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 11-5442/R 国内刊号
  • 1673-4890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现代中药是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9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现代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中药资源、基础研究、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2019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专论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典型中药大品种科技成果分析987-994

摘要:为进一步探寻中药科技创新的内在工作特征,本文在前期对中药大品种评价外部特征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5个典型中药大品种科技成果数据进行了标注分析,并进一步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创新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趋势、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科技成果在中药科技创新中具有显著的不同价值与特征,不同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侧重点也各异,典型产品之间各具特色,中药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也有各自特征,院校研究总体反映了品种的中外文学术趋势。结果反映出中药科技创新整体上已经形成体系,但不同品种有各自特色,产学研合作在中药领域较为深入,企业整体对产学研的设计组织有待提升,中药科技创新工作的国际化水平尚有待提升;同时,内容分析法能够更深入地分析中药品种科技创新发展的内部特征。

经典名方类中药制剂专利保护的思考995-998

摘要:本研究结合目前中药制剂专利现状,从“药政审批”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角度出发,针对经典名方类中药制剂专利目前存在的问题、保护范畴及困局、高价值专利培育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经典名方类中药制剂专利先天创造性不足的原因,指出经典名方类制剂专利审查与药品注册相连接的现实必要性。建议经典名方类中药制剂施行技术类权利保护为主,非技术类权利保护为辅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比较研究及市场现状分析999-1005

摘要: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皆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两者功效相似,但价格却相差悬殊。本研究对历代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中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来源进行考证,并对两种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比较,搜集两者在药品、保健品中的应用及进出口方面的相关信息,分析总结两种肉苁蓉的商业价值,为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资源
安徽省毛茛科植物棉团铁线莲分布新记录1006-1008

摘要:采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的研究方法,调查安徽省植物资源分布的新种类。在安徽省怀远县发现1种分布新纪录——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凭证标本现存放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该植物资源为其在安徽省内分布提供依据,丰富了安徽省药用植物资源。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基础研究
人参水煎煮的科学性探索——水煎煮引发人参皂苷化学结构的转化1009-1015

摘要:目的:研究人参在水煎煮过程中人参皂苷化学结构的转化。方法:在室温条件下用水超声提取人参和回流提取人参,分别得到两种提取物。然后,通过UFLC-MS/MS和与对照品比较分析及鉴定人参皂苷,比较两个提取物人参皂苷的差别。结果:热水回流提取人参,可以得到多种稀有人参皂苷。结论:通过煎煮转化,极性人参皂苷可产生稀有人参皂苷。

壮药山风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1016-1020

摘要:目的:探究壮药山风中的黄酮类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及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对壮药山风全草的乙酸乙酯萃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ntin(1)、金合欢素(2)、芹菜素(3)、矢车菊黄素(4)、金圣草黄素(5)、木犀草素(6)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6在山风的化学成分中曾有报道,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通过文献调研对这些化合物的活性及其在山风药效发挥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这些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研究山风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对该植物的化学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白杜鹃的化学成分研究1021-1024

摘要:目的:探索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枝叶结构新颖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正相硅胶、ODS、MCI、SephadexLH-20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大白杜鹃95%的乙醇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谱学数据、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白杜鹃枝叶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2个木脂素和2个苯丙素类物质,3个倍半萜和1个降倍半萜,分别是(7S,8S)-3-甲氧基-3′,7-环氧-8,4′-氧代新木脂素-4,9,9′-三醇(1)、(+)-8-羟基松脂醇(2)、异阿魏酸(3)、二氢紫丁香苷(4)、山楂叶苷元B(5)、反烷-4(15)-烯-1β,11-二醇(6)、1,10-裂环-4-羟基-衣兰醇-5-烯-1,10-二酮(7)、(-)-黑麦草内酯(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大白杜鹃中分离得到。

固体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黑叶小驳骨的挥发性成分1025-1028

摘要:目的:分析黑叶小驳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本实验以固体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色谱峰的质谱匹配度和保留指数相似度对色谱峰进行定性,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结果:共分离出29种组分,鉴定了其中22种,其相对含量占总检出物的94.46%。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棕榈酸(39.20%)、角鲨烯(10.25%)、硬脂酸(10.05%)、油酸(7.86%)、植醇(5.21%)等。结论:黑叶小驳骨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采用固体直接进样技术,能够简化实验步骤,在中药成分分析中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基于LC-MS联用的杜仲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1029-1040

HS-SPME-GC-MS分析荆芥及其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1041-1044

摘要:目的:对荆芥生品、炒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荆芥生品及其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50个成分,鉴定出41个成分,主要为酮类、烯类和醇类,从荆芥生品中检测出30个峰,鉴定出27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6.35%;从炒荆芥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9.22%。二者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12个,与荆芥生品相比,炒荆芥中新增了14个成分,减少了15个成分。结论:荆芥炮制后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变化,这些差异为临床应用的不同提供了物质基础。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羚羊角的研究与分析1045-1048

摘要: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羚羊角进行研究,为合理使用羚羊角提供参考。方法:将酶解后的羚羊角角壳和骨塞样品,通过Nano-LC-Orbitrap液质联用仪进行多肽分离及质谱数据采集,结合UniPortKB收录的CapraHircus蛋白质组数据库,采用PEAKS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两者主要功能蛋白质及多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方面既有某些相似性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骨塞及角壳一起磨成羚羊角粉使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将角壳和骨塞的用量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羚羊角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珍珠梅中γ-羟基腈苷Sutherlandin-5-cis-p-coumarate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1049-1053

三种何首乌单体成分对大鼠肝损伤作用的研究1054-1061

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及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提升白术药材质量标准1062-1067

摘要:目的:本文拟建立白术药材的含量测定和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评价方法,提出其主要活性成分白术内酯I-Ⅲ的含量限度以及白术药材特征色谱峰,为白术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地收集7个省市共38批白术药材,采用HPLC-DAD方法建立指纹图谱,并测定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结合相似度、系统聚类以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38份白术药材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分别为(0.101±0.044)%、(0.028±0.021)%和(0.041±0.045)%;指纹图谱中有21个共有峰,并选定其中10个较为明显的色谱峰作为白术药材的特征峰;综合分析显示,产地是影响白术药材内在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结论:不同来源白术药材内在质量差异较大,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技术能够较准确反映药材质量,且两者结果较为一致,考虑到不同来源样品含量差异大,根据稳定性较高的道地产区浙江产白术的含量测定结果,建议白术内酯Ⅰ、Ⅱ、Ⅲ的最低含量限度分别为0.082%、0.014%和0.013%,可为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白术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农业
62份非PK型紫苏种质的挥发油GC-MS分析和新化学型发现1068-1075

摘要:目的:寻找国产紫苏新的化学型。方法:采用气味排除法,从800份紫苏种质中选出非PK化学型的种质,取叶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经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初筛获得62份非PK型紫苏种质,鉴定出3种新的单一成分构成化学型或亚型,包括1份PA-Ⅱ型种质,以高含量的D-柠檬烯为特点;3份PT-Ⅱ型种质,具有高含量(-)-胡椒酮,而不含有胡椒烯酮;2份PS型种质,以倍半萜成分为主,有以石竹烯氧化物为主的PS-c型和以(Z,E)α-法尼烯为主的PS-f型;混合化学型中,PAPK型3份,另有6种新混合型,包括PAPT型1份、PAPP型1份、PKPP型1份、PAPS型2份和PPPS型1份。结论:本研究丰富了紫苏属挥发油的化学型类型,为紫苏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何首乌扦插繁殖技术研究1076-1079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的何首乌扦插繁育方式,提高繁育中种苗的成活率,为何首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道地产区内何首乌藤茎的不同部位为繁育材料,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分别采用竖向扦插和横向扦插两种不同的繁育方式,探究不同繁育技术对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扦插方式、扦插材料以及插条处理方法对种苗成活率均有影响,在插条不作处理的情况下,竖向扦插的成活率均高于横向扦插,而采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下,软枝插条横向扦插的成活率要高于竖向扦插;硬枝插条成活率均高于软枝插条;不同插条处理方法下的成活率为:黄泥浆处理>不作处理>生根粉处理。不同繁殖方法对种苗质量有一定影响,部分竖向扦插所育得种苗的地径、叶片数要显著高于横向扦插。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竖向扦插的方式,选用硬枝插条并用黄泥浆处理,可提高何首乌的成活率,并且能够保证成苗质量稳定。

不同贮藏条件对独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1080-1083

摘要:目的:研究贮藏条件对独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为独活种子贮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室温、4℃及-15℃处理的独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贮藏时期、贮藏温度与包装方式对独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包装条件下,独活种子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改变,独活种子萌发率差异由不显著变为显著;低温有利于延长独活种子的贮藏期限;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变化曲线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室温贮藏的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在采收后第一年的7月份降低为0;4℃与-15℃贮藏的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延长均呈直线下降趋势,分别在采收后第二年8月与第三年4月降低为0。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工业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苦参总生物碱水提醇沉工艺1084-1088

摘要:目的:优化苦参水提醇沉提取工艺,获取苦参总生物碱最佳的工业化提取工艺条件及技术参数。方法: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苦参总生物碱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总权重为评价指标,对液料比、提取时间和醇沉浓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Design-Expert8.05软件对实验数据作统计处理,优选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加苦参饮片9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3h/次,醇沉浓度为70%,此工艺条件下苦参中总生物碱的提取率可达1.62%,干膏得率为22.51%。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苦参工业化提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