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编心语
主编心语1-1

摘要:2015年第12期的《主编心语》中我提到:"中国文化也有2条线索——入世与出世,或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或释道的出家避世归隐。但二者皆有共同的哲理基础——二元(‘阴阳’或‘有无’)辩证法,辩来辩去,许多事就逐渐模糊起来。"结果有些读者就误以为我是二元论者。其实,我的观点是:世界在原点处,非一不二。中国人称这种状态为"太极":你说他是一,但明明是由阴和阳组成;你说他是二,又的确阴阳是互相纠缠互相渗透无法彻底分开的一体。你无法拆分出单纯的彻底的阳,也无法找出单纯的彻底的阴。换句话说,此时此处,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 景观的语言
景观的语言:文化、身份、设计和规划5-11

摘要:景观根植于人和场地的联系之中,它们是生活的场景,是教育的设施,是意义的载体。景观在述说,它们透露自己的来历,声明自己的身份,并表明其建造者的信仰。它们肯定和反驳观点,暗示艺术和文学。每块岩石,每条河流,每棵树都有它们自己的历史。人类所讲述的故事有更多的内涵。他们有一个含义深远的叙述,讲述关于生存、身份、力量和祈祷的故事。景观叙事是一种组织事实、验证行为、指引、劝说甚至是强迫人们以特定方式做事的途径。景观文化与语言文化一样,既要求认识世界,又要求改变世界。要成为明智的设计,就需要去阅读在这个地方正在进行的对话,从短暂中发现不朽,并去设想如何能加入这个对话。若要在景观方面有所造诣,就要既认识到场地存在的问题,又要认识到它们所拥有的资源,并去了解它们如何产生,通过什么方式延续,并且是如何相关的。这种素养应当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个先决条件。

土地形态图式语言及其应用12-17

摘要:土地形态是在自然与人文生态过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化景观。景观环境的多样性不仅决定了土地类型和人文过程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土地形态图式语言的多样性。水平空间上的镶嵌过程和垂直空间上的嵌套结构是土地整体景观的重要特征。以耕地、鱼塘和园地形态为主要类型,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选取典型土地空间,初步构建了由土地形态基本单元(字)、组合单元(词)和复杂组合(词组)通过水平镶嵌和垂直嵌套形成的土地形态图式语言体系。土地形态基本图式语言共形成3大类9中类64小类的"字"、3大类9中类89小类的"词"和2大类7中类35小类的"词组"。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嵩县陆浑湖南岸为例,融合基地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和陆浑湖功能设计,将土地形态图式语言语汇选择性应用到设计实践中,验证了基于土地形态图式语言应用的人文生态设计方法。

基于图示的景观图式语言表达18-24

摘要:图解是设计表达与交流的语言。图示与图式是不同层级的图解语言。图示是设计的表达工具和制图的规则或规范,图式是对关系、特征、规律和模式的概括和提炼。基于图示的景观图式语言表达以设计特征为对象,以图示方式,运用由词汇、词法和句法规则构建的景观图式语言框架,概括和提炼表达设计作品特征的图式。

溪山行旅——景观语言转译与建构25-30

摘要:讨论了景观语言的概念、构成和内涵,认为景观语言系统的构建对于设计语境的认知、设计逻辑的建立和设计概念的表达有着重要意义。并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为例,详细论述了"溪山行旅"主题的景观语言转译和构建。在局限的场地中创造性地将跨时空、跨地域的语言符号复合并置,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结构和意象,用符合时代特征的形式语言、材料语言以及动态艺术装置,给老校园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营造出具有公共性、纪念性、艺术性、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

象的意义:景观符号学非言语范式探析31-36

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外景观符号学理论发展现状、西方符号学理论的3种范式和新趋势,指出景观符号学的语言学范式面临困境的原因是混淆景观符号与语言符号以及语言学范式自身的结构主义缺陷;基于皮尔斯符号学并结合传统的意象理论,提出了以"象"作为景观符号的非言语研究范式,作为区别于"言语"符号形式的景观符号学研究方法;以"图"作为"视象"的具体再现方式对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行说明,指出风景园林设计应注重对图的符号属性与具体文化含义之间关系,以及图的组构方式对意义表达的影响两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图解的方式探索;同时强调了阐释的重要作用。

乡土方言的在地性——三峡沿江“水码头”景观的语言学解析37-41

摘要:乡土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方言景观,而"文化物种"则是其可阅读的景观"文本"。通过语言学的视角从语境、语汇和语法、语义等几个方面对三峡沿江水码头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作为地域"内在者"所书写的方言景观往往出于生存的需要,并且与地域内特定的自然语境与社会语境相关联而呈现出在地性特征,以促进后三峡时代沿江城镇景观营建对日常生活的回归。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理论
江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无锡锡东新城九里河风光带为例42-46

摘要:在中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营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河流景观是风景园林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借鉴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提出江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兼顾物态、情境和意义3个层次,并探讨了设计理念和各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无锡锡东新城九里河风光带为例,围绕景观规划设计三大目标:生态绿廊、景观长廊、生活走廊,从设计理念、生态防洪、地形营造、生态绿化、景观结构、景观元素、设计手法、绿道系统、活动空间、设计对意义的引导等多个方面进行阐释。

基于水文生态风险评价与景观特征评价的城市水系空间组织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47-51

摘要: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水系空间的生态安全与文化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城市水文生态安全与景观特征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中心城区水系空间为例,以城市水文生态风险评价(ERA)与城市水系景观特征分析(LCA)评价为主要技术手段,探索通过水系空间淹没区分析、水系潜在污染源分析、城市水系空间景观文化特征识别与分析、景观视觉敏感度分析与景观文化价值分析,将城市水文生态安全控制与城市水系景观文化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水系空间组织方法。

锡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策略的探究——以个旧市为例52-57

摘要: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矿区工业旅游转型的发展契机,提出根据污染情况将锡矿区废弃地分为污染严重和以闲置为主(污染较轻)2种类型,建立各自的修复模型。同时,在时间维度中构建锡矿区的生态景观演替,并对矿区中不同修复阶段所能提供的游憩活动类型进行初步规划,提出原生态景观恢复、开采留下的台阶状大地肌理再利用、工业遗址保护这3种锡矿区废弃地的景观发展模式。

“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成功举办57-57

摘要:2016年1月14日下午,由AECOM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主办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图书馆成功举办。现场260席座位,座无虚席。来自北林、清华、北大、中央美院等高校的师生和相关行业同仁参与了本次论坛。

遗址景观的完整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保护模式研究——以西安4个汉唐园林遗址景观资源为例58-61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原处于城乡接合部的遗址遗存快速进入新建城区,形成遗址密集区。如何处理好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谐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课题。以西安汉唐园林遗址景观资源为例,通过分析具体遗址案例,提出了在城市化大环境背景下,城镇化过程中遗址景观的完整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为我国遗址密集区域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谐发展提出经验借鉴与启示。

基于“CMDR”理论模式的城市复兴策略研究——以晋城生态圈规划为例62-65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域性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全国各地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在当前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城市复兴的首要任务。以山西晋城市生态圈规划为例,结合研究区域的现状条件和问题从内部和外部2个方面对其游憩安全格局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出针对不同区域情况的规划模式,完成对城市复兴策略的研究。

中国园林杂志倾园细语
咀嚼一生——关于中国传统园林自然观的思考66-69

摘要:2014年,有朋友送我一套《秦伯益游记》二卷本,一本名曰《壮哉!中华魂》,另一本名曰《美哉!九州景》。无疑,这2本书都是我最喜欢,也最应该看的书,2本书加起来共有1 178页,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我饶有兴致地在2天之内粗略地翻读了一遍,作者的精神气质、感怀之精粹,以及书写的流畅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这1000余页中,最使我振奋,甚至激活我的一句话就是:"园林,足够一个旅游爱好者咀嚼一生!"

“三十而立,继往开来”——记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教育30周年系列活动67-67

摘要:2015年的金秋时节,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以文化庆生、学术庆生的方式隆重庆祝园林教育30周年的生日。11月4日—12月17日期间,园林学院相继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来访并做了学术讲座,其中包括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主席、英国雷丁大学名誉教授Vernon Heywood(海伍德),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中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立法若干问题探讨70-73

摘要: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立法展望阶段存在的立法研究薄弱问题及既有以地方为主导的立法模式的局限性;指出中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必须以自然保护地立法作为先决条件,并明确后者的立法定位与立法目的;按自然保护地治理现状呈现的特征,将自然保护地政策分为空间体系政策、发展政策、管理政策三部分,并围绕上述三部分提出若干政策及其法制化的建议。

中国的城市历史景观研究10年综述——缅怀吴瑞梵先生74-77

摘要:"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自2005年首次提出至今恰满10年。首先梳理了该理论不断建构和发展的过程性基础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的3份文件,指出"景观"始终是城市历史景观理念阐发所关注的核心,是遗产保护对接城市发展的重要桥梁,并以其为节点,将中国相关文献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早期以介绍和溯源为主的阶段,中期的多元化丰富化阶段,以及近期的实践性和建构性阶段。最后归纳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在遗产保护领域引入景观语言的重要意义。兼怀在"城市历史景观"的建构与推广事业上功勋卓著的吴瑞梵先生。

中国传统园林中“题咏”参与审美的机制探析78-82

摘要:大量"题咏"参与审美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之一,目前对"题咏"在园林审美中作用和参与机制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借助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题咏"参与园林审美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题咏在园林审美的准备、初始和高潮阶段,分别对审美注意、审美需要、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和想象、审美判断和理解、审美情感等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园林审美的发生、发展、深化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