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战略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前景1-14

摘要: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具备良好的天然气藏形成条件,是该盆地天然气风险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该领域几十年久攻不克,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认识不清。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重力、磁法等资料,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央古隆起带(北部)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提出了4点新认识:(1)中央古隆起带为一个在冲断褶皱基底上形成的具有潜山性质的隆起带;(2)中央古隆起带(北部)东侧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气强度大,侧向供气能力强;(3)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发育花岗岩、变质岩、砾岩及砂岩4种储层类型;(4)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发育3种类型圈闭、2套输导体系和3种类型气藏。进而明确了基岩潜山气藏、冲沟岩性气藏的勘探方向,评价优选了Ⅰ类勘探区10个、Ⅱ类勘探区6个,为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深层天然气风险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管理
超低渗浅层油藏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突破15-20

摘要:针对延长东部油区低渗—超低渗储层埋深浅,地层压力低,常规井开发井多、低产、低效问题日益突出的难题,以及水平井开发受低温、低压、埋深因素干扰,建井难度高的问题,开展了浅层—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完井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水平井钻井压裂一体化理念,针对压裂后易形成水平缝的低压浅层油藏,采用“弓形”水平井设计方法,配合浅层缝网压裂技术,比常规水平井的水平段提高至少30%的动用水平,实现了低垂向应力储层的高效动用;采取井眼轨道与井身剖面协同优化设计,采用低成本钻井加压技术,配合下套管优化技术,提高钻柱轴向压力及传输效率,实现了多口高难度水平井的成功建井。为提高延长东部浅层超低渗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案例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二次勘探实践21-32

摘要:通过深入分析饶阳凹陷剩余资源和勘探程度,指出饶阳凹陷还存在持续勘探的潜力,明确洼槽区、斜坡带及隐蔽型潜山为下步重点勘探领域和方向,同时梳理出深化勘探面临的地震资料碎散、构造关系与有效储层展布不清、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明等关键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寻找更多的优质规模储量,进一步提高资源转化率,提出基于“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的饶阳凹陷二次勘探思路与方法,即构建全凹陷整体三维地震数据平台,重建凹陷构造、沉积、储层地质模型,量化表征油气资源空间分布,构建多领域成藏模式,优选重点领域与目标整体实施、精细勘探。自2005年以来,饶阳凹陷应用二次勘探思路与方法,相继取得油气重要发现,形成了2×108t级规模效益储量区。通过对饶阳凹陷二次勘探实践的剖析,系统阐述了其二次勘探方法、技术和经验,以期对其他类似地区或领域的油气勘探工作有所借鉴和启迪。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石油地质
济阳坳陷深部煤层吸附效应及含气性特征33-42

摘要:深部煤层气是中国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模拟深部条件下的煤层等温吸附实验为研究方法,分析煤层气在温度、压力控制条件下的吸附效应,指出了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含气性临界深度,通过回归分析预测了济阳坳陷深部煤层的吸附量,揭示出深部环境(〉2000m)温度、压力和煤级共同控制的煤层含气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深部煤层的含气性临界深度在800m至1200m之间,该深度以深,温度、压力的协变效应使得吸附量随埋深增加而减小;基于朗格缪尔模型的深部煤层吸附量预测结果显示,埋深4000m条件下高煤级煤仍具有较高吸附量,预测吸附量为12.29cm^3/g,而低煤级煤仅为1.83cm^3/g;在深部高温热效应下煤级随埋深增加而升高,深部煤层吸附气量在温度、压力和煤级“三重效应”控制下于3000~3500m出现转折,该深度以下,吸附量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加。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关系43-53

摘要: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319个实际测试的长6油层组地层水分析资料,研究了地层水类型、化学成分、离子比例系数、矿化度特征及其平面分布规律,揭示了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保存的关系。长6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在中生界中整体偏高,为以Cl-和K++Na+为主的CaCl2Ⅴ型和Ⅳ型地层水,地层水钠氯系数平均值分布在0.49~0.53,脱硫酸系数平均值分布在5.8~7.2,变质系数平均值分布在40~51,地层总体封闭环境很好。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现今地层水总体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但在纵向和平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长6油层组顶部的长61段中,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地层水矿化度和变质系数总体较中部区域高、地层水钠氯系数和脱硫酸系数较中部区域低,总体反映了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流体动力环境的封闭性要好于中部区域。这与在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已发现的油藏比中部区域多有很好的吻合性,地层水所反映的现今流体动力环境条件较好地代表了油藏的富集保存程度,现今流体动力环境更弱的区域更有利于油藏的保存。

柴北缘侏罗纪凹陷结构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54-63

摘要: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分布厚度及平面特征的认识一直存在局限性,通过柴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分析,建立了侏罗纪断陷+坳陷的新的构造解释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发现了红三旱、尖顶山、长尾梁等新的侏罗纪凹陷。根据剖面形态及构造特征,将受到强烈改造的侏罗纪凹陷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软弱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能干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基底断裂主导的强变形凹陷、挤压挠曲的弱变形凹陷及垂直隆升的弱变形凹陷。断陷期地层主要受控于柴北缘基底深大断裂,坳陷期地层则全区分布,两者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通过应力场与现今基底主干断裂走向关系分析,祁连山的阻隔及阿尔金山的左行走滑作用控制了现今侏罗纪凹陷的形态特征。早侏罗世断陷所在的地区,烃源岩条件更为优越;并联式的断陷结构有利于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远距离运移,易形成源外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影响因素64-71

摘要:致密油采用准自然能量开发方式下,对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实验,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层主要表现为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性属弱到中等强度。利用铸体薄片、恒压和恒速压汞、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成像等测试手段,对长7段不同应力敏感性类型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塑性组分含量、填隙物类型及其含量、孔喉尺度是长7段致密油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同的主要控制因素。基于长7段致密油开发先导试验区生产实践和储层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在长7段致密油水平井压裂裂缝改造区域,地层压力的快速下降致使应力敏感性对水平井的石油产量和递减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在长7段致密油开发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物源体系、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物性的储层制定不同的开发技术方案,以降低应力敏感性对致密油产能的影响程度。

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72-81

摘要: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地震资料新一轮处理和精细解释,结合岩—电响应特征,共识别出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4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7、SQ8、SQ9)。以三级层序内部相对稳定的水进面和岩性突变面为界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进一步划分出12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的地层单元。在对研究区物源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岩心相、测井相精细研究,共识别出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体系。并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了各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其中扇三角洲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靠近物源口附近;而扇三角洲前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中心部位。

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粗面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82-87

摘要:为了分析粗面岩储层形成机制以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基于岩心、薄片以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水下环境形成的粗面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研究区粗面岩发育炸裂缝、收缩缝、构造缝和溶蚀缝等4种裂缝;(2)炸裂缝、收缩缝、溶蚀缝充填程度较高,大部分是无效裂缝,构造缝是将粗面岩改造为储层的重要因素;(3)构造位置是控制裂缝发育程度最重要的因素,断裂集中发育区、逆断层上盘前锋带以及主干断裂附近是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区域;(4)粗面岩单层厚度与裂缝发育程度表现为正相关性,单层厚度越大,裂缝发育程度越高。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阜三段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88-95

摘要:近年来,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曲塘次凹阜三段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相继发现张家垛及曲1块等油藏,进一步展示出该套层系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海安凹陷阜三段典型油藏解剖及油气分布特征分析,认识到阜三段油气富集主要受良好的构造背景、源—储—盖配置及异常高压条件控制。进一步研究认为:烃源岩演化差异是造成次凹间阜三段油气发现贫富差异的根本原因;长期持续活动的油源断层对阜三段成藏起到重要作用;砂体展布及地质结构空间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在南部次凹斜坡形成断层—岩性、砂岩上倾尖灭等类型隐蔽圈闭。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安凹陷除曲塘次凹外,北部孙家洼次凹、丰北次凹及富安次凹近凹地区阜三段成藏条件配置较为有利,以寻找构造油藏为主;南部新街次凹和海北次凹砂地比较低,为岩性油藏勘探有利地区。

加蓬盆地盐下油气勘探潜力评价96-101

摘要:盐下油气勘探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加蓬盆地盐下综合地质研究,从裂谷期岩石圈动力学变形机制上与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进行类比,加蓬盆地属于宽裂谷盆地,裂谷发育规模较大,油气勘探潜力较大。重点对盆地已发现的典型油气藏进行解剖,认为加蓬盆地盐下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优越,裂谷期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富,烃源潜力大且供烃量充足;盐下发育上、下两套储盖组合,油气成藏主要以上组合的河流—三角洲相Gamba组、Dentale组砂岩储层为主,储集物性好;盐下湖相烃源岩是否发育和圈闭的落实是控制深水区盐下油气能否成藏的关键因素。综合研究认为加蓬盆地盐下具备发育大型油气田的潜力,是海外油气勘探的重点关注区。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工程技术
沿层相干断裂分析技术及其在白云凹陷南缘的应用102-110

摘要:沿层相干技术能够客观反映某一特定时期断裂的平面展布。利用高精度沿层相干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南缘三维研究区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加深了对白云凹陷构造特征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下渐新统恩平组顶面(T70)为区域不整合面,恩平组顶面以下以北东向断裂活动为主,在早渐新世停止活动;而恩平组顶面以上以北西向断裂活动为主,从始新世到中新世皆有活动。白云凹陷的断陷期结束于渐新世早期,之后长期表现为坳陷的特征。从研究区断裂与构造演化特征推断,下渐新统恩平组顶面(T70)为白云凹陷的断坳转换界面,对白云深水区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ICP技术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案111-118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NGH)矿产储量巨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是一种高效利用的清洁能源。为了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切实可行的开采方案,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当前室内研究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比较,并考虑到真实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层破坏问题,在CO2乳状液置换天然气水合物中CH4实验和页岩油ICP开采技术的启发下,最终制订出一套具有井工厂特点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案。研究得出:ICP技术核心工艺冷冻墙、加热井井网布置能有效克服热散失,并持续提供热量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分解。CO2乳状液置换技术能在高效产出CH4情况下形成CO2水合物,防止地层因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而产生的地层破坏。注采监测系统的部署能实时监控生产反应过程,可操作性强,控制精度高。

一种气井泡沫排水采气效果模糊定量评价方法119-124

摘要:排水采气是出水气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主体技术,泡沫排水采气是天然气开发降本增效的重点攻关方向,而现有泡沫排水采气效果却没有系统评价方法,并且无法对不同井况的气井泡沫排水采气效果进行对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气井泡沫排水采气效果模糊定量评价新方法。该方法确定了气井日产气变化率、日产水变化率、油套压差变化率、日注量成本变化率4个评价指标,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关系合成算子等计算得出评价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苏里格气田、重庆气矿共30口泡沫排水采气井,计算出了气井泡沫排水采气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数。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全面考虑了影响泡沫排水采气效果和效益的技术和经济因素,以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隶属度关系和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可对不同井况气井的泡沫排水采气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对比,辅助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前气井的选择,指导进行气田泡排剂的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