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词中杜甫"说总检讨1-9

摘要:"词中杜甫"说不是王国维的"专利",周邦彦不是唯一的"词中杜甫".被誉为"词中杜甫"的宋词人还有柳永、苏轼、辛弃疾、姜夔、刘克庄、吴文英、王沂孙、张炎,清词人则有陈维崧、蒋春霖、郑文焯等.宋人只以柳永比拟杜甫."词中杜甫"说主要是清人推尊词体观念的体现,多是论者对所推崇词人的最高评价,实质上是为自己词学理论服务."词中杜甫"的价值和地位多是"层累"地造就的,对其"身份确认"多不是基于事实的客观陈述,而是基于目的性的主观价值评判,有"片面的深刻",但往往远离史实和原生态.不同时代的词论家有各自心目中的"词中杜甫".此说只有一定角度和程度上的合理性,其中以辛弃疾、周邦彦比拟"词中杜甫"合理性程度最高.应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此说.

关于词的几个问题——与洛地先生商榷10-15

摘要:洛地先生研究词学的文章中,有许多发人思考的观点,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词体形成与近体诗的成熟的关系问题,同一词调是否应有比较固定的旋律,柳永的歌词唱法是否依字声行腔,姜夔自制曲有无依乐填词的情况,一字一音、一句一拍是否是唐宋词乐配合的基本方式等.

"真情为本"——况周颐"重拙大"新论16-21

摘要:况周颐是晚清著名的四大词论家之一,他在《蕙风词话》中提出的重、拙、大理论是以"真情"为生发点的,他所言及的"重、拙、大"范畴也必须由此点来解释才能融通,这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紧密相联的.

粤西词人群体研究导论22-25

摘要:所谓粤西词人,应该是指籍贯为粤西的词人群体.但是,粤西词的发生,却源于中原文化的浸润与沾溉.故前人有"粤西词,始于宋代"之说.按粤西地域细分,粤西词派有两个统系:一个是以临桂为中心的桂北词人群;一个是以容县为中心的桂东南词人群.由明入清的词家谢良琦认为"诗馀虽小,亦文之一体,既已为之,则亦不敢漫然从事矣"的创作实践,为粤西词的发展开拓了一条笃实而平稳的道路;后起的况周颐认为"吾粤西词人诚寥寥如晨星,然皆独抒性灵,自成格调,绝无挨门傍户、画眉搔首之态.可传以此,不传亦以此",则道出粤西词传承流变之迹.

雅音、俗韵与宗风——系统分峙与融合中的北宋怀古咏史词26-33

摘要:北宋怀古咏史词的创作主体主要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但根据其内部的不同渊源传承及体制特征等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题材选择、范式、形式、语言及风格等方面的歧异,北宋怀古咏史词又可划归三大系统:单纯合乐演唱的词之系统、配合其他文艺形式表演的词之系统以及禅宗颂古系统.这三大系统共同构筑了北宋怀古咏史词的完整性,并体现出北宋时期词与其他文艺形式的融合和互动,以及北宋词的雅化历程.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赋学专题
文体赋的组织结构与描写方式34-39

摘要:文体赋以汉代逞辞大赋为代表,也包括后起的骈赋、律赋和新文赋.文体赋之问答体源于先秦文献中普遍存在的对话、问答方式,既有"首引"的作用,也有篇章结构的功能;文体赋的空间方位叙述模式与我国早期特别发达的空间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其以描写"事形"为主、构思的预设性和精致化倾向密切相关;文体赋的平面化描写乃出于表现具体物象的需要,也与汉代儒学经学化背景下形成的阐释性思维有联系,其描写特点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图案化和夸饰性.

从辛词事典统计看辛弃疾塑造的自我形象40-44

摘要: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以用典著称.统计辛词的事典,可以发现辛弃疾在运用事典塑造自我形象时,主要塑造了"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和"退隐闲居"这三种形象.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论汉字系统的优越性在格律诗词中的体现45-55

摘要:该文从格律诗词的视角,对汉字(或词)构字(词)的无限派生性、汉字无词形变化性及汉字的文化积淀性进行了追源溯流的探索,据此论证了汉字系统的优越性.

论杨炯的文学革新思想及其创作实绩56-58

摘要:杨炯是在初唐宫廷诗风弥漫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诗人,长期的馆阁生涯和仕途的顿踣使他对自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和当时"上官体"为代表的婉丽诗风之弊端感受格外清醒和敏锐,使他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一起,互通声气,以自己明确的诗歌理念和实在的诗文创作,自觉地承担起文学革新的使命,提倡刚健劲朗的诗风,为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盛唐气象的到来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从王维到贾岛:元和后期诗学旨趣的转变和清淡诗风的发展59-66

摘要:贾岛是中晚唐之际以五言律诗表现山水隐逸题材的代表诗人,在中国诗史上源远流长的"清淡诗派"中应有一席之地.贾岛的五律创作对清淡诗风的艺术传统既有承续又有新变,也是对王维在清淡诗风传统中所确立的艺术范式的发展和新变.贾岛诗歌在晚唐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声势浩大的追随.因此,贾岛及其后继者构成了中晚唐诗坛王维诗歌的主要接受群体.

与皮陆松陵唱和相关的文学活动背景67-71

摘要: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的苏州唱和是文学史上一次较为著名的文学活动.这次唱和的作品数量多,体裁涉及广,而题材又带有浓厚的佛道文化色彩.没有唱和前的知识储备、创作积累以及周围诗友的参与助兴,其唱和固然不会如此兴致勃勃.然而不纵横考察唱和发生前后的诗歌作品及周围诗友的诗歌创作,就无法准确认识此次唱和的特色.

北宋初期科举文化与西昆体72-75

摘要:北宋初期科举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增强了知识阶层对新王朝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由此产生的"诗赋取士"制度,使文人的日常创作深受科场文风的影响,文人的创作心态发生巨大变化.典丽、"重学"的文学观受到时人的推崇,为西昆体的兴起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土壤.

赵孟頫的题画诗76-82

摘要:赵孟頫的题画诗创作凸显了当时具有普遍意义的林泉之思,注重诗风与画风的和谐,善于把绘画的思维和技法融入到诗歌中来,注重意象的选择运用,时空感、色彩感和形象感非常鲜明,凸显了一个著名书画家兼诗人所作题画诗的独特性.

黄娥《仕女图》与"三妇艳体"——兼论文学史上的群体排列描写现象83-86

摘要:黄娥《仕女图》以曲记画,其体甚新.它吸收了《尚书·顾命》"一人"、"一人"的排列叙述方法,而摒弃其滞拙与枯槁;吸收了民歌及文人拟作"三妇艳体"写法,而摒弃其狭邪与庸俗;吸收了韩愈《画记》与《南山诗》的赋法技巧,摒弃其光怪陆离与雄奇恣纵.以无首无尾、不主故常、赋法为曲、化俗为雅等,表现了一个具有多种文艺修养的女性文学家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及精湛的散曲技法.

李白对郭沫若"五四"时期诗歌的影响87-92

摘要:郭沫若"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风,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与其个性化地接受中外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滋养相关.郭沫若钟情李白,其早期创作从思想精神到艺术表现,与李白有相近性,从中可以看到李白对郭沫若的深刻影响.

简论古诗中的比喻93-97

摘要:比喻是修辞格中最常见的手法,由于它具有多重性、多向性,所以它在古诗中的妙用,往往能使诗歌增色添辉,形象生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曲学专题
明清之际传奇用韵二题98-102

摘要:明清之际传奇用韵有两个突出问题,即一出一韵和入声不单押.二者都不是绝对化的简单现象,而呈现比较复杂的状态,显示了当时的传奇创作讲究舞台实用性,努力远离案头化的创作倾向.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专题考辩
《永乐大典》残卷所载诗选《诗海绘章》考释103-108

摘要:《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载的诗歌选本《诗海绘章》是一部由南宋人编选的唐宋诗合选本,其中某些诗人未见于《全宋诗》,某些作品《全宋诗》亦失收,因而具有一定的辑佚价值.从文学史来看,其保存的资料丰富了文学史的叙述,也印证了前人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恢复文学史的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