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接受与阐述
论纪批苏诗的特点与得失4-12

摘要:纪昀对苏诗的评点体现了深厚的学识和高超的见识,且能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导致准确的评价。其主要优点在于对苏诗与前代诗歌艺术之渊源的揭示、对苏诗艺术特色的评判、对苏诗某些文本的校勘等方面均甚见功力;其缺点在于以其比较保守的诗学观念来批评苏诗的创新之处,故不无谬评。纪批虽然不无偏颇之处,但在总体上瑕不掩瑜,堪称清代苏诗研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论清初陈祚明对《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的发微13-18

摘要:清初诗文选家陈祚明以融入自己人生体验与诗美理想的深刻感悟,对《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予以别开生面的剖析,指出“言人同有之情”、揭示人心普遍共相是其抒情底蕴;而“用意曲尽”、“用意善藏”、“不出正意”是其独特的抒情方式。他的这一颇具理论辨识力的揭示,显出有别于前人的独特眼光,也为解读《古诗十九首》提供一条新思路。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唐人的怨诗19-24

摘要: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天宝时期,穷兵黩武,边塞诗多表现征人思妇之怨,对统治者不吝讥刺。唐代以流贬处罚官员,武后称制,中宗复辟,安史乱后追究罪臣,贞元、元和的政治斗争,使诸多著名诗人被贬,怨诗频生。由于游宦、从军、经商、战乱,唐人多行旅之诗,既抒发自己的旅愁,也写所见人民的痛苦。唐代行科举,漫游、结交、行卷,诗人尤多离别,加以上述行旅之由,造就出许多真情感人的好诗。唐末更兼及家、国的离愁,诗人自诉外,还有专写人民怨旷的离别诗。

四言诗虚字中心说25-36

摘要:四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独特的诗体,从四言诗的节奏与句式、四言诗的“传统!”、四言诗衰亡的原因以及四言诗与初期五言诗的关系等几方面来看,四言诗有其独特的价值。《诗经》中四言诗的节奏变化造成了其风格的顿挫,这是其不同于后世箴、铭、诔、赞等文体的根本所在;四言诗的传统则与远古的句式及套语、套语结构有莫大关联,传统的逸失也宣告了四言诗的终结;四、五言交瞽之际,五言诗在其形式上延续了四言诗的格调,从而形成早期五言诗的一种特殊风格。事实上,这一切都与四言诗中的虚字密切相关,而其核心则在于其独有的虚字及虚字结构的运用。

永明体:古代诗歌语言技能的第一次全面成熟37-41

摘要:永明体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技能在均衡状态下达到的第一次全面成熟:包括声律之平仄变化、抑扬相对所达到的均衡和谐;语义速度既不因深密而滞重,也不园浅俗而轻急,而以平易隽永臻至均衡;意象结构中,既不是“象”对于“意”之依附,也非“象”对于“意”之游离,达到平衡、交融;结构经营亦不似以往之或疏或密。显得跳跃净利,疏密有度。以此而为唐诗的自由创造建立了充分的技艺的基础。

杜甫以赋为诗论42-46

摘要:以赋为诗指文学家的才思从内在的主观情感转移到外部的客观世界,用写赋的方法作诗,使诗歌充溢着诗体本不常有的赋体特征,从而给读者带来深闺巨丽的赋美享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三川观水涨》等诗歌,即是典型的以赋为诗之作,从题材、结构、意象等方面均可以看到深受赋体影响的痕迹。杜甫重视赋体创作,认为诗赋同源,这使他运用以赋为诗手法的可能性和自觉性大为提高。

论黄庭坚诗、书创作的相似性联系47-56

摘要:黄庭坚以“行布”贯通于他的诗歌与书法创作中,第一次从布局安排的角度成功地实现了诗、书创作的相融贯通,这在中国诗歌史和书法史上是最为杰出的创造。

论谢榛诗学的诗性特征57-62

摘要:谢榛诗学的诗性特征首先取决于诗话体这种批评文体风格的诗意性,同时也是谢榛对自然、世界的观照方式和运思方式即直观、直觉、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的结果,而究其深层,谢榛诗学的诗性正是其生命形态、生存方式和人格理想的本真摹写。

王夫之情景理论与其诗词创作实践63-67

摘要:王船山诗论,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推出自己系统的理论创见,开拓了诗歌情景论的新境界;同时船山又丰于创作,其诗词写作即为其情景论的体现与实践。船山诗论“以意为主”、“身历目见”、情景相生、哀乐互增等观念、论题,皆于创作中有所体现。

“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论文天祥学杜诗68-72

摘要: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在文天祥身上产生重大影响,得到强烈回应。文天祥仰慕杜甫的人品和诗风,在继承和学习杜甫的同时,以其不息的斗争和凛然的正气在新的历史时代谱写了史诗中新的一页。而在后世他更多地是以爱国显名,其文学成就及作品的美学价值却常被忽视或掩盖。笔者试图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给予文天祥以恰当的评价。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寻孔颜乐处”与宋词中的“和乐”境界73-78

摘要:北宋中期以后,“和乐”境界的营造成为宋词发展的新动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理学思想“寻孔颜乐处”的影响。叠合着超然境界、道充境界和自得境界的“和乐”境界是宋代士大夫文人共同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理想,宋词中“和乐”境界的形成正是这种文化追求的文学化体现。词人们对“和乐”境界的塑造,大多以平淡圆融为审美理想,这为宋词开创了绮靡柔媚之外的另一种风格,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谢章铤词论“以诗道论词”特色的表现及其价值79-86

摘要:在清代(包括近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体裁之一的词,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词人云集,词作迭出,词学繁盛。而作为词学组成部分之一的词学批评在清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清代词学批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在清人众多的词学著作中,谢章铤的词论著作以其自身丰富的词学思想正逐渐赢得学术界的重视。“以诗道论词”是谢章铤词论的重要特色,“以诗道论词”特色在词源与词旨、词人与词史这两大方面都有具体表现。“以诗道论词”特色在提高词的地位、明晰词的特点及建立词史观念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由此可以认识谢章铤及其词论在中国词学批评史尤其是近代词学批评史上的应有地位。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曲学专题
散曲俗趣论87-93

摘要:散曲“俗”而有“趣”,在于俗材、俗曲、俗语,精工细巧的完美结合。以鄙俚驳杂之材为尚,从题材与内容的本质上确立了散曲的以俗为趣的文本特征和美学风范;以俗谣俚曲之音为美,从清唱曲的艺术本体品格上决定了元代散曲以俗为趣的声调格律和风格品味;以俊语熟字、俚语俗谚之言入曲,切题贴旨,叶律和调,创造“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语、意具高”、“文、律兼美”。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是散曲艺术形式以俗为趣的审美理想,也’是曲学家们的理论核心。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问题讨论
试论当代流行歌词向唐宋词的诗意回归94-100

摘要:当代流行歌词与唐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这就使得两者之间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当代流行歌词若能向唐宋词诗意化的词境、词心回归,不但有助于扩展当代流行歌词内容,有助于提高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品味,而且有助于保持民族艺术的独立性,这对于当代流行歌词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韵文新书架100-100

摘要:《民国旧体诗史稿》由胡迎建所著。该书分“民国时期旧体诗概述”、“民国初期诗坛的主要流派与诗人”、“新旧体诗理论之论争及其反思”、“政坛、文教界及佛教界中的名诗人”、“文学界著名作家的旧体诗”、“国民党人的旧体诗”、“中国共产党人的旧体诗”、“派中的诗人”、“学者、教授们的旧体诗”、“书画家中的诗人”、“地域诗简述”(上、中、下)、“台港澳地区及马菲诗简述”等十四章。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专题考辨
我说《幽通赋》之“幽通”101-101

摘要:《幽通赋》之“幽通”,李善释为“谓与神遇”。以后学者相从。然而此释似既未抓住“幽通”的根本,亦与《幽通赋》等文籍的内容联系不大。详考典籍,其义似以释为“深晓神明而融汇贯通天人之道”为好。

《全宋诗》续补(上)102-109

摘要:《全宋诗》总成一代诗歌之文献,劂功宏大。但因宋季诗人诗作数量特多,故求其尽善尽美,有嫌强人所难,其存在疏漏,在所难免。今据石刻等资料在他人补遗的基础上续搭宋诗百余首.以期对有关诗人诗作的研究有所裨益。

谢章铤简谱110-114

摘要:谢章铤是近世闽中著名文学家,其生平交游甚广,对晚清八闽文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以筒谱的形式将谢章铤的生平做一勾勒,以期对谢章铤的思想性情、文学贡献等有更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