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Modern Education Equipment

  • 11-4994/T 国内刊号
  • 1672-1438 国际刊号
  • 0.7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教育装备论丛、实验室安全专栏、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实验教学与技术装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名师工作室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特稿
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1-3

摘要: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其能力培养问题,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以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为抓手,针对项目“组建团队→明确选题→实施研究→孕育成果”的过程,探索指导学生科研与创新的实践方法,形成“兴趣驱动—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协同创新—能力获得”的实践教育模式,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设备配置与资产管理
以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设备自制4-5

摘要:针对我校当前农业工程类本科生实验室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自制以提升农业工程类本科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设备,在满足学院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分析了具体实施路径和应用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教育信息化建设
基于移动学习的视听课堂APP设计6-9

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从高校实际需求出发,基于移动学习理论,通过对视听课堂APP的需求分析和设计策略的详细阐述,设计出了包括登录模块、查询模块、直播视频模块、点播视频模块、用户空间模块、交互模块共六大功能模块于一体的移动辅助学习系统.该系统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为用户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方便,让广大师生的学习更为高效.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博物馆教育游戏的开发——以大同市博物馆恐龙馆为例10-12

摘要:非正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博物馆不止陈列展品,在博物馆交互式智能设备的协助下,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非正式学习环境。针对目前大同市博物馆恐龙馆现状,设计开发了教育游戏,将恐龙科普知识由浅入深地通过关卡融入游戏,使游览者在休闲娱乐的情景下拓展对恐龙的认知,提升了博物馆的非正式教育功能,并为此类场馆的非正式学习构建提供了参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高校课程建设
地学背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6-17

摘要:响应学校创办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号召,结合我校地学背景,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对环境工程专业矿山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与防治两门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实践,目标是努力培养具有矿业知识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现代医学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实训培养18-20

摘要:医学信号处理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学中的-门重要基础课程,但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紧跟其现论发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突出医学信号处理实践性强的特色,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开展了现代医学信号处理的精品课程建设,并为增强研究生的实践与创新培养专门设立了医学信号处理的实训平台.近年来,该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了现代医学信号处理的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体会;探讨和总结了以实训平台为依托进行的创新型教学.

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21-22

摘要:针对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我校农业微生物学课程讲授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优势。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模式建立方法和细节进行摸索,以期在该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新工业体系下的机器人课程改革探索26-27

摘要:针对现今工业发展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需求,阐述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建设方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在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新工业体系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基于PRO/E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28-30

摘要:为了适应应用技术类型院校的教学要求,进行了PRO/E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与研究。通过对课程性质、作用及培养目标的分析,提出了案例示范教学和任务化实时练习的课程模式,以实物模型、虚拟模型为项目对象进行项目式教学的改革方案。根据阶段性和总结性测试评价结果,本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高校实践教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31-34

摘要:现代社会急需的是具有专业技术强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就是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从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5个关键因子出发,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相关成果及学位点评估要素,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判法给出各项指标的相关判断矩阵,通过yaahp软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已知矩阵对应输入,求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影响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基于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视角下研究生培养质量分析,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完善和建立更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新思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35-36

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分析了电气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当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坚持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演示、开展课题研究和科技竞赛等几方面出发,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控制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使电气自动化类课程在工程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实验项目的设计37-39

摘要:在学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进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根据学校的专业定位和实验条件,设计应变式电阻电子秤、电容式和电涡流式传感器测位移、光电式传感器测量与控制转速、热电式传感器综合测量温度实验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40-43

摘要:基于前期对“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的研究探讨,进一步探索了相关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以西交利物浦大学城乡规划学科为例,阐述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开展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设计、教学与实践活动、教学评估等关键环节上进行量体裁衣、循序渐进。希望能够借此以点盖面,与高教工作者共同研讨此类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内涵建设水平的提升。

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多讲和少讲44-45

摘要:从介绍国内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传统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上教师进行多讲教学的原因,指出了多讲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讨论并阐明减少课堂讲授量的优势,倡导教师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尽可能少讲,以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同时,指出了少讲的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法。

基于NI ElVIS的数字时钟基础电路设计50-52

摘要:设计了基于NI ELVIS平台的数字时钟基础电路,利用ELVIS自带虚拟仪器、平台工作站及原型实验板,实现仿真电路与原型电路的分析、设计、调试,虚实结合,为进一步探索以虚拟仪器为核心的教学电路设计提供借鉴。ELVIS的引入,不但解决了理论课堂教员实际电路演示难题,提升了授课效果,还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使学员的活学活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等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PBL教学模式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53-55

摘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围绕PBL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条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在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的基础上提高了其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了其创新精神、增强了大一新生的实验积极性,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融入绿色制造理论和方法的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探索56-58

摘要:绿色制造涉及新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等一系列新理念。分析了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开设绿色制造课程的必要性,阐述了绿色制造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探讨了机械工程专业融入绿色制造理论和方法的原则、教学实践体系构成,总结了融入绿色制造理论和方法的教学体系。提出的观点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融入绿色制造理论和方法、改变现有课程结构、培养具有绿色理念的机械工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属学原理课程实验改革和实践62-64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和“3+1”教学模式,结合金属学原理课程特点,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目的,将课内实验单列为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课时设为4周,教学内容设计以“热”为主、“力”为辅,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由导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工程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构成,分段教学时间与理论教学相一致.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素质,提高了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