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09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本期主题陈植先生纪念
自我、景致与行动:《园冶》借景篇1-3

摘要:关注了17世纪的造园名著《园冶》,并以末章"借景"为焦点。作者要旨有二:首先,细读借景篇,提出一个关于"借景"概念的新认识;其次,阐明"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的意义。论述涉及2方面的想法:其一,以往论者多以《园冶》典故为装饰,非关概念性的理解,本文摒弃此种观点,从而取得论述的基本动机;其二,以比较哲学家吴光明的著作为本,进而展开论述。

《中国造园史》——中国古代造园之精髓与传承4-7

摘要:陈植先生是我国最早接触造园学的学者之一,也是我国造园学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推动了造园学的发展。陈植先生在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事业和学科发展进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晚年编著的《中国造园史》是探索中国古代造园精髓与传承科学、传承知识、传承文化、传承精神的重要举措,并将对我国园林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中国古代造园之精髓,将之融入新的园林体系当中,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对今后世界园林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阅读《长物志》:从文本到话语8-11

摘要:在回顾《长物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相关研究往往停留在对文本表面信息的解读上,而没有深入研究《长物志》造园思想形成背后的深层逻辑。受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启发,从客观功能性论述、主观非功能性论述和评价论述3个方面对《长物志》进行了符号学分析。研究指出在《长物志》所宣扬的品鉴知识和美学准则的表象下隐藏着一种排斥性的话语机制,这种话语机制的产生与晚明消费社会背景下士大夫阶层身份地位的变化有关。因此,必须超越传统的阅读分析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长物志》造园思想的真实内涵。

城河湖水一带 绿杨城郭一体——扬州瘦西湖研究二则12-16

摘要:通过将园林和城市进行关联性跨越的探讨角度研究了扬州瘦西湖。其主要研究内容为:1)扬州城市发展和水系沿革与瘦西湖;2)扬州城市文化和商业活动与瘦西湖。主要结论是:"城河湖水一带,绿杨城郭一体",它们同样表达了扬州瘦西湖极富创意的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陈植《造园学概论》中的“遗产保护”理念17-19

摘要:陈植先生的《造园学概论》在近代"造园学"学科初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此文献中的具体内容,分以下3个部分展开:首先,陈植针对20世纪20-30年代的一系列都市计划中的历史遗产做了哪些划分和解说?其次,在这些解说中,有哪些遗产保护的理念、思想?再次,这些思想在其学科架构中有何体现?以上3个问题共同构成陈植《造园学概论》中遗产保护的理念阐释和基本架构,对深入理解陈植提出的"造园学"在学科初创阶段对待传统的基本态度和方式有所帮助。最后,以此为参照,对当下的学科架构加以审视和反思。

《园冶》中的水景理法探析20-23

摘要:《园冶》是我国造园史上的巨著,全书共三卷11篇专论,书中多篇虽涉及"理水"的内容,但是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理水"专篇。主要对《园冶》各篇中与"理水"有关的论述进行系统的整理,从与水关联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寄托、意境的追求、水体形态与结构布局和水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因借关系4个层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并结合江南古典园林中的部分实例进行说明,力求《园冶》水景理法能有相对完整、清晰的呈现。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雨水利用
城市绿地中隐形蓄水系统模式——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红轴”景观设计24-30

摘要:加强绿地收集、利用、存储雨水的工程技术措施是实现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隐形蓄水系统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管理和雨水利用设施,其特点是将雨水的收集、渗透、利用和排放组成完整的系统,将节水、蓄水措施不露痕迹地贯穿于城市绿地当中。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红轴"景观工程的具体分析,详细介绍了隐形蓄水系统的结构、内容、实施措施与方法,探讨了城市绿地对雨水利用的途径。

雨水基础设施的景观化与造景系统31-34

摘要:雨水基础设施是承载雨水收集与排放的构件设施,其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自工业化生产以来就被逐渐淡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一道景观,和城市美学与文化取向的表征,雨水基础设施构件的艺术性和景观化需要被关注和提升。同时,在水资源缺乏下雨水收集和雨水利用的生产性功用已逐渐得到重视和普及,而雨水利用的非生产性功用,如雨水储留、改善环境景观和调节局部微气候等尚需更多地重视和关注。探讨了雨水口、雨水管和排水沟渠的景观化设计,以及通过雨水花园的造景系统实现雨水利用的非生产性功用和环境友好型的雨水造景系统。

中国园林杂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通讯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通讯 第83期 2009年7月35-41

摘要:社区合作风景园林师可以有多种合作形式,从本期IFLA通讯所收录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合作范围包括采用非正式协商或结构化会议的过程来激发社区的情感和信念,通过更多的积极性会议、专题研讨会和指导委员会来获得分享和协商的成果,以及地区或部级的社区动员。

中国园林杂志2009年IFLA亚太区大学生设计竞赛
无极——融合与生长42-43

摘要:1无极:亘古弥新的理念诠释无极即道,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概念。汉代的河上公在《老子章句》中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依道门观念,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因此将无极解释成道,或者解释成长生久视, 是一致的。

创造拉萨可持续的雪水景观44-45

摘要:1场地选择拉萨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海拔3658m,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宗教信仰中心。年降雨量约500mm,属于干旱缺水城市。

呼吸的大明宫46-47

摘要:1关于竞赛此次IFLA亚太区大学生设计竞赛包含2个设计方向:城市公园的文化与融合;城市滨水地带的集水与再设计。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风景园林教育
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景观设计教学中的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48-51

摘要:在介绍景观设计过程研究历史,讨论该过程中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互交织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亚洲联系项目(Asia-link Project)——"建筑学与城市规划教育中景观知识的国际课程开发"国际合作教学课题,借鉴国外学校的教学经验,提出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和感性认知能力的不同途径。

融合与创新——景观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创新与实践52-54

摘要:"设计基础"课程是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核心入门课程。通过2008-2009学年一学期的课程创新、实践,从4个培养目标入手,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景观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如何在大的风景园林学科背景下,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艺术设计学,对创新与实践研究的背景、实践过程和实践的初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初步总结了一套适合景观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并对该课程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论基于KAQP人才培养模式的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专业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55-58

摘要:以教育学、教学目标分类、教学体系建构等理论为依据,从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下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建构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KAQP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的建构范式,确立了风景园林学本科教育专业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原则,以不同教学阶段划分的时序建构为基础,以KAQP组成要素为对象,从知识(K)、能力(A)、素质/人格(Q/P)3个层面建构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专业教学目标体系。

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风景园林教学评述59-62

摘要:通过对综合、空间和实践等风景园林基本特征的提炼,肯定规划设计作为风景园林教学的核心,综述了几种风景园林以规划设计为中心统领各门基础与相关课程的方式,讨论了风景园林空间认知和表达的教学,介绍了风景园林空间层次和尺度在设计课程组织中的体现,最后分析了当前规划设计主导性认识不足的原因并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未来的方向。

中国园林杂志生态修复
裸露山体缺口景观影响度及其生态修复技术63-66

摘要:近年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挖山取石造成了众多的裸露山体缺口破碎带,这对城市景观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裸露山体缺口依据其形成原因可划分为开采坑口、开挖边坡和崩岗等不同类型。影响景观的指标包括交通因子、面积因子和视距因子等,选择景观影响度和综合评判法对深圳裸露山体缺口的状况进行了评价。裸露山体缺口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喷混植生、挂笼砖、植生盆(槽)、连续喷丝植生和综合节水技术等。

百花山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与重建效果分析67-69

摘要:北方地区干旱石质边坡的植被恢复一直是难题,选择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公路边坡开展植被恢复试验,对试验地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采用边坡生态工程技术可大大缩短植被重建时间,高次团粒喷播改进技术优于厚层基质喷附技术,喷播的草本植物第1年生长良好,盖度达100%,第2年下降至80%左右,喷播与移栽的木本植物,萌发率与成活率低,生长慢,形成了一年生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的草本群落,而当地自然恢复的灌丛,结构合理,景观效果好,建议植被重建应以地带性植物群落为目标,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搭配植物种类,保证建群种的良好生长,加强后期养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