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本期主 题文化景观
议文化景观遗产及其景观文化的保护1-3

摘要: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单位2套遗产保护体系中,许多遗产的文化景观价值日渐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远未形成体系。简要追溯了文化景观遗产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提出景观文化是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保护的突破口,并在分析中国文化景观保护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对景观文化要素及其载体的分析,结合跨学科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对有物质载体的文化、非物质的文化以及自然三者进行综合的保护、修复和展示。

从对象到场域:一种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整合策略4-9

摘要:文化景观概念的提出使得遗产地的保护从对单一对象的保护扩展为对"场所"的保护,从静态保护转变为活态保护,这种转变充分彰显了文化景观遗产的时空特性。以我国大多数风景名胜类的文化景观为例,由于其发展演变的时期较长,地域分布广阔,逐渐形成了要素多元、结构分散的特征。如何整合庞杂而分散的文化景观资源是在对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太原市太山龙泉寺风景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为例,通过对文化景观遗产相关理论的解析以及对"场域"理念的应用,建构更加完善的文化景观价值评估体系,并针对景观资源整合、景观风貌呈现进行策略层面的探讨。

遗产体系与游憩度假体系之辩10-14

摘要:国家需要对各级各类遗产进行整合,建立科学的遗产体系。同时,应严格区分遗产地和游憩地,并建立和发展游憩度假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对于遗产保护有着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严格保护、审慎对待、合理利用遗产体系的另一方面,就是大力发展以园林营造为重要部分的游憩度假体系。区分遗产地和游憩地,严格保护遗产体系,大力发展游憩体系,缓解一般性游憩对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施加的巨大压力,有利于促进遗产地的保护,有利于对普遍意义的风景的欣赏,从而促进人的自然化。

千年兰亭的沧桑和无奈——从文献分析探析兰亭曲水变迁及其蕴含的场所精神15-20

摘要:以兰亭变迁园林价值的讨论为开端,在充分解读兰亭园林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书画基础上解析了兰亭曲水变迁,并以图解的方式梳理了历代兰亭后,指出:兰亭纪念构筑物与宋以来大量的兰亭书画是人们对晋兰亭进行追忆的2种不同方式。兰亭曲水的消逝伴随以鉴湖为核心的兰亭周边自然环境变迁,事实上,晋兰亭在生成前,兰上里已经蕴含了上古于越时代的深厚历史人文,在其后的变迁过程中,兰亭不仅承载书法文化,还承载着深厚的场所精神。在生态美学思潮的当代,其场所精神应该得到适宜的延续和恢复。

基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保护规划——以江西原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为例21-25

摘要:红色文化景观是基于红色文化遗产而形成的兼具人文与自然特性的复合型景观,可分为集聚型和分散型2种类型。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由于点多面广,在组织与规划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文化景观感知的视角,以江西原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葛源镇为典型案例,对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的保护规划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合理利用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的特有资源,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力争准确地、客观地呈现感知的信息,从而提升其红色文化景观的整体感知质量。

北京社稷坛(中山公园)价值识别与保护管理研究26-30

摘要:协调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公园的利用之关系是当前许多历史名园保护管理和规划编制的难点和焦点。本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保护对象和现实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化、明晰化,而对不同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的兼容性分析和价值识别是主要的切入点。以北京社稷坛(中山公园)为例,首先明确北京社稷坛(中山公园)3个时期的保护对象类型,即空间格局和功能使用特征;其次,了解3个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的演变历史;然后,分析不同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的兼容状况及其现状问题;第四,进行价值识别;最后,在明确了各时期价值重要性的差异后,对保护管理、尤其是由于不同时期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不兼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 康复花园
康复花园研究现状及展望31-36

摘要:康复花园是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兴起的一种园林类型,它对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康复花园的概念、类型、使用者及相关内容,分析了康复花园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康复花园在我国研究发展的建议及展望,以期为推动我国的康复花园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特定芳香植物组合对降压保健功能的初步研究37-38

摘要:探索以真薰衣草、香叶天竺葵、甜牛至、甜罗勒为主要构成的芳香植物闻香区内自然香气是否对高血压症状闻香者有缓解作用,并对芳香植物降压保健闻香区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闻香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显著高于闻香前(P〈0.05);SCL90自测量表分析表明,闻香后各项指标得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总症状指数、躯体化在闻香后显著低于闻香前(P〈0.05)。结论:芳香植物闻香区自然香气对降血压有一定效果,并能改善受试者的精神面貌。

中国园林杂志城市绿地系统
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39-43

摘要:为了响应"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城市发展目标,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探索绿道如何满足使用者行为需求成为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尝试运用POE方法对广东省增城绿道系统进行调研和信息反馈工作,从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使用者对增城绿道系统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归纳总结出增城绿道系统使用情况评价,为创造使用者满意的绿道环境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从而提升绿道设计的质量,使绿道系统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

我国城市中心绿轴的基本特征与思想探因44-47

摘要:城市中心绿轴是我国近年来新城建设的一股新风,分析了我国城市中心绿轴的实践案例,总结了城市中心绿轴所具有的形态中心、公建并存、主控空间、行政主导、结合自然5大特征,指出城市中心绿轴宽度确定的重要条件应为是否满足人体舒适步行与清晰感知的要求,并对减少城市道路对绿轴的干扰提出了若干建议,最后探讨了城市中心绿轴形成的思想原因。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实例
现代景观设计中叙事手法的应用——以日本东京都品川中心花园设计为例48-51

摘要: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命名、序列、揭示、隐藏、聚集和开启等策略。在品川中心花园的景观叙事中,采用了序列、揭示、隐藏等手法,在长达400多m的步行者大空间中,设计师按一定顺序安排了7个景观小品,通过运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记录了品川这个地区的历史和风俗。叙事的主题为水—石—光—风—土—草—木,隐喻了不管城市化进展如何,城市的规模如何变化,时间的长河不断地流逝,人们都离不开赖以于生存的环境。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事物的眷恋和依赖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理性思考。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理论
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水景设计——以重庆左海湾为例52-56

摘要:水富于变幻与流动,特别是山地水景利于创造层次丰富的住区景观形态。以重庆左海湾山地水景规划设计为例,提出在低碳经济下,以行为模式为主导,以亲水参与为原则,结合自然地形的手法对水体、岸点和岸线进行规划设计,展示水景特征,演绎多元化的景观形态。针对丘陵起伏地带的水体驳岸,对其断面的亲水性设计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确保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响应。通过对该案例的具体研究和分析,以推动居住区水景设计在理论与设计上的发展。

基于景观特征评价的风力农场规划手法——以英国谢菲尔德风力农场规划为例57-61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英国正努力向低碳型经济转变,大力发展风电。在新建的风力发电站中,推崇发电规模较小,与当地农场景观相结合的"风力农场"模式。以英国谢菲尔德风力农场规划为例,论述英国景观评价体系怎样辅助相关设计人员科学分析出建设风力农场的可行性,确定其规模,并选择场地最佳位置配置风力发电机组。这对于中国正推行节约型社会、优化用能结构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园林杂志行业动态
2011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风景园林院系负责人联席会在武汉召开62-62

摘要:2011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风景园林院系负责人联席会于2011年3月18—20日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召开。大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小组主办,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承办。此次大会以“改革·创新·质量”为主题,围绕“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卓越风景园林师”展开论坛。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风景园林院系负责人、教育工作者、风景园林业内人士,约26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中国园林杂志园林植物
中国植物极限温度分区的探索性研究63-69

摘要: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历年气象资料,基于各个区域的年平均最低温绘制了中国植物耐寒区位图,以4℃为一跨度,将中国划分为12个区。基于年平均最高温绘制了中国植物耐热区位图。同时,将植物耐寒区位图与耐热区位图进行了叠加分析,旨在综合反映低温与高温的共同影响,指出年平均温差对植物选择与应用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木兰科植物的耐寒及耐热分区分析和加拿利海枣南种北引的可行性分析,以案例解析的方式对其可能的应用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今后植物引种、植物景观配置、园艺植物品种的推广与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上海地区落叶含氮量丰富的高效固氮树种选择70-73

摘要:对29种固氮树种的固氮效率与叶片含氮量进行测定,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及叶片氮输出率的大小。以此为据,筛选具有较强固氮能力、落叶含氮量较高的树种。结果表明:大多数固氮能力强的树种鲜叶含氮量较高,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88**,达到极显著水平;江南桤木、胡颓子、花叶胡颓子、常春油麻藤、紫藤、染料木、合欢、杨梅8种树种15N自然丰度值介于-0.632‰~1.313‰,落叶含氮量介于1.288%~1.628%,是筛选出的较好的落叶肥田植物。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从低碳校园到低碳街区——以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空间变迁为例74-77

摘要:通过分析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空间结构变化对教职员工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得出传统单位大院式街区空间结构为人们选择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创造了必要的空间组织条件。进一步提出城市规划要摈弃单一功能的居住大盘、单一功能的工业区、单一功能的中心区,重组城市街区空间结构,建设功能混合的城市街区,减少碳排放。

中国园林杂志园林历史
上海与苏州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78-82

摘要:上海园林历史悠久,在造园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但长期以来,关于上海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从上海城市历史、造园历史、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等诸方面对上海古典园林进行评述,并列举实例将其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了江南古典园林最高成就,并且与上海古典园林有较深的渊源。希望通过两者间的比较研究,对上海古典园林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发掘出其应有的价值,并对上海当代的园林设计以及古典文化传承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