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园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历史与理论、规划与设计、人居环境、园林植物、园林建设、城市绿地系统、风景名胜、自然文化遗产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64
  • 国内刊号:11-2165/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21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3
  • 综合影响因子:1.22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园林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编心语

主编心语

摘要:2015年第1期“康复花园”主题,因故延迟到本期才得以全部发表.这个主题的组织工作,得到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William Stone Weedon 荣休教授,“设计与健康中心”联Reuben M.Rainey,以及Dirtworks景观公司总裁David Kamp的大力支持.他们参与了主题策划,精心挑选了景观案例,并协助论文邀请.Reuben M.Rainey教授还对论文的英文稿件进行了编辑与修订,特此致谢!
1-1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 棕地再生

纵观棕地

摘要:城市中老工业用地(棕地)的弃置或低效使用,以及将其作为重要再生土地资源的思考要求风景园林师在研究与设计2个方面探索新的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棕地的议题涵盖了棕地在国家景观全局中的位置及其类型,以及在棕地的特殊场地上创造极具创意的环境之方法、途径和材料.重点探讨的内容包括:美国国家层面对棕地环境受创场地的认知,以棕地学术会议为载体的学界研讨,以及通过对棕地再生案例的分析来探索创新、清晰的棕地再利用设计途径最后提出对未来棕地景观演变趋势的思考.
5-9

棕地再生的风景园林学探索——以“棕色土方”联结污染治理与风景园林设计

摘要:风景园林学是棕地再生研究的前沿性学科,景观用途在大量棕地再生实践中受到青睐.棕地再生所涉及的众多学科中,风景园林学与环境工程学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对棕地的物质空间形态产生决定性影响的2个学科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着风景园林设计与污染治理相割裂的现象,迫切需要将棕地再生过程中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清晰地阐释出来 “棕色土方”概念的提出,是对场地污染的空间诠释,将棕地本体在污染治理与空间塑造方面的双重性共同呈现,致力于使风景园林专业人员与环境工程专业人员以同一个语义框架进行对话,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双方更为行之有效的协同合作.
10-15

可持续城市绿地在现代棕地治理再开发中的创新性应用——以AECOM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项目为例

摘要:棕地治理再开发使“棕地”转变为城市绿地是现代城市在后工业时期更新阶段的重要议题,可持续城市绿地作为棕地重建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可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在现代棕地治理再开发中存在较多有悖于环境可持续原则的弊端,AECOM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项目遵循绿色奥运理念,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创新性地从宏观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水环境、低碳可持续等各方面着于.,营造可持续城市绿地,提升园区综合生态价值,最大程度发挥棕地治理再利用在环境、景观、经济、人文等各方面的价值.
16-19

从废弃地到优质地:城郊白垩土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

摘要:白垩土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是废弃地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将低碳节约、低影响开发、循环利用等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对位于中国河南省新乡市郊区的一处白垩土矿业废弃地进行了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通过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形环境、水环境和植被环境的生态恢复以及对功能布局和场地风貌的景观重建,使该废弃地成为集生态保护、林果生产、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该项目为城郊白垩土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强的治理模式.
20-24

将美学与景观艺术融入污染土地治理

摘要:在中国当前的污染土地治理实践中,修复工作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仅关注污染清除的治理活动,未能考量场地整体景观的优化.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考虑景观系统优化及品质提升的污染场地修复将大大提升土地的综合价值,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修复活动与再利用模式,可以起到景观增值、促进风险交流与公众参与、推动引领科学研究的作用.污染土地修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都可以有美学及景观艺术的介入,包括修复与整治方案的制定阶段、修复技术选择阶段、修复过程的美学管理与修复后的景观塑造.从长远看,在污染土地治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着力重视场地修复工作的美学建设与景观恢复问题,处理好各利益方之间的关系,使和谐的人文之美与先进的修复技术相融合,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作出贡献.
25-28

改良景观——基顺河流修复与土方填埋场改造项目,以色列

摘要:在以色列最大炼油厂的栅栏和新开凿的基顺(Kishon)河流之间有25hm2农田地,是以色列最昂贵和最复杂的土壤治理和河流修复项目之所在几十年来,从相邻工业区排放的工业废料污染了溪流的河床,并且使其生态不断退化,它们不仅把人们的休闲娱乐排斥在外,而且成为一个公共健康的威胁.基顺河流修复项目,是一个包括在场地原址上进行100万m3的重污染淤泥修复,以及计划控制在20m高的土方填埋场改造项目.景观设计将作为滨水河岸和湿地生境修复的催化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将成为规划中的都市公园的一部分.这个案例研究还展现了风景园林师在棕地项目上的核心角色:从一个仅仅视觉的创造者转变到对新规划方案的重要参与人,他们通过设计和对解决方案的完成实施,来创造一个生态丰富和满足各种社会活动需求的景观.
29-33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景观研讨会分组会上的发言

摘要:我认为,现在的LA界的思维是一团乱麻:用解决乡间问题的办法(design with nature)去解决城市问题,用解决城市景观的办法(landscape urbanism)去解决乡间问题.此外,为了应付全球的问题,科学为人类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艺术解决着感觉和人性的需要.但是,在LA界,我们正在努力用科学去解决艺术或审美的终极问题(gestaltism),又极力用艺术式的思维方法(byidea)去解决本质上属于科学领域的现实自然规律问题.
34-35

信息

摘要:欧洲主要景观奖项 欧洲景观重视自然人文历史与现代公共空间的结合;近25年来欧洲主流景观奖项主要由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主办下面由图文结合简单介绍下这些奖项的历史背景。
35-35

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城市园林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给城市园林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真谛来科学解读城市园林.就风景园林的功能、形式、学科内涵与外延、新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其作为国家一级学科应承担的使命等做了一系列探讨和阐述.城市园林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误区,列举了园林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值得探讨和警惕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36-40

中国老年住区室外环境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较高的环境质量能够有效地促进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和社会交往,促使老年人保持活力,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简要概括了近年来中国老年住区室外环境的发展历程;重点对老年人在室外环境中的心理需求、行为特征、休闲行为、环境需求以及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阐释.重视老年住区室外环境的研究与设计,为构建一个老年宜居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41-45

中国村落遗产保护中活态文化标准的可能性分析——从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与中国传统村落评定的比较说起

摘要: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文化遗产不同的产生和延续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作为东方文化体系的重要代表,中国村落遗产的评价与保护却缺乏从自身特点出发的考量,更多地遵从西方主流价值观影响下的遗产保护理念从历史文化名村到最新的“传统村落”等各类村落遗产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西方“物质真实”理念下的产物,而对居民社会组织、传统工艺技术、组织施工方式、日常生活需求等活态文化的重视不够.对比亚洲“文化真实”语境下的遗产保护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村落遗产的评价标准有必要在非物质文化、文化活态性、技术标准的传统性及面向未来的过程性4个方面进行补充和扩展.
46-49
中国园林杂志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的对比研究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形态受到城市发展控制原型——基因的决定和影响,当城市基因发生突变时,绿地系统生长显现出新的结构.以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为理论支撑,归纳分析城市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特点,即自然性、动态性、多样性、复合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随之对国内外典型的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模式进行类型比较,最后推演总结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的六大发展趋势,总结为网络化、多元化、立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化及空间均布化.
50-54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绿地系统规划相关基础内容探讨

摘要:目前中国乡村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相对滞后,大多沿用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与我国乡村实际情况和需要严重脱节.聚焦于城镇化背景下亟须的我国乡村绿地发展建设,从概念阐述、任务职能和规划层次等基础内容入手,力图建立一个能够符合现今我国乡村实际发展需求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为开展我国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参考.
55-57

绿网建构与现行城市规划编制的衔接方式

摘要: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建构是平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在剖析当前城市规划编制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绿网建构与现行城市规划编制的衔接方式,使绿网建构的科研成果能尽快融入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中.将衔接方式表述为分2个层面的规划,即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构规划与以绿网建构为导向的城市开发管控导则.探讨了建构规划的编制内容,研究了以绿网建构为导向的城市未来增长格局预景架构了管控导则的指标系统,总结了城市绿地生态交错带的特征及其相关指标.
58-61

城市整体形态视野下的生态绿地系统发展与演化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转型阶段,生态问题成为当下的关注热点.从城市整体空间形态角度对生态绿地系统的发展演化进行梳理十分必要.通过回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总结发展阶段;以自然形态格局和人工规划干预2个因素为线索,对典型城市进行分类和剖析.最后,对建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62-65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理论

以发展过程为主导的大型公园适应性生态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大型公园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代社会中的大型公园由于其内部、外部原因,在生态、社会、文化等层面具有动态复杂性,在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但也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由此,一种新的生态可持续景观理念正在兴起.以发展过程为主导的适应性生态设计将多种复杂因素有机组织起来,顺应大型公园自身的生态机制,制定一系列能够适应动态、复杂情况的,变化开放的设计策略,通过引入和引导自然生态过程、分层叠加的设计方法、强调关联性的发展过程设计和构建弹性的未来发展框架等操作手段来阐述如何构建动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公园.
66-70

数字景观教育及数字景观未来发展——国际数字景观大会的启示

摘要:数字景观教育是国际数字景观大会(Digit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ference)的3个聚焦领域之一,关于思维模式、课程设置方面的数字技术教育的讨论和互联网平台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等是关注较多的内容.数字景观模拟技术、地理设计方法以及数字文化素养的培养将是未来数字景观教育的发展趋势.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