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 11-5442/R 国内刊号
  • 1673-4890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现代中药是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9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现代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中药资源、基础研究、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专题
丹参地上部分资源价值发现与开发利用策略1659-1664

摘要: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根本保障。随着我国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如何对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及副产物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亟待探索和迫切解决的重大社会及科学问题。本文以丹参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丹参地上部分为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丹参地上部分的资源性化学成分、资源价值发现及其资源化利用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丹参地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固体废弃物的热解炭化利用策略与研究实践1665-1671

摘要:中药固体废弃物是指在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未被开发利用的中药资源生物体废弃组织器官及中药废渣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健康产品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中药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升高,环境承载压力巨大。如何实现中药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构建中药资源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经高温裂解炭化而形成的一种碳含量较高的物质,其在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固碳减排方面均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本文在对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特点,就其热解炭化利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并以部分代表性中药固体废弃物为例进行了研究实践,以期为实现中药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有效处置提供支撑,为构建我国中药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中药资源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实施依据。

基于资源循环经济的中药脉络宁注射液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中的共性关键问题1672-1676

摘要:中药废弃物为组成与性质十分复杂的物料体系,“分离”过程的科学、有效是其再利用研究的技术关键。膜科学技术以先进分离材料为载体,特别适合现代工业对节能、低品位原材料再利用和消除环境污染的需要。同时,膜分离技术具有的节约、清洁、安全等优势,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当然也是中药废弃物资源化过程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膜分离及其集成技术应用于中药产业的基本特征,提出特种分离膜的研制是该技术应用于中药资源循环经济所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问题;通过本课题组在中药脉络宁注射液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为中药特种分离膜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

基于木塑产品开发的中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1677-1682

摘要:本研究根据中药材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理化特点,提出将中药固体废弃物开发成木塑产品的研究思路。从中药废弃物物质多样的角度展望了其在抑菌性木塑产品研发方面的应用前景,并以黄蜀葵废弃物为例,探讨了中药固体废弃物作为木塑原料应用的策略,从而为进一步拓宽中药材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双边栝楼成熟果实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及核苷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1683-1687

摘要:目的:通过对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皮、瓤、种子)中核苷类、氨基酸类化学成分的分析评价,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分析安徽产双边栝楼果皮、果瓤和种子中的氨基酸类、核苷类化学组成及含量。结果:从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中检测到氨基酸19种,所测得氨基酸类成分含量为栝楼果皮(3.23%)〉栝楼瓤(2.22%)〉栝楼子(O.591%),果瓤中精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约占所测得氨基酸总量的62%,果皮中瓜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约占所测得氨基酸总量的81%;种子中除精氨酸含量较高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低于0.1%。各部位中胸苷和胞苷总量为栝楼果皮(116.9μg·g^-1)〉栝楼瓤(38.09μg·g^-1)〉栝楼子(23.38μg·g^-1)。结论: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均含有较为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类化学成分,具有潜在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尤其是作为产地初加工废弃物的果瓤,值得深入开发利用。

虎杖不同组织器官中二苯乙烯类及蒽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1688-1691

摘要:目的:对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不同组织器官(叶、茎、枝、根茎和根)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虎杖不同组织器官中的二苯乙烯类(虎杖苷、白藜芦醇)及游离型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结合型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虎杖植物中二苯乙烯类及蒽醌类资源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地下根及根茎,并整体呈现出根、根茎、茎、枝、叶渐次减少的分布规律。两类成分在地下部位尤以根皮部位分布丰富,其二苯乙烯类成分虎杖苷、白藜芦醇含量分别达50.06、5.17mg·g^-1,游离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达5.75、0.38mg·g^-1,结合型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达5.26、0.43mg·g^-1。结论:虎杖植物中二苯乙烯类和葸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布部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为虎杖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基础研究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山楂叶质量差异性1692-1696

摘要:目的:建立山楂叶药材波长变换法HPLC指纹图谱,并用多元统计分析评价山楂叶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刚流动相为0.5%甲酸(A)-乙腈(B).甲醇(C)-四氢呋喃(D)混合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0~15min,检测波长为260nm,参比波长为360nm;15~65min,检测波长为370nm,参比波长为430nm。将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中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用SPSS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再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山楂叶药材差异的指标性成分。结果:山楂叶经聚类分析分为三大类,初步确定了山楂叶差异的8个指标性成分。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山楂叶差异性的评价。

UPLC—MS/MS法测定四种雪莲培养物中九个维生素类成分含量1697-1701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4种雪莲培养物中9个水溶性维生素类成分的方法,分析比较不同雪莲悬浮细胞中维生素种类和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 10 mmol·L^-1乙酸铵(A)-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 mL·min^-1,柱温为40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方式,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以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9个维生素类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 0.999 0,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4.28%,加样回收率在97.6%~103.4%,RSD在 1.83%~3.12%。不同雪莲悬浮细胞中9个维生素类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雪莲悬浮细胞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质量比较研究1702-1707

摘要:目的:比较云南、福建、江苏、浙江产铁皮石斛在浸出物、多糖、甘露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上的差异,以期为铁皮石斛的质量标准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热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HPLC法测定甘露糖含量;通过酸水解法提取,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8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铁皮石斛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浸出物含量以浙江、福建两省的含量较高;多糖、甘露糖含量分别在22.5%~63.5%和14.1%~49.2%,其中以浙江产含量较高;铁皮石斛中总氨基酸平均含量在24.05 mg·g^-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不同产地的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以福建漳浦产含量较高;铁皮石斛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元素,不同产地之间以浙江产含量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品质高低受环境的影响,综合来看以浙江产品质为优,其次为福建漳浦。

中药材地龙中七种指示性多氯联苯残留量测定研究1708-1712

摘要:目的:建立动物源性中药材地龙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对样品提取方法中的提取溶剂、溶剂用量、提取时间进行正交试验,对两种净化方法(磺化-碱性氧化铝柱净化、GPC-碱性氧化铝柱净化)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样品用正己烷-丙酮(1∶1)超声提取,提取液经磺化-碱性氧化铝柱净化,正己烷洗脱,氮吹浓缩后经气相色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在0.002~7.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检出下限在0.006~0.025 mg·kg^-1,定量下限在0.020~0.084 mg·kg^-1,回收率在83.8%~105.3%,RSD在3.2%~7.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动物源性中药材中指示性多氯联苯残留量的测定。

地锦草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1713-1716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地锦草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地锦草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AO/EB染色法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凋亡小体的形成,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变化情况。结果:地锦草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程度随药物浓度50 μg·mL-1升高到200 μg·mL^-1,抑制率也由30.4%增大到61.1%,显示了良好的浓度依存关系(P〈0.05);AO/EB染色法显示药物作用后凋亡小体形成,FCM法结果显示随着药物作用质量浓度由0增高到200 μg·mL^-1,细胞凋亡率也由0.76%升高到57.17%(P〈0.05)。结论:地锦草能够抑制Hela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Hela细胞凋亡和分化实现的。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农业
海南岛裸花紫珠种质资源调查报告1717-1721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药农、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海南岛裸花紫珠野生及栽培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裸花紫珠野生资源虽在全岛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但蕴藏量较小。此次调查共收集了96份野生繁殖材料,分布于海南岛14个县市。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裸花紫珠的生长影响较大;裸花紫珠的栽培始于2006年前后,目前栽培资源主要分布于白沙县、五指山市等地区,2016年全省栽培总面积约为493hm^2,产量约为962t(干品),其中以白沙县种植面积最大(约333hm^2),年产量最高,为650t(干品)。虽然裸花紫珠的种植已成一定的规模,但目前仍然缺乏规范化的种植技术,生产管理仍处于粗放无序的状态,且品种选育工作薄弱,并无优势品种出现。

紫苏醛型紫苏不同种质中紫苏醛含量变化规律研究1722-1727

摘要:目的:研究紫苏醛型种质紫苏醛含量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紫苏醛含量检测的快速方法,对9个不同种质的紫苏叶进行不同日期、部位和时间取样,并测定紫苏醛含量。结果和结论:9个紫苏醛种质的紫苏醛平均含量为0.05%-0.32%,有4个种质的平均含量在0.25%以上。一般来说顶部叶紫苏醛含量最高,而且变化较大,开花前出现高峰值,之后骤降;中部叶紫苏醛含量明显低于顶部叶,一般开花前达到峰值后,含量较稳定;底部叶紫苏醛含量最大值出现在花果生长期,随后一直下降。不同种质也不甚一致。种质因素是影响紫苏醛含量的首要因素,采摘部位和采样日期次之,一天内的采摘时间则影响不大。

溴氰菊酯和氟啶虫胺腈两种农药分别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1728-1731

摘要:目的:研究农药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分别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为两种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i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采集金银花样品,样品经70%乙醇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UV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对含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平均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溴氰菊酯、氟啶虫胺腈对金银花品质无不良影响,可用于金银花蚜虫的防治。

独活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四唑染色法及其与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1732-1734

摘要:目的:筛选TTC法测定独活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并明确生活力与发芽率的相关性。方法:比较不同浓度、温度、时间条件下染色的效果;以15份不同来源独活种子为材料,进行生活力测定和发芽率检测。结果:TTC法测定独活种子生活力的最适条件是45℃恒温条件下在1%的TTC溶液中染色50min;独活种子生活力(X)与发芽率(Y)回归方程为Y=0.7326X-0.09%。结论:45℃恒温条件下在1%的TTC溶液中染色50min,是测定独活种子生活力的适宜条件,其测得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甘肃省黄芩灰霉病的发生及其病原鉴定1735-1738

摘要:目的:据2013—2016年调查,甘肃省黄芩灰霉病发生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0~15%,严重度2~3级。本研究旨在明确该病在甘肃省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确定病害发生情况,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确定病原分类地位。结果:黄芩灰霉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叶片和茎秆上形成褐色病斑,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植株死亡。病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多隔,长宽450.0~716.6 μm×9.4~18.8 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大小8.2~16.5 μm ×5.9~8.2(平均10.6×7.3) μm。基于形态学和rDNA ITS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将黄芩灰霉病病原鉴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结论:黄芩灰霉病在甘肃省各个黄芩产区均有发生,依据病害传播规律,将栽培措施和药剂喷施相结合进行病害的防治。

茯苓代料栽培操作技术初探1739-1742

摘要:目的:指导茯苓代料栽培各个栽培关键环节,规范茯苓产地代料栽培。方法:在完成代料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各产区代料栽培经验,进行总结、整理。结果:通过对茯苓代料栽培进行试验和系统的总结,形成茯苓代料栽培规范化种植技术。结论:经产区应用实践检验,该项茯苓代料栽培技术可以规范化种植,保障代料茯苓栽培的产品质量。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工业
苯酚-硫酸法联合DNS法测定商陆多糖及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研究1743-1749

摘要:目的:探寻一种商陆多糖快速、简捷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商陆总糖含量,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用二者的差值作为测得的商陆多糖含量,并从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方面进行方法学考察;通过对商陆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单因素研究,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苯酚-硫酸法联合DNS法测定商陆多糖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60 ℃、超声功率350 W,在此这条件下得到商陆多糖提取率平均为(12.38%±0.59%)。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样品处理方法简单,测定方法可靠,可用于商陆多糖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