心99-105

摘要:奏销案是清初清政府在江南制造的大案之一,清文献史料对此记载甚少。但这起大案对江南的文士影响甚大,特别是对于清初江南词坛。众多词人都因奏销案而或被褫革或被调降。面对江山易代和满族统治者的迫害,清初江南词坛的词风较之前代有了明显的变化,除了崇尚稼轩风之外,风格悲慨,重真性情。

“意内言外”说的后世解读与晚清词学的深化106-112

摘要:“意内言外”是清代词学著名命题,自张惠言提出后,便引起广泛的争论。本文拟考证张惠言提出此说的背景,抉发其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并讨论词学界对“意内言外”说的各种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