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编心语
主编心语1-1

摘要:本刊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主编17年的余树勋先生不幸于2013年辞世,他为本刊和中国风景园林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他知识之渊博,人格之高古,可谓今人之楷模。为此本期编发了一组"纪念余树勋先生"的专题约稿,作为余主编逝世一周年之际的怀念。许多所谓的现代科学方法都根基于远古智慧,离开这些智慧的启示,只剩下方法,很可能本末倒置。例如现在很多人在利用"德尔菲法",得到一些结论便自以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四处宣扬,不顾这些结论的条件。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 地理设计
地理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5-8

摘要:从应用框架构建、应用领域探索、应用平台研发3个方面,回顾与梳理地理设计理念,提出5年来在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表明:在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经典地理设计框架的基础上,面向规划设计众多领域的地理设计应用框架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地理设计的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展,呈现出多尺度、多专题、多层次特点;而作为技术支撑的地理设计应用平台则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地理设计的发展与意义9-11

摘要:作为一个较新的领域,地理设计在传统规划设计界有着广泛的根基。它之所以近来引起业界的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规划设计项目的大批增长,而是因为近年来突出的环境恶化问题,这些问题多半是因为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麻木不仁所造成的。简要追溯了地理设计近年来的发展,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其内涵。呼吁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依地理设计原则行动起来。

地理设计平台的研发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12-17

摘要:清华地理设计平台THGeoDesign(Tsinghua GeoDesign Platform)是按照地理设计理念构架的基于GIS的城乡规划支持系统,可用于规划设计全过程,即从现状数据采集、现状分析、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估、模拟、规划方案展示到规划成果输出。首先分析GIS在我国城乡规划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地理设计思想对GIS与城市规划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THGeoDesign的设计思想、平台构架、功能模型以及系统特点;最后以大庆市西城区分区规划为例,讨论了THGeoDesign的规划应用。实践表明,THGeoDesign是有效的规划设计工具,使得规划设计与规划分析能够有效结合,有助于提升规划设计的效率和规划成果的科学性。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的地理设计研究18-21

摘要:作为21世纪新概念的地理设计(GeoDesign)被引入传统的规划与设计领域之中。在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中加入地理分析并整体性地考量设计方面的问题,是地理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地理分析的工具多种多样,不少地理设计相关人士试用过AutoCAD、ArcGIS之类的传统地理分析软件,取得良好成果。除此之外,在20来年的发展过程中,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VGE)从概念提出到成熟应用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将虚拟地理环境作为地理分析的平台,从地理分析的视角验证其辅助地理设计的方法与可行性,探讨两者的结合点与协作方法,并以香港地质公园规划中路径选择评价为例,确定了路径选择的评价因子,并应用地理设计的方法,在虚拟地理环境平台支持下开展地理分析,评价与选择合适的规划路径,探索了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的地理设计的技术途径与实现方法。

基于地理设计的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用战略规划22-25

摘要:面对凸显的人地关系日益紧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来来优化我们的生存空间,成为当代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必须担当的责任。地理设计概念的提出,即是倡导打破学科间的界限,通过科学知识协作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平台辅助,共同去设计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通过对地理设计理念的解析,结合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的案例探讨地理设计理念的应用。

面向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的地理设计研究26-29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以往凭经验决策的规划手段已暴露出多种不足,城市规划需要加强科学分析,强调设计与科学的结合。形成了面向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的地理设计流程与方法,以某快速城市化的中等城市为例,通过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构建生态格局的关键节点,可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提出的地理设计方法的特点为:1)地理科学与规划设计的结合;2)多方利益的公众参与规划。

中国园林杂志2014年第51届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及解读
一等奖:重生之愿景——玉华煤矿生态景观修复策略30-34

摘要:介绍了2014年第51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主要内容。该方案选取陕西省铜川市废弃的玉华煤矿为设计对象,针对其所面临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煤矸石和矿坑水体污染、山体剥离等问题,通过分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手段,结合多学科理论,提出了综合性的修复策略,以期在玉华煤矿实现循序渐进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模式。

二等奖:长城——玉树嘉那嘛呢石经城防灾景观规划设计35-37

摘要:介绍了2014年第51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二等奖获奖作品的构思创作与方案内容。方案选址于在2010青海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玉树嘉那嘛呢石经城,设计建造一座巨大的嘛呢石墙,以降低地质灾害对城镇的威胁,同时引导城镇向安全的地段扩张。墙体自身作为环绕嘛呢石经堆转经路线的一部分,也是石经城宗教空间的重要组成。一块一块由信徒堆垒而起的嘛呢石不断加固着墙体,也象征了藏民生活和信仰的重塑。

三等奖:“COMM[UNIT]Y”——一种可持续的模块化景观38-40

摘要:介绍了2014年第51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三等奖作品的构思过程和主要内容。以快速城市化和大量贫民窟涌现下面临环境恶化、社会分化等问题的哥伦比亚马德林城镇San Cristobal为背景。方案力图通过引入一种小型、基本、系统化的模块景观来转化当地强大而具有破坏性的"非正规"力量为有利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力量。这种景观经济、便于操作,能被当地居民轻松掌握,并能通过不同的组合解决不同问题,且能适应于城市密度的不断发展,可为全球城市化转型浪潮中的城镇发展提供一个模型。

四等奖:棉花湾——棉花在印度孟买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可持续利用模式41-45

摘要:介绍了2014年第51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四等奖作品的设计思路和成果。设计以素有棉花港之称的孟买作为研究对象,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的压力以及资源的浪费和可持续利用的效能低下导致了孟买城市的资源紧张以及发展受限。作品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构建了棉花的可持续利用新模式,借此缓解城市发展的危机。以设计出一个城市中以棉布的再利用为主导的,节约能源,结合经济、农业、政治等相关社会问题的材料循环的有意思的建筑空间为最终解决方案。

裂变46-47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 纪念余树勋先生
怀念良师益友余树勋先生48-49

摘要:1952年,余树勋先生到前武汉大学农学院教书,同时兼任武汉东湖风景区设计室主任。那时我俩正在武昌首义公园做花卉栽培和庭园技术管理工作,因业务关系常去东湖,有幸结识余先生,屈指至今已62年。这60多年来,无论余先生在武汉工作期间,还是后来调往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任职期间,他对我俩的帮助,或书信解惑、或当面指教从未见断。

缅怀恩师余树勋先生——追忆教书育人二三事50-50

摘要:惊悉余树勋先生去世,作为他的学生,我悲痛不已,情不自禁含泪追忆余先生的教诲,往事历历在目,终生难忘。余树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园林教育家。1960年,他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组建了园林绿化专业,任系主任,更是任课教授。我是该专业的首届学生,我们这个班二十几位同学,毕业后都被分配到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桂林等南方大城市。

余树勋先生风景园林学术思想51-54

摘要:余树勋先生学贯中西,其风景园林学术思想源于他在植物造园方面的渊博学识,可概括为"植物造园""公园植物园化""空地皆公园论"等9个方面。这些反映了园林营造中的时空整合理念、彰显了对生态过程的关注、突出了城市园林建设的基本要义,也为学科与行业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当今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的背景下,余树勋先生的风景园林学术思想是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并能为我们提供持续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启迪。

深切怀念余树勋先生55-57

摘要:余树勋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一年了。虽然他离去时已94岁高龄,但作为学术上贡献良多的老前辈,他的离去对于中国的园林事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值得我们为之追思,为之缅怀!余树勋先生1919年3月2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旧公务员家庭,父亲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职,负责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家境较好,有宽大的庭院。父亲常于公余时在院里莳花种树,他从小就随家人浇花修枝,因此结下了园艺情结。

学比山高 恩如海深——余树勋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58-59

摘要:余树勋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每当想起他,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位学贯东西、为人谦和、儒雅的良师益友,浮现他佝偻着身躯在临窗的写字台前,专心致志伏案写作的身影。他就是这样一位为风景园林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学者,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凭借其坚强的毅力完成了最后一本著作《园林秋色》。实际上,在没有见到余先生之前,就已受先生之益多矣。

余音萦绕、树木百年、勋业千秋——悼余树勋先生60-61

摘要:2013年10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在武汉举办,余树勋先生获得终身成就奖。华中科技大学景观系安排我找一些余先生以前的老照片展示余老和华中科技大学景观系及武汉的历史情愫。当晚找到一些照片,居然发现20多年前与余老在北京香山第一次会面时的合影,欣喜不已。不料大喜之后必有大悲,第二天早上便惊闻噩耗,余老竟已驾鹤西去,闻讯悲痛不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