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51-1656/R 国内刊号
  • 1672-2531 国际刊号
  • 1.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循证医学是四川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循证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指南与共识、论著_原始研究、论著_二次研究、论著_方法学研究、实践与交流

中国循证医学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述评
从墨西哥到马里:临床试验注册发展历程四年回顾123-126

摘要:2004年是临床试验注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一年的8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发表宣言,临床试验在招募首个受试者之前,应在向公众开放的临床试验注册机构注册,并以此作为试验结果发表的先决条件…。同年晚些时候,在墨西哥城举行的部长级卫生研究峰会上,各国卫生部长正式宣布支持前瞻性临床试验注册,并呼吁建立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协作网和一站式注册信息检索入口。6个月后,世界卫生大会签署支持此项决定(WHA58.34),并由此建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

对循证指南制定方法与临床应用的新思考127-128

摘要:循证医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争议、不断完善的过程。循证制订临床实践指南是当前的趋势,对用研究证据规范临床医生的行为、普及循证医学具有重要作用。各国循证指南对证据按照质量和可靠程度进行了分级,在做出推荐意见时给出所依据证据的级别,以便临床医生对推荐意见的强度进行权衡。其推荐级别和证据强度的划分各指南大同小异。制订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卫生政策研究与循证决策
为卫生保健征求民意:对相关技术的系统评价129-130

摘要:有限卫生服务资源与无限卫生服务需求造成决策者进行卫生服务决策时有很多不同的备选方案,如何在众多可能的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虽然有很多选择原则可用,但公众与病人的意见、公平性的要求日益被决策者所重视。毕竟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英国国家卫生事业局(NHS)的管理者鼓励做卫生服务决策时考虑公众意见。系统评价作者认为这是英国卫生决策过程的一个很大进步。

对“为卫生保健征求民意:对相关技术的系统评价”一文的评论130-130

摘要:该系统评价的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一般性学术价值,二是它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教育与争鸣
评价全球“证据足迹”:怎样使证据更加满足全球公共卫生的需要?131-132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普遍担忧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削减资源时可能会首先牺牲卫生预算。在财政紧缩和竞争优先权的时期,循证制定卫生政策以有效和高效利用资源,改善健康状况和卫生公平性显得尤为重要,即每一项干预措施和卫生政策都必须有“证据足迹”的支持。

GRADE:什么是“证据质量”?为什么它对临床医生重要?133-137

摘要:指南制定者们利用各式各样的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并据此给出他们的推荐意见。但这些分级系统有些过于简单,有的不易理解,还有的尽管详细却很复杂。

更正137-137

作者自愿撤稿声明137-137

推动我国循证医学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国循证医学中心2008年度工作会议纪要138-142

摘要:2008年12月20~23日,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简称网合中心)、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来自15个分中心和筹备分中心的42位负责人和骨干参会。

循证医学术语介绍Ⅱ143-146

摘要:作为循证医学术语系列的第2篇文章,我们主要向读者详细介绍循证医学术语定名、定义原则,纳入与筛选标准,规范流程,报告格式及数据库的建设。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论著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950例汶川地震伤员救援组织指挥纪实147-15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950例汶川地震伤员伤情,为今后建立和完善灾区一线医院医疗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该院从震后至7月12日止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7月12日,该院共收治伤病员3328例,其中伤员1950例,病员1378例。住院伤员集中在震后1周内(占65.64%),震后当天住院伤员数最多(703例)。伤员主要来自绵竹、什邡和旌阳区。入院诊断前三位损伤依次为骨折(45.85%)、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20.91%)和胸腹部损伤(14.69%)。共死亡48例,其中人院前死亡30例,急诊死亡10例,住院死亡8例。向二、三线医院有效外送和转运伤员441例,为全省第一家实施规模转运的医院。收治重灾区病员1378人次,下基层巡诊治疗726人次。对住院伤员和灾区居民、医护人员、武警官兵实行心理抚慰共5000余人次。结论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出色地完成了地震灾区一线救治转运中心的任务,起到了紧急救治中的关键枢纽作用。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对策152-157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对地震灾难救援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21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冶的地震伤员资料,分析本次救援过程中急诊护理组织管理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在震后10天内该院急诊科共接诊地震伤员1766例,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急救流程的畅通,人员调配的合理,急救物资管理措施的完善,以及伤员信息的完整、准确和护理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力地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结论高效的急救护理组织管理是灾难救援的基本保障。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256例颅脑外伤救治分析158-161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所致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以降低其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汶川地震256例颅脑损伤住院病例的资料。结果我们对地震颅脑损伤病人实施“分类救治”原则,进行手术及非手术积极治疗,2月后采用GOS评价:治愈146例、中残68例、重残24例、植物样状态0例、死亡8例,病死率3.13%。结论通过“分类救治”等有效措施治疗,合理安排医疗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107例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分析162-165

摘要: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中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至2008年5月31日我院收治107例多发伤合并胸伤地震伤员的一般情况、救治情况及转归、死因等临床资料。结果多发伤急诊手术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肝修补、脾切除、颅内血肿清除减压;胸伤紧急处置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呼吸机支持、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多发伤分类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ARDS、胸骨骨折、连枷胸;死亡伤员均为AIS-90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很高的重度、极重度多发伤,颅脑伤、腹腔脏器伤和四肢骨盆伤是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胸伤也是伤员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汶川地震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中,严重创伤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和重型颅脑伤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胸伤的严重程度是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损伤部位越多、ISS评分越高、胸伤越重,病死率越高。迅速检查、快速诊断和分诊,尽早胸伤紧急处置,能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机会,提高抢救成功率。

一线三甲医院汶川地震7天内2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救治分析166-17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3例汶川地震腹部损伤住院和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腹部损伤处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1周内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结果我院共收治住院腹部伤员23例,占总住院伤员的1.9%;绝大部分伤员来自绵竹市,在12h内入院并得到救治。本组伤情严重、病情复杂;死亡5例,病死率21.74%;脾脏损伤采取脾切除术;切口感染2例,与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有关。结论建立我国地震灾害腹部脏器损伤的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对保证救援人员配置和伤员分检、最优化手术安排、减少地震腹部伤病死率非常重要。

汶川地震遇难学生父母生活现状的横断面调查171-177

摘要: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遇难学生家长(丧子父母)的生活现状,为政府灾后重建的相关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一手证据。方法根据灾情程度抽取什邡市2个镇4个村3所学校,进行现场调查与二次研究。结果受访的69户丧子家庭生活现状不容乐观,房屋垮塌、财产损失、收入来源中断等,加之丧子之痛,导致受访者心理问题突出急需心理干预。结论创建“互助”组织,利用村镇卫生站/院优势,推动心理干预机制的长效运行。

中国主持的临床试验注册质量评价178-186

摘要:目的评价在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ICTRP)/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认可的一级注册中心中注册、中国主持的临床试验注册信息质量。方法从WHOICTRP认可的9个一级注册中心和ICMJE认可的1个注册中心筛选中国主持的临床试验注册信息,检索时间从各注册中心建立至2008年12月31日。分析各注册中心的注册条目设置,采用WHOICTRP最低要求20条和自制基金注册信息评价表评价注册总体质量和基金信息注册质量。结果中国、澳-新、印度和斯里兰卡4个中心完整设置了WHOICTRP最低要求20条。共纳入920条中国主持的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在各中心注册的试验注册质量良莠不齐,仅39条(4%)注册信息完全满足WHOICTRP注册最低要求20条。各中心注册总体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澳-新中心(中位数19分)〉中国中心(中位数18分)〉英国中心(中位数17分)〉美国中心(中位数12分)。中国中心、英国中心基金资助条目设置相对完整。基金注册信息的完整性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中国中心(7分)〉英国中心(6分)〉澳-新中心(3分)、美国中心(3分)。结论在扩大临床试验注册数量的同时应提高注册质量。注册条目设置科学、WHOICTRP最低要求20条执行到位是提高注册质量的途径之一。建立保证注册质量的机制、探索注册范围、关注基金资助的临床试验注册是未来应关注的方向。

中国“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现状与挑战187-194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世界发达国家器官移植立法和我国法律现状,探讨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立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方法计算机检索WHO网站;美国NIH、美国移植学会(AST)、器官移植共享网(UNOS)、各国司法网站及相关会议论文和专家共识,纳人与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相关的法律文本、文件、部门文件和专家共识,排除与器官移植与脑死亡技术相关的文献,将纳入文献按法律、法规、部门文件和专家共识分类分级,并根据不同主题结合我国情况作描述性对比分析。结果①纳入10个法律文本、1个法规、9个部门文件和4个专家共识。②国外器官移植立法20世纪60年代始于欧洲,英国最早,美国第三。而脑死亡立法于1978年由美国率先颁布。③1991年起,针对全球器官移植面临的全局性关键问题,世界卫生大会(WHA)等非政府组织先后颁布了7个共识文件,以规范业内人士行为。④中国(包括港、澳、台)至今尚未制定法律,均靠相关法规监管器官移植,比美、英立法落后40年和46年。结论中国器官移植和脑死亡立法上存在至少以下6种挑战:①死亡标准选择与器官供体来源。②对旅游名义的跨国界器官移植的监管和防范。③活体供者的风险评估及防范(保险方式).④尸体器官捐献者的选择权——配偶、父母、子女的权限界定。⑤器官捐献的无偿或补偿原则。⑥脑死亡与器官移植法律单独还是合并立法。以上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