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11-5215/TE 国内刊号
  • 1672-7703 国际刊号
  • 3.7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石油勘探是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勘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勘探战略、勘探管理、勘探案例、石油地质、工程技术

中国石油勘探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战略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超深超高温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实践与启示1-12

摘要:河西务潜山带是冀中坳陷北部廊固凹陷主要油气聚集带,勘探早期仅在区带南部发现了别古庄、刘其营和刘其营西3个小型奥陶系潜山油藏,之后持续勘探始终未取得新突破。对制约该区奥陶系非均质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的构造、沉积储层特征,以及储层改造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针对性深化研究。通过实施整体连片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精细构造解释,理清了区带构造格局,发现落实了由3个局部高点组成的杨税务潜山构造;开展奥陶系沉积相和储集体发育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云坪和含云灰坪为有利沉积储集相带,岩石类型、裂缝发育程度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发育,云岩类是有利储集岩;通过油气供给条件、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储盖组合分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构建了河西务潜山带奥陶系碳酸盐岩非均质储层的块状-层状复合型潜山成藏新模式。以研究新认识为指导,在杨税务潜山西部高点部署钻探风险探井——安探1X井,在奥陶系获日产气40.89×10^4m^3、日产油71.16m^3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冀中坳陷北部超深超高温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展示了该领域广阔的勘探前景。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管理
断陷湖盆斜坡区油气富集理论与勘探实践——以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13-24

摘要:斜坡区是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主要构造单元,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规模增储区带。在斜坡区多年综合研究和勘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坡区(大型缓坡带)具有高、中、低分异性的新认识,即高、中、低斜坡在沉降速率、沉积相序、储层物性、生烃演化、地层压力、流体性质、油气藏类型等七方面的地质差异性,形成了断陷湖盆斜坡区优势相油气富集理论,其理论内涵为: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以此理论为指导,开展斜坡区精细勘探与钻探部署,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重要勘探成果,近5年来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3×10^8t,发现了4个千万吨级效益建产区块和3个亿吨级规模增储区,证实了斜坡区优势相油气富集理论在规模效益增储及高效建产区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勘探案例
白云凹陷恩平组“源-汇”体系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影响25-34

摘要: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生烃层系,对其沉积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的认识是指导白云凹陷油气勘探的基础。基于钻井、岩心、地震、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恩平组不同沉积时期的“源-汇”体系发生明显转变,恩平组沉积早-中期以凹陷周缘隆起区的中生界火成岩为主要物源区;恩平组沉积晚期,凹陷北部主物源通道逐渐开启,古珠江携带的华南褶皱带物源进入白云凹陷。受其影响,恩平组沉积早-中期白云凹陷发育古沟槽控制下的近物源的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滩坝沉积,恩平组沉积晚期,则发育持续进积的大型煤系三角洲。“源-汇”体系的转变既控制了恩平组近岸煤系、远岸陆源海相、封闭海湾海相烃源岩的平面有序分布,以及早-中期煤系烃源岩分散分布、晚期广泛发育的纵向差异性;也导致了恩平组沉积早-中期发育近源扇三角洲、辫状水道复合体、滩坝成因为主的岩性—地层目标,晚期发育三角洲前缘前积复合砂体为主的岩性-地层目标。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石油地质
三角洲河口区沉积微相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35-43

摘要: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三角洲河口区沉积微相的类型、演化规律以及成因机理存在不同认识。依据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机制,取得如下认识:①研究区沉积微相的主要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②在重点小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樊学地区河坝共存的沉积模式,长4+5油层组沉积早期发育薄层毯状河口坝+窄带状分流河道,长4+5油层组沉积晚期发育厚层土豆状河口坝+宽带状分流河道;③基于密集井网资料,对河口坝砂体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半定量统计;④分析了控制河口区沉积微相演化的主要因素,认为受控于沉积基准面的不断下降,分流河道的分叉、聚合、侧向迁移等自旋回作用更为强烈,限制了河口坝的侧向生长,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⑤河口坝砂体是三角洲前缘的优势储层,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评价44-49

摘要: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成功将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应用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简称沙一段)致密砂岩油气藏,有力推动了致密砂岩油气的勘探开发。以目前勘探开发效益最好的公山庙沙一段油气藏为解剖对象,按照致密油气的研究思路,基于源储的配置关系将沙一段油气藏划分为两大勘探开发领域:第一类为底部席状砂致密油气;第二类为中下部河道砂常规远源油气。综合分析认为,沙一段底部席状砂成藏条件较河道砂好,受沉积微相控制,虽然厚度小,但分布广泛,物性相对较好,源储配置关系优越,油气充注程度高,含油气面积大,具备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进行规模效益开发的条件。

西湖凹陷平湖组物源分析50-57

摘要:西湖凹陷平湖组是否存在东侧物源存在争议,东侧物源的确定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物的重矿物ZTR指数、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砂岩百分含量以及地震相、同沉积构造特征等,发现平湖组沉积物的陆源重矿物ZTR指数及砂岩成分成熟度呈“凹陷两侧低、中间高”的特征,自生重矿物菱铁矿及砂岩百分含量则呈“凹陷两侧高、中间低”分布;由地震反射特征可知,平湖组存在明显的盆地边缘杂乱反射及指示东侧物源存在的前积反射构型;而且平湖组中晚期生长背斜的存在,从构造应力方面进一步印证了平湖组沉积时期东部隆褶带的存在。综合以上研究,认为东部隆褶带在平湖组沉积期就已经隆起并作为西湖凹陷的东侧物源,西湖凹陷中东部深层平湖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春光区块沙湾组沉积相类型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58-66

摘要:春光区块主力生油层沙湾组的沉积相类型一直备受关注,很多学者也都做过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但成果与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等相标志,认为春光区块沙湾组为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根据已钻井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地震属性值特征进行沉积微相分析,识别并划分出了辫状河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统计分析沙湾组主要出油点岩性圈闭发育特征,发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一侧向相变封堵沉积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对研究区进行有利勘探目标优选,认为沙湾组S2砂组在研究区中西部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Ⅰ类目标相带。

南加蓬次盆深水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探讨67-73

摘要:南加蓬次盆深水区L气田天然气具有异常重的碳同位素组成,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为-32.8‰~-28.4‰和-25.8%0~-23.4‰,以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判别标准,L气田天然气应为煤型气。区域上的烃源岩和油气研究发现,该区白垩系盐下主要发育腐泥型油源岩,腐殖型气源岩不太发育,不具备形成大型煤型气田的地质条件。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加蓬盆地及邻区白垩系巴雷姆阶,尤其是Melania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具有异常重的碳同位素组成,与L气田天然气异常重的乙烷碳同位素特征相似。天然气气源分析表明,L气田天然气来源于白垩系盐下湖相烃源岩生成的高一过成熟原油裂解气,其中巴雷姆阶Melania组湖相烃源岩为主要烃源岩。

日本地区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组合特征74-83

摘要:日本地区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为典型的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其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作用时间长,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对日本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及油气田开发数据等进行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俯冲期、盆地发育期、沉降期和挤压变形期4个阶段,其中沉降期为新近纪中新世,是油气生成的关键时期。目前已发现油气主要赋存于以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圈闭为主的新近纪地层中,同时前新近系基底裂缝性储层油气亦较为丰富,平面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零星式分布,且纵向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研究区存在三大油气成藏模式,即垂向运移一断裂通道式、侧向运移一斜坡通道式和自生自储式,且以垂向运移成藏模式为主。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含油气盆地8个成藏组合进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表明新泻盆地、关东盆地、庆尚盆地和北上盆地是日本地区未来主要的油气勘探区。

三水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84-89

摘要:三水盆地常规油气研究程度较高,但针对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气研究不足。为研究三水盆地古近系蛳心组页岩的成藏条件,结合构造和区域沉积背景,通过野外露头观察、样品测试、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暗色页岩分布情况、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储集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三水盆地蛳心组发育时期为湖盆的主要形成时期,湖相沉积环境控制了暗色页岩的发育,盆地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一致,暗色页岩厚度为50~70m,平均为58m,埋藏深度为500~3000m,有利于有机质保存。饰心组页岩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TOC分布在0.56%~3.29%,平均为1.25%,R。分布在0.71%~1.94%,平均为1.31%,处于成熟阶段,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基本条件。镜下观察显示,孔隙类型以自生黏土矿物中的微孔隙为主,孔喉半径多为1~8μm,总孔隙空间发育,可提供有效的页岩气储集空间。绵心组由下到上可划分为一段、二段和三段,其中绵心组二段为深湖相沉积,其沉积期是盆地主要暗色页岩形成期,各项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最为有利,储集性能相对较好,最具有生烃潜力,绵心组三段次之,一段最差。

苏丹富油气凹陷岩性油气藏区带评价探讨——以Muglad盆地Fula凹陷为例90-98

摘要: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是一个陆相被动裂谷盆地内发育的富油气凹陷,经过多期次勘探后,目前已进入新的以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勘探阶段。以“满凹含油理论”、“构造一层序区带聚集理论”为指导,以岩性油气藏“四图叠合”区带评价方法为手段,对Fula凹陷三级层序内构造、沉积、有效烃源岩、运移条件的配置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现今油气发现,预测了Fula凹陷内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分析结果认为:Abu Gabra组AG2段是岩性油气藏发育最有利层段,Jake区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带,Baleela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次之,Moga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再次之,Fula区断裂坡折带上盘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有限。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工程技术
塔里木河融冰期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方案动态优化设计与精细化施工——以YML2井南三维项目为例99-109

摘要: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塔里木河区域,地震野外采集作业最佳时间是当年12月至翌年1—2月的冰冻期。在2014年YML2井南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中,2月份融冰期提前到来,融冰期前后的塔里木河宽度、边界及潜水面高程发生大的变化。融冰期内,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塔里木河频繁出现水进或水退,融冰和结冰时常转换,检波点和炮点被水淹的区域和数目变化很大,前期过塔里木河设计的采集方案在施工中不能正常实施,需要不断更新或调整。针对融冰期前后不断变化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震野外采集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采用高精度遥感信息技术,实时跟踪和掌控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探索和应用初始动态设计和滚动优化设计观测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偏移、恢复或增加塔里木河障碍区检波点和炮点,周密组织进行精细化地震野外作业,使实际施工参数尽力达到冰冻期的正常设计水平。应用结果表明,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效果良好。

逆时偏移技术在河间潜山内幕成像中的应用110-115

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进入以深层隐蔽型油气藏为主的阶段,古潜山油气藏成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河间潜山内幕地层埋藏较深,内幕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给潜山内幕精确成像和构造展布特征的落实带来了极大困难。介绍了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高阶有限差分波场外推算法和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两个方面。在分析河间潜山内幕特征的基础上,使用逆时偏移和传统叠前深度偏移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逆时偏移能够对河间潜山内幕进行准确成像,其成像效果好于传统方法。

基于RFID技术的压裂滑套控制系统的设计116-120

摘要:为实现压裂级数不受限制、各级压裂滑套结构一致且可以智能控制的目标,设计出了一种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滑套控制系统。当投放的RFID标签球通过压裂管道时,经过标签球里内置天线与读写器天线耦合,将存储的数据向井下发送。读写器接收载波信号后根据不同的设置发送指令信号给电控部分。电控部分驱动空心轴电机转动,空心轴电机部分通过霍尔信号控制电机精确换向,从而实现智能调节滑套的开度和启闭。通过搭建实验台架进行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