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

《中国图书馆学报》创刊于1957年,CN刊号:11-2746/G2,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新闻类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题:图书馆转型、专题:学科发展研究、专题:FOLIO。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 国际刊号:1001-8867
  • 国内刊号:11-2746/G2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08
  • 创刊时间:1957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6.77
  • 综合影响因子:5.39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起源新论

摘要:雕版印刷术的起源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在印刷技术发明与应用的背后,有其更为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原因。中国雕刻起源较早,殷周时铜笵上之反镌文字、秦汉之石刻碑碣、汉魏之石经,与印刷雕版之形制相近;捶拓技术、玺印技术与印刷术的原理相同,可视为印刷术的源头之一。至迟在西汉前期,较为成熟的凸版印刷技术已经应用于纺织品印染,其原理与雕版印刷术相同,其精美程度也不亚于宋元以后的雕版印刷品。但在此后很长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并未用于图书复制,这与隋唐以前的文化、教育、宗教发展进程有关,即文献大规模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尚未形成,雕版印刷技术的应用尚未有足够的需求驱动,也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直接催生雕版印刷术用于图书复制的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类图书的大规模社会化需求;二是科举制产生后对教育的推动以及科举考试带来的文献批量复制的需求;三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常用之物如日历、字书等需求增加。因此,雕版印刷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其说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不如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从已知雕版印刷的实物及相关文献来分析,我国用雕版印刷术印制图书,至迟在唐初已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开始可能是用捺印的方式来印制,后来随着印制内容的复杂化,逐渐过渡到刷印的方式。参考文献34。
4-17

网络环境下国内学者引证行为变化与学科间差异——基于历时角度的分析

摘要:引证是学者最基本的学术行为之一,新时期引证行为的变化与趋势引起了图书情报学者及各学科的关注。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历时分析角度,基于学科层面,分析和比较我国学者引证行为的变化特征。选择"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四个学科(哲学、图书情报、物理和机械工程)1994—2013年内896 645篇论文的引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总体上不同时段、不同学科间的引证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各年被引量曲线呈拱形,被引的累积效应不明显;2发表在不同年份的论文,特定年段后(时间窗),论文平均被引量呈现一致变化(在早期快速增加,近年来细微下降),未被引论文比例在早期下降明显,近年来趋于稳定或细微增长;3发表在特定年份的论文,其平均被引峰值,机械工程和哲学分别为7年和9年,物理学和图书情报学都为3年。图书情报学中各年论文被引峰值时间较为稳定;另外三个学科则在早期快速增加,近期趋于稳定;近年来,四个学科显现相对一致的被引特征,国内学者引证行为向相对稳定状态发展。图9。参考文献32。
18-31

面向信息检索的术语服务构建与应用研究

摘要:在信息检索中,叙词表作为一种辅助有效检索的工具变得日益重要。术语注册与术语服务是在网络环境下对叙词表进行维护和应用的一种理想方式,能够极大促进叙词表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面向信息检索的术语服务构建与应用。首先,以《汉语主题词表》为来源词表,采用语义网技术和REST架构构建术语服务。其次,以"获取同义词"服务为例,对术语服务在图书馆OPAC系统和百度搜索引擎中的有用性进行测评,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服务使OPAC系统的F值提高13%,使百度搜索引擎的P@5查准率提高16%。最后,设计了四种术语服务在信息检索系统中的应用方式,即复选扩检式、单选替换式、混合式和自动扩检式,并采用用户测评法对这四种应用方式进行可用性测评,结果表明,复选扩检式是可用性最佳的术语服务应用方式。图13。表9。参考文献34。
32-51

学术机构引证中的中介关系

摘要:本文研究学术机构引证网络中的中介关系,识别和分析以中间人作为纽带的中介路径以及中介模式。选取信息计量领域机构数据,依据P(Top 10%)指数将学术机构划分为"强""中""弱"三个学术实力等级,结合中间人中介关系分析,得出三条主要知识交流路径,按照显著程度,依次为"中→弱""弱→弱"和"强→弱"。中介模式方面,"强"等级中间人机构发挥主导中介作用。显著路径末端的机构与对应的始端机构具有潜在的知识交流需求,双方可在重合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上推进交流合作。图6。表8。参考文献26。
52-65

国家叙词库的体系结构与数据模型

摘要:国家叙词库是我国叙词表资源集成与服务系统,体系结构包括三层:数据获取与转换层、存储与语义集成层、服务与应用层。数据获取与转换层实现叙词表数据的采集、规范描述和格式转换;语义集成采用中心词表集成模式,顶层为分类表和本体,中间为概念层,底层为基础词库;服务方面,采用渐进服务思路,提供不同颗粒度和不同语义层次的数据服务。叙词表宏观结构方面,将叙词表及其各组成部分作为独立概念体系,通过描述概念体系间的关联,表达叙词表宏观结构;微观结构方面,将概念和词汇分别作为描述对象,词汇作为概念标签,在概念层面描述语义属性,在词汇层面描述非语义属性。基于DC元数据框架设计叙词表元数据方案,基于SKOS+XL设计概念和词汇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图3。表3。参考文献19。
81-96

iAuthor面向机构科研评价的应用实现

摘要:科研评价作为机构科研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机构科研活动的影响进行衡量。综览现有机构科研评价活动、评价方法及其指标,可以发现机构科研评价需要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新型科研成果成为重要的评价对象,评价对象的唯一标识促进评价数据的准确集成,评价数据应保证可持续获取并与组织相关联。而基于ORCID在唯一标识、关联数据源、支持多类型科研产出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新学术交流环境下基于ORCID的iAuthor在机构科研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依据制定的科研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从文献计量、网络计量、替代计量、基金项目等维度构建基于iAuthor的机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科研评价提供新思路。iAuthor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建设可持续性的科研评价框架,扩展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形式,加强机构管理员的职责。图1。表1。参考文献32。
97-108

数据素养研究:源起、现状与展望

摘要:数据素养是科研人员和图书馆员的核心素养之一,是透视数据管理服务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和归纳分析,将数据素养目前的研究内容分为数据素养内涵、数据素养需求、数据利用行为和数据素养教育四个方面。在研究视角上,可分为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研究路径和基于信息素养的用户行为研究路径;研究内容上,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互促进;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针对现有研究内容及不足,本文建立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框架,提出未来研究的五个方向:用户数据需求与利用行为,数据素养概念模型,数据素养影响因素,数据素养教育,数据素养评价,以期为数据素养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推动数据管理服务深入发展。图2。表5。参考文献77。
1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