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中国诗的韵律节奏与句式特征1-7

摘要:中国诗由于汉语单音独字的使用形成一定的韵律节奏并构成各种稳定的句式。韵律节奏的本质在于人的声气吐纳,这体现于字的单、双组合,并决定了中国诗各种句式的成型、兴衰及其造语特点。由此可以说明一言未足舒怀、二言殆可成语、三言尚且短促、四言优婉筒质、五言坚整筒炼、六言软媚平衍、七言纵畅有致的句式特征。诗之造语必然因顺不同的句式特征,从而产生原则上的独特讲求。

诗经韵律的音情解读8-14

摘要:韵,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始初诗歌的确定和以后文学体裁的分类都以此作为依据。在此前提下学界论证了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汉民族第一部诗歌选集是《诗经》。《诗经》韵式灵活自由,不拘一格,它有五种主要韵式——富韵式、密韵式、中韵式、疏韵式、易韵式。陈第说:“毛诗之韵,动于天机,不费雕刻,难与后世同日而论矣。”(《毛诗古音考》)不同的韵式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存在状态有不同的韵律效应,以及不同的韵律效应所揭示的美学意义。

初唐律体形成的几点考察15-20

摘要:关于律体的形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而对于律体的标准,学人则大多以王力的《汉语诗律学》为准绳。通过对初唐五言律体形成过程中有关声律问题的探讨,可以了解律体是怎样形成的,由此明确初唐定型之律体与其前后律体之不同,并阐明“律体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论方回《瀛奎律髓》中的“拗字”格法21-26

摘要:拗字格法,由唐代的杜甫到宋代的黄庭坚,逐渐成为律诗创作中极为重要的格法之一。方回在前人创作及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在《瀛奎律髓》一书中对其专门总结研究,并以此为纽带建构杜甫与江西诗派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武器批评宋末元初盛行的晚唐诗风。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史研究
“不笺一字是功臣”——论明清杜诗学中的一种极端倾向27-30

摘要:鉴于旧注的穿凿附会,明清以来的许多杜诗学者们在注释杜诗的时候完全删去旧注,仅仅保留杜诗原文,即所谓的白文本。杜诗白文本编选者的理论倾向显得极为偏激,主要是针对旧注之弊而发,其对杜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深远影响。

论鲍照诗歌的阳刚之美31-35

摘要:鲍照是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前人关于鲍诗之研究,多是集中在鲍诗的艺术创新、成就及影响等方面,而从美学的角度去探索鲍诗者甚少。事实上,鲍诗无论在用词与意象、句式与结构、主题与内涵以及情感与气势上,都充溢着大气、刚健、凌厉、雄奇的阳刚之美。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试论罗隐咏史诗中的进步历史观36-39

摘要:生于唐末乱世的著名诗人罗隐创作了大量的包含进步历史观的咏史诗作,这些咏史诗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了王朝的更替,抒发了自己对王图霸业兴衰的真知灼见,体认“时势”对历史变迁的决定性作用。

腾空翻案,机杼别出——论宋代咏史诗的翻案法40-44

摘要:翻案是宋人咏史诗创作中最喜使用的艺术手法。翻案即推翻前人陈说,故意与前人见解相左,另立新说。宋代咏史诗中翻案手法的运用可以归结为四个途径,即肯定翻案、假设翻案、反问翻案和否定翻案。翻案法的精妙运用使咏史诗中的议论更刻抉入里、深析透辟,同时使诗歌充满张力与密度,并获得抑扬顿挫之致、生动奇妙之美。

宋诗晚唐体的诗史意义45-50

摘要:晚唐体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一种诗歌体式,指通过刻意苦吟而形成的清寒、小巧、野逸的诗歌风格。晚唐体形成于晚唐五代,但其真正成熟与发展主要是在宋代。晚唐体与宋代各种诗歌风格间有相异、相斥,也有相互吸引与融合。晚唐体在宋代诗歌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宋调的形成及转型过程都有它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虽然在北宋诗新中晚唐体属于被修正和否定的因素,虽然晚唐体为主导的南宋中后期诗风变革并未将宋诗推向新的辉煌,但不能否认它是促成诗史变革的重要力量。

论汤鹏及其诗歌创作51-56

摘要:汤鹏是近代经世派之一,他在政治上主张变革,文学上主张为政、修身、文章三者贯而一之。其诗歌创作无体不工,作品古朴深厚,多怀古刺今,反映现实,抒发幽愤。其整体风格是雄健苍劲,爽快流宕。

寒女卖书诗56-56

摘要:少时读诗,曾摘录寒女卖书诗及厉鄂和诗。无名氏《卖元诗集诗》:“典及琴书事可知,又从案上检元诗。先人手泽飘零尽,世族生涯落拓悲。此去鸡林求宜得,他年邺架借应痴。亦知长别无由见,珍重寒闺伴我时。”为生活所逼,欲卖去心爱之书,此情何堪。诗句哀怨绵绵,如与亲人永诀。厉鄂《和卖元诗集诗》:“姓氏深闺岂易知,偶传纸尾卖书诗。难追写韵仙家事,应共牵萝绝代悲。彤管更添高士传,墨卿别注有情痴。

论郭沫若与的诗词之交57-61

摘要:郭沫若与的诗词唱和,贯穿于他们的后半生。郭沫若也是诗词的权威的注家和解说者。诗词是郭沫若与政治交往的方式,也是他们情感联系的渠道。郭沫若在与的诗词交往中的确表现了对的个人崇拜。研究郭沫若与的诗词之交,应该将它们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苦痛中的微笑——从诗画融合的角度再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2-65

摘要:在前人考证、解析的基础上,试从诗画融合的角度赏析中唐诗人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人通过想象和通感,为我们构筑了一幅“心画”,一幅比物质的画更为真实、更具感染力的画,“风雪归人”的如画诗境,熔铸着诗人和读者共同的情感和精神共鸣,激跃了读者强烈的内在生命力。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唐圭璋对朱、况词学的继承与超越66-73

摘要:唐圭璋的词学,继承了朱祖谋和况周颐的传统,又在辑佚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词选之学和词史之学方面,超越了朱、况。唐圭璋从事词籍的整理和批评的时候,总是体现着强烈的“尽全意识”和“文献意识”,这是朱、况所不具备的,对今天的词学研究来讲,仍有借鉴意义。

纪官军残杀百姓诗73-73

摘要:历代逢寇乱,百姓不但为寇贼所残,也为官军所残。感丰丁巳,一股太平军因攻南昌不下,变计图闽。陷邵武,浦城,战火炽烈。然清军之刀却挥向无辜之百姓。有郭式昌《延平军营所见》:“阵云阴阴作愁色,东溪一夜溪流赤。滩头石碎挂死人,死人多于滩头石。我来维舟延福门,路旁纷纷走辟贼。中有一老哭且行,鲜血新疮在右额。自言家近幔亭峰,庐井年年习兵革。红巾三度人闽关,九曲溪山遍荆棘。今年无贼有戍兵,

比德·抒情·体道——论宋代山水词及其内在意蕴74-78

摘要:在文人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风气的影响下,自然山水逐渐成为宋词的重要内容。宋代山水词中包含了道德、情感、哲学等多重文化内涵。从道德层面而言,词人们继承了儒家“山水比德”的传统,并使山水词承载了新的人格化的象征意义;从情感层面而言,词人丰富的感情和强烈的个性赋予自然山水浓厚亲切的人情味和非比寻常的精神气魄;从哲学层面而言,宋代词人深受道家“自然”哲学的影响,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他们领悟自我存在的价值,实现了人的自然化。

似花还似非花——论南宋后期及宋末的艳情词79-83

摘要:艳情词是南宋后期及宋末词风的主要表现文本,其题材特点、情感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与唐五代、北宋、南宋前期的艳情词相比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在题材上,南宋后期及宋末的艳情词与咏物相融相随;在情感内涵上,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思;在艺术表现上,以雅笔写柔情,形成俗处能雅,柔而不媚的艺术风范。

唐寅《桃花庵歌》诗83-83

摘要:唐寅性喜桃花,于宅院内建桃花庵,园内遍植桃花。花开,便诗酒其下,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别人笑我太风骚,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此诗原配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