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园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2165/TU 国内刊号
  • 1000-6664 国际刊号
  • 1.5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园林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风景园林与固废管理、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生态、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文史哲

中国园林 200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2005日本爱知世博园
2005EXPO—JAPAN“爱·地球博”之风景园林新领域1-5

摘要: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年以前,每一次的风景园林设计都在其中大放光彩。但是,2005年的“爱·地球博”中风景园林设计所起到的作用,与以往的世博会完全不同。经过长达5年对环境的评估及其保全方法的探讨后,才正式确立了这些方案。配套于会场建设“3R”方针(Reduce,Reuse,Recycle)的造园设计、为了充分体现世博会主题“自然之睿智”而进行了会场用材的研发。在此之上,在“生物肺”和“日本庭园”等会场的重要设施中,提案、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处也考虑到了上述要点。这样的尝试是21世纪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沿所在,预示了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模仿技术”和“生物应用技术”的重要地位,如果将这种技术运用到空间设计中,这样的空间会引导市民产生一种自我参与的共鸣。基于这种观点,“爱·地球博”会场设计概念定义为“从工业博览会到体验”.

中国园林杂志信息
有关爱知世博会的回顾与思考6-12

摘要:通过对2005年爱知世界博览会的环境预测以及诸项规划设计工作的回顾,重点对世博会的几个侧面进行剖析,归纳了对我国业界有参考的几点意见。与此同时,以中日比较的视点考察了对待环境的不同认识,提示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园林杂志专题2005日本爱知世博园
因地制宜的2005爱知世博园13-16

摘要:有创意的选址,充分发挥场址特征,是办好世博会的保证。2005日本爱知世博园根据“自然的睿智”这一主题,选址于经过人工开发的森林地区,展现人与自然森林之间的和谐关系。按照世博会各项活动的要求,结合基地位于山林谷地的特点,爱知世博园在处理功能布局、游憩组织和环保建设等方面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理念和处理手法值得2010上海世博会借鉴。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的区别及其关系(2)17-20

摘要:近年来,在包括风景名胜区行业在内的一些部门和行业中,对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之间的性质存在混淆和模糊认识。通过对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两个不同性质行业的资源特点、行业导向、规划编制、开发模式以及相关学科等的比较分析,明确两个行业之间的区别;在理清行业间界限的同时,阐明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在国家旅游经济中的定位和联系。

景观词义的演变与辨析(2)21-25

摘要:作为一个外来语,景观在中国当前的LA学术界中被普遍地使用,导致了人们对学科核心概念的误解。在明确景观存在德、英、中3个语境的前提下,通过对中文语境景观词义的演变过程以及Landscape在LA学科中含义拓展的回顾,进行了英语Landscape(景观)与中文风景的比较,指出了中国LA学科中景观并不等同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景观概念,比较了中国LA学科的大地景物规划与国际上景观规划的异同。

加强园林绿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研究26-28

摘要:分析了深圳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编制《深圳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标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系统性、先进性、地方性,构建了《深圳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图,为园林绿化行业的规范发展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标准化指引。

中国园林杂志作品介绍
华山绿地29-30

摘要:2001年底建成开放的华山绿地,以其自然、野趣、朴素、宜人的风光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
铭记国耻,复兴中华——二战期间日军侵华战争遗址大同死难矿工“万人坑”规划31-35

摘要:对“万人坑”进行防腐、防渗、防塌陷等方面的科学保护,结合恰当的艺术表现,将有限而独特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原有的不足300m的南沟进,南沟出的参观线路调整为南沟进,北沟出,从而形成环形游览线。结合设施的安排,使游人的情绪从平常-压抑-扭曲-死亡-抗争-祭奠-自强的序列发展。南沟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以煤养战,以人换煤”的阴谋为主题,北沟以激励国人“铭记国耻,复兴中华”的决心为主旨。利用数百米的塌陷岩壁,通过雕塑语言表达不同空间段的纪念主题。以整个山体为一处巨大的坟冢,用无字碑林的方式纪念6万名死难的无名矿工。

历史保护区建设中的审美取向——淹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36-40

摘要:通过对淹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讨论,分析了在历史保护区建设中传统风格建筑设计的审美取向,指出在历史保护区内的建设中,一味泥古与断然拒绝传统建筑风格都不是正确的审美取向,而应该通过分析采用合理贴切的建设方针,以给人们带来更高的美的享受。

自然、文化、城市的融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广场改建设计41-45

摘要:日照人民广场改建设计在充分研究其区域环境和场地特征的基础上,将自然、绿色从与其相邻的银河公园等用地及其城市绿网中引入广场,并在景区设计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市民营造一个绿荫下的文化、生态休闲空间。广场分中轴景观和两侧的自然休闲景观两大部分,又细分为6个主题园。

瑞凤·祥水·绿洲——聆听城市和谐之音46-49

摘要:以泰州市参赛的2007年第五届江苏省园艺博览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对方案构思形成过程的介绍分析,探讨塑造特定地域自然文化特征与构建和谐景观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设计构思提供了参考。方案以城市关键词凤、水为主,找寻城市与自然和谐的切入点,形成“水与自然”、“水与城市”、“水与文化”3大主题。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50-55

摘要: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调查与研究
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对温湿度变化影响的研究56-60

摘要:选择北京紫竹院公园4块不同绿量的乔灌草型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3天的测试,通过测定分析,得出了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水平温度、垂直温度、水平湿度和垂直湿度的变化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的乔灌草绿量比下,绿地中乔灌的绿量越大,对温湿度的改善作用越大,降温增湿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并探讨了绿量及乔灌草绿量比对环境温、湿度的改善作用。

中国园林杂志名家名作
石与水的情结——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穆拉色的设计作品及影响61-66

摘要:罗伯特·穆拉色是20世纪杰出的雕塑家和风景园林师,他善于运用各种石材塑造景观,运用野外收集的粗糙石块,建造广场、平台、墙体、水渠和瀑布,或者直接作为观赏的立石。他的大多数作品基本上由岩石构成。介绍了他的设计经历和主要作品,同时论述其设计思想及其影响。

中国园林杂志休闲游憩
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产品规划设计67-72

摘要: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的核心是它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基础上,旅游的生态原则是贯穿各种产品链的主线。提出了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产品规划设计这一概念,并从管理体制、前期调查分析、规划方法、设计理念、规划设计等环节做了全面的探讨和总结,以倡导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并以2006年ASLA获奖项目——广州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规划设计、卧龙大熊猫生态旅游区等案例来阐述替代性旅游(非大众旅游)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方略。

略论游憩机会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ROS)框架体系73-77

摘要:游憩机会谱为规划和管理游憩资源提供了框架。它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游憩机会清单分类方法,能够帮助确认管理决策的后果以及作为一种手段向公众通告有关游憩资源环境的信息及其预期的体验。对ROS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确定谱系分级因子的标准以及主要的应用目的。最后对游憩机会谱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两点展望。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78-81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会对旅游目的地的景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诠释景观定义及其与旅游关系的基础上,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总体来说,旅游开发对景观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提高居民和游客对景观的保护意识,并且为保护提供一定的经费:而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会加剧环境的压力和加速地方特色的消失。最后初步提出了既发展旅游业,又保护地方景观的原则。

中国园林杂志园林植物
热带型荷花的发现与荷花品种分类系统82-85

摘要:21世纪以来,通过荷花育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观察、实地考察比较以及区域性试验,发现荷花分布面广,其品种资源中原本就存在两大自然生态型,即温带型品种群和热带型品种群。前者有明显的年生长发育期,最终地下茎膨大成藕而休眠,即便移种至热带国家(泰国)后,仍然长藕;后者一年四季生长不停顿,地下茎不膨大成藕,即使引入亚热带的广东沿海或经实生选育,地下茎仍为鞭状。三水荷花世界露地栽培者,从“五一”节前后至12月底生长不停顿,开花不绝,经大棚保护者,则四季开花。而在武汉地区花期只能延至10月底。由于荷花客观上存在两大生态型品种群,无疑应对原荷花品种分类系统进行调整,最后提出了修订方案,供同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