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研究、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健康产业、中药文化等。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673-4890
  • 国内刊号:11-544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02
  • 创刊时间:199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1.029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专题

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与建议

摘要:食品、药品安全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及管理层面,对中药材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防治现状及相关农药管理法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引起产业、科研及管理部门的关注。
263-270

枸杞瘿螨田间迁移扩散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明确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田间迁移扩散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枸杞瘿螨在枝条上的分布特点及扩散规律,同时调查虫瘿内其它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结果与结论:枸杞瘿螨在植株内传播主要通过主动爬行方式进行迁移扩散,随新叶生长从枝条基部向顶部迁移;枸杞瘿螨在植株间,主要利用风进行传播扩散;枸杞瘿螨虫瘿内小型节肢动物有枸杞瘿螨姬小蜂、蓟马、枸杞蛀果蛾等,可辅助枸杞瘿螨的扩散传播。
271-274

宁夏枸杞不同品种对枸杞瘿螨的生理响应

摘要:目的:明确宁夏枸杞不同品种对枸杞瘿螨致瘿行为生理响应的差异性,为枸杞瘿螨抗性育种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接种枸杞瘿螨,比较不同致瘿阶段宁夏枸杞不同品种所形成的单个虫瘿面积、单位叶片的虫瘿数和虫瘿总面积,同时测定枸杞瘿螨对叶片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影响。结果:宁夏枸杞三种主栽品种对枸杞瘿螨的抗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宁杞1号〉宁杞7号〉宁杞5号;遭受瘿螨为害后,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POD的增加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1号,且有显著性差异。CAT的增加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1号,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宁夏枸杞不同品种对枸杞瘿螨的响应有显著性差异,且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POD含量变化明显。
275-278

仿生胶对枸杞红瘿蚊种群及枸杞产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明确仿生胶对枸杞红瘿蚊的防控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仿生胶、农药2个处理,于枸杞萌芽期开始至夏果采摘完毕结束,定期统计不同处理区枸杞红瘿蚊虫瘿数量和枸杞果实数量。结果:红瘿蚊第1个发生高峰期,红瘿蚊虫瘿数量、枸杞果实数量仿生胶处理区与农药处理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红瘿蚊第2个发生高峰期,红瘿蚊虫瘿数量仿生胶处理区显著低于农药处理区,枸杞果实数量显著高于农药处理区。结论:在宁夏中宁,枸杞红瘿蚊第2个发生高峰期,田间喷施仿生胶可有效抑制枸杞红瘿蚊种群数量,可作为枸杞生产中红瘿蚊物理防控的有效措施。
279-281

脱叶剂对枸杞红瘿蚊种群及枸杞产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脱叶剂对枸杞红瘿蚊的防控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脱叶剂处理区和农药处理区,于枸杞夏果采摘结束后,分别喷施脱叶剂和农药,定期调查统计不同处理区红瘿蚊虫瘿数量和枸杞果实数量。结果:在红瘿蚊为害高峰期,脱叶剂处理区红瘿蚊虫瘿数量与农药处理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脱叶剂处理区枸杞果实数量显著高于农药处理区。结论:脱叶剂对枸杞红瘿蚊的防控效果与农药相当,但脱叶处理可通过调控枸杞生长促进花蕾形成,显著提高枸杞秋果产量。
282-284

金银花林下种植模式昆虫多样性研究

摘要:目的:摸清北京市金银花林下种植模式的昆虫群落结构,为金银花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虫情测报灯进行监测,调查昆虫种类和数量,分析其多样性、种群动态等。结果:昆虫群落由7目21科50余种昆虫组成,其中,鳞翅目昆虫种类最多,为30种;鞘翅目次之,为10余种。鳞翅目、鞘翅目在数量上占整个昆虫群落的绝大多数,分别为30.26%、56.32%。5—9月为昆虫活动高峰期,在7月昆虫群落的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4月和10月个体数量相对较低。8月、9月多样性指数较高,昆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结论:上述结果为指导金银花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285-288

宁夏甘草锈病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锈病是宁夏人工种植甘草的主要病害之一,长期以来其流行规律不清,本文旨在初步揭示甘草锈病在宁夏发生规律。方法: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监测甘草锈病流行动态,通过染色观察甘草锈菌夏孢子侵染过程,根据病症以及冬孢子、夏孢子萌发条件推断锈菌越冬阶段,通过成偶检验法观察病害传播方式。结果:甘草锈病在宁夏一个生长季节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于6月中旬和9月上旬。夏孢子萌发后在气孔旁或气孔上方形成附着胞,直接从气孔侵染,部分芽管不形成附着胞,通过甘草叶片的腺体侵入,在15℃下甘草锈菌夏孢子68 h能够完成侵染过程,但在35℃下仅潜育期就长达24 d。甘草锈菌以冬孢子或菌丝体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夏孢子靠气流传播造成再侵染,病害呈中心传播,属于多循环病害。结论:明确了甘草锈病消长规律、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规律,为该病害科学、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289-291

云南粗茎秦艽斑枯病病原鉴定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种植的粗茎秦艽斑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掌握该病发生的基本规律,经组织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依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基于真菌形态和ITS序列特征,粗茎秦艽斑枯病病原被鉴定为小孢壳针孢Septoria microspora,该病在云南粗茎秦艽主要种植区普遍发生。结论:小孢壳针孢Septoria microspora是粗茎秦艽斑枯病病原菌。
292-295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基础研究

基于异喹啉生物碱质谱裂解规律推断博落回茎中的生物碱

摘要:目的:快速分析博落回茎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对博落回茎的生物碱进行分析,根据一级质谱的分子离子和二级质谱的碎片离子,结合博落回中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推断博落回茎中的生物碱结构。结果:从博落回茎中推断出11个生物碱的结构,分别为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1),网脉番荔枝碱(Reticuline,2),金黄紫堇碱(Scoulerine,3),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4),13-甲氧基小檗碱(13-methoxyberberine,5),四氢巴马丁(Tetrahydropalmatine,6),原阿片碱(Protopine,7),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8),N-甲基氢化小檗碱(N-methylcanadine,9),血根碱(Sanguinarine,10),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11),其中化合物1~6及9首次在博落回中报道。结论:经验证,基于异喹啉生物碱质谱裂解规律推断博落回茎中生物碱的方法可行。
296-302

牡丹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目的:对牡丹花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牡丹花瓣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和13C-NMR、MS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2),二氢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野漆树苷(5),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8),山柰酚(9)。结论:化合物1、3、5、7均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303-306

加味小柴胡汤抗幽门螺杆菌的有效物质部位群研究

摘要:目的:对加味小柴胡汤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有效物质部位群进行筛选研究,以期阐述其药效物质基础,为该经典方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提供现代药理学依据。方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加味小柴胡汤复方视为整体,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为挥发油、生物碱类、酚酸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化学物质部位;采用琼脂扩散法和液体稀释法,考察该方剂及其各化学物质部位对H.pylori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全方水煎液组抑菌圈直径(6.90±0.63)mm,MIC为0.125 g生药·m L-1;挥发油物质部位组(7.46±0.47)mm,MIC为0.500 g生药·m L-1;生物碱物质部位组(7.28±0.21)mm,MIC为0.130 g生药·m L-1;酚酸类物质部位组(7.46±0.10)mm,MIC为0.506 g生药·m L-1;皂苷类物质部位组(7.29±0.10)mm,MIC为0.246 g生药·m L-1;总多糖物质部位组没有产生抑菌圈。结论:确定了加味小柴胡汤方中挥发油、生物碱类、酚酸类和皂苷类等物质部位为抗H.pylori的有效物质部位群。
307-311

冬虫夏草繁育品与野生品红外指纹图谱一致性评价

摘要:目的:建立冬虫夏草的红外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冬虫夏草野生品、繁育品以及伪虫草(蝉花、虫草花、中华被毛孢菌丝粉、蝙蝠蛾拟青霉菌丝粉)进行红外测试。方法:根据红外平均图谱、一阶导数图谱、二阶导数图谱和标准偏差图谱,判断这3种虫草的一致性。结果:在3000~2800 cm-1、1800~1000 cm-1、1000~800 cm-1,30批冬虫夏草繁育品和21批野生品的红外光谱图谱的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似度均大于0.90;与伪虫草不一致,相似度均小于0.90。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重复性、稳定性和精密度,可用于冬虫夏草红外指纹图谱分析。
312-315

不同产地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为评价该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地区市售栀子样品中栀子苷的含量。结果:市售栀子中栀子苷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量标准,但不同地区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湖北十堰地区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8.11%)显著高于其他省区,研究为湖北栀子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参考。
316-317

侧柏叶乌发活性成分探究

摘要:目的:研究侧柏叶Cacluneu Platycladi的主要化学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侧柏叶乌发作用的有效组分。方法:通过提取得到侧柏叶所含的挥发油、总黄酮、鞣质以及树脂,采用蘑菇酪氨酸酶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挥发油、鞣质均表现为轻度的抑制作用,而总黄酮则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树脂表现出较强的激活作用。结论:侧柏叶中具有乌发作用的活性组分可能是树脂。
318-320

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獐牙菜苷和獐牙菜苦苷定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獐芽菜苷进样量在6.85~548.00 ng、獐牙菜苦苷进样量在64.50~1 032.00 n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分别为Y=495 534 7X-213 11(r=0.999 4);Y=1 596 561X-24 132(r=0.999 9)。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方法快速简单,方法可靠,可作为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321-325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中药农业

欧李扦插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摘要:目的:制定欧李扦插苗质量分级标准,为郁李仁(欧李)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年生欧李扦插苗30份,每份15株,总共450株,测定株高、地径、分枝数、主根长、主根直径、侧根数,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分级的主要指标,并制定扦插苗分级标准。结果:株高、地径和分枝数是欧李扦插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结论:制定欧李扦插苗的3个等级,一级苗:株高≥52 cm,地径≥5.0 mm,分枝数≥2.9;二级苗:52 cm〉株高≥15 cm,5.0 mm〉地径≥3.3 mm,2.9〉分枝数≥1.5;三级苗:株高〈15 cm,地径〈3.3 mm,分枝数〈1.5。
326-328

贡菊不定芽离体诱导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

摘要:目的:优化贡菊不定芽诱导与增值的培养条件,为建立和完善贡菊离体快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贡菊无菌组培苗带芽茎段为试材,通过单因素、组合、正交试验等方法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增值的影响,并对基本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出适用于不定芽诱导的细胞分裂素为6-BA,本实验条件下不定芽诱导最佳配方为:MS+6-BA2.0 mg·L-1+NAA0.1 mg·L-1或6-BA2.0-1mg·L-1+IBA0.1 mg·L-1;不定芽增值最佳配方为:MS+6-BA2.0 mg·L-1+NAA0.02 mg·L-1+IBA0.1 mg·L-1;基本培养基优化结果为:大量元素MS标准浓度+铁盐1.5倍MS标准浓度+蔗糖20 g·L-1+椰子汁30 m L·L-1。结论:6-BA对不定芽诱导有显著影响,IBA、NAA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基本培养基的改良优化可增强不定芽生长发育。
329-334

组织培养条件下甘草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的优化

摘要:目的:甘草种子硬实,表面蜡质包被是影响组织培养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甘草种子进行处理,得到组织培养条件下提高甘草种子萌发率和消毒效果的方法。方法:将甘草种子用98%硫酸处理、灭菌热水处理、各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在MS培养基上培养,考察种子萌发及消毒效果。结果:组织培养条件下,常温水浸泡24 h的甘草种子吸胀率为36.67%,发芽率为10%,经过浓硫酸浸泡80 min、60℃热水浸泡24 h(自然冷却至室温)和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的甘草种子吸胀率分别达到100%、42.16%和46.7%;发芽率分别为77.79%、36.67%和24.44%。浓硫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甘草种子消毒效果较好。结论 98%硫酸浸泡80 min或者60℃热水浸泡24 h(自然冷却)后再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均能使甘草种子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和较高的萌发率。
33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