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编心语
主编心语1-1

摘要:刘滨谊教授推荐井组织了本期的主题,还领衔黯译了埃卡特兰格等人的《视觉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这是我企盼多年的回顾文章,译文质量也不错。文章里面谈到数理化的西方景观体系遇到两大难点:1)“迹象表明没有一个自成一体的评估框架。一边是客观主义者或物理学派(基于专家的).另一边是主观主义者或心理学派C基于个人的)”。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最观的视觉性
视觉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5-14

摘要:阐述了视觉景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在2个对立学派的基础上形成视觉景观质量评估。客观主义者或物理学派(基于专家的方式方法)认为视觉景观质量是其自身物质特性的内在表现。主观主义者或心理学派(基于个人的方式方法)认为景观美是客体或视觉媒介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如照片、草图、模型、三维可视化等景观表达可以协助实施现场或遥感评估。评估方法包括例如明智的配对比较法、分类法,还有其他分级或排序法。大多数的研究脱离现实环境而实施,容易忽视人们动态地感知世界。在虚拟现实影院里,景观身临其境的体验为观众提供了自由探索这个虚拟环境的机会。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进一步提供了这种可能:现存环境的影像与被数字可视化的未来变化影像相叠合,如同现场体验一般,从而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将为景观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美国的风景管理:克莱特湖风景管理研究15-21

摘要:介绍了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运动以来,风景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进程。详细介绍了美国风景管理的关键概念,如视觉管理单元和被视范围、风景质量、视觉敏感性、视觉吸收能力、视距区间等,以及风景管理的研究方法和以视觉模拟为主的新的发展方向。结合工程实例——克莱特湖风景管理研究,详细介绍了美国风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研究案例评估了克莱特湖区的风景质量和视觉敏感性,建立了信息可视化的共享平台,提出了湖区风景管理的设计原则,以协调适度的项目开发和土地使用。如今,全球范围内的风景资源正面临土地盲目开发所带来的威胁,借助科技手段可以高效而有力地完成风景管理领域的研究。希望这篇文章的发表,可以唤起人们对保护风景资源的意识,造福后代。

纪念性景观的视觉特征解析22-30

摘要:基于人类视觉特征的景观形态设计是纪念性景观传达场所精神的基础。以纪念性景观中的视觉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优秀纪念性景观形态实例的搜集和整理,将纪念性景观依照视觉特征进行统计和分类,并结合案例分析,从6个方面对所提取视觉特征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包括:空间轴线与总平面的数量关系;景观空间序列与游览路线的比照;以景观节点为驻足点的视锥;景观剖面天际线;景观视线通廊长宽高的比例;行列、矩阵及超常尺度景观要素的统计。基于分析结果,将纪念性景观还原成4种"图式"并给出数值描述,最终归纳出纪念性景观在视觉特征上的普遍规律,以期指导纪念性景观的形态设计。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景”的释义31-33

摘要:语言、文字和名词是人类获得文化思维的一种本质性、本体性的存在。《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通过《四库全书》检索文字的用词频率探索相关的思维方式,具体分析与"景"相关的词组在《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中不曾收录的含义,证实"风景"一词不但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而且能反映中国古人的思维规律。运用"风景园林"作为专业名称反映了中国古人思维方式的延续,相对于别的词组更具说服力,更符合中国目前的"境域"和"语境"。

从《四部丛刊》略考“风景”34-37

摘要:基于在《四部丛刊》中对"风景"一词的检索工作,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风景"在四部分类、不同体裁、各个朝代的使用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对该词的语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风景"的使用频率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有紧密的关系,随时间发展其使用的频率增加,体裁更加广泛。"风景"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来源于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于景物描写的重视。最初的词义是"风光景物",其后不断发展变化。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和需求,对于"风景"一词的未来含义发展进行了思考。

永恒的美和美的永恒38-41

摘要:看最近的新闻得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了九大建议,其中有一项是重建圆明园,并要求对此进行论证。建议认为重建的目的是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提高文物观光旅游的品质。其实众所周知,对圆明园重建的论证从20世纪到今天几乎从未停止过,

变换的凝视——试论欧洲15—19世纪风景园林的观看之道42-48

摘要:通过对欧洲15—19世纪的风景园林和城市景观的观看方式进行考察,发现并总结出4种类型,窥探性凝视(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极致性凝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镜像性凝视(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和监控性凝视(19世纪现代性都市景观)。进而对这些观看方式所表征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批判性分析与解读,认为始终存在着一条对自然进行驯化和对人进行规训的意识形态主线贯穿其中并发挥作用。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实例
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新模式——“大区小镇”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新模式——“大区小镇”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新模式——“大区小镇”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新模式——“大区小镇”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新模式--"大区小镇"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49-53

摘要:在快速的旅游业发展进程和风景度假区开发建设中,建设并不总是遵循"最佳设计"原则。旅游业和地产业的发展常常要以风景文化资源损失为代价,景区、景点、度假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当地居民的搬迁来获得发展空间,而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旅游度假区打破这一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其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尝试了一套新的模式。设计团队对项目区域进行了自然、人文、政治层面的全面分析,鼓励原住民的参与,与政府、开发方、设计方共同形成愿景,并将整个大区划分为不同等级分别对待,将不宜耕田的地块划为一期,提供示范区具体设计和设计导则,在保证原住民基本不搬迁的前提下形成具有特色的小镇风格旅游度假区,发扬当地黎峒文化,收到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理论
可持续之美,外观的性能--宣言之三54-61

摘要:一般来说,要理解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可以从它与生态健康、社会公正以及经济繁荣3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着手。但在关于可持续性的讨论中,美学方面的要素鲜被提及,或者反过来,认为将视觉与审美融合对可持续和审美都是多余、无益的。主要考察美(beauty)与美学(aesthetics)在可持续性的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本文主张,除了生态修复设计外,要使文化可持续,还需要许多别的作为。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启示性的景观设计:让体验过如此景观的人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行为是如何影响环境的,而对环境足够的关切则能改善环境。这就需要考虑到"审美的环境体验"(aesthetic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s)的作用,例如对"美"的感知,应当更加倾向于"生物中心主义(bio-centric)",而不是"个人中心主义(egocentric)"。受到美国风景园林师设计的许多作品的激发,把这种观点以宣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虽然这些作品通常并不被认为对生态设计有所贡献。

基于城市更新视角的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以广州荔枝湾涌、东濠涌为例基于城市更新视角的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以广州荔枝湾涌、东濠涌为例62-65

摘要:以广州市荔枝湾涌、东濠涌整治工程为例,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探讨大事件促成的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措施。先简要分析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和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的关系和主要特点,继而介绍广州市2项重点工程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更新目标与效果差异、利益格局多元博弈、管理机制内在失谐、更新发展难以持续4个方面分析其中的冲突,并思考整治方法的不足。最后提出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是历史文化生态综合廊道的建设,另外也需注意社会经济和管理制度2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储藏风景--景观材料的时间语言66-70

摘要:景观材料作为景观设计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式,随时间变化直接记录场地时间维度的信息,称之为材料的时间语言。景观材料的感观属性、使用属性和文化属性都是影响时间语言的因素,不同材料对时间的敏感度各异,不同时间语言的材料共同作用体现场地的时间维度。通过时间语言的运用,可以追溯场地的历史感、记录时间的瞬间感、延伸场地的生命力;不仅拓展了场地时间的储存,丰富场地的效果,同时,营造时间维度和谐的景观,让有限的材料能够相互"共生",体现可持续的设计观,营造"生长的景观"。

中国园林杂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PLA)通讯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通讯第95期2011年10月 水71-76

摘要:主席致辞 从中国到印度的过去几个月太精彩了!最近,我有幸与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IFLA展园的设计师们一同在北京和锦州考察,同时我还受邀参加了在艾哈迈达巴德举办的印度风景园林师国际会议。谈及锦州项目,我被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师们的热情和积极深深打动了。

中国园林杂志日本风景园林
日本枯山水的禅宗理念在现代日本园林中的表达方式--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环境设计为例77-80

摘要:禅宗对于日本人来说非常熟悉,它对日本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禅宗触及日本人的多个生活层面,同样也对以枯山水庭院为代表的日本传统庭院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分析禅宗在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中的表达为引导,以日本科学未来馆外环境设计为例,试图通过以场地的设计主题到空间形式和素材选用等的分析为基础,阐述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中常用的"禅"在日本现代设计中是如何进行传承并创新的。 更多还原

日本枯山水和茶庭美学比较研究81-83

摘要:以日本古典园林代表为例,研究枯山水和茶庭"露地"的建造美学与中国美学的联系。枯山水讲究"空相",而茶庭却以"和、寂、清、静"为目的,看似不同但实质上都以"禅"为中心。建造手法继承中国园林美学的"借景",但与中国园林不同的是枯山水"借景"常为不气魄的背景树,引发一种禅宗的冥想。而茶庭是利用松、竹代表的文化内涵和飞石、延段的创造,增加幽深庄严的仪式感。而通过对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相似处研究,认为我国的景观设计需要尊重传统,继承历史。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 文化景观与遗产
京西古道的遗产价值与保护规划建议84-88

摘要:京西古道,是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山地地区、历史时期经人为修筑的、并延续至晚清的古代交通道路。京西古道对外沟通北京与山西、内蒙高原,担负着北京内外交通、物产交换、宗教活动和军事防御的功能;对内维系京东平原暨京城与京西山地。从文化遗产线路视野入手,研究京西古道的遗产资源与遗产环境,包括古道线路、沿线古村落、军事防御工事、古寺庙等历史遗存及其文化与自然景观等内容,强调文化遗产线路资源的整体保护,分析阐述了京西古道的历史遗产价值,并提出了保护规划建议。

空间结构定量分析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89-93

摘要:本文并未止步于以往对京杭大运河及其周边地区景观现象的表层分析,而是专注于地域环境、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对运河景观形成及改变的深层影响。将河流空间结构特征理论引入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通过将不同历史时期运河形态化的景观空间结构转化为可度量的连通度指标,分析大运河景观表象下社会人文与自然地理2方面因素的作用机制,使大运河景观遗产理论研究更加深入、科学、完整,进而完善大运河景观遗产保护体系。

对构建历史边界线路遗产保护体系的思考94-98

摘要:历史边界是一种特殊的线性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针对国内历史边界遗产保护的现状,从遗产分类和人地关系两方面入手,分析其作为线性文化景观的价值构成,提出:重视历史边界的自然环境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涵盖因子较广的价值评估框架,合理评价遗产资源;从国土—区域—本地多尺度出发,形成权属清晰、职责明确的保护体系,并通过协作机制维护人地关系和谐;以多样化的形式,重新利用历史边界遗产,以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