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编心语
主编心语1-1

摘要:作为一级学科,我们必须主动申请参与国家的顶层设计,包括国土战略、城市战略、生态规划和相关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我能够想到的,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和设计城市绿地指标。2012年冬,东部大面积城市出现的严重灰霾,除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原因外,也突显了我国城市绿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历史上著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伦敦的烟雾事件和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等,人家都没有等待,马上就着手城市和地区顶层设计,难道我们还要再等待事件的重复出现来验证中国城市绿地的稀缺吗?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 景观感受
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及其机制研究5-10

摘要:围绕人眼被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借助医学生理构造和计算机视觉注意机制前沿研究成果,提出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机制概念。基于风景园林视觉观赏特性和案例比较,提出视觉吸引概念、视觉吸引机制及其吸引的四要素:“空间尺度和距离”要素,“实体景物”要素,“色彩”要素,“综合”要素,分析了四者之间不同组合对吸引力的影响,发现不同的要素组合引发不同的景观空间感受。作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从人类生理心理感知的基础层面,探究揭示风景园林景观视觉感受的内在动因、外在影响等基本规律,为风景园林美学研究提供基石。

景观视觉规划设计时空转换的诗境量化11-16

摘要:当代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只是单纯地追求景观视觉的形式感,而是对形式存在的理由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如何通过景观视觉形式唤起受众更深层面的心理感知与共鸣,反映出景观所在环境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对新疆伊犁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项目的设计战略进行了解析,阐明了通过时空转换的诗境量化进行景观视觉规划设计的思路,提出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如何体现地方传统文化并增强景观视觉感受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风景园林中的多感官体验:从景观可视化到环境模拟17-21

摘要:对环境模拟促进多感官体验在景观设计、评价和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从传统的视觉捕绘来看,人们将景观看做一种多感官的现象来体验。研究表明,虽然视觉占主导地位,但是所有的感知都足多感官的,调查中最突出的便是声音和圈像。仿真硬件、工具和技术已经达到可以实现并能够支撑三维景观模型和声媒介相结合的程度,而且很有可能在未来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

从视觉偏好研究:一种理解景观感知的方法22-26

摘要:为了能够规划和设计出对人有助益的景观,建筑师和规划师必须理解人类对环境是如何感知和反应的,但人的感知很复杂。然而,对人类的景观感知来说,有强大的进化基础使得人们对不同的景观有相似的反应。阐述了研究人员如何研究景观的偏爱类型以及对景观的基本反应,从而揭示人们潜在的感知。这种名为“内容识别法”的研究感知的方法是由心理学家卡普兰夫妇开发的。介绍了这种方法,并提供了以往商业环境的案例研究。

中国园林杂志行业动态
第50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大会在新西兰奥克兰召开27-29

摘要:2013年4月10—12日,第50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大会在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天城会议中心(SkyCityAucklandConventionCenter1召开。大会由IFLA和新西兰风景园林师协会(NZILA)、澳大利亚风景园林师协会(AILA)共同主办。本次大会也是一届极具纪念意义的盛会,不仅是lFLA成立以来的第50届大会,同时也恰逢新西兰风景园林师协会成立40周年。新西兰正值入秋,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加之毛利地方文化的体现,使得此次与会代表的新西兰之行收获甚多,令人难忘。

2013中国“风景园林月”系列科普活动30-30

摘要:2007年,应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的号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发起了首届“风景园林月”活动,北京、上海等10多个城市积极参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较好地宣传了风景园林的社会作用,普及了风景园林科学知识,在业内外取得极大的反响。近年来,许多城市持续开展相关活动,对提升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影响,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继续举办2013中国“风景园林月”系列科普活动。

关于举办人文园林杯“我心中的风景园林”中国风景园林主题摄影比赛的通知31-31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风景园林学(协)会,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各单位会员: 为配合2013中国“风景园林月”系列科普活动的开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决定同期举办人文园林杯“我心中的风景园林”中国风景园林主题摄影作品比赛,面向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征集优秀的风景园林摄影作品,并进行优秀作品评选作为本年度“风景园林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实例
澳大利亚悉尼滨海步道32-36

摘要:澳大利亚悉尼标志性的海岸线由高达40m的垂直砂岩悬崖和沙滩交替组成。从悉尼海港(SydneyHarbourl到博特尼湾(BotanyBay)的这段海岸更是拥有壮观的绝壁,在这里可以一览整个海岸及太平洋。不断;中击的波涛和漩涡构成了海洋和陆地间的交响(图1)。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理论
从“制器尚象”到“立象尽意”——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37-45

摘要:中国园林长期忽视对设计方法的关注和研究。首先溯源古人的造物设计思想,分析传统造物设计过程,阐明了“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方法。循此在造同活动中,由于对“意境”的更高追求,形成了“立象尽意”的传统园林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根源于国传统的形象思维方式,并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和相对局限性。因此,要认清中西方园林设计方法的利弊,并借鉴西方逻辑思维方法,取长补短,中国园林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水乡新韵——水体景观规划引导的景观城镇开发实践46-51

摘要:从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回颐出发,提出了景观生态城镇的目标,分别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和苏南地区的景观城镇开发案例和作者的景观小城镇规划实践,这些案例都运用了水体景观规划引导新镇区开发的模式,总结了景观城镇开发的若干重要问题。从水景引导开发角度解读的上海和苏南实践案例,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从《园冶》到《园衍》的思考——中国风景园林学觅径52-56

摘要:以一个当代中国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视角,通过学习古代先哲计成名著《园冶》到当代孟兆祯院士著作《园衍》的思考,试解读中国园林文化精神,探寻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在学习和从业中产生的感悟,探讨在当代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团林从误读、叛逆到回归、传承的过程。

基于生态需求视角下的城市体育公园发展脉络57-60

摘要:体育公园作为现代有专门功能的城市公园,其设计和管理在城市化蔓延的今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体育在帮助增强人们体质的同时,也被赋予更多的要求。如何在满足身体锻炼要求的同时,满足自然和心理的需求,让身体达到全方位的健康,成为了现代体育发展需要面对的最显著问题。结合生态学观点,试图从生态需求的角度解读城市体育公囝的发展,以期对未来体育公园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低干预·低消耗·低维护·低排放——低成本风景园林的设计策略研究61-65

摘要:风景园林因其广泛的美学、生态、社会与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当代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在建造与维护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违背了风景园林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初衷。低成本风景园林采用“低干预·低消耗·低维护·低排放”的设计理念,试图控制风景园林建设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干扰和对风景园林材料、能源与人力资源的消耗,有效促进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回归街道生活的步行社区街道设计策略66-69

摘要:现代主义者们认为机动车代表着未来的交通,但如今这种恩想正在衰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城市主义者就已经对未来的街道环境规划进行不断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国城市社区营造步行社区街道生活的最大问题:街道尺度和封闭社区。然后针对一些步行社区街道设计的具体问题,如街道边界、交通平息手段、道路停车、店面设计、转角半径等提出具体设计策略。中国城市创造社区街道生活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街道设计的局部和细节入手整顿,循序渐进地改善和创造具有活力的步行街道生活环境。

上海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空间变迁的比较研究70-75

摘要:通过比较上海市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的空间变迁,考察英法两国与中国园林样式在融合过程中的异同点。比较时期为租界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通过总结文献中的设施变迁特征、平面图中的山形水系、花坛·草坪、建筑类设施与园路的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对公园的空间变迁特征进行比较考察。研究结果如下:1)2个公园作为原租界公园,其园林形式具有多样性,20世纪20年代间均形成了折中式园林格局;2)2个公园作为中国现代公园,在“”以前与改革开放以后这2个阶段,充实了休憩娱乐功能、增添了公同的中国特色;3)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公园内的英式景观设施较复兴公园内的法式景观设施而言改建较多,且中山公园中式景观设施的增设较为明显。

主体与自然的连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新思考76-80

摘要:以“写意”的传统史化价值观为前提,中国江南古典园林采用散点透视的组织方法.将集中的建筑及景观要素分散成片段场景。通过想象的作州,片段转化为人们心中具体的意境场景.通过层次的诱导作用.片段被串联拟合起来,使人们获得完整而丰富的时空体验,使人与自然最终重叠、结合在一起。

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安全性研究81-84

摘要:儿童户外游戏场是儿童休闲、娱乐、交往等的重要场所,游戏活动的安全性受场地自然环境状况、场地设计与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结合国内外儿童游戏场地发展概况,分析了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的相关因素、游戏设施、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安全性,指出目前我国儿童游戏场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分析了应对各种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游戏场地安全性评价、文化教育以及设计指导等有利于提高儿童游戏场地安全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