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 11-5442/R 国内刊号
  • 1673-4890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现代中药是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9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现代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中药资源、基础研究、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专论
SSR标记在中药材分子身份证体系构建中的应用1233-1236

摘要:简单重复序列(SSR,simple sequencerepeat)是真核基因组上一段短的重复序列,具有分布广泛和保守性较高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鉴定。针对现有鉴定方法难以完成药材近缘种及种下水平基原鉴定,以及栽培产区扩大导致急需建立中药材种质和农家种鉴定方法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了SSR的概念和筛选方法,及其在中药材分子身份证体系构建中的应用,旨在为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14-2015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与学科建设1237-1252

摘要:本文对2014--2015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涉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资源调查研究、药材生产现状与GAP基地建设、中药资源化学与资源循环利用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中药资源产业发展,以及中药资源学科建设及创新发展等方面。基本反映了本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学术成就与标志性贡献,以期对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专题
古今丝绸之路上的维吾尔医药学1253-1256

摘要:维吾尔医药学孕育、发展于丝绸之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土壤,使其在东西方的医学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维吾尔医学进行发展脉络的梳理分析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对其历史的完善以及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医药卫生领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ITS2序列的维吾尔药材蜀葵及其近缘种鉴定研究1257-1260

摘要:目的:研究蜀葵与药蜀葵特征DNA序列的差异,为鉴定维吾尔药材蜀葵及药蜀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蜀葵及药蜀葵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片段,双向测序,应用Mega6.0软件分析序列,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J鉴别树。结果:蜀葵ITS2序列长度为233bp,与药蜀葵231—232bp存在差异;蜀葵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04,药蜀葵种内K2P遗传距离为0,蜀葵与药蜀葵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732;NJ树结果表明蜀葵与药蜀葵均单独聚为一支。结论:ITS2序列可用于维吾尔药材蜀葵真伪鉴定的DNA条形码,为保障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了新的方法。

基于ITS2条形码鉴定维药药西瓜及其误用品1261-1264

摘要:目的:采用ITS2条形码对维吾尔药材药西瓜及其误用品栝楼、罗汉果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药材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提取维吾尔药材药西瓜及其误用品栝楼、罗汉果的DNA,并对药材进行PCR扩增其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并双向测序,经CodonCode Alingner V3.0对其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后,用MEGA6.05软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K2P(kimura .2-parameter),并构建邻接系统聚类树NJ(neighbor-joingtree,NJTree)。结果:提取维吾尔药材药西瓜及误用品栝楼、罗汉果基因组DNA后,经检测具降解现象,但仍可通过PCR扩增获得三者的ITS2序列;药西瓜与误用品之间的K2P遗传距离远大于药西瓜种内遗传距离;NJ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能将药西瓜与其误用品区分开来,单独聚为一类。结论:ITS2条形码可准确鉴别维吾尔药材药西瓜及其误用品,为药西瓜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鉴定依据。

毛头牛蒡子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1265-1268

摘要:目的:筛选出毛头牛蒡子中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有效部位。方法:将毛头牛蒡子粗多糖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脱色纯化,依次采用水和20%、40%、60%乙醇水进行洗脱,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的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4项指标研究不同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毛头牛蒡子提取物不同部位的降血糖活性。结果:毛头牛蒡子20%乙醇水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均强于其他部位。结论:毛头牛蒡子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活性部位应为20%乙醇水洗脱部位。

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抗抑郁作用研究1269-1272

摘要: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对不同抑郁动物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探讨ASMq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悬尾应激、利血平拮抗实验以及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实验,分别用ASMq低、中、高剂量(小鼠2.0、4.0、8.0g·kg-1;大鼠1.5、3.0、6.0g·kg-1)对上述模型进行全程干预,观察ASMq的抗抑郁作用效果。结果:ASMq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悬尾不动时间(P〈0.01);具有拮抗利血平所致的体温下降(P〈0.01)、眼睑下垂(P〈0.01)及运动不能(P〈0.01)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与正常组相比,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大鼠糖水摄入量减少,敞箱实验中水平运动、站立次数明显下降,处于抑郁状态。ASMq干预组能够增加糖水摄入量、水平运动及站立次数(P〈0.01)。结论:ASMq能够改善不同抑郁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缺损,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基础研究
毛蕊花糖苷在大鼠、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1273-1278

摘要:目的:采用LC-MS/MS法测定毛蕊花糖苷单次、多次给药后在大鼠和比格犬血浆中的浓度,并对其在两种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SD大鼠单次、多次灌胃给予毛蕊花糖苷40mg·kg-1和静脉注射10mg·kg-1,比格犬单次、多次灌胃给予毛蕊花糖苷20mg·kg-1和静脉注射5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DAS2.0软件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毛蕊花糖苷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比格犬的达峰时间和最大血药浓度是大鼠的两倍多,比格犬吸收的速率和清除率明显小于大鼠;表观分布容积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在大鼠某一脏器组织有特异性分布,在比格犬体内无特异性分布;比格犬血药浓度一药时曲线下面积较大鼠的高,表明毛蕊花糖苷在比格犬体内吸收程度较高,药物滞留时间也较长。结论:毛蕊花糖苷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较大。

牛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方法的建立1279-1284

摘要:目的: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牛磺胆酸钠对照品标定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和13C—NMR)进行结构确认;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查;用质量平衡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定量核磁技术对赋值结果进行验证。其中首次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系统对牛磺胆酸钠原料中残留溶剂进行快速筛查。结果:牛磺胆酸钠原料经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达到99.16%;质量平衡法赋值结果87.9%,定量核磁共振法的验证结果为87.9%。结论:牛磺胆酸钠对照品原料的定性鉴别结果符合要求,定量赋值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含量测定用对照品分发、使用。

HS—SPME—GC—MS联用分析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1285-1290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胡芦巴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胡芦巴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胡芦巴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含有正己醇、2-甲基-2-烯-1-丁醇、2-甲基-2-丁烯醛、仲丁醇等20种主要成分。另外,样本分布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山西和河北产胡芦巴与四川和安徽产胡芦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胡芦巴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新疆药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定性及定量分析1291-1295

摘要:目的:建立新疆药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5:1.2:1.2)为展开剂,在高效硅胶G薄层色谱板上展开,氯-联甲苯胺为显色剂。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A)-0.1%醋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等度洗脱(65%A,35%B),检测波长为263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新疆药桑叶中的DNJ在白光下检视,出现明显斑点,Rf值为0.41。DNJ的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3%),测得不同产地药桑叶中DNJ的含量为0.79—3.42mg·g-1。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药桑叶的质量控制。

丹参鲜药材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1296-1299

摘要:目的:建立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并测定鲜药材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通过使用不同方式提取丹参鲜药材,比较各提取液图谱差异,对丹参鲜药材提取的方式、溶剂用量等进行考察,并测定6批鲜丹参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鲜药材切段后回流提取或在特定溶媒中粉碎可提取出丹酚酸B;确定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为:药材切段,加入25倍甲醇,粉碎,超声30min。结论:丹参鲜药材中含有丹酚酸B,在提取前不能直接粉碎,否则不能提取出丹酚酸B。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农业
基于数量化理论I的冬凌草叶中铅含量预测1300-1304

摘要:目的:利用数量化理论方法筛选影响冬凌草Pb含量的关键因子,为冬凌草Pb污染水平预测及调控提供依据。方法:冬凌草Ph质量分数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生态环境因子为样地调查实测和收集产地环境监测资料相结合,采用数量化方法I拟合曲线分析。结果:经多因子筛选,确定影响冬凌草铅含量(Y)的贡献值最大的关键因子分别为:土壤Pb含量(X1),降水pH值(X6),污染源(X3),公路距离(X4)。结论:建立的冬凌草铅含量预测模型,可为冬凌草药源铅污染程度科学评估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藏药匙叶翼首草的快繁技术研究1305-1308

摘要:目的:建立藏药匙叶翼首草组培快速繁殖体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产生丛生芽与根,并筛选三种不同栽培基质。结果:最好的消毒条件为75%酒精处理30s+2.5%NaClO处理2.5min+MS液(含2.5%PPM抗菌剂)处理3小时。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3mg·L-1+NAA0.5mg·L-1,其次为MS+6BA3mg·L-1+NAA0.2mg·L-1。丛生芽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0.2mg·L-1,小苗最适宜栽培基质为蛭石:珍珠岩=1:1。结论:通过本研究的方法可得到翼首草无菌苗与再生苗。

巴东独活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1309-1311

摘要:研究独活规范化种植和药材质量控制技术,总结传统生产经验,制定适用于恩施州巴东县及周边高海拔地区独活生产区域巴东独活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SOP)。

栀子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1312-1316

摘要:从栀子植株褐斑病叶片病变部位分离到的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本试验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温度、光照时间、pH值、碳氮源营养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萌发的影响,并确定了菌丝和子实体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佳生长温度为30℃,菌丝在pH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为5。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光暗交替条件下更适合菌丝生长。子实体在15—4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佳温度为25℃。在pH3—11范围内子实体均能萌发,最佳pH为9。子实体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钙。黑暗条件下适宜菌核萌发。子实体和菌丝的致死温度均为60℃。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工业
吐鲁番锦鸡儿根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1317-1321

摘要:目的:优选吐鲁番锦鸡儿中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吐鲁番锦鸡儿根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吐鲁番锦鸡儿根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利用静态吸附方法筛选分离吐鲁番锦鸡儿根总黄酮的最适大孔树脂,利用动态吸附方法研究最合适大孔树脂纯化吐鲁番锦鸡儿总黄酮的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回流提取法,80%乙醇,料液比为Bo,提取1h,温度为80℃。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5mg·mL-1,上样液用量5BV,上样液流速2BV·h-1,洗脱剂浓度90%乙醇,洗脱剂流速2BV·h-1,洗脱剂用量6BV。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吐鲁番锦鸡儿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实验1322-1326

摘要:目的:制备以肉苁蓉苯乙醇总苷为功能成分的美白防晒透皮吸收新剂型传递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筛选逆相蒸发法制备肉苁蓉苯乙醇总苷传递体的最佳处方,并对传递体的粒径、形态、电位和稳定性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效率以及24h累积释放量情况。结果:均匀设计筛选逆相蒸发法的最佳处方为卵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140:10,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140:15,卵磷脂与胆酸钠的质量比为140:33,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2.49。制得的传递体为淡黄色半透明混悬液,平均包封率为37.5%。在电镜下观察其外形呈较规则的球形或类球形,光滑且不黏连,平均粒径190.7nm,Zeta电位为-35.93mV。于4℃下放置60d,未产生聚积或沉淀。肉苁蓉苯乙醇总苷传递体的稳态渗透速率与24h的累积透皮量均大于肉苁蓉苯乙醇苷饱和水溶液。结论:肉苁蓉苯乙醇总苷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可行,以传递体为载体可以增加肉苁蓉苯乙醇苷透皮转运和皮肤的滞留量,为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在美白防晒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了透皮吸收新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