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本期主题 绿心
城市绿心若干特性探讨1-5

摘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对中央公园式和壮丽风格式这2种类型城市绿心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由此,提出规划良好的城市绿心应具备连通性和多功能性等若干特性。连通性包含了空间上的开放性、行为上的可达性以及水流、营养流的自由流动;多功能性源于绿心和周围城市区域的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连通性和多功能性在绿心与城市、绿心内部山地与水域交接地带中的突出表现。通过连通性梳理和多重功能叠加,以及交接地带的处理,能够创造一个与周边用地相呼应的动态开放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

新时期上海绿化发展与规划的现实思考6-8

摘要:上海城市绿化曾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近20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作用功不可没。现在社会处于多变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绿化发展从宏观到中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横向到纵向、从外延到内涵都产生了新的要求和特点。因此,对规划进行适时修编势在必行,以解决当前局部性问题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锡太湖新城中央水系环境景观规划设计9-12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于原有城区之外规划建设新城,形成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新城中心的景观规划中,如何尊重和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印记,将新城中心景观建设与地域文化、城市生态文化相结合,进行文化的再创造,形成一个既满足现代城市中心功能,又富有历史记忆和文化标志的新城市中心区,以无锡太湖新城中心景观建设为案例,进行了规划探讨。

自然与人文共演城市“绿心”——以深圳光明中央公园为例13-17

摘要:城市"绿心"已成为当今城市中心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绿心"概念的提出代表着城市绿地从单一的公园概念向城市功能系统思维的转变。深圳光明新城中央公园的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和新城的关系、城市未来生活方式等问题,成为展示光明新区独特城市魅力以及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先锋性的城市开放空间。通过对城市"绿心"历史溯源与实践研究,总结城市"绿心"的重要功能与特征,并以光明中央公园为例深入解读"绿心"的规划思想与规划探索。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成吉思汗广场及雕塑主题艺术公园设计思路解析18-21

摘要:以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的成吉思汗广场和亚洲艺术节雕塑主题艺术公园为例,总结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景观设计的方法,探讨了城市中心绿地在城市建设中应体现的功能,研究了城市文化、地域文化在项目中如何体现等问题。对于概念场景化、广场公园化、景观立体化、植物适当密植化、雕塑环境多样化等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分布式绿色空间系统:可实施性的绿色基础设施22-25

摘要:绿色空间系统以其综合的生态、娱乐、文化和历史功能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气候变化、生态恶化、城市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被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部分来应对这些问题。因此,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的研究非常必要。纽约中央公园在城市中心引入了巨大的绿色空间,开启了城市的绿心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存在着等级结构,大型绿色空间处于顶部,而小型空间处于底部。大型绿色空间对于城市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在规划图纸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为规划师们所喜爱。然而,过于将城市绿地集中于少数大型绿色空间之中则对于城市产生负面影响。它破坏了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的均衡性,从而减少城市居民享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综合效益的可能。作为一个替代方案,提出分布式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将分布式的概念引入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之中,强调绿色空间在城市中的均衡分布,以使更多城市居民能够从中获益。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遗产学要义26-28

摘要:风景名胜遗产学是以风景名胜遗产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融的学科。本文以该学科为主要论题,探讨风景名胜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园林杂志名家名作
陈志华园林史学思想探析29-32

摘要:分析了陈志华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要点,即从幼年时代到中年时代的社会文化烙印,论述了其园林史学思想的缘起、中西园林史研究的发展和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过程,进而探讨了他的学术成果对园林史学界的3大贡献及其价值,点提了内化于学术思想的治学风骨。陈先生深厚的学术成就及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在时代快速变迁的今天突显出其价值本位,应更加深入地研究、挖掘与传承。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理论
基于非权重方法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评估研究33-37

摘要:以规划设计方案的生态可持续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权重的生态性评估体系的缺陷,提出了非权重方法的研究对策,进而建立了以ULEE(城市景观生态效率)为核心指标、EF(生态足迹)为统一度量的非权重法评估的理想模型,建构了2大类6组基本评估指标体系,讨论了相关指标的计算思路,建立了基于非权重方法的生态性评估研究框架,提出了规划因素与"生态性"的关联性、规划图式与生态意义、评估程序等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

景观规划在大遗址保护展示中的运用——以洛阳隋唐城大遗址保护展示规划研究为例38-42

摘要:通过对大遗址及大遗址保护展示概念和现状的分析,指出国内大遗址保护面临的问题,强调大遗址保护展示中的整体环境观理念。通过大遗址保护规划和景观规划结构图示的剖析,进一步揭示景观规划如何在大遗址保护展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针对洛阳隋唐城大遗址进行了保护展示规划的研究,探讨了可行的景观规划方法和措施,如功能调整、景观环境设计、游览策划、视听系统、重要节点控制等,以求为整体理念下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增添有益的探索。

“使用与满足”传播理论与文化休闲景区规划设计43-47

摘要:通过对"使用与满足"传播理论与文化休闲景区相关理论的介绍,结合景区规划设计实践过程的综合分析,提出"使用与满足"传播理论与文化休闲景区规划设计相互作用的三维创新模型。以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为例,论证了该模型的三维度创新体系在特色城市文化休闲景区的应用全过程:横向动态人性维度体系、纵向社会生态维度体系与立体技术环保维度体系。

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48-50

摘要: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城市公园设计的现代性有机融合,才能创造出城市公园的新文化。针对目前公园设计中关于文脉的问题,从如何确定文脉以及文脉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应重点挖掘和表达深层的城市文脉内涵,并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增加公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途径之一。只有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城市公园设计的现代性有机融合,才能创造出城市公园的新文化,因此研究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挖掘和表达很有意义。

中国园林杂志园林历史
中国近代陵园设计思想的革命——广州先烈路西式陵园艺术认知与保护51-55

摘要:广州先烈路是一条近代纪念性陵园荟萃之路。陵园一改中国5000年之风格形制,体现出可歌可泣反封建之革命精神,展现了勇于争取民主共和之思想作风。此国中独有之陵园艺术,犹如一股清泉,拟合世界洪波,凝聚成中国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中西文化相结合的纪念性墓园景观孤例。探讨其历史文化背景、总结其设计构思手法、规划其可持续发展之路,实为要事,不可等闲视之。

对“大地园林化”的历史考察56-60

摘要:"大地园林化"是1958年运动和""高潮时期为改善我国环境面貌而提出的一个口号,并一度作为城市园林和大地绿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大地园林化"号召下,我国园林绿化建设在群众造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城市公园的营造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造园传统。但"大地园林化"未能摆脱此时一度出现的普遍狂热性的影响;同时,虽然曾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方针,却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意识条件下使园林绿化事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大地园林化"长时间几乎不再被人们提起。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LA(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念在继20世纪初叶为国人所知后被再次引入,是中西文化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又一次碰撞,"大地园林化"的意义也可望在与其交流、对话中获得新的阐释和新的生命力。

北京私家园林中的植物景观61-69

摘要: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原因,北京私家园林的植物栽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很多私家花园却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乔木在园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以槐、榆、枣、柳等树种为主;灌木和花卉推崇丁香、海棠、牡丹、芍药,对于一些南方花卉只能采用暖窖盆栽的方式进行培植。此外,藤蔓、蔬菜、花卉、竹子、荷花等也都是园中的常见植物。庭院中经常对称种植乔木或灌木,另有很多花木与假山、水池、建筑形成密切的呼应关系。结合文献考证和实例调研,对北京私家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的探讨。

中国园林杂志行业动态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成立暨第1届第1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70-70

摘要:2010年9月7—9日,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成立暨第1届第1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同期召开的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小组)联席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日本传统园林中的“纯”在日本现代园林中的运用71-74

摘要:诠释大自然的"纯"已成为日本传统庭园造园手法的象征和代表,对大自然魅力的引入和解释让看似简单的日本园林带给人极大的艺术震撼力。日本现代园林在设计时,在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同样也精彩地延续了日本传统园林对"纯"的运用。即便是现代的平面形式和铺装材料,也能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纯"。通过对日本庆应大学南馆屋顶花园和东京KOWA建筑前绿地设计的分析,阐述日本传统园林中的"纯"在日本现代园林设计的空间、形式和材料等方面的运用。

东京都上野博物馆群环境景观文化分析75-79

摘要:兴起于明治时期的日本当代博物馆一方面吸收并融合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结合了本土文化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寓东西方风格为一体的均衡巧致、简约纯净、涵蕴深厚的环境景观框架。试图从景观文化特质的视角,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国立科学博物馆三大国立博物馆为例,从宏观与微观2个层面,对其空间布局、东西合璧的展示环境、纪念性设施与休闲场所,特别是外部景观环境特征进行深层的分析,为国内博物馆景观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