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 11-2746/G2 国内刊号
  • 1001-8867 国际刊号
  • 6.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图书馆学报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图书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稿: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专题:中国特色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八大问题20-33

摘要:为明确新时代、新技术、新需求对当下中国图书馆事业提出的新任务,认清发展大方向,本研究提出影响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的八大问题:如何对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完善图书馆法律体系,如何应对新技术的应用,如何加强图书馆服务能力,如何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如何推动跨系统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何发挥多元力量办好图书馆,如何加强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发现.我们应依法促进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新技术推动图书馆核心价值和功能的实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及共建共享水平,密切图书馆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坚守图书馆学核心内容,并及时将核心原则拓展列相关的、新兴的信息领域,通过专业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培养图书馆和相关部门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稳步推进图书馆事业。

1998-2017年《中国图书馆学报》论文的计量研究与品质分析34-46

摘要:以CNKI数据库的量化数据和《(中国图书馆学报)创刊六十周年文选》的质性选编为基础,定义出《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2017)所有论文、《文选》论文和双高论文,采用引用量C、下载量U和引用下载比K三个计量指标,对所有论文和《文选》论文进行计量研究,并对《文选》论文和双高论文进行品质分析。研究发现:C、U和K均服从幂律分布.且论文年均引用下载比逐年递减;分段时间内论文引用和下载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由于学术品质不能完全用量化指标代替,建议以提升学术品质作为最终目标,而计量研究的目的则是促进学术品质提升。

信息网络关键节点对之删除判定47-58

摘要:节点对,指网络中一条联系及其两端节点的组合。作为信息网络中底层的联系组件,节点对表征最基础的信道,但却难以被直接测度。本文尝试引入删除法,构建节点对的间接测度,并给出分别测量网络整体节点数量(信息存量)和联系权重(信息流量)损失的LN和LS指数,用于挖掘无向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对。h指数研究科研合作网络的实例显示,删除法挖掘出了该网络中具有组织作用、具有桥梁作用或具有相似结构对等性的各类关键节点对。基于删除法的信息网络间接测度方法,有望促成信息网络联系组件测度研究的新视域。

基于信息使用环境理论的引用行为研究:参考文献分析的视角59-75

摘要:目前,学术界多开展引用动机和引文功能的相关研究,但对于引用偏好等引用行为却关注较少。基于Taylor的信息使用环境理论,本研究采用参考文献分析方法,全面揭示了施引者引用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将信息使用环境理论中的前三类要素分别通过学者特征、组织环境及论题进行定义,采用参考文献分析法提取第四类要素;随机抽取论文样本,针对上述四类特征进行编码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影响施引者引用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学者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学术年龄、职业角色、职称、所属机构的类型和层次以及所从事的研究主题和类型,都能对质量、语种、数量、信息资源类型、论文新旧的引用偏好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信息使用环境理论和参考文献分析法在引用行为研究中具有适用性。

欧盟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及其启示76-86

摘要:欧盟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起源于隐私影响评估制度,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的实施主体是数据控制者,规制对象是具有高风险的数据处理行为,具体流程包括审查、咨询、评估、报告和保障及复审五个阶段。欧盟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对数据保护有风险防控作用,企业可因此更被消费者信赖。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有指导性规范与行业自律结合、强制性义务两种模式。欧盟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制度对于我国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配套法规的制定和落地,尤其是在安全风险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性质、流程设计与机构设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数字人文视角:基于符号分析法的宋代政治网络可视化研究87-103

摘要:数字人文的兴起引发了社会人文历史领域的广泛关注,海量的数据资源与新兴的数据分析技术为更高效和宏观地解决人文研究中长期存疑和讨论的主题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范式。尽管有关数字人文的合理性仍存在诸多争议,但是数据驱动下的跨领域人文计算在人文主义重构活动深度与广度上所展现出的高效性已经被大量项目与实践所证明。本文以宋代政治为例,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借助符号分析方法对哈佛大学“中国历代人物资料库”进行实证探索与可视化分析,结合已有的史学问题和相关观点,从宋代政治整体网络分布特征、核心人物的地位与结构拓扑以及不同时期宋代政治网络的时序政治关系演化模式三个层次,进行逐一分析与讨论,为研究宋代党争政治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同时也展现了数字人文技术在人文历史领域研究中的可行性与巨大潜能。

“图书馆学”一词的引进与我国图书馆学体系的初步形成104-113

摘要:据目前所见文献,“图书馆学”一词最早引入我国是谢荫昌于1910年10月发表的连载译文《图书馆教育》,三个月后,《图书馆教育》一书正式出版。随着清末民初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学研究均取得进展。1920年代,文华图书科的创办、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等,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学科的确立。我国图书馆学人在吸纳国外图书馆学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补充发展,1934年以刘国钧为核心创建的最具代表意义的图书馆要素说,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体系的初步形成。此外,关于“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吗?”的疑问,以李景新、李惠君等为代表的图书馆学人从图书馆学的科学性、为什么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有什么用处等方面予以解答。

19世纪美国主日学校图书馆研究114-129

摘要:美国主日学校图书馆是十九世纪基督教传教活动的一种辅助设施,以向儿童进行宗教和伦理教化为主要目的。作为公共图书馆兴起以前重要的图书馆形态.其定位、功能与作用值得系统深入的研究。主日学校图书馆的创设始于19世纪初期.1850年左右成为美国提供宗教文献和儿童读物的主要渠道.其广泛建立和发展一直持续到1880年,之后日渐式微。主日学校图书馆藏书重点由宗教文献向通俗童书过渡;分类编目处于草创阶段,较为粗略;读者服务规章严格,以闭架借阅为主;率先向儿童免费开放,是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基石;培养儿童阅读习惯,促进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突破阶级、种族和性别壁垒,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民主、平等与包容等服务理念的形成;遍布美国各地,奠定了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