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水敏型城市设计与湿地
主编心语1-1

摘要:科学与理念,本质上是两回事,科学追求客观规律,理念崇尚个人头脑里的冲动。理念当然可以带动实践的演变,但理念应该通过科学的检验才知道旦有多大的真实度,科学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可知道是否具有“正能量”,因为科学已经常常与政治、资本的利益纠结在一起。当现代西方设计学进入我国的设计领域时,带来更多的是理念,“理念当头”似乎已经成为设计界的圭臬,反之很多设计师把科学视为妨碍理念的障碍和累赘,并以能够打破这个障碍为荣,不幸的是很多似懂非懂的官员和老板也对此趋之若鹜,才得让“理念”这个幽灵在大地上到处游荡,让“北京三鸟”之类的东东得以成为现实。

人工引导下的湿地公园生态修复5-10

摘要:人工引导下湿地生态的自然修复主张在湿地公园设计中利用适宜的方法和合理的技术,巧妙利用“自然力”恢复和营造生态化的湿地景观,在遵循自然规律过程的同时又满足空间、审美、功能、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人工干预下的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有其特殊性,因而湿地恢复和营建工作需要针对性地从生境和物种2个方面出发,采用适宜的技术,将人为干预降至最小,从而实现减量设计的目的。

水、植被与土地的集约——论水敏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规划设计11-15

摘要:地下水水源地在城市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严重威胁着地下水水源地的安全。如何以科学、集约的方法对水敏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深护,同时整合城市的发展与景观环境营造是此类城市的共性课题。城市地下水集约化策略的实现需要从水、植物及土地出发,处理和统筹三者之间的关系、地上和地下的关系及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基于集约化的目标,以水生态环境的整治规划设计为平台,从水体保护、用地调整、景观生态优化3个层面综合协调,形成水敏型城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规划设计策略。

基于水环境的城市设计——以南京淳化镇梅龙湖地区为例16-19

摘要:以南京淳化镇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对梅龙湖及其周边环境的科学分析,探讨基于水环境的城市设计策略。以水体格局为主线,由水文、地形等人手研究符合生态规律的开发方向,从生态廊道的形成及保护角度研究滨水景观的丰富构成。并通过不同尺度的水资源管理与技术的研究,获得针对水资源利用的科学引导策略,同时考虑结合地理环境、现状植被及历史遗存等因索,凸显水环境特色和水景观优势,最终实现基于山水耦合理念的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型景观,水敏型城市设计和绿色基础设施20-24

摘要:城市的发展支撑着不断增长的人口,也影响着水土环境。城市景观在提供空间的舒适性外,更应为城市环境提供生态功能,如参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影响微气候,促进碳沉降及城市食物的生产等。探讨了城市水管理如何借助水敏型城市设计理念来支持绿色基础没旋,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适应性和宜居性等多个目标。

生态型景观——利用雨水生态过滤系统为城市提供多重环境功能与效益25-33

摘要:介绍了用于处理城市雨水径流的生态过滤技术,它既能保护收纳水体,又可以将处理后的雨水收集用于非饮用水。该技术采用行之有效的水敏型城市设计原则,不仅可以治理雨水污染,而且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还能美化城市景观。陈述了过去的8年间里,相关的研究人员对雨水生态过滤系统开展的一系列实验室和观场的研究以及主要成果。此外,还探讨了雨水生态过滤系统的实际应用,并概述了今后的研究计划。

生态型景观-人工湿地在水敏型城市中的应用——墨尔本皇家公园人工湿地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34-38

摘要:在现代绿色基础设施概念中,人工湿地不仅应能恢复该区域因城市发展而丧失的生态多样性,还将城市视为集水区,收集地表雨水并处理后回用于当地,使地区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衡,成为具有生态功能的现代绿色景观。以墨尔本皇家公园湿地为典型范例,介绍雨水处理型湿地的设计理念、系统组成与功能及其综合效益。

中国园林杂志行业动态
两院院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园林》杂志顾问周干峙先生逝世39-39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周干峙院士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建设行业实践管理工作。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新中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示范;参与指导并组织编制了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的总体规划,唐山市、天津市震后重建规划以及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等;是新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城市水系
以水系绿地空间规划为手段的关键性水体修复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以济南市大明湖、华山湖为例40-44

摘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城市水系的健康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济南正是这么一座因水而生,与水共存的城市。以济南城市水系为背景,介绍了城市水系概况,分析了大明湖、华山湖在济南城市整体水系中的关键性地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水系绿地空间规划的意义,对大明湖、华山湖水系的改造修复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其对城市整体水环境的影响。希望通过对济南水系绿地空间的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强化城市与水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提升大家对水系绿地空间规划的重视。

基于地域特征的内蒙古多伦诺尔镇城市水系营造策略探讨45-50

摘要:基于对多伦诺尔镇城市水系自然特征、演变历程和现状困境的分析,阐述城市水系的功能和营造的意义,提出“以水定城”“生态修复”理念。遵循整体协调、生态优先和地方特色原则,对多伦诺尔镇城市水系营造策略进行探讨,提出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水系结构、丰富滨水区功能、注重防洪与蓄洪相结合、适应季风变换进行滨水绿化的四季搭配、充分利用冬季冰雪资源并规避其污染。

濠泮风流——广州旧城水系景观的历史演变51-55

摘要:旧广州是一座堪比苏州的水城,在历史演进中,很多水系景观萎缩或消失,带走了广州水城的风韵。择要介绍了口广州河湖水系景观的湮没及存留情况,分析了广州水系总体演变趋势及现有水系格局,希望能为广州城市水系景观恢复和整治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雨建乃至发扬曾经的水韵风光。

破解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园林建设中水资源困局的思考56-58

摘要:城市园林建设日渐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而西北干旱地区受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冬季严寒、风大沙多等因素影响,城市囝林绿化建设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境地,而水资源缺乏显然又是众多制约因素中的首要问题。在分析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查阆了大量锵决水问题、水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相关资料,提出了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囝林规划、建设、管理等方晒的思路。

公众"实质性"参与天坛遗产保护的问题及思考——基于天坛利益相关者意愿与诉求的实证研究59-62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外坛环境整治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对外坛的部分利益相关者——外坛居民和晨练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利用问卷星平台对公众和遗产保护相关专业人士发放r网络问卷。问卷主要针对天坛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愿、未来的风貌设想、具体的搬迁意愿和利益诉求等方面。对侧研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现场凋研感受,揭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天坛整体保护及外坛环境整治所持的态度、公众参与文化遗产天坛保护的意愿、存存在的问题及利益诉求,继而探讨公众“实质性”参与天坛遗产保护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建议,为外坛环境整治的正式规划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提供建议和参弩。

五台山风景区“僧民关系”探析63-66

摘要:五台山风景区200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较大规模的社区搬迁贯穿其“申遗”过程并延续至今。当前社区搬迂政策在实施过程和效果方面均出现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对五台山地区的“僧民关系”缺乏理解与研究。以考察五台山区“僧民关系”的发展演变作为出发点,并将旅游发展和规划政策作为影响其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继而探索当前情势下当地居民与佛寺间的相互关系,反思风景区社区搬迁政策,最后提出一些思考。

“心意传承”与“模型传承”——文化景观中非物质文化要素保护的日本模式借鉴67-70

摘要:文化景观构成要素中,非物质文化要素占据很大比重。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相对完善。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比分析,厘清了“心意传承”和“模型传承”2种对立并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源起及内涵。前者与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强调传承过程中“心意”的重要性;后者则主要针对一些已经从日常生活中分离而独立为技术或艺术的保护,强调形式的传承。前者较为排斥外界人士的干预,后者则通常依托于政策和法律制度得以保存。两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均有积极意义。2种保护视角也为我国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要素的保护提供了一些启示。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名人故居景观
宋庆龄故居景观改造的实践与思考71-74

摘要:历史名人故居是展示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中,理论的研究和总结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宋庆龄故居具有北京地区一般名人故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宋庆龄故居景观保护与改造工程的实践为例,从规戈Ⅱ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宋庆龄故居的历史沿革和景观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提出了历史名人故居景观改造的理论和方法,以为北京名人故居景观保护与改造提供借鉴。

名人故居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研究——以北京市总布胡同梁林故居一带为例75-78

摘要:文化生态理论对研究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不仅可行,且具有很大优势,名人故居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文化特色塑造中具有重要地位。认为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特别注重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结合文化生态系统理论,设计出“普查一评价一梳理—保护一利用”的名人故居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利用路径,以北京市总布胡同梁林故居一带为例分析了名人故居的资源特征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保护与利用途径,旨在为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中名人故居文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诗意栖居建筑学的入门教材——《园冶读本》79-80

摘要:分析了《囝冶读本》的几个特色以及《阂冶》灵魂生命美学的意义,认为对于解决中国当代建筑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该书堪称未来的诗意栖居建筑学理论入门的教材,《园冶》则是建构当代诗意栖居建筑学的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