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园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历史与理论、规划与设计、人居环境、园林植物、园林建设、城市绿地系统、风景名胜、自然文化遗产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64
  • 国内刊号:11-2165/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21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3
  • 综合影响因子:1.22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园林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编心语

主编心语

摘要:2015年第11期《主编心语》的中心是谈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矩。老实说,对于处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人居环境学科来说,要想完全彻底地遵照自然科学的一套规矩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对象,基本不可能,如果这样了,艺术就从我们领域中被驱逐了。我想从另一角度观察一下科学的另一条边界。任何成功的文化,必然内含互补的因素。其实,人都有2种基本生活方式:
1-1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村镇景观

浙北乡村生态景观林改造前后的植物多样性特征

摘要:生态景观林是乡村生态景观与文化传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生物多样性生存的重要栖息地。为了探讨乡土植物群落构建和村落植被恢复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安吉县繅舍村为例,调查、分析了毛竹林、板栗林和水杉林林下植物分布,以及生态景观林营建对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林下灌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达到36种;板栗林分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1.96、0.81和12,显著高于未改造的纯林林分,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林林分相比,以乡土植物群落为主构建的生态景观绿地提高了灌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提高林地生态效益。
5-8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空间转译的村镇绿地分类体系探索

摘要:绿地分类是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工作,对于中国方兴未艾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实践来说,推动适合我国村镇发展实情的村镇绿地分类研究可谓迫在眉睫。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作为一项强调土地最优化利用和追求功能效益最大化的规划理论,可以对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给予有益的指导。尝试跳开城市绿地分类的传统体系,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空间转译"的村镇绿地三级分类体系。既融合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连接性、尺度协调性和功能复合性等先进理念,又能与我国村镇实际有较为紧密的结合。
9-13

上海新农村的嬗变升华:从村庄改造到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上海市以村庄改造为载体,按照全国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要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生态、产业和文化建设作为主线,对美丽乡村提出了全覆盖推进、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建管并举等对策措施。系统回顾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历程,阐述了建设工作战略,对中国的新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借鉴意义。
14-17

村镇景观建设途径研究:以湖南长沙乔口镇为例

摘要:综合考虑空间、产业和景观的关系,将中国现阶段的村镇景观分为3类,并重点探讨了其中近郊产业景观的特征以及旅游导向型景观建设途径。以湖南长沙乔口镇为例,在对场所设计理论理解和升华的基础上,从城市意象五要素的角度分析旅游产业引导下景观对地域文化的表达和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体验,总结其乡土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导向型景观建设途径的4个步骤加以概括和提炼。
18-21

生态线索·山地城镇化的生态安全保障思考——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延安市为例

摘要:受土地资源约束,更多山地区域城市(镇)空间拓展转向"向山要地"的趋势已不容忽视。在山地区域以生态线索为依据,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要素特征,避免生态安全隐患,科学地开展城市建设,对于保障城镇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延安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现状问题分析,借鉴云南省、重庆市和湖北省十堰市等类似的山地城镇化实践经验,以生态为导向,尝试提出了山地城镇化的建设思路和具体策略;并以延安城市建设为例,结合区域生态格局要素,提出了基于小流域汇水自然特征保护的"分散式"空间布局形态、基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淤池坝综合利用、"挖建填避"策略导向的建筑布局模式以及城市功能整合引导人口再分布4项具体的山地城镇空间建构模式。以期为中国山地城镇化过程提供有益的思路。
22-25

基于景观特征评价的乡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规划和设计——以长沙市乔口镇为例

摘要:景观特征评价是识别乡村景观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的重要工具,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乡村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生态景观化设计可以提升和改善受损功能。以典型南方水田区域长沙市乔口镇为案例,通过基于室内分类和野外调研的景观特征评价,以及景观问题和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进行了镇域生态网络规划和典型景观的生态景观管护和提升模式设计。研究表明,景观特征评价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指导小尺度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26-31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人民呼唤绿水青山

摘要:从中国的传统山水观出发,结合传统山水文学、山水诗画在园林创作中的具体应用,理论联系实际,例释中国传统山水理论在实践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以自己的设计实践为例,提倡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理念的重要意义:将中国传统山水理念化为具体行动,把山水城市纳入中国梦,将现代人民社会游览休息和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与自然山水环境相统一。以风景园林山水带动旅游和就业,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绿水青山"的同时使多方人民富裕起来,进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玉成中国梦。
32-34

美国社区公园研究前沿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008—2013 Web of Science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民对社区公园的游憩需求增长显著,但社区公园的建设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美国社区公园经历了100余年的发展,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颇具借鉴意义。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共词分析法对美国2008—2013年间的社区公园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掘其研究的热点议题,思辨其前期发展的经验教训,并藉此为参考,提出我国社区公园未来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
35-39

从园林到城市——18—19世纪西方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的渊缘、融合与分野

摘要:18—19世纪是西方城市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出现的前夜,这一时期风景园林在城市层面的探索和实践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首先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2条思想脉络为线索,回顾了这一时期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在理论上的思想渊源;随后,从重塑空间结构和探索城乡关系2个方面,论述了风景园林在实践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最后,从研究和实践对象、方法和思想来源、专业和知识体系、制度和实施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两学科逐渐分野的过程。
40-44

江南洞天福地景观研究进展

摘要:洞天福地作为道教神仙思想的物化形式,在2 0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囊括了道教建筑、道教宫观及周围的园林化环境,"洞天福地"思想中所蕴含的景观理想也逐步融入社会建设中。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洞天福地的研究成果,介绍洞天福地的发展历程、生态思想和江南洞天福地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洞天福地背后承载的景观理想、文化内涵和造景手法等对传统园林营造模式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展望。
45-49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理论

城市家具及其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珠海市城市家具设置规划为例

摘要:分析了中国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国家法规匮缺、地方标准不一、管理归口部门众多等混乱现象。查出121种小类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清单,并以公共空间中的步行者、骑行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为使用对象甄别出其中的五大类54种小类城市家具清单。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家具理论与实践源流的考察,界定了城市家具的概念。最后结合珠海市城市家具设置规划,从分类体系界定、简符与代码设定、风格特色类型学图集编制、不同层次的规划表述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其基于类型学的规划设计方法。
50-55

基于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ECD)的绿道网规划探索——以义乌科创新区绿道规划为例

摘要:基于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ECD)的绿道网规划探索为城镇核心区规划转型提供了一种途径与方法。基于城镇ECD建设目标的绿道网规划先后通过AHP分析法、区块分析法确定点状ECD及组团绿道类型,依照"优先发展点状ECD,连接绿道,最终得到网络形态""先划定市域绿道,再确定城市绿道,最后规划各组团绿道"的顺序进行,并通过叠加法得到绿道网总体布局,从而引导城镇核心区多元发展,有选择地从CBD、RBD转型为城镇ECD。
56-60

上海郊野公园设计与建设引导探析

摘要:郊野公园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乡景观空间层次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日渐成为城市生态空间发展的重要资源,呈现进一步复兴、发展的趋势。上海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土地整治与生态空间建设工程,在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同时,提升了城乡景观环境和市民休闲生活的品质。《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的颁布旨在指导与评价上海市郊野公园的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郊野公园的建设是上海切实推进城乡发展战略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求的重要载体之一。
61-64

追寻·探索·嬗变·拓展——融合中国园林空间特质的地域建筑发展轨迹研究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许多建筑师致力于园林文化、园林性格特征在建筑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研究,由此产生很多融合中国园林空间特质的地域建筑创作作品。此类建筑是地域建筑与古典园林选择性融合的结晶,起源是中国2种主流建筑设计思维的殊途同归:中国园林及园林建筑的现代创新思维以及当代地域建筑对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思维。通过梳理分析其发展轨迹,并对比研究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出此类地域建筑呈现追寻、探索、嬗变和拓展4个阶段性演变规律,揭示中国地域建筑呈多元化创作的发展趋势。
65-68

现代农业公园活动安排与组织模式研究

摘要:农业公园作为休闲农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国外许多地区已趋于成熟,并于近2年逐渐开始在国内萌芽。城市建设区扩张与农田的矛盾、人们对农业体验的需求以及传统休闲农业的局限性,决定了现代农业公园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世界范围内50个农业公园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这些公园的活动类型、组织形式以及设施设置,总结现代农业公园的活动安排与组织模式。对处于农业公园发展初期的中国及其未来将要面临的种种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9-74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调查与分析

基于使用行为维度的公共空间调查研究——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为例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共空间在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公共空间为例进行案例调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通过对空间物理环境和设施的观察评价以及对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和他们对所在空间的感受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城市生活和空间质量之间的相互关联,提出物质环境的微小改观对显著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状况的特殊意义,从而为人们在空间中更多的停留以及参与广泛多样的社会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75-79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名胜

关于部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制的问题研究

摘要:在旅游经济热潮和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风景名胜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风景名胜区资源成为各方获益、争夺、侵蚀的焦点,严重制约着风景名胜区的持续健康发展,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成为当前风景名胜区保护发展的误区。从部级风景名胜区违法案件角度切入,总结检查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析产生问题的制度原因,提出解决路径,实现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目标。
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