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 11-5442/R 国内刊号
  • 1673-4890 国际刊号
  • 1.0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现代中药是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9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现代中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中药资源、基础研究、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综述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评述
从发明专利视角分析枸杞子开发现状541-546

摘要:[]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以宁夏产品质最佳。它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药用价值很高,日常饮食也常用到。本研究利用发明专利信息,分析并发掘其中折射出的行业发展状况,对枸杞子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开发提供参考。从发明专利的视角看:枸杞子相关技术还有很多专利申请点,其开发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或中期,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大陆对枸杞子开发力度大,其他地区较少;其被开发较多的功效包括全身保护或抗毒剂、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治疗代谢疾病等;它的常用配伍思路为酸甘化阴及甘腻滋填等;目前的专利申请多为4~13味药物组方的相关技术,未来产业开发及专利申请可以向深加工、有效成分及制剂工艺等方向发展。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基础研究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石吊兰全草化学成分547-553

摘要:[]目的:建立石吊兰全草化学成分的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一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方法。方法:80%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石吊兰,经WatersACQUITYUPLC—BEH—C18S色谱柱(100mm×2.1mm,1.7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400nm,ESI负离子模式检测,根据精确分子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吊兰全草中共鉴定出48个成分,其中42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其他类型化合物,有14个化合物为苦苣苔科中首次发现。结论:本研究首次对石吊兰化学成分进行整体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pH区带逆流色谱结合制备液相分离制备大黄根化学成分554-557

摘要:[]目的:运用pH区带逆流色谱和制备液相分离制备大黄根的化学成分。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1:1:1:1)作为溶剂系统,上相加入10mmol·L^-1三氟乙酸(TFA)作为固定相,下相加入20mmol·L^-1NaOH作为流动相,转速为850r·min,流速为2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进行初步分离;尾吹液经制备液相进一步分离。结果:从750mg大黄根粗提物中经一次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得剑反式桂皮酸(2)85.8mg和3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酸(1)34.9mg,芦荟大黄素(3)52.5mg和大黄素(4)50.4mg;经制备液相分离得到大黄酚(5)215.4mg和大黄素甲醚(6)26.8mg。经HPLC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5.46%、97.28%、94.75%、95.02%、98.84%、98.12%。结论:大黄根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有机酸的性质,可以运用pH区带逆流色谱进行分离,特别是与制备液相相结合,实现了不同酸性强度化合物的快速制备分离。

葛花、枳棋子配伍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海马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水平的影响558-562

摘要:目的:从配伍剂量、给药周期两个角度,探讨葛仡、枞棋子配伍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海马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复制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东宅甘泰组、葛花枳棋子配伍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于灌胃4、8、12周后,冰上快速剥取海马组织,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造模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5-羟色胺(5-HT)的含量在配伍的3个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去甲肾h 腺素(NE)的含量在配伍中、高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高香草酸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在配伍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造模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5-HT的含量在配伍的3个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在配伍中、高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多巴胺的含量在配伍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造模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5-HIAA的含量在配伍低、高剂链组有统计学差异;NE的含量在配伍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葛花、枳棋子配伍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葛花、枳棋子配伍防治酒精性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厂数据支撑..

白术利尿作用研究563-567

摘要:目的:研究白术及其拆分组分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多模式联用的方法对白术化学组分进行拆分;通过预先胃水负荷模型,以6h尿量为指标考察白术及其拆分组分对水负荷大鼠利尿作用;进一步测定红细胞和肾髓中Na^+-K^+-ATP酶活力、血尿素氮浓度、肾髓中碳酸酐酶水平和Na^+、K^+、Cl^-排出量,研究其相关机理。结果:高剂量白术水煎液和白术挥发油组分对大鼠有一定的抗利尿作用;与空白组相比,白术水煎液及其拆分组分组红细胞中Na^+-K^+-ATP酶活力、肾髓中Na^+-K^+-ATP酶和碳酸酐酶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白术对正常动物无利尿作用,相反表现出一定的抗利尿作用,且首次研究发现白术挥发油有一定的抗利尿作用。

疏血通注射液的抗凝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及其机制研究568-572

摘要:目的:建立适合的疏血通注射液抗凝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并探索疏血通注射液的抗凝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实验建立了疏血通注射液生物活性测定的3钟方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收载的凝血酶滴定法(挑丝法)、临床上常用的凝血仪测定法、以及国际上通用的测定凝血酶活性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并进行了3种方法的比较。结果:确定3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但以FRET法比较稳定,受人工操作误差影响小,灵敏度最高。结论:建立了适合疏血通注射液的3种抗凝生物活性方法。通过测定疏血通注射液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以及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推测凝血酶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抗凝作用的主靶点。

儿茶酚香豆素清除自由基能力测定及作用机制探索573-578

摘要:目的:测定儿茶酚香豆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系列不同浓度的4-取代、8-含氮氢键受体和单甲基化儿茶酚香豆素衍生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绘制浓度-清除率曲线,结合文献报道的酚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制,研究儿茶酚类香豆素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制。结果:所有被测儿茶酚香豆素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DPPH的清除能力。当引入含氮氢键受体,形成分子内氢键后,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弱,而对ABTS·^+的清除能力没有明显变化。当儿茶酚香豆素被单甲基化后,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儿茶酚类香豆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机制和酚摔基的氧原子转移有关.而洁除ABTS·^+的作用方式可能县质子丢失,申.子转移。

“抢青”采摘对青翘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含量的影响579-582

摘要:目的:比较“抢青”采收(早于正常采收期的尚未成熟的果实)和正常采收早期采收的青翘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集了12个连翘主产地抢青采收和正常采收早期的青翘对应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结果:12组样品中,除个别组,抢青期的幼果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高于正常采收早期,抢青采收期的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平均分别是正常采收早期的1.32倍和1.42倍。结论:抢青采收的连翘幼果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等成分含量高,高含量的功效意义值得关注。抢青采收对青翘产量影响巨大,应减少抢青采收对连翘野生资源的影响。

化州柚人药部位的探讨583-587

摘要:目的:对化州柚外果皮、中果皮、果瓤进行研究,探讨其入药部位,为化州柚资源充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州柚外果皮、中果皮、果瓤的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柚皮苷含量和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结合药效学研究,探讨化州柚的入药部位。结果:化州柚果实各部位总黄酮、柚皮苷含量大致相仿,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外果皮、中果皮、果瓤与全果均能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化州柚以全果人药存在一定科学性与合理性。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猪去氧胆酸含量588-590

摘要: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猪去氧胆酸含量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猪去氧胆酸的含量,同时测定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一阶微分法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方法建立定量模型,选用20批验证集样品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最佳主因子数为7,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862,决定系数?为0.9982,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RMSEP)为0.671,系统精密度RSD=0.80%,方法精密度RSD=1.60%。结论:建立预测模型对猪去氧胆酸原料药的含量进行测定是可行的,该法分析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畲药搁公扭根的质量标准研究591-594

摘要:目的:完善畲药“搁公扭根”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显微鉴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搁公扭根的粉末显微特征、指标性成分(没食子酸)进行测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相关方法对搁公扭根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搁公扭根粉末显微特征明显;没食子酸的线性范围为3.881~38.81μg·mL^-1(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7%(n=6),RSD:1.22%。14批搁公扭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的含量为0.28%-1.46%,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为5.0%~10.2%、1.4%~3.6%和14.4%-41.8%。结论:研究所得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搁公扭根的质量控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用植物标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595-599

摘要:药用植物标本作为药用植物信息资源的实物载体,对中药教学、科研具有重价值。如何实现药用植物标本的信息化管理和可视化表达,一直是中药资源标本管理者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阐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用植物标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述了该系统建立的技术路线、系统框架和系统功能。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农业
番红花——水稻水旱轮作高效生产技术600-603

摘要:目的:缓解番红花大田栽培连作障碍,提高番红花药材产量与品质。方法:对番红花——水稻水旱轮作人田栽培技术进行了技术集成。结果:集成的水旱轮作技术有效地缓解了番红花连作障碍,实现了番红化药材高产优质生产需求,包括栽培环境的选择、番红花种球准备与选地整地、番红花移栽大田与田间管理、番红花室内培育与采收包装、水稻品种选择、水稻播种与大田管删等技术。结论:番红花——水稻水旱轮作生产技术提高了番红化药材晶品、土地资源利用率与土地单位面积产值,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借鉴推广应用。

湿度对番红花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604-607

摘要:目的:本试验探究湿度对番红化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建立健全番红花技术培养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5组空气相对湿度(ARH)梯度下上架培养番红花植株的发芽率、出苗率、开花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土壤栽培模式和上架培养模式各湿度梯度番红花植株开花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ARH对上架培养番红花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ARH为75%~80%时,出苗率最高;ARH为60%~65%时,开花率最高;上架培养模式番红花植株斤花率明显高于土壤栽培模式。结论:番红花最佳栽培模式为上架培养,在此培养模式下番红花植株出苗期、开花期的ARH分别控制在75%~80%,60%~65%最佳。

施肥对陇中半干旱地区二年生甘草产量品质的影响608-611

摘要:目的:确定陇中半干旱地区二年生甘草的最佳施肥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随着瞵二铵施厢量的增加,甘草产量、片草酸和甘草苷含量,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施磷二铵224.89kg·hm^-2时,廿草经济产量为3912kg·hm^-2,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别为1.45%和0.80%。氯化钾用量149.93kg·hm^-2为最佳,其经济产量、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别为5480kg·hm^-2、1.40%和0.65%.、结论:施肥对甘草产量有娩著的提高作用,但施氯化钾后甘草品质下降。

云南玛卡病虫害调查及防治612-615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玛卡主产:区病虫害种类,指导生产上进行经济、适用、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对云南玛卡主产区田间玛卡病虫害种类的系统调查、症状观察、样本采集、病原菌分离、形态鉴定及贝曼氏漏斗法来鉴定确诊。结果:云南玛鼍常见病害为:根腐病、细菌性根腐病、褐斑病、叶斑病、根肿病、立枯病和炭疽病。虫害主是小菜蛾、地老虎、蝇蛆及蚜虫。结论:根腐病和根肿病是云南主危害玛卡生产的病害,小菜蛾和蝇蛆是云南玛卡上主并较难防治的害虫。针对这些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616-619

摘要:目的:明确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验证,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来确定病原菌;设置不同的培养基、温度、PH值、湿度,观测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病原菌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菌株在PDA培养基生长良好,加了莪术汁的PDA培养基更利于生长及产孢,温度20~30℃、PH值5~6条件下适宜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RH为8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Phomopsis longicolla;中温、潮湿、偏弱酸性环境条件适宜该菌生长。

栽培甘松药材质量标准研究620-624

摘要:目的:制定栽培甘松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栽培甘松进行粉末显微观察及薄层(TLC)鉴别,对其挥发油、水分、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有害元素、有机氯类农药残留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松新酮的含量。结果:栽培甘松的显微鉴别及TLC结果与中国药典甘松一致;确定了水分、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有害元素、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挥发油、甘松新酮的限度。结论:所测指标可以为完善片松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