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 11-2746/G2 国内刊号
  • 1001-8867 国际刊号
  • 6.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图书馆学报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图书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稿: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专题:中国特色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新论(下)4-13

摘要:活字印刷在古代中国没有像古代朝鲜和中世纪末期欧洲那样成为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环境相关。活字技术适合一次性印刷大批量书籍,不如雕版技术适合长线印刷。中国地域广袤,除中央机构刻印书籍外,地方印书业也比较发达,官府、书院、私人等都刻印或覆刻书籍,一次性印量有限,多采用雕版技术长线印刷。古代朝鲜在学习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之后,与其社会特点与需要相结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古代朝鲜中央设立书籍院,铸造活字,统一负责图书印刷并发放至地方,活字技术正好适合大批量图书的印刷。与同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环境不同的是,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腾堡发明铅合金活字时,正值欧洲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的前夜,活字印刷适应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对文献印刷和传播的需要,社会结构、工商业环境、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出版企业化等因素,推动了活字印刷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活字印刷术虽然在中国古代并未成为图书出版的主流,但它仍在传播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雕版印刷术一道,构成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14-24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尤其是图书馆事业持续高速发展,然而,图书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滞后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课程体系未能适应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认同感不足。针对上述问题,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教学团队秉持“文化遗产是根源、文化设施是根基、文化人才是根本”的“三根”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建设、多维度的教学支撑机制”的“三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早科研、早实践、早服务”的“三早”人才培养方式,创建面向国家文化需求,融合“教学、实践、科研、服务”的“四位一体”图书馆学教育模式,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向。

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新需求与新突破25-37

摘要:图书馆发展正在进入以智慧图书馆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图书馆时期,原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早已无法涵盖图书馆的全部业务,出现近十年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也不能满足图书馆的所有新需求,而以FOLIO为代表的“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是一种全新的模块化应用环境,开放的微服务架构,支持各类基于应用程序接口(API)的应用接入,遵循社区驱动的敏捷开发模式。FOLIO由多家平台提供商、系统开发商、软件服务商、技术服务公司和图书馆等共同组成,不仅能支撑当前复合型图书馆在全媒体管理、全流程管理和全网域发现的基本需求,而且能灵活地支持未来图书馆的各种已知和未知的业务,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融合知识组织与认知计算的新一代开放知识服务架构探析38-48

摘要:信息过载现象导致发现并获取有用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急切需要精准的知识发现和问题解答服务,通过对当前实现精准知识发现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采用基于传统知识组织构建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面向湿地领域进行语义知识组织体系的构建和精准发现实验。实验分析证明,传统知识组织方法无法单独支持特定主题的精准知识发现,尽管基于词向量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知识组织系统的局限,但会受到计算语料规模和质量的限制。因此,本研究最终提出融合知识组织与认知计算的基本思路和体系框架,分析了融合方案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这对于构建新一代开放知识服务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献编目:从数字化到数据化49-61

摘要:近十年来,文献编目领域从理论模型、标准规范到实践应用,均发生了自机读目录问世以来的最大变化。这个变化与关联数据技术的应用直接相关,可以概括为从数字化到数据化,也就是书目数据由机器可读走向机器可操作,进而融入互联网全球数据库。在此过程中,编目界经历了观念上的重要变更(从记录到数据),厘清了混淆的概念(实体及其名称与描述),重新对书目数据建模,并展开了一系列实践。其中,作为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基础设施在数据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用户研究:游戏元素偏好、态度及使用意愿62-78

摘要:本研究针对Z一代用户对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GIRS)中游戏元素的偏好、态度及使用意愿开展研究,探讨嵌入游戏元素的信息检索系统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激发用户积极、有效、持续地使用,以获取有用信息的目的。研究采用原型法设计GIRS纸面原型系统、实验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发现Z一代用户群体最感兴趣的游戏元素包括好友、商店、积分/成就、排行榜/奖章、内容解锁;对用户检索最有帮助的游戏元素包括积分、好友、奖章、内容解锁、等级;吸引用户持续使用GIRS的游戏元素包括好友、成就、排行榜、奖章/等级/积分、交易。研究表明,在支持和帮助用户进行检索、激发用户使用兴趣以及吸引用户长期使用方面,用户对GIRS持积极态度。

跨地域科研协作模式分析79-95

摘要:在系统调研跨地域科研协作现状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跨地域科研协作模式分析框架,以信息搜寻与信息检索融合(IS&R)等为测试主题,构建跨地域科研协作网络;计算无向加权科研协作网络节点中心性,发现各主题研究热点国家、城市和机构;模拟有向加权科研协作网络连接强度,描绘科研协作关系中知识流动方向;识别科研协作过程中节点角色,发掘城市科研协作主流模式;通过QAP分析,测度地理距离对节点间科研协作强度的影响,剖析节点科研实力与节点间科研协作强度的相关关系;借助演化分析,厘清科研协作网络发展历程及节点角色迁移情况。结果显示,上述主题在跨地域科研协作过程中既存在共性的节点分布、网络连接和扩展模式,又表现出一定的学科差异。

基于引文内容的中文图书被引行为研究96-109

摘要:从引文内容角度对图书被引行为进行分析,可改善传统依靠被引频次、专家评论等数据进行图书评价的片面性,进一步提高图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从亚马逊中文网站上选取计算机、法律、医学、文学和体育五个学科领域的中文图书,通过人工采集方式获取图书在施引文献中的引文内容,由此构建包含2288条引文内容的数据集;然后从引用位置、引用强度、引用长度以及引用情感等方面,分析中文图书被引行为,并比较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学科领域对中文图书的引用位置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学科差异;引用强度主要在1—3次,文学领域的平均引用强度最高;引用句长度一般在20—160字之间;施引作者对图书的引用情感中,超过80%表现为中性,而含有感情色彩的引用中,正面引用明显多于负面引用。

科研人员数据复用行为研究:系统综述与元综合110-130

摘要:学界已就科学数据复用的价值达成共识,不过实践却不尽如人意。文章采用系统综述和元综合方法对科研人员数据复用行为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使用EBL和CIS对纳入文献进行批判性评估和解释综合。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的可复用数据源、数据评估判据以及复用行为影响因素存在情境敏感性和领域独立性;可复用的数据源主要有学科知识库、数据文档等正式渠道以及人际关系和联系作者等非正式渠道;判据主要源于数据的获取平台、自身、产生情境、生产以及复用者等;科研人员数据复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机构/技术以及学科/社会等。后继研究可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数据复用行为分别进行建模,采用整体和多维的理论视角对数据复用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

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征文通知-I0001

摘要:一、论坛由来与宗旨为促进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层面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联合支持下,全国3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相关院系的青年学者于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起图情档39青年学者沙龙。为延续青年学者沙龙营造的自由轻松的学术研讨氛围、鼓励更高合作程度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二级学科的深度融合,青年学者沙龙发起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