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从“在宗载考”看《诗经·小雅·湛露》的诗旨1-4

摘要:《湛露》“天子燕诸侯”的诗旨本无异议,近人因对“在宗载考”的不同理解而有了不同的“诗旨”把握,但这实际上是对诗的“原始使用义”和“发展使用义”的混淆,如果能廓清不为人注意的“朝正”的内在“燕礼”含义,再结合作诗和用诗的流变特点去训释,就前者而言,全诗之旨乃是天子于理朝正殿宴饮同姓诸侯,就后者而言,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诗旨因用诗的不同而显得多元。

南朝宫体诗分期论5-12

摘要:南朝宫体诗分为四个时期:1、萌生期。此时诗人尚无明确的宫体意识,大多数艳诗还介于宫体与传统艳诗之间,但已产生了少数宫体色彩明显的诗歌;2、形成期。此时正宗的官体诗已经形成。对宫体诗形成作出积极贡献的,既有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老诗人,又有以萧纲为代表的新进诗人,而徐搞则是这两批诗人间的联结。3、鼎盛期。此时官体诗开始走向全梁,至梁大同以后的一段时间更是达到了顶峰。4、馀波期。此时宫体诗仍有一定影响,甚至一度中兴,但与上一阶段相比,总的来说是走向低落。陈代宫体诗在发展中呈现着自己的新特色。

论谢朓诗的清丽风格及成因13-18

摘要:在诗歌史上小谢以清丽的诗风为人称道,然其清丽的内涵所指,形成的原因为何,学界尚未有系统深入的论述。有鉴于此,本文对谢朓诗清丽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归纳概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一、风物明丽,心境澄明;二、新切简约,兴象玲珑;三、音韵流转,调谐金石。文章进而从这几个方面分别探讨其形成原因。

唐代女性诗坛19-22

摘要:唐代女性诗坛为治唐诗者未加重视或未显言之的问题。唐代女性诗坛不是唐诗创作的主流,整体水平比唐男性诗坛尚欠一筹。但唐代女性诗人以诗为载体,以兴以怨,在数量、区域、社群、杰出作家、创作特质等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历史、伦理、文化等特殊价值,它不应被忽视,值得我们去探索。

中唐寓言诗的繁荣与特点23-27

摘要:寓言诗在汉代迎来了一次创作的小高潮后,此后很久少有作品问世,而在中唐却迎来了远逾汉代的创作高潮。白居易、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中唐寓言诗创作的三个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树立,分别以劝喻、讽刺和抒情为侧重点进行创作,注重形象描写,运用纯正典雅的语言,打破了寓言诗的传统模式,展示出焕然一新的风貌,大大提高了寓言诗的审美价值。

李群玉及其诗歌考论28-35

摘要:“醴陵才子”李群玉在晚唐诗坛上诗名颇显,得到宣宗及时下诗人的广泛赞誉。但由于受荆楚地区逍遥适性的地域传统文化的熏陶及诗人耿介放旷个性的影响,使他长期“幽沉江介,分托渔樵”,其生平行年和诗集版本均纷然难辨,至今仍在疑似之间;其诗歌中因地域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在主题和艺术上的独特性极为明显,带有典型的湖湘风致。故对其生平行年、诗歌版本及诗歌特征,作力所能及的考论,实为必要。

北宋诗僧道潜及其诗歌风格36-38

摘要:道潜为北宋著名诗僧,有诗集《参寥子集》传世,然《宋史》不载其人,佛教史书亦记载不详,本文对道潜籍贯、生卒、门派、赐号诸问题一一进行厘定,并对其诗歌风格简略分析。

王次回: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诗人39-44

摘要:王次回是一个引起过激烈争议的诗人:一方面,他的诗曾得到众多读者异乎寻常的喜爱和许多著名文人的很高评价;另一方面,他的诗又一直不断受到批评、贬斥,甚至强烈的抨击。否定王次回诗的理由并不能成立,而能够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和恨,正显示了王次回诗的力度和深度。王次回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诗人,理应在文学史上获得相应的位置。

宋代潼川诗韵中阳平分化现象分析45-48

摘要:隋、唐代诗歌中四声分押的历史应该说是清晰的,但宋代诗歌四声分押并不十分严整。宋代潼川诗人用韵中存在着阳平分化的现象,其中阳平与上去声相协,这一现象是宋代潼川诗人实际语言的反映。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四川话从属于西南官话,是北方话在西南的变体,它的形成是元明以后的事,换句话说,现代四川话不是由元明以前的四川话发展而来的,而是元明以后逐渐发展变化形成的。这一观点表明元明以前的宋代是四川话发展的一个重转折期,宋代以前(包括宋)的四川方言消失殆尽。宋代潼川语音中阳平分化的事实为上述观点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证据,这对四川方言历史层次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从词人群体到词学复古思潮——“常州词派”流派性质考论49-58

摘要:现代学者所认同的常州词派是在一个松散的创作群体基础上建构而成,由于缺乏一个明晰的词统和风格,因而不应以流派来定性。鉴于常州词派发展的复杂性,常州词派应分为狭义的“宛邻词人群体”和广义的词学复古思潮两类。对常州词派的重新定性有利于还原当时词坛的原生态,凸显晚清词坛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曲学专题
试论蒙元时代“乐府文学”的流衍及元人“乐府文学”观的建构59-62

摘要:金亡至南宋灭亡(1234—1279)前的蒙元时代,就词曲嬗递过程的文学生态而言,“乐府文学”流衍的含义系指存在着一个“亦词亦曲”的阶段;其次则指在曲体体式形成、确立后,仍复有一个词曲并行而同被目为“乐府文学”的时期。词曲的合流为“乐府”而并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又因其所属音乐体系并非同一个,这种“并行”、“合流”也必然是阶段性的。元人广义的“乐府”观中是包含着那部分在蒙元特定时期仍然可歌的词体文学的,元人明确区分词曲的自觉意识乃萌生、形成于元代中后期。元人“乐府文学”观建构的一个基本导向就是严雅俗之辨及其所体现的尊体意识,元人“乐府观”中的尊体意识最终结出的是“大元乐府”与唐诗、宋词有同等文学史地位的“鼎足论”。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赋学专题
论《淮南鸿烈》对汉大赋审美倾向的影响63-67

摘要:汉大赋结构宏伟、体制庞大、规模巨衍。体物赋形常用“四至”的手法,全方位、高密度、巨细结合地表现了“大”、“博”、“奇”、“丽”事物之美。这些特点的形成,除了继承前代文学创作经验外,应该说也与《淮南鸿烈》总括前代而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审美倾向的流行,及其文体特点对赋体创作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淮南鸿烈》在汉武帝朝对贵族及文士的影响为线索,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大赋美学倾向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因。

《都剧赋》与乾嘉北京剧坛68-73

摘要: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戏班的职业化以及戏班进入城市进行固定演出,各类戏台、戏馆、戏园大量出现,戏剧剧场、表演及审美倾向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包世臣的《都剧赋》对当时京都剧坛的剧场、演出、戏班及戏剧审美风尚等作了深入描绘,尤其是为我们展示了古典戏剧表演风尚与审美趣味的变革,而这种变革直接导致京剧的发展与成熟。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接受与阐述
《容斋随笔》中的白居易74-77

摘要:宋代学者洪迈以其一贯的对文字的敏感与对学术的严谨关注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学术笔记《容斋随笔》中多次论及。从《容斋随笔》中洪迈对白居易诗歌的议论与对白居易本人的评价,可以见出两人思想的异同和唐宋两代世风民俗之异同。

论二冯对李商隐的接受78-82

摘要:在李商隐诗歌接受史上,清代是一个重要的朝代,二冯从审美的、理论的、诗歌创作等不同角度接受李诗影响,主张诗贵蕴藉寄托,诗风袱丽婉曲,为其后学商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专题考辨
程俱年谱(下)83-91

摘要:程俱是宋南渡时期颇有影响的诗人,但其生平事迹鲜为人知。本文勾稽有关史乘、方志、文集等资料,对其家世、著述、仕履、交游详作系年考订,以作知人论世之助。

张华诗杂考92-95

摘要:张华文集久亡佚,故疑义甚夥。略择三条加以考辨:一、《情诗》“终晨抚管弦”句,清人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以为必有讹字。非是。二、《文选》李善注本录《励志诗》:“凉风振落,熠熠宵流”,“熠熠”六臣本作“熠耀”。清人胡绍烘《文选笺证》虽已驳李善注本之误,惜其持论不固。今别举证数条,以阔清疑义。三、锺嵘品张华诗有“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语,历世为谈艺者所重。锺氏语中,“儿女”当作妇人、女郎解。指张华诗柔婉纤弱,少丈夫壮健顿挫之气。作男女解则误。

陆游与继配王氏结缡考96-98

摘要:陆游与唐氏第一次自由恋爱婚姻失败,此后择偶唯家长意愿是遵可想而知。陆游本人并无湘游经历,但他多位兄、弟、子、侄、媳均曾先后宦游或出生于湖湘,其继配王氏也是湖湘澧州刺史、蜀郡蜀州人王偌之女。种种迹象、征候表明,陆、王结缡乃彼此宦游湖湘直系亲属撮合成婚;陆游《老学庵笔记》有关湖湘洞庭湖流域锺相、杨幺起义等记录,亦当源自其岳父或兄长等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