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 11-5442/R 国内刊号
  • 1673-4890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现代中药是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9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现代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中药资源、基础研究、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专题
试论行业协会在推进中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511-1514

摘要:建成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追溯体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奋斗。作者通过对近几年开发中药追溯系统、中药追溯试点和追溯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系统总结,探讨行业协会在中药追溯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全面开展中药企业追溯体系建设、促进中药产品质量提升、保护中药行业信誉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基于安全、互联互通的追溯技术创建优质优价中药的追溯模式思考1515-1518

摘要:通过对目前我国中药追溯体系建设水平和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中药追溯信息孤岛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进程,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涵盖种植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商业流通环节和医院使用环节的中药追溯体系,以保证数据安全,破除追溯信息孤岛,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杜绝中药行业中存在的作假、违规现象,从而创建优质优价中药,建立企业品牌,提升整个中药行业的诚信度,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夯实基础。

基于区块链的第三代中药追溯平台构建研究1519-1522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药追溯技术发展的8年历程,从基本架构、应用开发到开放平台的三个阶段,探讨中药追溯体系当前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思路,重点阐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第三代中药追溯平台的开放共享架构原理和方法,讨论物联网、大数据、标准化和接口规范等关键技术对去中心化中药追溯平台构建的意义和作用,为新一代中药追溯体系提供建设思路。

制订中药追溯标准的思考1523-1524

摘要:近两年,在国内对重点产品建立追溯机制的宏观政策指引下,国内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医药集团纷纷开展了自主研发追溯管理软件。为尽快实现企业内部追溯信息及上下游、政府监管的互通共享和通查通识,建立行业统一的追溯标准刻不容缓。笔者参与了中药行业追溯管理系统的研发,结合调研国内追溯管理软件的体会,提出制定中药追溯标准的思考,并着手组织制定中药行业的追溯标准工作。

中药追溯技术及追溯实践沙龙纪要1525-1529

摘要:2017年7月3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在广州正式成立,同时举办了以“质量、品牌、诚信”为主题的中药企业追溯实践沙龙和追溯技术服务沙龙。

中药质量追溯管理“重在质量要在管理”1530-1531

摘要:中药质量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中药企业立足的关键因素。目前,中药材市场混乱,中药材种植“小、散、乱”现象明显。中药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从药材源头控制质量,全过程严格管理,保障中药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追溯性,对促进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基础研究
锁阳与寄主白刺的ITS2条形码特征及遗传关系1532-1536

摘要:目的:采用ITS2条形码对寄生植物锁阳-白刺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并分析它们之间及它们近缘种的亲缘关系。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通用引物扩增r DNA-ITS2的内转录间隔区,经DNAstar软件校对拼接,预测植物的ITS2二级结构图;利用MEGA 6.06软件计算种内、属间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通过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比对和邻接法构建系统聚类树,分析属间、种间和种内遗传关系。结果:锁阳和白刺的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29 bp和232 bp,GC含量分别为48%和63%。锁阳和白刺的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4 4和0~0.022;锁阳和白刺的属间遗传距离为2.234 0~2.443 3。结论:ITS2条形码可以很好地鉴定、区分锁阳、白刺及它们的近缘种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朱红栓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1537-1540

摘要:目的:明确朱红栓菌菌丝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100 L发酵罐发酵培养朱红栓菌菌丝体,烘干粉碎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物采用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的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朱红栓菌菌丝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共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1,3-二油酰甘油酯(1)、α,α'-双棕榈酰甘油酯(2)、麦角甾醇(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啤酒甾醇(5)、阿拉伯糖醇(6)、桦褐孔菌二糖(7)、尿嘧啶(8)、金雀异黄酮(9)、琥珀酸(10)、油酸(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朱红栓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

断节参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研究1541-1544

摘要:目的:寻找断节参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成分。方法:采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模型进行追踪,用各种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结构,筛选出活性较强的单体化合物并进行酶活性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断节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其中断节参苷H和青阳参苷B两个皂苷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分别为21.90、35.32 mg·L-1,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IC50=1 017.41 mg·L-1)。酶活性抑制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两个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均为非竞争性抑制剂。结论:断节参苷H和青阳参苷B为首次报道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

通脉方中异黄酮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研究1545-1549

摘要:目的:通脉方是由葛根、丹参和川芎3味药按质量1∶1∶1组成的复方。本文研究通脉方中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等25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清除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自由基的活性。方法: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25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通脉方中的3'-羟基葛根素、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3'-甲氧基大豆苷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9.9±0.6)、(13.7±1.4)、(57.3±1.2)和(66.4±2.3)μmol·L-1。在同样条件下,阳性对照药丁羟甲苯和抗坏血酸的IC50值分别为(75.4±6.9)和(16.5±1.6)μmol·L-1。结论:本研究结果能够预测3'-羟基葛根素、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3'-甲氧基大豆苷可能是通脉方生物活性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妙峰山玫瑰花渣中黄酮类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1550-1554

摘要: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玫瑰花渣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柱温:40℃,洗脱系统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采用ESI离子源并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数据。结果:通过UPLC的快速分离,根据质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分析推测,鉴定了11种黄酮类化合物。结论:采用UPLC/Q-TOF-MS技术,可有效地分析玫瑰花渣中黄酮类成分,为玫瑰花渣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基于系统药理学探索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子机制1555-1561

摘要:目的:建立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的网络,研究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为基础查找痛泻要方的化学成分,利用Drug Bank数据库检索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数据库;在Pub Med Gene数据库中检索疾病相关基因,通过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痛泄要方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结果:获得痛泻要方中有效成分42种,相关作用靶点18个,涉及35条信号通路。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作用于免疫、炎症、内分泌系统的相关蛋白靶点及通路,起到治疗IBS的作用。

基于高内涵分析的甘草炮制雷公藤减毒作用研究1562-1565

摘要:目的:在体外L02肝细胞模型上观察甘草炮制雷公藤的减毒效果,为研究雷公藤低毒饮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存活情况,比较甘草炮制雷公藤和配伍雷公藤的减毒差异。结果:雷公藤对肝细胞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在IC50的剂量下,甘草炮制雷公藤和甘草配伍雷公藤都有显著的减毒效果。结论:采用高内涵分析方法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了甘草炮制雷公藤的减毒效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丹皮酚在肝癌前病变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1566-1571

摘要:目的: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肝癌前病变模型大鼠组织中丹皮酚的分析方法,研究丹皮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UPLC测定大鼠组织中丹皮酚的浓度。结果:丹皮酚在对照组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顺序依次为肾〉胃〉小肠〉脑〉肝〉脾〉心〉肺,在模型组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顺序依次为肝〉肾〉脾〉肠〉胃〉心〉脑〉肺,且其在模型组各组织的AUCall均大于在对照组各组织的AUCall。结论:相对于对照组,丹皮酚在模型动物组织内含量增高。

文冠果壳抗氧化活性及抑制人HepG2细胞增殖活性部位筛选1572-1574

摘要:目的:筛选文冠果壳的抗氧化及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活性部位。方法:用水,10%、30%、50%、70%、95%乙醇水溶液从文冠果中提取得到A、B、C、D、E和F提取物,用清除自由基DPPH·能力筛选抗氧化活性部位,用MTT法筛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活性部位。结果:6个提取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和抑制Hep G2细胞增殖作用,其中E(70%乙醇水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当质量浓度为0.2 mg·m L-1时,其对DPPH·清除率能达到70.82%;提取部位F(95%乙醇水提取)抑制Hep G2细胞增殖作用最强,当其质量浓度为75μg·m L-1时,抑制率高达70.1%。结论:文冠果壳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及抑制人Hep G2增殖活性,具有开发前景。

朝鲜产赤芍和国产赤芍的生药学比较研究1575-1577

摘要:目的:对朝鲜产赤芍与国产赤芍进行生药学比较研究,为今后朝鲜产赤芍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朝鲜产赤芍和国产赤芍的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横切面特征、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与国产赤芍比较,明确了朝鲜产赤芍的性状、横切面特征;两者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结论:朝鲜产赤芍与国产赤芍在生药学特征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可为朝鲜产赤芍在国内药材市场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汉中不同规格延胡索质量评价1578-1581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种植年限延胡索、一年生大、小规格的延胡索其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迪马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 H至6.0)=67∶33,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测定每份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年限延胡索的含量比较,以一年生小子折干率为最高、延胡索乙素含量最高为1.776 9 mg·g-1,而母子折干率为是最低、延胡索乙素含量亦最低为1.537 4 mg·g-1。结论:不同生长年限和一年生大小不同延胡索药材规格其质量具有差异。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农业
基于空间分层随机抽样的平原地区(江苏省启东市)中药资源普查1582-1588

摘要:江苏省启东市属长江口沉积平原,南临长江,东、北濒临黄海,西与海门市毗邻,属典型东部沿海滩涂地形地貌,经济较为发达,人为活动对其植被分布影响较大,现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系统随机自动生成的样地未能反映启东市的实地生态,结合水生、耐盐中药资源调查暨江苏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实践,提出基于空间分层随机抽样的平原地区普查方案,能够较为真实、全面的反应平原地区的资源概况,可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实施后,平原地区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较大区域的资源普查提供方法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