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 11-5442/R 国内刊号
  • 1673-4890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现代中药是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9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现代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中药资源、基础研究、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201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专题
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1039-1048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安全药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生产高品质中药材,本文对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首先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及相关防治标准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针对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混乱、滥用高毒及高残留农药等问题,结合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了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准则,包括重视土壤改良、加强种子种苗检疫、注重种植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仓储及运输环节的病虫害防治等。本文可为无公害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冬虫夏草无公害仿生态繁育技术1049-1056

摘要:冬虫夏草为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不合理采挖等,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濒临灭绝。野生冬虫夏草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产地品质差异较大,且大部分区域砷含量超标。进行无公害仿生态繁育是缓解野生冬虫夏草资源匮乏、降低砷含量、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广东东阳光有限公司冬虫夏草繁育与产品研发重点研究室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创建了无公害冬虫夏草仿生态繁育技术体系,并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本文从产地环境要求、优质菌种和寄主资源选育、仿生态繁育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冬虫夏草的无公害仿生态繁育技术;通过严格控制各生产环节繁育无公害和高品质的冬虫夏草,推动冬虫夏草产业现代化发展。

无公害党参生产关键技术探讨1057-1063

摘要:党参生产中不规范使用农药、农残以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党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种植是保证党参高品质的有效策略。本文概述了无公害党参生产的产地环境、适合当地党参生产的优良品种及其特性、规范化的综合农艺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加强现代组学技术在党参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建立无公害党参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完善无公害党参种植体系等建议,以达到无公害化标准,促进党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资源
紫草药材品种变迁与药用资源分析1064-1067

摘要:目的:梳理紫草药用品种变迁,正本清源,并分析其现在药用品种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紫草在不同时期的用药基原进行考证,对古今历代本草及其药图中所记载的本草进行对照,并结合含量测定结果对紫草当前市场供应品种进行调研;结果: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本草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Arnebia euchroma(Royle) Johnst或Arnebia guttata Bunge有所差异;结论:根据紫草药用品种的变迁规律,应结合不同基原紫草的资源分布、成分等情况,对紫草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基础研究
基于电子舌技术对不同来源龙胆的苦味与品质相关性研究1068-1073

摘要:目的:应用电子舌技术对不同来源龙胆的苦味与产地及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药材苦味评价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电子舌对不同来源的龙胆提取物进行测定,对样品的口感进行客观化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来判断测试龙胆药材的品质与产地,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显微鉴定法进行验证。结果:电子舌对10批龙胆药材的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电子舌技术能够用于鉴定不同产地龙胆的品质及品种。

麸炒白术化学成分的研究1074-1079

摘要:目的:研究麸炒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麸炒白术70%乙醇水提取物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蒲公英萜醇乙酯(2)、白术内酯Ⅶ(3)、白术内酯Ⅰ(4)、双白术内酯(5)、双表白术内酯(6)、杜松脑(7)、白术内酯Ⅱ(8)、白术醚(9)、8-表白术内酯Ⅱ(10)、8-表白术内酯Ⅲ(11)、白术内酯Ⅲ(12)、4R,15-环氧白术内酯Ⅱ(13)、4R,15-环氧-8β-羟基白术内酯Ⅱ(14)、桉叶-4(15)、7-二烯-9α,11-二醇(15)、β-谷甾醇(16)、白术内酯Ⅳ(17)、豆甾醇(18)、葡萄糖(19)、蔗糖(20)。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中药白术中分离鉴定。本文首次报道麸炒白术的系统性化学成分研究。

川芎中1-(3’,4’-二羟基肉桂酰基)环戊烷-2,3-二醇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1080-1082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川芎中指标性成分1-(3’,4’-二羟基肉桂酰基)环戊烷-2,3-二醇(DC),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和光谱技术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得到D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芎中DC进行定量分析,Inertsil ODS-3 C18柱(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乙腈-0. 0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5 nm,柱温为30℃。结果:DC的定量测定在0. 023 36~1. 168 0μg(r=1. 000 0)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 84%,RSD=1. 45%。结论:该分离方法得到的DC纯度高,可作为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建立的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文冠果壳提取物体外抑制HepG2细胞增殖活性部位筛选研究1083-1086

摘要:目的:筛选文冠果壳体外抑制肝癌Hep G2细胞增殖活性部位。方法:分别用水、10%、30%、50%、70%、95%的乙醇水溶液,从文冠果壳中提取得到A、B、C、D、E和F 6个提取部位(XSHE),采用MTT法来筛选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活性部位。结果:显示6个提取部位均有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作用,其中提取部位F(95%乙醇水溶液提取物)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作用最强,当95%XSHE给药质量浓度为75. 00μg·mL-1时,其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达(80. 44±2. 33)%,高于等浓度的阳性对照丝裂霉素C(MMc),且Hep G2细胞在95%XSHE干预下形态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细胞皱缩,细胞间隙变大,从培养板脱落等作用。结论:文冠果壳提取物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制Hep G2增殖的生物活性,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文冠果壳提取物抗肿瘤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基于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当归快速鉴别1087-1091

摘要:目的:建立当归药材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及其相似度评价指标,提供一种简便、客观、量化、反映整体成分信息的当归质量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利用PerkinElmer Spectrum On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59批当归样品进行测定,使用MATLAB v7. 0软件对图谱统计分析。结果:选取1800~800 cm-1、1800~1200 cm-1和1200~800 cm-13个波段分别建立当归药材的相关系数识别阈值,可以准确识别正常与异常当归样品。结论: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可以作为现有形性指标和化学指标的补充,为实现当归的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一种高通量、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手段。

波长切换HPLC同时测定车前草中5个活性成分的含量1092-1096

摘要:目的:建立多波长切换HPLC同时测定车前草中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5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以乙腈(A)-0. 1%甲酸水(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 nm(0~29 min检测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350 nm(29. 01~31 min检测木犀草素)和338 nm(31. 01~35 min检测芹菜素),流速为0. 8 m L·min-1,柱温为25℃。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各成分的专属性良好,无干扰峰;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2. 84~428. 40μg·m L-1(r=0. 999 7)、35. 36~353. 60μg·m L-1(r=0. 9995)、18. 40~184. 00μg·m L-1(r=0. 999 5)、0. 856~8. 56μg·m L-1(r=0. 999 6)和0. 108~1. 08μg·m L-1(r=0. 999 6);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 62%(RSD=0. 87%)、98. 09%(RSD=1. 10%)、98. 19%(RSD=1. 16%)、95. 52%(RSD=1. 03%)、92. 34%(2. 00%); 6批车前草样品中5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 51~6. 78、2. 53~18. 77、0. 60~2. 92、0. 03~0. 18、5. 34~12. 36μ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车前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产地抱茎苦荬菜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1097-1104

摘要:目的:建立抱茎苦荬菜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抱茎苦荬菜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批不同产地的抱茎苦荬菜,建立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结果: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经过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考察,均符合要求;指认了HPLC指纹图谱中的9个共有峰,经计算19批抱茎苦荬菜药材相似度高于0. 95。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可为抱茎苦荬菜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傣药人面果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1105-1109

摘要:目的:建立人面果叶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比较Na NO2-Al(NO3)3-Na OH和Al Cl3-CH3COONa/CH3COOH两种显色方法测定人面果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用Al Cl3-CH3COONa/CH3COOH显色的方法,供试品和对照品Fukugetin在415 nm处显示有较强和稳定的吸收。结论:采用Al Cl3-CH3COONa/CH3COOH比色法测定人面果叶总黄酮的含量,并建立了该方法测定人面果叶总黄酮含量的最优条件。

不同年限及不同干燥方法的辽细辛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1110-1113

摘要:目的:以辽细辛中马兜铃酸A、细辛脂素以及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为指标,对不同年限及不同干燥方法的辽细辛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采收年限和干燥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二年至六年的辽细辛及微波、红外、冻干等不同干燥方法中马兜铃酸、细辛脂素和甲基丁香酚的含量。结果:在不同年限干燥品中六年生辽细辛有效成分最佳,但与5年生相差不大。而在使用冷冻干燥方法时,辽细辛的有效成分含量整体较高,其中细辛脂素为0. 661 mg·g-1,甲基丁香酚为1. 349 mg·g-1。结论:综合考虑细辛的最佳采收年限应该为五年,干燥方法除了冷冻干燥处理比较好也可以采用50℃低温干燥方法处理。

黄芩茎叶显微结构实验研究1114-1117

摘要:目的:通过对黄芩茎叶进行显微结构研究,建立黄芩茎叶的显微鉴别方法,以保证药材来源的稳定及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徒手切片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黄芩茎叶的显微特征;粉末的非腺毛、螺纹导管均可作为鉴别特征。结论:通过显微镜观察所得的黄芩地上部分显微特征明显,可通过此方法对黄芩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进行鉴别。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农业
苦蘵育种F1群体真伪鉴定1118-1121

摘要:目的:研究苦蘵育种F1群体真伪。方法:以浙江临海和浦江两个种源的苦蘵为亲本,对获得的85个杂交F1代,利用200对全基因组SSR标记进行杂交后代真伪鉴定。结果:筛选出2对可进行苦蘵F1代个体杂种鉴定的特异性SSR标记SSR0959和SSR0116。其中利用这两对SSR标记证实本研究构建的苦蘵杂交F1代群体的85个单株均为双亲互补型(真杂交种)。结论: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出苦蘵杂交群体中的真杂交种,为后续苦蘵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以及有效成分的QTL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人参病害生防微生物菌剂的抑菌活性评价1122-1125

摘要:目的:明确12种市售微生物菌剂产品中分离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和人参灰霉菌的抑菌效果,为人参病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微生物菌剂中分离活体菌株;对峙培养法评价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结果:5种木霉菌剂产品中仅有1种分离到活体菌株,尽管该菌株对人参黑斑菌和人参灰霉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率分别为65. 18%和76. 82%),但菌剂中活菌的分离数偏低。7种芽孢杆菌菌剂中均能分离到活体菌株,除微囊粒剂和水剂外,其他菌剂产品中活体菌株分离数均较高;上述分离菌株对人参黑斑菌和人参灰霉菌的抑菌活性低于木霉菌,抑菌率分别为27. 21%~33. 04%和10. 74%~29. 40%。结论:芽孢杆菌和木霉杀菌剂均具有防治人参病害的生防潜力,考虑菌剂产品的稳定性和环境耐受力,芽孢杆菌类微生物菌剂更适合人参病害的田间防控。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工业
荷叶中荷叶碱的溶出度考察1126-1130

摘要:目的:考察药材粒径、溶液p H对荷叶中荷叶碱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药材粒径、溶液p H对荷叶碱溶出规律,并采用Weibull模型、相似因子法对其数据进行处理并评价其溶出曲线;结果:荷叶碱的溶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溶出量为中粉〉细粉〉最细粉〉粗粉。在不同缓冲溶液中溶出量为p H 1. 2〉pH 4. 5〉水〉pH 6. 8。结论:以荷叶碱为模型,考察粒径和溶液p H对其溶出度的影响,从动力学角度描述药材提取过程,以期为中药开发和应用提供方法和思路。

硫磺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初探1131-1136

摘要:目的:将硫磺菌子实体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产物进行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检测。方法:硫磺菌子实体干粉采用水提醇沉、Sevage法去蛋白制备得粗多糖,采用DEAE-52色谱柱分离纯化粗多糖,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NMR)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检测,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MTT法检测多糖活性。结果:硫磺菌子实体分离得到三种多糖组分(LSPS-Ⅰ、LSPS-Ⅱ、LSPS-Ⅲ)。LSPS-Ⅰ和LSPS-Ⅱ多糖的含量分别为85. 43%和80. 12%; LSPS-Ⅰ呈现片状结构,LSPS-Ⅱ呈现不规则多面体结构; LSPS-Ⅰ和LSPS-Ⅱ均具有糖类物质的吸收峰且为α构型; LSPS-Ⅰ和LSPS-Ⅱ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EC50值分别为10. 74、15. 67 mg·m L-1。LSPS-Ⅱ对人胃癌细胞株BGC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848μg·m L-1。结论:硫磺菌子实体粗多糖的分离纯化产物LSPS-Ⅰ和LSPS-Ⅱ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LSPS-Ⅱ还有一定的抗胃癌细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