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43-1014/H 国内刊号
  • 1006-2491 国际刊号
  • 0.0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韵文学刊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诗学专题、词学专题、曲学专题、专题考辨、问题讨论、书评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杜诗研究
杜诗“诗史”说当时意向探究1-4

摘要:孟綮《本事诗》言杜诗“当时号为诗史”,对“当时”意向的探讨可为诗史内涵的明确提供诸多线索。本文对唐朝杜甫同时或略后诗人对其诗的评价和孟綮前后的杜诗接受作详细论述,推论出“当时”的意向为:元白新乐府诸人对杜诗诗学特征的开掘;在杂录中杜诗多被认作真实的史料加以利用,杜诗诗史的价值得到发挥。由此,当时人(晚唐)称杜诗为诗史。

“诗史”的意义生成及使用考论5-10

摘要:自晚唐孟綮始倡“诗史”之说,宋人为其发挥张大,其后此说遂定。但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批评范畴,“诗史”的意义生成和使用并不是一个规范的过程。即使是宋人在使用“诗史”一词时仍有相当的随意性。考“诗史”的生成和使用,可知它本有概指和特指的两类使用意义,并由此而渐入泛指与专指的殄域。这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使用的两种“诗史”:诗歌史、具史征的诗。

论杜诗“大于诗”的品格11-17

摘要:古诗在艺术上要求很高,使用上却大于艺术领域,这是古诗“大于诗”的内涵。杜诗“大于诗”的(而不是“非诗的”)品格,主要表现在杜诗给诗歌带来新的文化元素,如:中国大一统的图景描绘、儒释道合流的初步勾勒,华夏精魂的代表性词汇等。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诗学专题
刘勰的夸饰观18-21

摘要:刘勰首次把夸饰作为文学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加以分析与论述。他认为夸饰是文学作品中永恒存在、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只要夸饰运用得当,是可以做到意义深广而不过分、语言夸饰而没有缺点的。刘勰对夸饰的肯定与重视,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重文学形式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因为适当的夸饰能有助于儒家诗教理想的全面而完满的实现。

历代苏黄诗优劣之争及其文学史意义22-27

摘要:对苏黄诗的诗史地位及优劣得失的评判呈现出历时的差异性与共时的丰富性,或祖苏祧黄,或扬黄抑苏,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导致这一文学接受现象的原因在于苏黄诗风、诗论的确有别,苏黄各立门派,兼之两人彼此批评,互相戏谑。争议的结果有助于将苏黄思想,尤其是苏黄诗艺术技巧的探讨引向深入。

李希圣与《雁影斋诗存》28-32

摘要:李希圣是近代中晚唐诗派中诗艺水平较高者,其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庚子事变前后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其忧国忧民情怀,诗风在杜甫和李商隐之间,沉郁悲婉,清雅典丽。

谈诗词的语言艺术33-37

摘要:语言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词量丰富是恰当选用词语的基础,规范、准确,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别,注意色彩的选择,合乎语言环境是修饰词语的基本原则。诗词语言丰富,用法考究,追求至善至美,呕心沥血,转益多师,“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柳亚子)。三尺冰冻非一日之寒,这与精益求精的用词态度是分不开的。

韵文新书架37-37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词学专题
眉是心灵的窗户——唐宋词中的眉及其传情功能38-43

摘要: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在唐宋词中,眉则受到了词人们更多的重视。眉能通过多种方式,传达多方面的感情,具有较多的表现功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眉才是心灵的窗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唐宋时期,画眉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眉的传情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温庭筠的诗法与词法44-48

摘要:温庭筠的诗作与词作面貌极为相像,这是晚唐时期诗词分界不明晰,温庭筠以作诗之法填词的结果。温庭筠诗歌与词作俱为晚唐审美思潮的具体显现,但由于功用的差别,温词又呈现出与温诗某些不同的形式特征和美感特质。

送春苦调刘须溪——论刘辰翁送春词兼与稼轩咏春词比较49-52

摘要:宋末元初,破国惨剧和亡国之悲成为词中最醒目的内容。作为词坛的一名主将,刘辰翁将一腔遗民之恨借送春发抒出来,赋予送春词以全新的内涵和艺术魅力。须溪送春词学习辛弃疾把政治打入咏春的手法,与稼轩咏春词在创作手法和艺术精神上一脉相承。同时在内蕴、意象、情调等方面又有全新的拓展。时代环境的巨变在其中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韵文学刊杂志接受与阐述
汪瑗解骚论略53-60

摘要:“屈原投水说”由来已久,汪瑗针对王、洪诸说大发其难,对“屈原投水之说”进行层层辩驳,并由此提出屈原“去楚而隐”的观点。汪瑗解骚的核心方法是意会法。汪瑗在论证屈原去就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汪瑗看来,死不可惧,但其条件是要对国家前途命运有益,对自己的身名有益;汪瑗强调仁智并重,并将屈原塑造成仁智并行的圣者形象、有道者形象。汪瑗的学术思想与处世观念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远来积淀以外,个人的身世经历与时代风习的影响尤为重要。

唐宋类书对汉赋的摘录与编类61-68

摘要:唐宋时期的类书为保存汉赋文献立下了汗马功劳。仅《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太平御览》四部类书所摘录的汉赋就多达248篇,占今存汉赋总篇数的90.55%。其中约有100篇汉赋仅见于类书,虽多为断简残篇,但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并见于他书者,类书亦提供了有价值的异文。欧阳询《艺文类聚》共摘录185篇汉赋,中有179篇是比较完整的片断,贡献尤大。该书将所录汉赋分别纳入27部85个子目之中,客观上对这些汉赋进行了分类;并且其以天象、岁时、地理居首,以草木、鸟兽、鳞虫收尾的编排次序,对宋代以后赋集、赋选的编纂也有深远影响。

论曾巩对韩愈诗歌的接受69-72

摘要:在北宋诗新运动之初的学韩思潮中,曾巩诗法韩愈,继承了韩愈“气盛言宜”、“不平则鸣”的主张,以文为诗,以赋为诗,继欧阳修之后,对宋调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于张祜诗歌注释、辨伪、辑佚的几个问题73-76

摘要:张祜是中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歌的注释、辨伪、辑佚工作,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张祜《石头城寺》、《送法镜上人归上元》、《题赠盐官池安禅师》、《高闲上人》、《赠贞固上人》、《登金山诗》等诗注释作辨析和补充,就其真伪进一步寻找论据;另外,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故宫珍本丛刊》中辑出张祜的两首佚诗,是当今所有张祜诗集中不曾收录者,值得研究者注意。

韩偓诗歌在后世的传播及影响77-80

摘要:晚唐诗人韩偓及其诗作在唐以后的传播及影响几经变化:晚唐五代至两宋只是就韩诗艺术性的片语式评论,到了金元时期增加了对其诗歌社会内容及思想性的关注。此后韩诗经历的是在明代的被冷落和在清代的众说纷纭、终无定评。综观韩诗在后代的流传情况可以发现,“诗言志”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同样适用于诗选和诗论领域。

《花间集》版本变化与接受态度81-84

摘要: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词选集,《花间集》曾被反复刊刻,由于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遂形成了相异的词学主流思想,《花间集》各代版本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反映了其在词史中曲折的接受历程,显现出某一时期刊刻风气、刊刻人的词学观,帮助我们从另一角度更好地了解各个时期的词学动态。

《宋人绝句选》注释、评解指误85-89

摘要:《宋人绝句选》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宋代绝句选注本之一。该书对所选作家作了简介,作品作了誓释、.评解,是较为通俗的普及读本。然而其中一些作家的简介、诗篇的注释评解多有不妥,有些问题会给读者造成误解,须作必要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