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实验研究、专家论坛、经验交流、市场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8-7033
  • 国内刊号:11-208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47
  • 创刊时间:195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5
  • 综合影响因子:0.87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畜牧 2015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畜牧杂志遗传育种

敖汉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及形态结构研究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生过程,为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采集胎龄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 d和30 d的羔羊体侧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制作纵、横切片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敖汉细毛羊毛囊结构包括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90 d时,体侧部初级毛囊可见皮脂腺原细胞及次级毛囊毛芽,在胎龄120 d时,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再分化次级毛囊发生;出生后1 d和30 d时,穿出体表毛干进一步增多,体侧部初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低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5),次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1),出生后1 d和30 d时差异不显著(P〉0.05),S/P比值,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生后30 d时高于出生后1 d时(P〈0.01),对腹股沟部皮肤分析显示,其毛囊密度很低。结果可为了解细毛羊毛囊形态结构变化及筛选与毛密度相关的差异基因提供参考依据。
1-5

巴什拜羊OLA-DRB3基因多态性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巴什拜羊DRB3基因遗传多态性与MO感染的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巴什拜羊OLA-DRB3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并计算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参数;通过分析和差异性检验MO阴性和阳性巴什拜羊OLA-DRB3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初步判定MO的抗性或易感性基因。结果表明:巴什拜羊OLA-DRB3第2外显子在第122、154、168和241碱基处表现出多态性;在Taq I、Pst I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根据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表明巴什拜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巴什拜羊的24种基因型中,HaeⅢBC(P〈0.05)为MO抗性基因,HaeⅢDD(P〈0.05)为MO易感基因型;Pst I A(P〈0.01)和Pst I B(P〈0.01)、HaeⅢC(P〈0.01)分别是巴什拜羊MO易感和抗性相关等位基因。此结果可为绵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6-9

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一代6号染色体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摘要:本实验从绵羊第6号染色体随机选取8个微卫星基因座,通过PCR-SSCP技术对308只南东杂交羊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分析其微卫星多态性及分子遗传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南东杂交羊群体第6号染色体的8个微卫星标记中,共发现64个等位基因,其中基因座BMS2460、OAREL03等位基因数较少,分别为3个和2个;对8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分析,南东杂交羊的有效等位基因数(E)在1.1872~7.943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达到4.8119,其中MCM214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最高为7.9431,BMS2460最低为1.1872;8个微卫星标记中平均杂合度(H)为0.6040,其中BM415的杂合度最高为0.8438,MCM 214最低为0.1246;多态信息含量(PIC)MCM214基因座最高为0.8633,BMS2460最低为0.15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34说明南东杂交羊群体属于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遗传群体。南东杂交羊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第6号染色体上MCM53、BMS360、BM4621、BM415、MCM2145、MCM1406个微卫星基因座可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用于优质肉羊杂交选育过程中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10-16
中国畜牧杂志繁殖生理

犊牛精原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较为成熟的犊牛SSCs体外培养体系,为后续以SSCs为实验材料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如何富集得到大量高纯度的SSCs是研究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建立SSCs体外诱导分化培养体系和SSCs后续研究的基础保障。通过借鉴较为成熟的小鼠SSCs培养体系,采用反复多次的差异贴壁法对精原细胞进行纯化,并且创新地将DMEM-高糖和DMEM-F12结合使用,有效地将支持细胞和SSCs分离并获得支持细胞饲养层细胞;再结合碱性磷酸酶(AKP)显色反应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培养获得的目的细胞进行鉴定,综合2种鉴定结果表明,培养获得的细胞即为目的细胞SSCs。
23-26

不同激素对体外培养犊牛肝细胞LDLR mRNA表达量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上部分阐述不同激素对体外培养犊牛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一头健康的初生犊牛,放血致死后立即无菌采取肝脏尾状突,采用循环灌注法消化肝组织,分离肝细胞。取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生长良好的肝细胞,分别添加1、10、100、1 000 nmol/L的胰岛素,1、10、100、1 000 nmol/L的胰高血糖素,2.5、5.0、10、50 ng/m L的瘦素,设置空白对照,每个浓度3个重复。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LDLR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胰岛素各浓度添加组LDLR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1、10 nmol/L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胰高血糖素1 000 nmol/L添加组LDLR 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0、100 nmol/L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瘦素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胰岛素对LDLR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且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加强;胰高血糖素对LDLR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瘦素未表现出对LDLR mRNA的表达有促进或者抑制作用。
27-31

SP刺激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干细胞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P物质(SP)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干细胞分化及生长状况的影响。通过设立0mol/L(对照组)、1×10^-5mol/L、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6个浓度梯度的SP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干细胞进行刺激。结果表明:0 mol/L组(对照组)出现细胞团、细胞生长较均一,多呈铺路石状紧密排布,SP刺激组未见成团细胞出现、开始出现长梭形细胞、细胞生长不再均一,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在一起,并有明显的细胞分界出现;与低浓度SP刺激组相比高浓度SP刺激组绒山羊皮肤干细胞相对散乱,整体性差;生长曲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细胞对数期均为4 d左右,只是调整期略有不同,1×10^-6mol/L对增值影响相对明显。揭示了SP刺激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干细胞分化、增殖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1-34
中国畜牧杂志营养饲料

日粮碳水化合物与油脂能值比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碳水化合物与油脂能值比日粮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组日粮的碳水化合物与植物性脂肪的能值比(CEV/FEV)分别为低油脂组(11.7∶1.0)、中油脂组(1.5∶1.0)和高油脂组(1.0∶6.9),而消化能均为14.6 MJ/kg,蛋白质水平均为17%。结果表明:随着CEV/FEV的降低,结肠内容物的p H值显著升高(P〈0.05);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盲肠和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极显著降低(P〈0.05)。可见,低CEV/FEV日粮对断奶仔猪结肠和盲肠微生物更有益。
35-39

黑沙蒿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沙蒿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160只,预饲基础日粮2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浓度为250、500、1 000、2 000 mg/kg黑沙蒿提取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随着黑沙蒿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试验前期各组日增重(ADG)呈显著的一次线性(P〈0.05)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P〈0.01)增加;试验全期,各组ADG呈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增加。腿肌率呈极显著的一次线性(P〈0.01)或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增加。胸肌亮度值L*呈二次曲线(P〉0.05)增加趋势;pH45min呈二次曲线(P〉0.05)增加趋势,pH24h呈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增加;剪切力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P〈0.01)剂量依赖关系。由此可见,饲喂肉仔鸡黑沙蒿提取物可以提高日增重从而促进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并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肉品质。
39-43

不同水平酿酒酵母处理玉米浆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酿酒酵母处理后的玉米浆对玉米秸秆微贮发酵过程中p H、乳酸菌(LAB)数量、乳酸(LA)、粗蛋白(CP)、氨态氮(NH3-N)和氨态氮比总氮(NH3-N/TN)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底物,添加25%、30%、35%和40%的酿酒酵母处理过的玉米浆即K1、K2、K3和K4为试验组,对照组添加30%未经酿酒酵母处理的玉米浆即K0,进行微贮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酿酒酵母处理玉米浆比例的升高,p H呈降低趋势(P〈0.05),但降低幅度较小,CP含量依次升高(P〈0.05),LAB数量及LA逐渐升高(P〈0.05)。综合分析,酿酒酵母处理玉米浆能改善饲料发酵品质,酿酒酵母处理玉米浆适宜添加比例为35%~40%。
44-48

3种饲用除臭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及排泄物氨逸失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比较研究丝兰提取物(YE)、柠檬酸(CA)和改性硅酸盐(MSP)3种不同类型饲用除臭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排泄物氨逸失的影响。将720只1日龄岭南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00 mg/kg YE,+2 500 mg/kg CA及+2 000 mg/kg MSP的日粮。结果表明:添加YE、CA和MSP对黄羽肉鸡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均显著降低了盲肠总需氧菌总数和盲肠p H(P〈0.05),且YE还显著降低了盲肠大肠菌群数(P〈0.05);YE、CA和MSP组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排泄物氨逸失(P〈0.05),YE较CA和MSP降低氨气浓度效果明显(P〈0.05)。结果提示,YE、CA和MSP均有效改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调节肠道菌群。在本试验条件下,YE降低排泄物氨逸失的效果更佳。
49-53

N-乙酰半胱氨酸对肉鸭肝脏能量代谢状况及组织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为考查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可以改善肉鸭肝脏的能量代谢状况及组织抗氧化能力,试验选用90只1 d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500 mg/kg NAC组(基础日粮+500 mg/kg NAC)、1 000 mg/kg NAC组(基础日粮+1 000 mg/kg NAC),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试验期为3周(1~21日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500 mg/kg NAC显著提高了血浆、肝脏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酶活力、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的含量和能荷(EC)值(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丙二醛(MDA)和肝脏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及肝脏AMP/ATP值和肝脏低氧诱导因子1(HIF-1)、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的m RNA水平(P〈0.05);1 000 mg/kg NAC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肝脏CAT、SOD的活力及肝脏GSH-Px的酶活力、ATP的含量、EC值和AMPK-α1的m RNA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和肝脏H2O2的含量及肝脏MDA的含量、HIF-1、XOR的m RNA水平。表明NAC可以提高肉鸭的组织抗氧化能力、改善肝脏的能量代谢,这可能与NAC对AMPK-α1、HIF-1及XOR的基因表达调控有关。
53-58

灌注不同水平双低菜籽油对牦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瘤胃灌注不同水平菜籽油对牦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96.7±12.80)kg的去势牦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灌注水平分别为0%、3%、6%,各灌注水平均为在基础日粮上灌注。结果表明:6%灌注水平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0%、3%灌注水平瘤胃液氨态氮浓度(P〈0.05);随着菜籽油灌注水平的升高,丁酸含量随着灌注水平的提高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0%灌注水平极显著高于3%、6%灌注水平(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量随着灌注水平的提高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0%灌注水平显著的高于3%、6%灌注水平(P〈0.05);随着菜籽油灌注水平的提高,牦牛血液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结果显明,添加菜籽油有提高瘤胃p H、改善瘤胃发酵模式、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能力和机体免疫能力的趋势。综上所述,瘤胃添加3%菜籽油对牦牛较为适宜。
59-63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生产

生物发酵床对苏邮1号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及肉品质性状的影响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传统依水圈养、生物发酵床旱养2种不同饲养模式对苏邮1号鸭生产性能、鲜蛋与咸蛋品质以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0日龄苏邮1号鸭600羽,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依水圈养组(对照组),发酵床旱养组(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发酵床旱养的苏邮1号鸭5%产蛋率日龄和50%产蛋率日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提前12 d(P〈0.01)和10 d(P〈0.05),鸭蛋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腿肌的亮度值显著下降(P〈0.05),腿肌的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胸肌剪切力显著提高(P〈0.05),胸肌的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腿肌的滴水损失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揭示生物发酵床旱养不影响苏邮1号鸭产蛋性能,未对鸭蛋鲜蛋与咸蛋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解决了苏邮1号鸭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64-69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保健

枯草芽孢杆菌对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1日粮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1(AFB1)霉变花生粕饲粮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2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24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为基础日粮A组和添加9%和18%的发霉花生粕(AFB1含量为330.2μg/kg)B、C组,在B、C日粮基础上添加0.5%枯草芽孢杆菌粉的D、E组。结果表明:与仅添加霉变花生粕组相比,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壳强度、降低料蛋比(P〈0.05),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P〈0.05),升高白蛋白(P〈0.05),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蛋黄色泽及提高血清中雌激素、T3和T4含量。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AFB1对机体的危害。
69-73

凝结芽孢杆菌对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肉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肉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312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公雏,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肉鸡分为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组,日粮中凝结芽孢杆菌水平分别为0、400mg/kg。试验分1~21日龄和21~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14~21日龄肉鸡的体增重以及饲料增重比(P〈0.05);肠炎沙门氏菌感染显著升高了感染后1周血清MDA含量(P〈0.05),显著降低感染后15 d血清T-AOC活力和CAT活力(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极显著提高了沙门氏菌感染后1周血清T-SOD活力和NO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感染后15 d血清T-AOC活力(P〈0.01)和CAT活力(P〈0.05),极显著提高了感染后30 d血清T-SOD活力(P〈0.01),极显著降低了感染后30 d血清MDA含量(P〈0.01)。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可降低肉鸡抗氧化功能,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够通过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而缓解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所造成的氧化应激。
74-79
中国畜牧杂志综述

Eph家族在哺乳动物皮肤毛囊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Eph家族蛋白包括Eph受体和Ephrin配体,是已知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成员,而哺乳动物的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结构,是产生被毛的组织,它的性状和组织结构决定着动物被毛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的研究显示,Eph家族在哺乳动物皮肤毛囊的发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毛囊的形成过程,对Ehp家族在哺乳动物毛囊中的表达及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毛用动物的选育进程,故该蛋白家族的相关领域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Eph家族蛋白的分类及结构特点、Eph-Ephrin系统的信号传导和生物功能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Eph家族在毛囊的形成过程及育种工作中的潜在价值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86-90

反刍动物瘤胃尿素缓释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尿素缓释剂在反刍动物生产方面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了解尿素缓释剂的种类及应用非常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缓释尿素加工技术方法及所存弊益;总结了饲喂各类尿素缓释剂后对瘤胃内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的合成、瘤胃发酵参数、p H值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等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以及对生产性能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