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SCD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 11-2083/S 国内刊号
  • 0258-7033 国际刊号
  • 1.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畜牧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畜牧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科学技术_遗传育种、科学技术_繁殖生理、科学技术_营养饲料、科学技术_生产与管理、科学技术_环境控制、产业经济_畜牧经济、产业经济_产业透视、产业经济_行业调研

中国畜牧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畜牧杂志遗传育种
白羽番鸭ApoVLDL-Ⅱ基因内含子1的克隆及其多态与生长、肉质和脂肪性状的关联分析1-5

摘要:以10周龄白羽番鸭为材料,对ApoVLDL-II基因内含子1进行克隆和SSCP检测,并分析其多态与生长、肉质和脂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白羽番鸭ApoVLDL-II基因内含子1序列全长1 362 bp,与家鸭和鸡的同源性分别为93.6%和69.2%;经SSCP分析,仅A4位点检测到多态,共3种基因型,序列比对发现在770 bp碱基之后插入/缺失1个AAAATCTTGTTTA序列和803 bp处发生A→G突变,该位点属中度多态,并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显示,CC基因型个体的pH和胸肌水分显著低于DD基因型的(P〈0.05),肌内脂肪(IMF)、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胆碱酯酶(ChE)则显著高于DD型的(P〈0.05),CD基因型个体的胸肌水分显著低于DD基因型的(P〈0.05),其他性状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推测,白羽番鸭ApoVLDL-II基因内含子1的多态可能对肉质和脂肪代谢有着重要影响,CC基因型可能是脂肪沉积的有利基因型。

INHA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数的相关性分析6-9

摘要:研究选取抑制素α(INHA)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和不对称PCR-SSCP技术检测其在大白猪、长白猪中的多态性,并对大白猪、长白猪不同基因型、合并基因型与猪产仔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NHA基因在长白、大白猪中存在外显子ⅡG262A位点突变,该位点引起Hin6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改变,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GG型为优势基因型。利用不对称PCR-SSCP结合测序发现外显子ⅡA852G位点产生突变,研究表明,B为优势基因,BB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合并分析表明,BBGG基因型为优势合并基因型,在大白猪中,总产仔数BBGG基因型要比BCGG基因型高0.7头,产活仔数BBGG基因型要比BCGG基因型高1.5头;而在长白猪中,总产仔数BBGG基因型比BCGG总产仔数高2.0头,产活仔数BBGG基因型要比BCGG基因型高1.73头。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并不是各基因效应的简单相加,但却要稍高于最好的单个基因型效应。

鹅T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能关联性分析10-13

摘要:研究根据鹅TSH-β基因的DNA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46只扬州鹅产蛋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引物I2检测出多态现象,DNA直接测序后显示,在intron 2的第205-212位之间存在AACAACAGTGAATTCTGTGG或AGTTTAT 2种序列,形成AA、AB和BB 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596和0.3404。经最小二乘分析,BB型群体在一个产蛋周期内的平均产蛋量显著高于AA型群体(P〈0.05)。

兰州大尾羊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14-17

摘要:研究旨在分析兰州大尾羊的微卫星DNA多态性,以期了解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品种保种选育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资料。选择15对微卫星引物,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多态性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评估其品种内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15个座位中,共检测到153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平均为10.2个等位基因;座位平均杂合度为0.814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089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762。结果提示,兰州大尾羊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选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评估。

DLK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18-20

摘要:对宁夏滩羊、得克塞尔、萨福克3个绵羊群体DLK1-GTL2印记化结构域的DLK1基因部分片段进行PCR-SSCP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个突变位点,分别为54507处的G→C突变、54553处的T→C突变、54592处的C→T突变、54620处的C→T突变、54638处的T→G突变,表现为5种单倍型D-1、D-2、D-3、D-4、D-5。对DLK1基因各SNP位点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D1和D2、D3、D4、D5位点,D2和D3、D4、D5位点,D3和D5位点间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P〈0.01)。DLK1基因不同单倍型之间对宁夏滩羊、得克塞尔和萨福克群体的生长发育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

不同发育阶段草原红牛背最长肌FABP4基因表达水平研究21-24

摘要: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FABP4 mRNA在1、6、12和24月龄草原红牛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ABP4 mRNA在所检测的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6月龄草原红牛背最长肌组织中FABP4 mRNA与另外3个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而另外3个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为深入研究牛FABP4基因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关系奠定基础,为牛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畜牧杂志繁殖生理
脂多糖刺激对断奶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PPARγ表达的影响25-28

摘要:研究脂多糖(LPS)对断奶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注射LPS。注射后1.5 h和3 h采血,3 h采血后屠宰。结果表明:LPS刺激后1.5 h,中性粒细胞含量及其比例显著下降(P〈0.05);LPS刺激后3 h,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含量显著下降(P〈0.05)。LPS刺激后1.5 h,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激素(CRH)含量显著上升(P〈0.05);LPS刺激后3 h,血浆TNF-α、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上升(P〈0.05);LPS刺激导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和髓质中PPARγ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这表明LPS导致免疫应激,激活HPA轴,诱导HPA轴PPARγ的表达。

饲养层和生长因子对山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影响29-31

摘要:实验以6-8 d的山羊囊胚为实验材料,采用机械法分离山羊囊胚ICM,分别以小鼠和山羊胚胎成纤维细胞作饲养层,并采用含不同生长因子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比较了饲养层和生长因子对分离培养山羊类ES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EF饲养层其ICM增殖率优于GEF饲养层;与对照组相比,培养液中添加LIF及SCF或胰岛素对山羊ICM的贴壁增殖及传代都有积极影响;以MEF为饲养层,培养液中同时添加LIF和SCF时,培养山羊类ES细胞的效果最佳,传至3代。

中国畜牧杂志营养饲料
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对绵羊血液参数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32-36

摘要:研究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对绵羊血液脂质代谢参数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提高畜产品品质寻找合适的途径。选择4只体重接近、带有永久性瘘管的健康无疾病的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对照组、大豆油组、莫能菌素组、莫能菌素+豆油组)设计,每期试验从试验羊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和血浆。结果表明:添加大豆油、大豆油+莫能菌素复合处理能提高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添加莫能菌素组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瘦素(Leptin)水平(P〈0.05),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均有提高动物体抗氧化水平的作用;大豆油和莫能菌素复合处理组能提高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特别是t11-C18:1、n6-C18:3和n6-C20:3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莫能菌素对大豆油在提高血液抗氧化水平、共轭亚油酸(CLA)前体物t11-C18: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日粮能量水平对扬州鹅脂肪代谢及HL基因表达的影响37-41

摘要:选用35日龄、体重相近的扬州鹅2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4个代谢能水平的日粮(A组10.11、B组11.19、C组12.37和D组13.45 MJ/kg),研究其对扬州鹅脂肪代谢及肝脂酶(H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D组扬州鹅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腹脂率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活性及其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扬州鹅机体脂肪代谢和HL基因mRNA的表达。

妊娠期添加叶酸对新生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和基因表达影响41-44

摘要:试验选用24头大约克母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12个重复,研究妊娠期添加叶酸对新生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及其与叶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叶酸1.3 mg/kg),基础日粮为典型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叶酸构成处理组日粮(叶酸30 mg/kg),试验从母猪配种开始直至分娩。结果表明:妊娠期间增加母猪叶酸摄入量显著提高仔猪血清叶酸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P〈0.01)。叶酸添加组仔猪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0.05)和总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肝脏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在添加叶酸之后显著下降(P〈0.05)。添加叶酸显著提高仔猪肝脏中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量(P〈0.05),下调T-蛋白基因mRNA水平(P〈0.05)。由此可见,通过母体添加叶酸可显著改善仔猪肝脏抗氧化功能,并影响叶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

直链淀粉-普鲁兰糖酶TtCBM34底物结合功能的研究45-48

摘要:研究TtCBM34的功能,即找出其能与哪些碳水化合物结合。以多种碳水化合物为底物,通过非变性亲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DA-PAGE)来检验TtCBM34是否能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结合,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通过SDS-PAGE来检验TtCBM34是否能与不溶性碳水化合物结合。NDA-PAGE的定性分析表明:TtCBM34能与可溶性淀粉、玉米糊精和普鲁兰糖结合;NDA-PAGE的定量分析表明:TtCBM34与可溶性淀粉的结合能力最强,与玉米糊精的结合能力次之,与普鲁兰糖的结合能力最弱;SDS-PAGE表明,TtCBM34不能与支链淀粉和燕麦-斯佩尔特小麦木聚糖结合。TtCBM34能与可溶性淀粉、玉米糊精和普鲁兰糖结合,与可溶性淀粉的结合能力最强,与玉米糊精的结合能力次之,与普鲁兰糖的结合能力最弱。

不同粉碎粒度的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49-51

摘要:选择48头25日龄断奶、平均体重(7.95±0.14)kg的三元杂交猪(DLY),按性别、窝别相同原则随机分3个处理,每处理8重复,每重复2头猪,试验期28 d,研究饲料在不同粉碎粒度情况下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玉米、豆粕分别用1.5、1.2、0.8 mm孔径筛片粉碎,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消化法测定不同粉碎物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同一物料在3种孔径筛片粉碎下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粉碎粒度饲料对乳猪的日增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乳猪的饲料增重比在试验前期和全期,随原料粉碎粒度减小而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猪的日采食在试验后期有随粉碎粒度降低而降低的趋势。表明原料粉碎粒度的降低,对乳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饲料增重比趋势。

产气法研究不同纤维水平日粮对南江黄羊瘤胃发酵的影响52-55

摘要:以4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纤维水平日粮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为5个酸性洗涤纤维(ADF)水平日粮(14.86%、19.88%、24.52%、28.91%和34.12%)。结果表明:瘤胃液pH随着日粮ADF水平升高而升高。在日粮ADF水平为24.52%时,累积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微生物蛋白浓度最高,NH3-N浓度和乙丙酸比例最低。试验表明,日粮纤维水平能够影响瘤胃发酵,当日粮ADF水平为24.52%时是南江黄羊瘤胃发酵的最适纤维水平。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保健
乙酰氧肟酸对绿壳蛋种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56-59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乙酰氧肟酸(AHA)对绿壳蛋种鸡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2.5 mg/kg乙酰氧肟酸显著降低蛋种鸡1~35日龄的饲料增重比(P〈0.05)。不同添加量的AHA提高了35日龄蛋种鸡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和降低了尿素氮含量(P〈0.05),7.5 mg/kg和22.5 mg/kgAHA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HA降低了35日龄的绿壳蛋种鸡小肠各肠段的隐窝深度(P〈0.05);12.5、17.5 mg/kg AHA提高了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7.5、12.5、17.5、22.5 mg/kg AHA增大了十二指肠绒毛表面积(P〈0.05);7.5 mg/kg AHA提高了空肠的绒毛高度(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22.5 mg/kg乙酰氧肟酸可显著改善绿壳蛋种鸡的生长性能,其机理是影响了血清中的总蛋白、尿素氮的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改善了小肠的形态结构。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60-63

摘要: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3期瘘管奶牛体外发酵试验,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Ⅱ组、(基础日粮+200 mg染料木素/d)Ⅲ组,于采食后0、2、4、6、8 h采集瘤胃液进行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者对瘤胃各时间点pH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瘤胃液NH3-N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饲喂后0、2、6、8 h NH3-N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饲喂后4 h,染料木素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各处理组间在相同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发酵后4~6 h染料木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黄酮对奶牛瘤胃发酵未产生影响,染料木素对瘤胃NH3-N、乙酸和TVFA有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动物生产
多菌固态发酵啤酒糟生产饲用微生态制剂工艺的优化研究64-68

摘要:为了优化多菌固态发酵啤酒糟制备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工艺,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尿素、硫酸铵、发酵温度等13个因素对微生态制剂中有益菌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硫酸铵、发酵温度与有益菌的总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尿素添加比例为2.87%、硫酸氨添加比例为1.94%,发酵温度为31.84℃时,有益菌活菌总数达到理论最大值9.85×108CFU/g,实际检测值为9.73×108CFU/g。

UASB处理畜禽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69-71

摘要:采用UASB反应器对畜禽废水的处理进行启动试验研究,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启动运行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当进水pH为7.5时,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81%;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5 h时运行处理效果最佳;对外循环流量进行比较,40%能够在不流失污泥情况下得到很好的传质效果,COD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