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0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本期主题 风景园林评论
建立当代风景园林批评学1-7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由于丧失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所具有的那种向心力与凝聚力,没有了铸合整个民族精神走向的统一精神标尺,因而呈现出某种疲沓、松散与萎靡之态。风景园林艺术与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受到整个文学与艺术批评的影响。相对于文学批评、艺术批评甚至建筑批评,风景园林批评由于其综合性、复杂性以及实践性与时代性的影响,还处于起步摸索与萌芽阶段。风景园林批评的主体论、对象论、价值论、生态论、土地伦理和方法论是风景园林批评学的重点。其中风景园林批评的价值论和方法论是批评学的基础。

艺术批评史与园林艺术发展史之关系研究8-13

摘要:以艺术批评对门类艺术的动态发展作用为出发点,从艺术学角度阐述了艺术批评和园林艺术及其史和史的关系,先后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同步性、模糊性、互进性,针对我国历史上园林艺术在艺术批评所占的地位予以分析,评述了当代景观园林艺术的艺术批评现状,揭示出艺术批评与园林发展的伦理关系。呼吁艺术评论家关注景观园林艺术批评,为园林艺术发展史和批评史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当代园林艺术批评提出新的思路。

全球化之下中国现代景观多元化的思考14-18

摘要:“熔炉”熔化任何外来异物,而“融合”则允许互相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吞噬一切的“熔炉”型模式正在向倡导相融互渗的“融合”型模式转化。立足于上述理解,分析研究了现代景观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景观状况,认识到走“融合型”多元化景观之路,“谦逊包容,协同合作;因地制宜,构建网络,兼容并蓄,酿造创新”才是中国景观建设克服“东西夹攻、中间断代”的蜕变期困难,开创崭新局面的正确出路。

厦门“设计师花园”带来的思考19-23

摘要:针对业内对厦门园博会的设计师花园引起的争议,在研究厦门园博园中设计师花园产生背景,对风景园林设计师花园进行现场详细考察,获得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应该深入剖析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挖掘设计隐含的精神。在了解、理解设计师花园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争议进行再思考:承认其出现的历史性和历史意义,对于设计师花园应该带着批判的眼光,进行客观地分析,通过公正地评论,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对行业的向前发展有益。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 第45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选登作品解析
需要与贫民窟的风景园林24-26

泥沙与的对话--基于萨尔温江之变的佤帮地区政治与景观mosaic之乌托邦式重构31-35

摘要:介绍在2008年第45届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得评委会奖的作品的构思创作过程和主要的方案内容。该方案以同时面临萨尔温江河流开发压力和鸦片禁种问题的佤帮村庄为设计对象,通过景观设计手段实现了以河流的大坝建设为契机对于村庄的可持续改造,借此探讨了如何将景观作为综合解决自然以及政治人道问题手段的可能性,实现跨越国界的伊甸园理想。

中国园林杂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通讯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通讯36-41

摘要:IFLA 60周年纪念 2000年出版的《IFLA的过去、现在、未来》一书的序言里,当时的IFLA主席阿诺·施密特教授(Arno Sighart Schmid)对于我们组织的根基和目的提出了深刻见解:"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成立于1948年,就在残酷的二战结束后不久,

中国园林杂志行业动态
风景园林与生态学的有机结合--记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风景园林分会场学术讨论会42-42

摘要:2008年9月1719日,由中国科协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郑州市召开,本届年会学术交流活动共设38个分会场,围绕基础研究与学科建设、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生物医学与人类健康、工程技术与科技创新、科技传播与科学素质等综合性、交叉性内容进行研讨。17日,大会开幕式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包括10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各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做了重要讲话,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主持。

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在南京举行42-42

摘要:2008年9月13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和南京林业大学主办,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和中国风景园林网(www.chla.com.cn)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城市绿地的减灾避难功能,由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王浩教授主持。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
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常州新区公园规划设计为例43-47

摘要:常州新区中心公园用地狭长,功能复杂,以建筑有机融入景观的设计理念,将一条复合了文化商业建筑、广场、园路、起伏地形于一体的折线主园路从南到北贯穿全园,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有机景观步行空间。建筑的形态与广场相契合,屋顶花园作为主要的场所空间融入公园的整体步行系统之中,使得原本局促而平坦的场地,通过竖向变化形成层次丰富、功能交互的多维空间。另外,Low-E玻璃和钢结构等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强化了现代城市公园建筑的形象特征。

生态补偿设计思想的实践--以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及北京门头沟区大沙坑环境整治为例48-52

摘要:在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如何通过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影响并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关心的问题,生态补偿设计思想是人们对此进行的尝试,并力求通过生态补偿设计使得经济与生态两原则之间实现统筹。就其定义、产生背景、过程及其内容并结合国内外2个具体实践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并希望与广大设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探讨,从而能对我国不断出现的诸如工业废弃地等类型的项目改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国园林杂志园林植物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53-59

摘要:苦苣苔科植物是近年来国际上十分流行的观赏花卉。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类型众多,且特有现象突出,但对其观赏价值的开发却比较少。对广西苦苣苔科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特点、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作了初步的分析及研究,其结果:广西大部分苦苣苔科植物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其中有32种苦苣苔植物可直接应用于园林中。对广西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引种驯化、选育、园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教育、风景园林以及未来的需求60-61

摘要:为了培养风景园林师,学者和教育家们正在就毕业生需要何种知识、工作时需要何种工作环境寻求指导。在这方面,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每个行业都在探寻指导研究生将来如何工作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工作的方法。大多数做预测的人通常是通过总结过去来预测未来的。他们通过描绘未来的趋势来预测可能的变化。但是我们知道许多显然是有根据的预测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建筑·风景62-63

摘要:建筑是人类安居生存、生活、工作的场所,人造的具有美感的表现。建筑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最具表现的历史见证,它给人们以记忆、情感、智慧的见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建筑的更新。建筑本身是一种景,客观、主观上供人欣赏观看。建筑,建筑群,城市是人类的聚居(Human Settlement)。它构成了一种有地区特点的人造环境,人造的融合在自然的环境中,不断改变人们对整体环境的感受,人们又评价出“真”“善”“美”或“假”“恶”“丑”,互相比较,或各相参半。

国际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动态和启示64-68

摘要:通过对近年风景园林行业主要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文献、相关专业团体活动情况以及部分国家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动态的分析研究,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风景园林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体现在3个方面:1)风景园林行业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法规,拟订发展规划;2)风景园林行业的学术交流非常活跃,专业团体相继成立;3)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

中国园林杂志城市绿地系统
“交互校正”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研究--以陕西安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69-75

摘要:以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有效发挥为目标,在分析比较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探索了一套能够应对综合要求的,多方法集成、以“交互校正”为基本手段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该模式由5阶段构成一个网络,形成一套规划模式,它们是:对区域生态要素、灾害、景观及分布进行辩设,将高生态价值区域、高景观价值区域、发展高风险区域,组成绿地系统的宏观“线、块”体系;为绿地综合功能的发挥以及满足城市各类人群的各种生活状态对绿地的要求,空间系统化与等级系统化校正;为协调城市发展空间与绿地空间,使各类用地尽最大可能发挥综合效应,“田园城市”模式与“形态主义”模式参与校正空间安排,形成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空间关系;根据与人口或者面积相关的绿地类型、数量、服务范围、接近性、可达性、多样性等数量-空间相关指标,核定已经形成的绿化构架;考虑各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差异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问题、返回去进行多模式的协调校正,最后形成发挥综合功能的绿地系统。该模式是在安康绿地系统规划中形成,也以此为例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总结。

城市空气输送通道的布置与节约城市建设用地关系的研究76-81

摘要:在污染源一定的条件下,城市的风(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的空气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论述了微风条件下城市街道峡谷中的大气污染浓度变化与路面温度、街道空间结构及风等的关系。提出城市应规划顺风向的城市交通干道作为城市排气通道,其宽度、空间结构、绿化种植及路面铺装等均应以街谷内大气污染浓度快速降低为原则设置。城市应另外开辟以城市绿地为主的鲜风通道以供新鲜空气进入城市进行空气更新,并探讨了鲜风通道的布置原理和宽度计算方法;比较了不同布置形态的城市所需鲜风通道的宽度和面积的差异,得出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可以有效节省鲜风通道面积的结论。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调查与分析
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理论篇)82-87

摘要: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由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2大体系组成。问卷调查作为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规划设计学领域。尽管其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规范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操作,特别是针对规划设计学专业领域的相关理论,却十分缺乏。结合国外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在规划设计学领域的运用,从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调查的实际操作、问卷设计及调查中的常见问题等方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