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实验研究、专家论坛、经验交流、市场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8-7033
  • 国内刊号:11-208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47
  • 创刊时间:195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5
  • 综合影响因子:0.87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畜牧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畜牧杂志遗传育种

培育中的淮猪新品系ECI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背膘厚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为分析ECII基因多态性与背膘厚性状的遗传关系,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86头淮猪新品系Ⅱ系Ⅱ世代个体ECII基因的遗传变异,统计分析ECll基因型与背膘厚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培育中的淮猪新品系猪群中存在丰富的ECII基因多态性,CC型个体的活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1),TC型个体处于中间。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EGII基因对淮猪新品系育肥性状的影响效应,为ECII基因作为淮猪新品系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理论依据。
1-4

MUC13基因第2内含子插入/缺失突变对基因表达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摘要:研究报道MUC13基因第2内含子的插入/缺失突变与ETEC F4导致的仔猪腹泻病密切相关,但该突变位点是否会对基因表达和经济性状(如一般抗痛力、生产性状及繁殖性能等)造成影响还有待评估。本试验通过PCR方法检测大白猪群体中该突变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大白猪MUC13基因mRNA表达水平、部分重要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4、IL-6、IL-8、IL-10、IFN—γ、TGF-β;及TNF—α)、生产性状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探究将该位点作为抗性遗传标记应用于抗病育种实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位点在大白猪群体中存在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组织inRNA表达水平、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生产性状及1~4胎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将MUC13基因第2内含子插入/缺失突变作为大白猪抗性遗传标记进行分子选育时,不会对机体基因表达和重要经济性状造成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将该突变位点作为大白猪抗仔猪腹泻分子选育遗传标记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4-8

瑶山鸡MTNR1B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状的关联分析

摘要:本研究拟为贵州优质品种资源瑶山鸡的高产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设计2对引物P1、P2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瑶山鸡MTNR1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并与产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1检测出AA、AC、BC3种基因型,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的频率最高为0.90,多态信息含量为0.17,P1位点的3种基因型与开产日龄和38周龄产蛋数差异均不显著;P2检测出AA、AB、AC、AD4种基因型,AC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的频率最高为0.51,多态信息含量为0.46,AD和AC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和AD基因型的产蛋数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1),AC基因型的产蛋数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
9-11

通过CHD基因鉴定信鸽性别

摘要:本试验采用羽毛样本成功提取了信鸽基因组DNA,然后利用引物对2550F,2718R对其CHD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雌性信鸽有2条带,分别在400hp与600bp左右,雄性仅有1条带,在400bp左右。而后利用此方法,对600只性别未知的信鸽进行了性别鉴定,其中雄性信鸽358只,雌性信鸽242只,准确率达到100%,结果表明:本试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鉴别信鸽性别,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生产管理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15
中国畜牧杂志繁殖生理

不同去核方法对猪手工克隆重构胚发育效果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不同去核方法对猪手工克隆(HMC)重构胚发育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盲切法,第一极体(Pbl)定位法及脱羰秋水仙碱(DM)辅助去核法3种不同的去核方法的去核效率及HMC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极体定位法和DM辅助去核法的整体去核效率显著高于盲切法去核法(P〈0.05);应用0.4μg/mLDM处理卵母细胞60min的突起率、整体去核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和时间处理组(P〈0.05);DM辅助去核与pbl定位去核法2种不同去核方法对HMC重构胚的发育效果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DM可以提高徒手克隆去核效率,且对后期重构胚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16-20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CTSB、CTSS和caspase3活性与表达量的变化

摘要:CTSB、CTSS和caspase3对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其活性和蛋白表达量可反映细胞内、外环境对卵母细胞的凋亡刺激。本研究利用双夹心ELISA方法测定绵羊卵母细胞内CTSB、CTSS和caspase3在IVM0、8、16、24h的活性与蛋白表达量,研究其在IVM过程中的变化、与卵母细胞质量的相关性及E-64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差组卵母细胞内CTSB、CTSS和caspase3活性与CTSB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正常质量组(P〈0.01);CTSB、CTSS活性和蛋白表达量在IVM过程中无显著变化(P〉0.05),caspase3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O.05);5μmol/L和10μmol/LE-54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C码B、CTSS和caspase3活性(P〈0.05orP〈0.01),10μmol/LE-64显著提高了CTSB蛋白表达量(P〈0.05)。结果显示,CTSB、CTSS和caspase3的活性及CTSB蛋白表达量与卵母细胞质量呈负相关,E-64可降低CTSB、CTSS和caspase3活性,并提高CTSB蛋白表达量。
21-25
中国畜牧杂志营养饲料

纤维素酶和丙二醇对产犊后奶牛消化及产奶性能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和丙二醇对围产期奶牛消化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处于围产期的奶牛,随机分戍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设置试验A组(基础日粮+0.5%丙二醇制剂)和试验B组(基础日粮+0.1%纤维素酶制剂)。结果表明:在产后第40天和第100天,试验组A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产后第40天和第100天,试验组CP和N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的DM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B组和对照组(P〈0.05);在第100天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高于(P〈0.05)试验B组;试验A组在第20天乳脂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第40天非脂固形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丙二醇制剂及纤维素酶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后奶牛消化及产奶性能的提高,并以添加0.5%丙二醇制剂的效果较好。
26-30

酵母铬和益生素联用对夏季蛋鸡产蛋性能及肠道菌群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铬和益生素联用对夏季蛋鸡产蛋性能、肠道菌群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432羽40周龄健康罗曼褐蛋鸡,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铬(0、400、600μg/kg)和益生素(0、400、800μg/kg)。结果表明:饲粮中单独添加益生素或酵母铬或酵母铬+益生素联用时,均显著增加其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酵母铬和益生素联用对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产生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日粮中单独添加益生素及酵母铬+益生素联用时,均显著提高了蛋鸡回肠和盲肠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十二指肠内容物总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酵母铬和益生素联用对蛋鸡十二指肠内容物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产生显著互作效应(P〈0.05)。夏季蛋鸡饲粮中同时添加600μg/kg酵母铬+800mg/kg益生素时对产蛋性能、肠道菌群及消化酶活性效果最好。
31-37

山东省羊常用粗饲料的粗蛋白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研究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山东省羊常用粗饲料中粗蛋白的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降解特性。测定山东省17个地市10种羊常用粗饲料109个样本的常规养分含量,运用尼龙袋法测定粗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CP)的48h瘤胃降解率和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用改进体外三步法测定DM和RUP小肠消化率及小肠可消化蛋白(uCP)。最终建立山东省羊常用粗饲料瘤胃降解率、小肠消化率、RUP及uCP与常规养分问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苜蓿和黑麦草(冬牧70)的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均较高,除地瓜秧和花生秧外,秸秆类饲料的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普遍较低,粗饲料DM、CP的瘤胃降解率和瘤胃降解残渣的DM、RuP小肠消化率及RUP和uCP含量均受到饲料中粗蛋白和纤维物质含量的影响,即与CP含量呈正相关,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负相关;粗饲料原料的DM瘤胃降解率与CP瘤胃降解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利用粗饲料的常规养分可预测其DM和CP的瘤胃降解率、DM和RUP小肠消化率、RUP和uCP含量。
37-41

降解大豆皮纤维优势复合菌群筛选及产品营养价值评定

摘要:试验以大豆皮为试验材料,采用复合菌种进行发酵,以便筛选出大豆皮饲料最佳优势复合菌群和最佳发酵工艺;同时对产品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产阮假丝酵母菌和草酸青霉F674种菌种,通过对菌种、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大豆皮最佳发酵工艺;并以鹅为试验动物进行代谢试验,评价大豆皮发酵产品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混合菌种组合发酵显著优于单菌发酵;不同的氮源、无机盐、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发酵大豆皮显著改善其营养利用价值,鹅营养利用率显著提高;4种优势复合菌种发酵大豆皮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利用价值,提高产品营养利用率。
42-48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生产

宰前处置方式和季节对生猪血液生化特性及肉质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宰前处置方式和季节对生猪血液生化特性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种宰前处理(电麻击晕后放血组和直接活挂放血组),2个温度水平(夏季35℃和秋季20℃)。选取体重100kg左右、宰前检验健康合格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80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20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采集每头猪的血液样品同时每组随机抽取40头猪的背最长肌,进行PSE肉及肉质测定。结果表明:电麻、高温更容易使生猪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宰后PSE肉的产生,并且血液中的GLU、BUN、CREA、TG、Na^+、K^+、apoA—I等可以作为表征应激程度的指标。
48-51

急性热应激鹅心和肝和肺及肾脏组织中HSP70mRNA及蛋白的表达

摘要:选取1日龄健康雁鹅60只,随机分为6组,单笼饲养于环控仓内。6周龄时,A组置于(22±1)℃作为对照,B、C、D、E、F组分别施于2、4、6、8h和10h(40±1)℃的急性热应激处理,处理后立即剖杀,取心、肝、肺和肾脏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SP70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SP70表达量。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处理可显著提高各组织中HSP70mRNA及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不同组织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以及随热应激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心脏组织HSP70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在热应激2h后出现显著升高(P〈0.05),热应激4h后达到最高值,8h后降至对照组水平,遵循二次曲线回归模式;肝脏热应激4—10h间HSP70及其mR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未表现出显著的线性与二次回归趋势;肺脏HSP70mRNA表达水平在热应激2~10h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P70则从热应激4h起才显著升高,但二者随热应激时间延长均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规律;与肺相似,肾脏HSP70及其mRNA表达量随热应激时间的变化趋势也遵循线性回归模式,两者均在热应激4~10h显著升高(P〈0.05)。
52-55
中国畜牧杂志畜牧生物技术

奶山羊催乳素受体基因CDS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与腺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

摘要:本文旨在克隆奶山羊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CDS序列,在此基础上构建针对奶山羊PrlR的腺病毒干扰载体,为研究PrlR在奶山羊乳腺乳脂合成代谢中的功能与调控作用提供有效的RNA干扰工具。首先从西农萨能羊乳腺组织RNA中扩增得到完整CDS区序列,其CDS长为1746bp,包含581个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F966783;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和功能预测,奶山羊PrlR基因CDS区与其他反刍动物相应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跨膜区为第236-258位氨基酸;然后根据测序得到的CDS序列,在线设计合成奶山羊PrlR的shRNA序列并成功构建重组干扰腺病毒载体;将这些载体在293细胞系中进行包装和扩繁,最终获取高滴度的腺毒,使用TCID50法检测病毒滴度为5.19×10^8PFU/mL。
56-61

启动子和PolyA序列对水牛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表达效率的影响

摘要:为了获得能有效表达促乳素的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和有/无PolyA序列对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表达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目的基因促乳素(PRL)的影响。将不同载体瞬时转染Bcap37细胞后,分别用实时定量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RL和GFP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长度为5.2kb的β-酪蛋白(Beta casein,BCN)启动子启动PRL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度为3.8kh启动子,前者的表达量约为后者的6倍;在BCN启动子长度均为5.2kh情况下,添加PolyA的载体p5.2BCN—PRL—PolyA—CMV—GFP—Neo组PRL的相对表达量为8.17,p5.2BCN—PRL—PolyA—CMV—GFP组PRL的相对表达量为17.84,均显著高于p5.2BCN—PRL—CMV—GFP—Neo组.可见添加PolyA后,PRL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进一步比较发现,含PolyA的载体中GFP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不含PolyA的载体。对比以上结果发现,添加PolyA能够有效解除启动子之间的转录干扰,使标记基因的启动子CMV和目的基因的启动子BCN均能顺利启动基因表达。经过优化的载体启动目的基因PRL表达的效率更高,可应用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
62-67
中国畜牧杂志综述

DNA甲基化/去甲基化与哺乳动物胚胎的体外发育

摘要:DNA甲基化及去甲基化是哺乳动物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与哺乳动物胚胎的发育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的发生机制,对于改善早期胚胎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DNA甲基化动态修饰进行了综述。
68-71

皂甙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的研究进展

摘要:皂甙作为一种植物提取物,能够通过影响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活性,调控瘤胃发酵模式,降低甲烷排放、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报道,将皂甙对原虫、产甲烷菌、真菌和细菌的影响作为出发点,论述了皂甙对瘤胃内氮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机理,以及皂甙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皂甙产品作为反刍动物瘤胃调控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72-76

羔羊瘤胃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摘要: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羔羊瘤胃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其成年后的采食、消化能力及生产性能的发挥。本文根据瘤胃的发育进程,分别从非反刍阶段、过渡阶段和反刍阶段对瘤胃组织形态和生理代谢发育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对瘤胃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77-81

动物肠道营养物质吸收的研究方法进展

摘要:肠道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是决定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肠吸收研究方法可以明确肠上皮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部位、吸收效率及吸收机制,并获得营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本文对目前应用较多的在体法(血管插管法和小肠灌注法)及体外法(外翻肠囊法、刷状缘膜囊法、尤斯灌流法和体外细胞模型法)进行了综述,为营养物质的吸收研究提供参考。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