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SCD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 11-2083/S 国内刊号
  • 0258-7033 国际刊号
  • 1.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畜牧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畜牧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科学技术_遗传育种、科学技术_繁殖生理、科学技术_营养饲料、科学技术_生产与管理、科学技术_环境控制、产业经济_畜牧经济、产业经济_产业透视、产业经济_行业调研

中国畜牧 2016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畜牧杂志遗传直种
BMP7基因在细毛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及与羊毛性状的关系1-5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BMP7基因皮肤毛囊的表达及与羊毛性状的关系,为解析其对羊毛相关性状的调控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实验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材料,分别采集肩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样。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BMP7基因在皮肤不同部位表达量的差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P7基因在细毛羊肩部的表达量,并与羊毛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位BMP7基因在细毛羊毛囊中表达的位置。结果表明:BMP7基因在肩部和腹股沟部均有表达,且腹股沟部表达量较高,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P〈0.05);关联分析显示,BMP7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羊毛长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73(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7基因在细毛羊皮肤中,主要表达于表皮上皮、皮脂腺和外根鞘细胞中,在毛干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综上,推测在毛干中表达的BMP7基因,可能对羊毛长度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大白猪体型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6-8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温氏某育种场大白猪体型性状遗传参数,并评估体型性状与生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体长、体高与管围的加性方差和窝效应方差,计算各性状遗传力,并评估各体型性状与主要繁殖(总产仔数和健仔数)和生长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和100 kg体重背膘厚)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体长、体高和管围遗传力分别为0.25、0.21和0.10,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14-0.22。此外,体型与繁殖和生长性状表型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005和-0.237,遗传相关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 -0.184和-0.498-0.350。可见在选种过程中对体型性状的选择会影响后代的生产性能。

不同品种猪背最长肌风味物质的研究9-12

摘要:本研究选择肉质优良地方品种金华猪、金华猪与引进瘦肉型猪杂交品种以及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等,屠宰测定其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肌内脂肪以及氨基酸含量,探讨不同品种对肌肉风味物质以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品种金华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和杂交品种(P〈0.05),肌内脂肪酸含量则是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在测定7个猪品种背最长肌的16种氨基酸中除亮氨酸外,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金华猪背最长肌中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杜洛克×金华和长白×金华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均高于金华猪,但是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7个品种中杜金×长大猪的谷氨酸含量为最高,显著高于长×大猪(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

坝上长尾鸡保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保种效果评价12-16

摘要:为了评估坝上长尾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保种群的保种效果,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方法,对坝上长尾鸡保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座位在3个世代保种群共检测到215个等位基因,其中3个世代共有等位基因数81个,随着世代的繁育,共有等位基因数呈上升趋势,0世代和1世代等位基因总数为205个,共有等位基因数为98个;1、2世代的等位基因总数是161个,共有等位基因数是110个;20个位点3个世代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343、0.6832、0.665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73、0.6380和0.6136;近交系数分别为0.3324、0.1512和0.0722。坝上长尾鸡保种群经过3个世代的保种仍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近交系数下降,有效地避免了近交衰退,说明所采用的保种方法是可行的。

中国畜牧杂志繁殖生理
采精频率对杜洛克种公猪精液品质及精浆离子成分的影响17-21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采精频率对成年杜洛克种公猪精液品质和精浆离子成分所造成的影响,初步确定最佳的采精频率,为实际生产中进行合理的采精频率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用8头遗传因素相近的成年杜洛克种公猪(24月龄),按照不同的采精间隔将采精频率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每间隔120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休息1周后,每间隔96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休息1周后,每间隔72 h采精一次,重复采精3次。以此类推,直到采精间隔为24 h一次为止。结果表明:随着采精频率的提高,精子的密度、活力、总精子数3个指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这3个指标均在采精频率为1次/72 h时达到最大;Mg^2+、Ca^2+、Zn^2+、Cu^2+等4种离子的浓度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K^+的浓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Mg^2+、Zn^2+、Cu^2+等3种离子的浓度均在采精频率为1次/72 h时达到最大,Ca^2+的浓度在采精频率为1次/96 h时达到最大。结果显示,成年杜洛克种公猪的最佳采精频率为1次/72 h,Mg^2+、Ca^2+、Zn^2+、Cu^2+、K^+等离子元素与精液质量呈显著相关。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对产后难配泌乳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22-26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对产后难配泌乳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选择88头健康、膘情适中、产后不发情或久配不孕(难配)的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按照Ovsynch、CIDR+Ovsynch或CIDR+PG+GnRH程序进行激素处理和定时人工授精,CIDR+Ovsynch或CIDR+PG+GnRH试验组分别在埋栓、撤栓、第二次注射GnRH和定时输精时采集10头奶牛血样,测定血清中孕酮(P4)和雌激素(E2)含量。结果表明:3种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都可以使一定数量的难配泌乳奶牛配种妊娠,且3种程序对产后难配泌乳奶牛人工授精后的不返情率无显著影响(P〉0.05);CIDR+Ovsynch试验组泌乳奶牛人工授精后的情期受胎率(46.7%)高于Ovsynch组(28.6%)和CIDR+PG+GnRH组(26.7%),但差异不显著(P=0.08,P=0.06);CIDR+Ovsynch或CIDR+PG+GnRH程序处理过程中,泌乳奶牛血清中P4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E2含量的变化趋势因程序开始处理时奶牛所处的发情周期阶段不同而不同,但两种程序配种妊娠奶牛定时输精时血清中E2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配种未妊娠奶牛(P〈0.01)。因此,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用于产后难配泌乳奶牛的配种处理。

中国畜牧杂志营养饲料
茶多酚、维生素E和吡咯喹啉醌二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27-32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TP)、维生素E(VE)和吡咯喹啉醌二钠(PQQ·Na2)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肝脏和蛋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产蛋率、体重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60周龄罗曼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TP200和TP400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和400 mg/kg的TP;VE组为基础饲粮+85 mg/kg VE;PQQ·Na2组为基础饲粮+0.08 mg/kg PQQ·Na2,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TP、VE、PQQ·Na2均能抑制后期蛋鸡产蛋率降低,且随试验期延长,效果更为明显,TP200〉TP400〉PQQ·Na2〉VE;TP、PQQ·Na2能抑制产蛋后期鸡蛋哈夫单位降低,PQQ·Na2〉TP400〉TP200;试验第6周TP200组显著增加了鸡蛋的长度。TP400和VE组蛋鸡血浆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T-AOC)能力和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QQ·Na2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浆和肝脏T-SOD活性(P〈0.05);TP200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浆GXH-Px活性(P〈0.05)。TP400和VE组显著提高了蛋黄T-SOD活性、降低了蛋黄MDA含量,PQQ·Na2组显著提高了蛋黄T-SOD活性(P〈0.05)。综上,饲粮添加TP和PQQ·Na2可抑制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和哈夫单位降低,TP、VE和PQQ·Na2可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但PQQ·Na2的抗氧化效果较弱,不同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不同。综合考虑TP400的效果最好。

乳酸乳球菌对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33-37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乳酸乳球菌对氧化应激状态下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培养好的Caco-2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和100μmol/L H2O2,处理组在H2O2氧化应激条件下同时添加乳酸乳球菌(1×10^8CFU/mL)。培养至12 h和48 h时分别测定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12 h并没有对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48 h时细胞发生了严重的氧化应激,培养上清中T-AOC(P〈0.05)、抗O2^-(P〈0.01)、GSH-Px(P〈0.01)和CAT(P〈0.05)活力均显著降低,MD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氧化应激组相比,乳酸乳球菌处理12 h时显著提高了细胞培养上清中T-AOC、SOD、CAT活力(P〈0.01)和GSH含量(P〈0.01)以及细胞裂解液中SOD活力(P〈0.01)和GSH含量(P〈0.05);处理48 h时显著提高了上清中抗O2^-、SOD、GSH-Px、CAT活力(P〈0.01),显著抑制了H2O2诱导的胞内SOD活性、GSH含量的升高和POD活性的降低(P〈0.01),虽然T-AOC无显著变化(P〉0.05),但培养上清中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以上结果表明,在体外条件下,乳酸乳球菌可通过提高不同抗氧化酶活力,改善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增强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减轻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胍基乙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38-41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胍基乙酸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72头初始体重(75.10±0.75)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育肥猪,按体重一致、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45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胍基乙酸。结果表明:日粮添加胍基乙酸显著提高了育肥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其耗料增重比(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胍基乙酸提高了育肥猪胴体重、屠宰率和标准无脂瘦肉率(P〈0.05),显著降低其第10肋背膘厚度(P〈0.05),但对其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胍基乙酸提高了育肥猪背最长肌肉红度(a*)、pH45min和pH24h,显著降低了其滴水损失(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500μg/kg胍基乙酸改善了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

新疆葡萄枝条的饲用价值研究42-45

摘要: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地区,目前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被随意废弃,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产生环境问题。本研究以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颗粒技术加工葡萄枝条,并结合体外发酵试验评定其产气特性,从而探讨葡萄枝条颗粒饲料产品的营养特性以及适宜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随着葡萄枝条直径的增大,粗蛋白(CP)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木质素(ADL)都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玉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葡萄枝条颗粒饲料的容重、千粒重和CP含量都逐渐增加,NDF和ADF则相反;玉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有利于体外产气量和体外消化率的增加。

L-肉碱对乙醇诱导vero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46-50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L-肉碱对乙醇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vero)的保护作用。以vero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不同体积浓度乙醇(0、2.5%、5%、10%、20%)处理vero细胞3 h、L-肉碱(0、0.01、0.1、1、10 mmol/L)作用vero细胞12 h及L-肉碱预处理乙醇诱导氧化损伤的vero细胞12 h后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乙醇浓度为5%、10%、20%时,细胞中SOD和G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L-肉碱单独作用细胞时,浓度为1、10 mmol/L组SOD和G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乙醇处理组相比,1、10 mmol/L的L-肉碱预处理能显著提高乙醇诱导损伤的细胞内SOD和GPx活性及T-AOC水平(P〈0.05),同时使细胞内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本试验表明,乙醇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而适宜浓度的L-肉碱可以提高细胞的抗氧化功能;同时验证了1-10 mmol/L L-肉碱对氧化应激所致的vero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木耳菌糠发酵饲料的研究50-55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使木耳菌糠(WMFC)进行生物质转化,制成动物饲料。试验以木耳菌糠为原料,以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产朊假丝酵母(Candia Utilis)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过程中菌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和粗蛋白增加量的变化情况,并确定获得最大降解率和粗蛋白最大增加量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以大球盖菇为发酵剂,CaSO4添加量为0.04 g/kg,尿素添加量为0.3 g/kg,玉米粉添加量为30 g/kg,发酵时间为21 d时,木耳菌糠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34.7%、37.0%和32.2%;以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剂,初始pH为5.5,尿素加量10 g/kg,摇床转数为160 r/min时,粗蛋白含量增加了94.6%。结果显示,木耳菌糠经过发酵后,粗纤维得到较好地分解,粗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使用。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保健
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腹泻断奶仔猪肝脾组织形态的影响56-60

摘要:为研究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腹泻断奶仔猪肝脾组织形态的影响,将30头25日龄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和银杏叶复方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利血平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腹泻模型,银杏叶复方进行治疗。预试期7 d,试验期30 d。组织学观察可见,对照组肝板完整,肝索排列规则;脾虚模型组肝脏梗死严重,肝板结构破坏;银杏叶复方组保有完整肝板,肝细胞大而圆、胞核正常,部分有轻微出血,枯否氏细胞等形态和对照组接近。对照组和银杏叶复方组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大小适中,小梁正常分布在脾中,动脉周围淋巴细胞数量正常,边缘区红白髓数量正常,未见明显病变;脾虚模型组白髓范围大且和红髓界限不清,小梁密集分布于脾中,动脉周围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边缘区出现大量血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脾虚模型组的仔猪肝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银杏叶复方组的损伤较小,形态与对照组较为接近,说明银杏叶复方对脾虚腹泻断奶仔猪的肝脾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61-66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56头泌乳期荷斯坦牛,按照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等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酵母培养物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的酵母培养物,同时减少3%的副饲料,两组营养水平一致。预试期2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3%酵母培养物极显著提高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P〈0.01),显著性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P〈0.05);饲粮中添加3%酵母培养物可以显著提高牛奶中乳脂率与乳蛋白含量(P〈0.05),显著性降低鲜乳中体细胞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3%酵母培养物后可以极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奶牛机体的总抗氧化力(P〈0.05)。由此可知,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有效增强抗氧化能力。

猪源乳酸菌的筛选、体外益生效果评价及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66-70

摘要:试验旨在筛选具有体外益生活性的乳酸菌株,并探讨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从健康仔猪粪便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溶钙能力和对肠道致病菌有较强抑制性能的细菌,分别命名为R1-R6。经体外益生效果评价表明,在pH为3和4的条件下,菌株R1的菌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并可耐受浓度为0.3%的胆盐条件。细胞黏附试验表明,菌株R1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其他5株乳酸菌株(P〈0.05);乳酸菌R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藤黄微球菌这4种指示菌的抑菌能力均要优于其余的5株细菌。菌株R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经小鼠体内评价研究表明,通过灌喂小鼠乳酸菌R1可提高小鼠肠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其肠道内肠杆菌数量(P〈0.05)。结果表明,所筛选的乳酸菌R1具有益生菌特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中国畜牧杂志畜牧生物技术
PRRSV豫南株的分离鉴定及其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71-75

摘要:从河南省信阳市某猪场分离获得1株PRRSV,将病料处理接种Marc-145细胞,48 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通过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证实分离到的毒株为PRRSV,暂命名为HN-XY12。进一步对其ORF5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其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ORF5基因与HP-PRRSV代表株JXA1、HuN4和HEnan-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7%、98.8%和99.2%,且遗传进化距离很近,同处一个基因群中,而与CH-1a经典毒株较远,说明分离株属于HP-PRRSV毒株;进一步分析ORF5基因编码的GP5蛋白,第13、151位均为具有强毒特性的精氨酸(R),第137位为具有野毒特性的丝氨酸(S),且分离株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毒株JXA1的GP5蛋白氨基酸序列基本一致,而与美洲型毒株VR2332相比有多处变异。该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分离株为HP-PRRSV毒株。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MC3R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构建与验证75-78

摘要: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s,MC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黑素皮质素(melanocortin)刺激下,通过cAMP启动胞内信号。MCRs各成员表达于不同类型细胞,生理作用迥异,其中MC3R在控制动物食欲和调节能量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用机理不明。猪的采食与能量分配对猪生长速度、胴体瘦肉率等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对MC3R基因敲除的研究不仅可以用于明确MC3R的生理作用,还可以评估其在猪分子育种中的价值。本文采用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基于中国实验用小型猪(chinese experimental mini pig,CEMP)MC3R基因序列信息,在其起始密码子的上游12 bp和终止密码子下游45 bp设计靶位点,构建4个pX330MC3R基因敲除载体,以CEMP成纤维细胞为材料,验证4个载体均实现高效特异性切割,为构建MC3R基因敲除猪奠定了基础。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生产
早期断奶对青海湖地区放牧牦牛和犊牛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79-84

摘要:为了探究早期断奶对放牧牦牛及其犊牛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选择7岁左右、体况相近、产犊日期相近的健康带犊母牦牛及其犊牛各26头,母牦牛随机分为断奶组和对照组(13头/组),每头母牛相对应的犊牛归为断奶组或对照组。试验期间对犊牛及母牛进行血常规检验,犊牛采血时间为第-5、2、6、12、19天(断奶当天为第0天);母牛采血时间为第-5、5、14、21、28、42、56、70、84天。结果表明:断奶后的第2、6天断奶组犊牛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犊牛(P〈0.05);第2、12、19天断奶组犊牛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犊牛(P〈0.05)。断奶后第5天断奶组母牛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牛(P〈0.05);第56天对照组母牛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断奶组母牛(P〈0.05);第56、70、84天断奶组母牛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牛(P〈0.05);第70天断奶组母牛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牛(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早期断奶会让犊牛和母牦牛在短期内都产生一定的血液生理应激反应,但又可以很快适应新的社会关系或者环境,断奶犊牛的生长性能不会受到影响,且有助于母牦牛体况的维持,顺利度过冷季枯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