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

《中国石油勘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勘探战略、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海外油气勘探等。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672-7703
  • 国内刊号:11-5215/TE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9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72
  • 综合影响因子:3.88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石油勘探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扬子地区海相天然气勘探方向、关键问题与勘探对策

摘要:中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层系与上扬子地区具有相似的油气地质基本条件,但经历了长期、曲折的勘探历程,久攻未克。研究分析中扬子地区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储层沉积相带、成藏组合,认为中扬子地区发育以震旦系、寒武系为勘探主要目的层的下组合和以二叠系、三叠系为主的上组合两个含油气组合,具备发现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的良好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大,是寻找规模天然气的重点勘探潜力区。提出上组合有效勘探区域主要为鄂西渝东石柱复向斜、江汉平原区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当阳复向斜和湘鄂西区的利川复向斜南部地区;下组合勘探以鄂西渝东石柱复向斜及湘鄂西区为有利分布区;湘鄂西区是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有利区,枝江—当阳区块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在勘探思路上,应坚持以构造演化及成藏演化为主线,以储层和保存评价为重点,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举,强化技术攻关,实现中扬子海相勘探的大突破。
1-8

川东石炭系尖灭带天然气聚集特征与勘探潜力

摘要:四川盆地东部大面积发育石炭系尖灭带,这些尖灭带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形成了复杂的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近期的研究与勘探实践,认为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尖灭带受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因素的控制,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气藏、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气藏、岩性气藏。这些气藏受构造特征的影响,在褶皱强烈的地区形成以岩性—构造复合为主的天然气聚集模式,在宽缓斜坡区形成以岩性—地层为主的复合天然气聚集模式;认为地层尖灭带岩性气藏,由于其储层薄,不仅气藏规模小、个数多、常发育异常高压与异常超高压,展示出局部岩性封闭性极强的特征,其储层致密带的发育为构造围斜区大面积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认为川东还存在广安—重庆石炭系西南部尖灭带、明月峡—涪陵北石炭系南部尖灭带、梁平古隆起东侧石炭系尖灭带及开县—马槽坝石炭系东北部尖灭带等4个有利勘探领域,这些区带不仅是川东石炭系以岩性—地层为主的复合圈闭的有利发育区,而且也是未来石炭系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类型。
9-17

川中古隆起下古生界——震旦系勘探发现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摘要:近期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发现了一个纵向3套产层、平面连片叠置的特大型气田。已探明龙王庙组天然气储量超过4400×108m3,控制灯四段气藏含气区面积7500km2。研究认为:川中古隆起特大型气田具有产层年代老、埋藏深度大、含气层系多、气藏类型多、规模大等特征,其形成得益于多套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大面积岩溶储层互层叠置、大型稳定古隆起存在、古今构造圈闭叠合,更为关键的是古隆起继承性发展与各成藏要素演化匹配。川中古隆起东段高部位是天然气富集有利区,其中,高石梯—磨溪西部南北向带状区为灯影组天然气富集高产区,磨溪—龙女寺古、今构造叠合区为龙王庙组天然气富集高产区。
18-29

中国及各油区油气储产比分析和对发展战略的启示

摘要:储产比是当年剩余储量与产量的比值,他的变化是油气生产形势的反映。对21世纪以来全国和各大产区石油和天然气储产比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油气发展态势。认为经过约30年的努力,油气勘探开发的第二次战略展开已基本完成,实现了油气并举的战略意图,各产区间发展趋于平衡,建成了新的油气工业基地。实践表明,老油区的挖潜是油气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向低品位、乃至非常规油气开拓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中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方向。但近年储产量增速明显降低、储产比减小、开发较早油田出现某些老化现象,迫切需要在深化老油田(区)挖潜的同时及早准备开展新一轮的战略接替,开拓新领域和新产区。在发展战略上应注意:(1)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并举。在常规油气范畴内投资的排序是:老油气田已开发储量的增储上产、未动用储量的开发、新油气田和产区的开拓,但应保障足够的风险探井的实施。在非常规油气中要促进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的开发。(2)继续开拓陆上深层、探索海上中生界等海相油气新领域。(3)大力推进对已经证明有含油气远景的新产区开拓,如西藏高原保存条件较好的羌塘等地块的海相层和以班公湖—怒江为代表的以陆相为主体的裂谷带,北方除华北、塔里木等地块以外地区以海相为主体的上古生界、南海大陆架以外的深—超深水区。
30-42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岩性油气藏勘探

摘要: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探讨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因素,结合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的研究,分析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旨在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主要沉积体系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古地貌、沉积体系发育背景、储层物性以及生储盖等条件匹配关系的控制;各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最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平面上在三角洲前缘相带易形成与河口坝、滑塌体、湖底扇等有关的岩性油气藏。
43-50

层序地层格架中优质烃源岩分布与控制因素——以歧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摘要: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开展歧口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成烃环境研究,探讨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歧口凹陷古近系可以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不同层序地层中均发育多套有效烃源岩,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根据古环境、古生态、古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性将不同层序划分为6种沉积有机相类型,其中近源—咸化湖—强还原—植源藻源相优质烃源岩最为发育。纵向上,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断陷湖盆稳定湖泛期,尤其是SQEs32上部—SQEs31、SQEs1下上部—SQEs1中;横向上受物源条件和水体环境的控制,优质烃源岩在歧口凹陷南部较为发育;沉积环境和成烃环境共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空间发育。
51-58

苏里格气田低渗透砂岩岩性气藏多波地震勘探技术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砂体纵向相互叠置,横向复合连片,有效储层相对较薄、气水关系较复杂。针对以上地质问题开展多波地震处理及流体检测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了转换波静校正、速度分析、纵横波一致性处理等多波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提高了多波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创新应用多波联合叠前同时反演、多波AVO分析、岩石弹性参数交会等技术,获得了更加准确的弹性参数体,降低了单一纵波储层预测的多解性。由于采用独立变量的两种弹性参数交会寻找储层的异常响应,比单一地震参数预测可提高对储层异常的分辨率,因此,提高了岩性和流体检测的精度,使有效储层(指气层、含气层累计厚度)预测的符合率到80%以上,在苏里格气田勘探和开发井位部署中应用效果显著,为苏里格气田大规模的提交储量和有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59-67

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定量评价方法探讨

摘要:尝试从定量角度评价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的优劣,尤其充分考虑纵横向属性的均匀性。创新提出了观测系统均匀因子、方位角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等概念和表达关系式,并指出了其地球物理意义。将均匀因子、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与最大炮检距一起根据其对观测系统属性的贡献度建立了综合表述观测系统属性的总体评价定量表达式,并给出了算例。算例结果表明,从均匀性、方位角、覆盖次数以及最大炮检距等方面总体定量评价的数学公式,在以后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可以直接定量计算不同观测系统的属性及属性总体评价值,方法简单,快捷有效。
68-74

长庆油田水平井体积压裂工具发展浅析

摘要:长庆油田致密油资源丰富,水平井钻井及体积压裂工艺是主要开发方式,而体积压裂工具是工艺实现的关键。通过对前期水平井分段改造管柱及配套工具对比分析,结合体积压裂工艺在作业排量、多簇射孔方式等方面对工具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水力喷射分段多簇体积压裂工具、大通径快钻桥塞压裂工具和可开关套管滑套压裂工具。结果表明,在139.7mm套管固井完井条件下,当施工总排量低于8m3/min时,水力喷射分段多簇体积压裂工具具有操作简单、作业成本低的优点,成为长庆油田水平井体积压裂主体工具,已规模应用505口油田水平井;当施工排量超过8m3/min时,则采用大通径快钻桥塞压裂工具,该工具压后无需钻磨,可直接放喷、投产,已在长庆油田应用井数42口;而可开关套管滑套压裂工具不仅可以满足大排量压裂改造,还考虑了后期分层测试以及找水、堵水、重复改造等需要,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工具,它代表着体积压裂工具的发展方向。
75-81

加蓬海岸盆地Salsich区块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摘要:自白垩纪以来,加蓬海岸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期。Salsich区块位于加蓬海岸盆地北加蓬次盆,油气成藏以盐上层系为主,沉积建造主要为白垩系。油气藏分布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油气聚集带与区域构造带走向一致。Salsich区块油气藏以上白垩统Azile组黑色泥岩为烃源岩,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5%,有机质主要由I型和II型干酪根组成;储层为上白垩统Anguille组水下浊积扇砂岩和上白垩统Point Clairette组浅海三角洲砂岩。油气成藏具有下生上储原生油气成藏模式和下生上储次生油气成藏模式,两种成藏模式油气藏特征不同。Salsich区块发育5个构造带,即WZ构造带、OZ构造带、IE构造带、NT构造带和GG构造带,每个构造带油气资源潜力不同,其中WZ构造带是油气成藏最有利构造带之一,具有特殊的油气富集条件和相当的勘探潜力;受综合地质条件影响,其他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变差。
82-90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摘要:《中国石油勘探》(原《勘探家》)(双月刊),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刊登内容:油气勘探战略、石油地质理论进展、新的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油气勘探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实例分析、跨国油气勘探、油气勘探某一问题的见解与争鸣等,欢迎油气勘探领域的管理决策领导、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1.稿件要求(1)稿件内容应包括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第一作者简介(放在
91-91

欢迎订阅《中国石油勘探》

摘要:《中国石油勘探》创刊于1996年,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为技术指导、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科技学术期刊。目前已经被《美国石油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11家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被全球30余个国家(地区)或权威机构参考引用。国内刊号:CN 11-5215/TE,国际刊号:ISSN 1672-7703。
92-92