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1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本期主题 生态修复
生态与园林的交融——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的启示1-7

摘要: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通过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双管齐下"的方式来实现长桥溪的水生态修复,同时坚持生态和美学并重,充分利用长桥溪流域的微地貌和水动力作用,将科学净水技术与园林造景艺术巧妙结合。介绍分析了该园的设计思路和建成后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期望能为我国的小流域分散性生活污水净化和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上海宝山节能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设计评议8-12

摘要:后工业景观是工业时代之后"第四自然"的表征,其设计受到"大地艺术"和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结合对上海宝山节能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设计的评价分析,探讨了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表达方法。后工业景观设计强调场地分析与设计构思的整体性,空间与场所的再生以及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对设计实践的反思,也提出了我国后工业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拟天然生境 造精雅空间——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实践探索13-16

摘要:维护和延续待建地域的场地特征能够体现当代园林建设的普遍价值观。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着重展现原场地从淤泥湿地到乡土草本植物和耐湿乔灌木构成的次生湿地群落、再到与山林相融合的植物群落的生态演进过程,维护并创建了真实的场地特征景观。梳理并论述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中对生态景观保护、景观建造以及场地特征景观再现所进行的探索性实践,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

湿地的生境修复及景观规划设计——以潍坊市白浪河湿地公园为例17-2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周边的湿地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导致污染加剧,湿地的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湿地环境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有悖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通过对白浪河现状进行SWOT分析,确定湿地生境恢复的原则、目标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介绍了白浪绿洲湿地公园在功能分区、水系营造、植被修复、交通及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具体手法,以修复白浪河湿地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常用园林生态水处理技术的研究21-24

摘要:水景是园林景观中画龙点睛的亮点,近年来随着景观设计品质要求的提高,项目的水景规划越来越多,对项目起了很好的提升作用。但是由于专业的不同,很多设计师只考虑水景的外在表现,往往忽略了水景内在的水质。目前因水质原因影响水景的视觉效果及居住环境的案例越来越多。分析比较了目前在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常用的景观水生态处理技术,指出了微生物—生态强化修复技术等生态组合技术是今后景观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园林杂志行业动态
第48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大会在瑞士苏黎世召开25-28

摘要:2011年6月27日—29日,第48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大会在瑞士的第一大城市苏黎世(Zurich)的会议中心召开(图1)。大会由IFLA、瑞士风景园林师协会(Bund Schweizer Landschafts Architekten,BSLA)和绿色城市苏黎世(Grün Stadt Zürich)共同主办。

中国园林杂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通讯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通讯 第90期 2010年12月 风景保护29-37

摘要:主席寄语 亲爱的朋友们: 2010年是热情洋溢的一年,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充满了动荡。这一年带给我许多新的体验。我担任IFLA主席已6月有余,从任职那刻起,我就面临了诸多挑战,当然也有许多收获。我真诚感激被给予这样的机会来充当全世界热爱我们职业的同仁代表。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实例
岭南风华迎四方——广州亚运村滨河园林项目岭南水乡专题策划设计38-41

摘要:系统分析了亚运村各个地段的滨水景观空间形态类型和各类景观要素,分析了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为造景提供了创作素材,重点提炼民间体育文化与亚运文化的对接,设定了亚运城各个地段的景点设计主题和设计要点,引导按照策划内容进行的投标方案,验证了重点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论证的重要性、科学性与必要性。

中国园林杂志城市绿地系统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策略——以香港中环地区为例42-45

摘要:香港中环地区步行体系呈层叠状和网络化,是长期以来城市演变进化和地区迅猛发展以及地形条件影响制约的共同结果。通过汲取中环地区步行体系的成败经验,提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发展策略:建立层级化的步行体系网络结构,构筑高连通性的复合步行体系,提倡多功能的步行体系空间使用,合理设置和利用步行体系节点。这些策略对我国其他类似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设经济、高效的步行体系将起到有效的借鉴作用。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 2011 IFLA亚太区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登
一等奖:皈依大地的美好生活——古老窑洞村庄的更新与改造46-47

摘要:以陕西省延川县碾畔窑洞村原址作为设计对象,针对传统窑洞民居特征,设计理念强调2011年IFLA亚太区学生设计竞赛"善待土地,人与土地的和谐共存"的主题思想,设计方案首先从居住功能上对传统窑洞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修复改善,将窑洞村作为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活居住区域,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区公共配套、生态景观等元素为一体、统一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索、构思、成型,成就了碾畔窑洞村的新风貌,展示了古老窑洞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生动再现了当代人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望和生活家园。

二等奖:中国新疆老风口生态建设策略48-48

摘要:介绍了2011年IFLA亚太区学生设计竞赛中二等奖方案的主要内容。针对新疆老风口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特征,运用以灾治灾的双赢设计策略。设计利用自然本身能量,并合理引导。基于不同树种对于风吹雪的不同作用,利用风力将积雪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拦截,将雪集中并利用雪融化后的大量水源改善土壤,增加其蓄水能力,从而进一步改善其干旱的状况。方案将治灾与景观塑造相结合,解决场地内的多重问题,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效益。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103位院士签名赞同“双国花”(梅花、牡丹)——这一创举对我国评选国花现状说明了什么?50-51

摘要:国花是被选作一国表征的花卉(树木),用以反映人民的传统感情。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尚未确认国花的大国。国花问题业经将近30年的争论后,目前尚存在工作路线与认识上的分歧。近年103位院士亲笔签名,赞成以梅花和牡丹为中国的双国花。这是一池浑水中涌现的清泉,是饶有方向性和群众性的创举,值得有关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

禅宗美学对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意义52-54

摘要:从禅宗推崇顿悟见性的审美思维以及禅宗"境界说"与艺术意境的关系出发,对园林设计的灵感产生与园林创作的意境营造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园林设计的灵感产生与禅宗的顿悟心理感受是相近的,都保持着对个体生命及大自然的人文主义关怀,这也应是风景园林设计创作的基本出发点;而风景园林意境与禅境一样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因此设计师必须具有禅者的情怀。运用禅宗生态美学智慧,指出当代园林设计过于强调"以人为本"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作祟,认为现代园林设计要顺应自然和欣赏自然;并以日本禅宗园林为例,分析了其禅宗美学特征,提出了禅宗美学对于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从规划到行动——《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实施评价55-57

摘要:从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社会体系3个方面构建了《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分为3级。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该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测度。研究认为,该规划总体实施效果较好,但技术体系和社会体系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生态移民等项目实施力度较差,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针对实施现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行动的方向。

中国园林杂志人居环境
对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复杂性与复杂问题的解析58-61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复杂系统并表现出复杂性问题。但在传统老三论的影响下,人们曾错误地将复杂性与复杂性问题混为一谈,甚至试图将复杂性导致的随机性结果排除在理性思考之外,这些都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建设及管理中的许多问题。而复杂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复杂性是促成系统演化、发展、直至涌现的必要前提,消除了系统的复杂性也就意味着系统的消融。因此,在理解复杂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复杂性与复杂性问题做出深刻探讨。

温情复苏的水乡一隅——苏州老街巷生活传统从隐落到新生的实验性探索62-64

摘要:在中外旅人络绎不绝地欣赏和赞叹古城苏州的背后,老街巷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与过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着眼于苏州老街巷居民对传统室外空间的使用类型、使用习惯,以及由这些类型和习惯引发的住户之间交流的模式,发现"小桥流水人家"正趋于环境恶化,室外生活方式和交流习惯临近灭亡;出于传统文化保护等原因,现代化发达的生活方式没有及时引进,生活于当地的人们已不满足于居住此地。节选水乡街巷典型片段,以其间民房废弃地实验性境域设计为题,进行传统与现代交融生长的思考性探索。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历史
竹文化影响下的西蜀历史名人纪念园林65-68

摘要:西蜀园林以历史名人纪念园林为代表,呈现出浓郁的纪念性特征。竹子作为西蜀地域的特色植物,与该类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园林造景中不可或缺的植物。通过探寻竹文化产生发展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分析了历史名人与竹之缘,梳理出在竹文化关照之下竹景造园的创作手法,不仅从形式美上发现植物的美学价值,更重在通过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出的诗情画意和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从中揭示出竹在纪念性景观营造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试图为今后的地区园林创作提供启示。

北京妙高峰退潜别墅园林赏析69-72

摘要:北京西郊妙高峰退潜别墅是晚清权贵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私人府邸园林,此园自同治七年(1868年)始建,背靠阳台山,旁为醇亲王园寝,是醇亲王家族酷暑休憩、祭拜暂居之所,园内建筑类型齐全、花木繁荣、题名雅致,是现存清代宗室园寝阳宅建筑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实例,别墅处处体现着主人苦心经营的园林意境,通过对中国图书馆所藏样式雷图档中与妙高峰退潜别墅相关图纸的解读,力求再现其原有格局并对别墅园林设计进行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