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实验研究、专家论坛、经验交流、市场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8-7033
  • 国内刊号:11-2083/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47
  • 创刊时间:195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5
  • 综合影响因子:0.87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畜牧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畜牧杂志遗传育种

白洗猪线粒体DNA控制区分子遗传变异分析

摘要:对濒临灭绝贵州地方猪种白洗猪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为其科学保种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PCR扩增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白洗猪线粒体DNA控制区全长1254-1314bp,可以分为3个区;按中间重复区序列是否发生变异可以分为A、B2种类型;聚类分析和单倍型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各类型分布频率很不均衡,遗传多样性呈降低趋势。结果说明,贵州白洗猪可能有2个母系起源,该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单倍型多样度较丰富,但是遗传多样性正在逐步丧失,亟需进行科学的保护。
1-5

京海黄鸡BMP-4基因突变位点的发现及其对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

摘要:本研究采用DNA池直接测序法寻找京海黄ggBMP-4基因外显子4区域的多态位点.用PCR—SSCP技术检测发现的多态位点在京海黄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外显子4区域检测到2个突变位点(C701T,A967G);C701T位点经PCR—SSCP分析显示2种基因型(AA和AB),其中AA型为优势基因型。最小二乘分析表明,C701T位点对京海黄鸡的生长和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
6-9

中国环颈雉A-FABP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屠宰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环颈雉A—FABP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选用成年中国环颈雉为材料,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进行序列多态性位点分析,同时分析了SNP位点与屠宰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国环颈雉群体中,A—FABP基因检测到C-1106T、C621G、C51T和G1223A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构建21种单倍型组合,3个多态位点对屠宰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H9H1l和H1H4单倍型组合能提高屠宰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中国环颈雉A—FABP基因4个多态位点与屠体性状显著相关,具有选育意义。
9-13

延边黄牛阉牛和公牛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摘要:为筛选延边黄牛阉牛、公牛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阉牛和公牛不同性状差异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应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ACP)分别检测了3头30月龄延边黄牛阉牛、公牛背最长肌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利用20对随机引物差异显示扩增,共获得10条ESTs,其中8个为已知的ESTs。对NADH脱氢酶亚单位6(ND6)、β-肌球蛋白重链(MYH7)、NDUFS8(NADHdehydrogenaseFe—Sprotein2)和α-肌动蛋白l(Acn,)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C明,和ND耶8在阉牛组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公牛组(P〈0.05);ND6和MYH7在公牛组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阉牛组的(P〈0.05).结果提示,这些基因参与延边黄牛阉割前后肉质性状差异的重要调控基因。
14-17

每山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部分免疫指标和早期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

摘要: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梅山猪慨J基因第14外显子Hin6I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机体部分重要细胞因子(IFN-α、IFN-γ、IL-2、IL-6、IL-10和IL-12)水平以及早期生长性能(初生重、20日龄重以及40日龄重)进行测定,进一步分析梅山猪胁J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与细胞因子水平和早期生长性能间的关系,探讨将该酶切位点标记运用于梅山猪抗病育种实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梅山猪慨,基因第14外显子Hina6 I酶切位点存在G36T突变,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AA、AB和BB。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也高于BB基因型的个体(P〉0.05):3种基因型个体间其他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对应的早期生长性能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针对梅山猪群体慨』基因Hin6I酶切位点的分子选育可能会在一定程度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而不会对机体一般抗病力和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18-20

牦牛乳脂合成和转运相关基因哺乳期表达规律

摘要:为了解牦牛乳腺中乳脂代谢和转运的分子机理。本实验以AC馏、,他曰钳P和MRPL39作为内参基因.通过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对牦牛哺乳期(-15、1、15、30、60、120d和240d)内与牦牛乳脂合成(AGPAT6、DGATl和DGAT2)、乳脂转运(FABP3、ABCG2和ABCAl)和转录调控(PPARGClA)相关的7个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BCAl、DGATl和PPARGClA在1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240d恢复到较低的表达水平:ABCG2和DGAT2的表达水平分别在30d和60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AGPAT6和FABP3的表达在30d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在240d恢复低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这7个基因在哺乳期内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其中的6个基因(除ABCAl外)在牦牛乳腺中的表达峰值出现时间与荷斯坦奶牛相比均有所提前,同时也早于牦牛自身产奶量峰值出现时间;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发现,7个目的基因的平均表达量与产奶量呈弱正相关(r=0.278,P=0.651),而与总RNA浓度呈强正相关(r=0.849,P=0.016)。其中ABCAl和DGATI与总RNA浓度和产奶量均呈负相关,ABCG2、AGPAT6、DGAT2、FABP3、PPARGClA与产奶量均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的乳脂代谢和转运基因在哺乳期的表达谱与荷斯坦奶牛不同,具有牦牛自身特异性。
21-27
中国畜牧杂志繁殖生理

转基因山羊精液品质、血常规和血清及精浆生化指标的分析

摘要:以转抗凝血酶Ⅲ(ATⅢ)、β-干扰素(IFN-β)、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奶山羊为实验材料,非转基因山羊为对照组.运用常规镜检、酶联免疫分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方法,从精液品质、精浆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等方面系统评价转基因公羊的繁殖能力与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常规镜检精子活力、精子密度、活精子百分数、精子质膜完整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及精子呼吸强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浆锌、中性α-葡萄糖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果糖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常规指及血清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证实,外源基因抗凝血酶Ⅲ、β-干扰素、乙肝表面抗原的导入对转基因山羊的繁殖性能及健康状况均未产生不艮影响。
28-32

FSH对体外培养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周期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在确定FSH对体外培养条件下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以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为材料.通过添加各种信号通路的抑制剂,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中的DNA含量,分析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指数(PI)和Sa细胞指数(SPF)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FSH(0~50ng/mL)能够促进睾丸支持细胞周期的转化(P〈0.05);而高浓度的FSH(100ng/mL)则抑制睾丸支持细胞周期的转化(P〈O.05);FSH以时间依赖性促进支持细胞周期的转化,24h时达到高峰。ERKl/2抑制剂U0126、P13K抑制剂10-DEBC以roTOR信号通路抑制剂rapamycin均能降低FSH诱导的支持细胞周期的转化(P〈0.05)。但3种抑制剂单独作用时对FSH诱导的支持细胞周期的转化没有明显影响(P〉O.05)。这表明了FSH对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周期的调节呈现一定的时间一剂量依赖性.ERKl/2、P13K以及mTOR级联参与了这一过程。
32-35
中国畜牧杂志营养饲料

湿玉米纤维饲料中添加双乙酸钠对其体外培养瘤胃液主要发酵指标及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湿玉米纤维饲料中添加双乙酸钠(SDA)对其体外培养瘤胃液主要发酵指标及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玉米纤维饲料为底物,添加0.4%、0.8%、1.2%、1.6%、2.0%、200%和240%的SDA即N1、N2、N3、N4、N5、N6和N7为试验组,对照组SDA添加量O%即NO,进行体外瘤胃液培养发酵试验,同时N3、N4和N5进行湿玉米纤维饲料防腐保鲜试验。结果表明:N1、N2、N3、N4和N5对体外培养瘤胃液中乙酸和氨态氮(NHrN)的浓度及pH没有显著影响(P〉0.05),N6和N7显著增加了体外培养瘤胃液中乙酸和NH3-N浓度,显著降低了培养液中的pH(P〈0.05);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湿玉米纤维贮存过程中,NO的霉菌数量和pH显著高于试验组,试验组水分显著高于NO(P〈0.05)。随着贮存期的延长(20~30d),N4和N5的霉菌数量和pH显著低于N3,N3的水分显著低于N4和N5(P〈0.05),综合SDA对体外培养瘤胃液发酵指标及防腐保鲜效果.以SDA作为湿玉米纤维饲料的防腐贮存20d适宜添加量为1.2%,贮存30d适宜添加量为1.6%。
36-40

包被氧化锌对仔猪肌内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包被氧化锌对仔猪肌内脂肪(IMF)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健康、胎次相近、体重相近(7.72±0.65)kg的D×L×Y三元杂交仔猪72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设置2个氧化锌对照组(低锌对照组和高锌对照组,锌水平分别为250mg/kg和2250mg/kg),试验组为包被氧化锌,锌水平分别为250、380、570、760mg/kg。结果表明:肌内脂肪含量随着包被氧化锌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增加,且2000mg/kg(锌水平760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高锌对照组和试验各组(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基因表达水平随着包被氧化锌水平的提高而呈线性增加,且都是2000mg/kg(锌水平760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高锌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380~760mg/kg的包被氧化锌,既能像高浓度氧化锌一样,可以显著提高仔猪肌内脂肪含量以及朋S、ACC、H—FA即、A-朋日P基因的表达水平,又能节约锌源、减少环境污染.
41-46

乳清粉水平和料型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清粉水平及料型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营养物质全肠道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将144头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6%乳清粉粉料(A)、6%乳清粉颗粒料(B)、12%乳清粉粉料(c)、12%乳清粉颗粒料(D),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结果表明:B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粉料纽(P〈0.05);A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颗粒料组(P〈0.05);B组仔猪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粉料组(P〈0.05);各处理之间,腹泻率、干物质、粗蛋白、有机物和总能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以及血糖、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颗粒料在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上显著好于粉料.6%乳清粉颗粒饲喂效果最佳。
51-55

天冬酰胺对脂多糖刺激仔猪肠黏膜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天冬酰胺(Asn)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肠道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4头断奶仔猪,分为对照纽、LPS组、0.5%Asn组(0.5%Asn+LPS)和1.0%Asn组(1.0%Asn+LPS)。第24天.各组分别注射LPS或等量生理盐水24h后屠宰。结果表明:LPS刺激导致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日粮中添加0.5%或1.0%Asn显著降低了空肠、回肠的隐窝深度,提高了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P〈O.05):LPS刺激也导致空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比值显著升高(P〈0.05):日粮中添加0.5%或1.0%Asn显著提高了空肠、回肠GSH的含量(P〈0.05),降低了空肠、回肠GSSG/GSH的比值(P〈0.01)和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结果显示,Asn缓解了LPS刺激引起的肠道结构损伤和抗氧化能力下降。
60-64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保健

复方中药合剂对蛋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复方中药合剂对蛋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7日龄健康海兰褐蛋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复方中药合剂按0.5%、1.0%、1.5%添加饮水中,7日龄接种新城疫Clone30活疫苗,试验期为4周。分别于14、21、28日龄和35日龄,每组随机抽取10只鸡,测定胸腺、法氏囊和脾脏指数和新城疫抗体效价。35日龄采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脾脏、法氏囊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合剂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蛋仔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指数(P〈0.05orP〈O.01);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orP〈0.01);显著提高血清抗体效价(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脾小体平均直径、动脉周围淋巴鞘平均面积和法氏囊淋巴滤泡平均面积(P〈0.05or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脾小体数量增多,脾动脉周围淋巴鞘明显增厚.鞘内淋巴细胞密集:法氏囊内淋巴滤泡数量较多,排列紧密,法氏囊皱襞发达,皱襞内淋巴细胞增多。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合剂能显著地促进蛋仔鸡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疫苗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65-70

征稿启事

摘要: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09]481号文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李德发教授主编的英文期刊((JournalofAnimalScienceandBiotechnology(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英文版)》(CN11-5967/S,ISSN1674—9782)于2010年6月正式创刊。
74-74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生产

寒泊羊与小尾寒羊育肥效果及肉品质比较研究

摘要:旨在比较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羔羊的育肥效果及肉品质间是否存在差异,将两品种的羔羊在同等条件下育肥70d,比较体尺、体重、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寒泊羊的育肥期总增重及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寒泊羊的胸围、管围、大腿围、腰角宽、坐骨宽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叭),胸宽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而体高极显著小于小尾寒羊(P〈0.叭);寒泊羊的产肉性能(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及胴体脂肪含量值(GR)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寒泊羊的后腿净肉重和胸下肉总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36.52%和58.44%:寒泊羊的肉品质(肉色、大理石花纹、剪切力)优于小尾寒羊(P〈0.05),熟肉率及pH值在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寒泊羊的育肥效果及肉品质优于小尾寒羊,更适合用作羔羊肉的规模化生产。
75-79
中国畜牧杂志综述

猪性别发育和分子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指未分化的原始生殖嵴向睾丸(卵巢)分化的过程,受性激素或受体引起的次级效应影响。性别一般由性染色体基因决定,常染色体基因调控。性别分化机制非常复杂,具体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释清楚。本文从胚胎性腺分化概述了猪性别决定的生殖基础,通过性别疾病相关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及其测序技术与性别分化研究,探讨了人和小鼠的性别决定分子遗传机制,这些将为猪的生产和医学模型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83-86

微卫星DNA突变率的估算

摘要:微卫星DNA是指以少数几个(1~6个)核苷酸为单位串联重复的序列,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具有多态性高、呈共显性遗传、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微卫星突变率通常高于其他类型的遗传标记。微卫星突变率的估算在进化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微卫星突变率的估算方法和特点以及在人类、动物和植物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