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0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本期主题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与自然纪念地1-3

摘要:阐述了《世界遗产公约》对于人类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简要回顾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概念的发展过程、分类。根据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在国际地区分布、种类的不同,指出国际上对于文化景观概念由于文化背景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在遗产实践领域的困难,解释了文化景观清查卡的设想和内容以及对于全球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文化景观与亚洲价值:寻求从国际经验到亚洲框架的转变4-9

摘要:历史景观及其遗产价值,即现在所指的文化景观,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的核心。国际社会对文化景观的认知,尤其在1992年的世界遗产中,发展出3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景观。虽然“景观”这个词来自古老日耳曼—盎格鲁语系,由于其起源的不同而在亚洲遭遇困难,但文化景观在国际上依然发展迅速。和日耳曼—盎格鲁文化不同的是,亚洲的文化景观随时间演进,反映了完美的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它们不仅是有形的文化作品,也是联想性无形价值观的文化作用的结果。在这点上,与西方的文化景观不同,亚洲文化景观是“形成身份标识的动态过程”中的一个部分[1]。这些文化景观浸染着价值体系、传统知识体系以及其他抽象体系的有组织的哲学和文化观①。期望能及时地引起对亚洲地区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与创造景观持续性过程密切相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迫切性是如何将文化景观作为有持续生命力的历史,把古迹历史作为人类整体文化发展和成就的杰出代表来进行维护和管理。

《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10-15

摘要:《欧洲风景公约》对欧洲的景观有了一个较之从前更为全面的理解。这个公约所包含的思想已开始反映在欧洲各国政府、环境机构以及欧洲大多数对景观感兴趣的相关团体的工作中。景观没有必要划分为“自然的”或“文化的”2类,因为欧洲所有的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受到人类的影响。因而,“文化景观”的术语显得过于累赘,所有欧洲景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化性。然而,对景观进行分类仍然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个人、组织和文化往往依据自身对自然长期的、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联想发展出自身的价值。《欧洲风景公约》不期望一种景观价值凌驾于另一种之上,事实上《,欧洲风景公约》认识到,与那些通常被标识为具有全球重要性的景观一样,地方的和退化的景观对于社区或文化、社区居民或外来的造访者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这个公约在全欧洲的政府中将“普通”景观与“特殊”景观同等对待,这是具有革命性的创举。

风景园林学的领域与特性——兼论Cultural Landscapes的困境16-17

摘要:通过划分风景园林学的领域,以及分析该领域中各个时段和各个区域的人为和自然因素的比例变化,有助于理清当前人们对于culturallandscapes的理解中存在的一些混乱。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及其国际新动向18-21

摘要:文化景观是当前国际风景园林界和遗产界的热点。以文化景观的实践领域——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为切入点,来梳理文化景观的理论和实践脉络,剖析文化景观议题的意义,分析国际发展动向,从而为建立中国国家景观保护体系提供参考框架,使中国的景观保护为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文化多样性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当前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兼论景观的人工化与自然化22-25

摘要:首先分析了当前在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景观人工化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阐述了研究自然物的观赏特征及其与人造物形态区别的必要性;然后从物体的外形、色彩、质地、声响、气味、运动、形态变化、群体组合方式等方面,对自然物与人造物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出两者各自的观赏特征以及给人心理感受的区别;最后,举例说明应当如何将这些观赏特征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加以运用。

第三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25-25

摘要:第三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于2007年11月3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北京旅游学会、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办,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承办。

从中国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视角看日本园林作品中的景观特征26-32

摘要:为了明晰日本园林作品中的景观特征,抽取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的44个园林设计作品,调查中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作品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运用SD(Semantic Differential)法,以因子分析得到的样本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层次分类分析(Cluster),将结果分成4组。而且通过分组考察的结果,能够明确诸如如何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满足五官感受和身体感受的需求,如何通过自然现象形态化来满足视觉表现,如何使几何学平面和植物的自然素材相融合,以及日本美的现代表现、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对话和自然同人类的共存、利用植物形成四季变化景观、创造的空间评价等一系列风景园林学中的相关问题。

文化传承与“三置论”——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33-40

摘要:文化传承是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性命题,尤其对于非主流文化而言,风景园林行业同样要面对这个困惑。明确提出了风景园林学设计学领域由“并置”“转置”和“介置”构成的“三置论”设计理论体系学说,并通过对“三置”的概念、特性、原理、类型的界定及其相互关联的探讨,同时结合案例研究(CaseStudy)加以系统全面地剖析和阐释,试图建立一套专业设计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以期为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创作中应对文化传承问题提供有益的坐标参照系。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Three-Position Theory——Respect for Tradition and the Future of Landscape Design Methodology41-42

中国园林杂志学会动态
第十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43-44

摘要:2007年10月24―26日,第十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在韩国水原市召开。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风景园林工作者及教授、专家近500人参加了会议。韩国造景学会新任会长金学范(Hak-Beom Kim)、日本造园学会新任理事长蓑茂寿太郎(Minomo Toshitaro)都带团到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派出了以学会副理事长施奠东为团长的18人代表团参会(图1)。由于会议东道主韩国造景学会的精心组织和中日两方的热情参与,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三方都对会议的交流成果和论文质量感到满意。

第九届中国菊花展览会·2007国际风景园林交流大会在无锡召开45-46

摘要:第九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于2007年10月16日—11月25日在无锡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举办。展览主题为“菊艺盛典·百姓乐园”。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45个国内城市参加了展览。布置室外景点40余个、展台500多米,共用50万盆菊花与草花。展览分国际立体花坛展区、插花展区、大立菊展区等。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 纪念李嘉乐先生
继承与创新——纪念李嘉乐先生逝世一周年座谈会47-47

摘要:纪念李嘉乐先生逝世一周年座谈会于2007年10月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继承与创新”为主题是为了记述李嘉乐先生一生不懈追求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表明业内人士在当前大好机遇下,科学发展的遵循。

纪念终生以中国风景园林事业为己任的李嘉乐先生48-48

摘要:李嘉乐先生在弥留之际,我和杨赉丽到医院去看望他,尽管受病魔无情地折磨,不能进食,面颊消瘦,可是他的精神却显示了他的意志,他在送给我们的专著上,尽了最大的心力给我们签赠,写了几行字,笔在颤抖,但他还是完成了心愿,并风趣地说:“上帝再给我10年我也不要了。”他愿为一生打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感到学术界的老前辈都是国宝,他还是走得太早了。接下来他抑制不住激昂地给我们讲了对我国风景园林学术界出现的新问题的认识,他的谈话一针见血,非常客观,我在他赠给我们的书上做了笔记,这竟成了他最后的教诲。

向李嘉乐同志学习48-49

摘要:李嘉乐同志走了,追忆起往事令人不胜伤悲。下面谈2件难忘的故事,纪念老友在天之灵。 一是新中国成立前大约1946年,老李自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毕业,他听从党的地下组织的分配,来到北京(当时称北平)原农业大学,即今日罗道庄的农大旧址,充当学校印刷厂的一名工人,白天印讲义和教材,夜间为党的需要印些文件资料,在当时白色恐怖之下既危险又辛苦。

博学、多思、求真、务实——纪念李嘉乐同志49-49

摘要:时间过得真快,李嘉乐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年了。想起2006年春节,我们到他家里拜年,他身体是那么健壮,精神那么好,十分健谈。临别前他对我们说“: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和你们商量,咱们得写点东西。”可惜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和他商量,但我们知道,他对园林事业有很多想法,没有来得及说出来。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
“都市伊甸”——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现代艺术中心公园规划与设计50-56

摘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化的产物,自19世纪起就成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主体,直至今天仍是风景园林师最主要的实践类型。在城市特殊地区如商务中心区(CBD)高密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如何营造舒适的公园绿地环境则是在新时代仍需拓展研究的专业领域。以北京CBD现代艺术公园为例,从规划和设计2个层面详尽论述了公园从概念到实施思考的逻辑过程,并提出了作为“基调”的外环境设计的创作理念,试为特殊景境下营造都市理想空间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宜人家园 写意栖居——杭州金都华府住宅区设计体会57-62

摘要:住宅区的品质不只体现在住宅楼形象和户型本身,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成为衡量楼盘品质的最直接的条件。相比其他城市绿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而景观的细部处理往往是设计成败的关键,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细节处理外,如何使住宅区更有自己的性格特质,是最能体现设计师用心与否的关键,而当地的文化传统往往是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充分挖掘历史,赋予其新的形式,从而使文脉得以延续,使历史文化更具生命力,金都华府项目以“人文住宅”为设计理念,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继承传统,创造出符合现代城市人生活习惯的优质生活环境上,做了初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